【杂志简介】
《上海经济研究》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月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上海,关注全国和世界。《上海经济研究》的探索视角紧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经济发展进程,其开放、前瞻、创新的宗旨深深吸引全国及至世界各地的读者和撰稿者,并广受经济理论界、政府部门和决策机构、大专院校、实际经济部门和企业界的欢迎和好评。《上海经济研究》永远是您了解中国和上海经济的窗口,她努力成为您的好朋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cssci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辟有专题特稿、中国经济新走势、经济发展报告、上海经济新动向、环球观察站、海外华商传奇、新潮理论等栏目。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我国民间资本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刘希章;李富有; 3-11+18
2 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A市农村小微企业的调查 刘鑫;林建; 12-18
3 保险公司声誉、市场占有率与保险中介业务违规行为关系研究 陈美桂; 19-26
4 对利率自由化理论的质疑 李济广; 27-35
5 融资平台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演变及发展趋势——以合作融资模式为视角 董国姝;田中俊; 36-43
6 银行信贷对货币供应量响应的差异化研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分类 张艾莉;刘珺婷; 44-52
7 资源配置效率:市场还是政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强国令;闫杰;李刚;马长发; 53-60
8 产业链环节重塑架构下平台问题研究 田洪刚;杨蕙馨; 61-69
9 走出困顿:跨国公司战略、组织和经营的重新审视与调整 夏辉; 70-78+103
10 基于人力资源视角的城镇残障人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 戴文洁;邵鹏;邸俊鹏; 79-89
11 产业承接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黄睿;张朝华; 90-96
12 上海研发外包产业的战略发展:特征、问题和对策 季成;徐福缘;朱华燕;贾雷; 97-103
13 加工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供给和需求的分析视角 张少华;蒋伟杰; 104-114+122
14 印度对华反倾销贸易效应研究 梁志鹏; 115-122
会计师论文发表: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管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管理会计在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在大多数小型企业、商业服务类企业中却没有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本文分析了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会计报告,内部管理
管理会计是从企业本身管理的需要出发,为企业管理者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提供主要依据,所以管理会计必须有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可以大量吸收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不断融合到管理会计的概念体系中去,使之系统化;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研究组织,使之规范化;还可以大量出版发行管理会计书刊,在高等院校扩大管理会计教学领域,使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发现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恰当的解决对策。
上海经济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金融科技对制造业数实技术融合的影响研究————作者:赖勉珊;陶一桃;李国庆;
摘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金融科技发展为推进制造业的数实技术融合注入强大动力。本文利用2008-2022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对制造业数实技术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推动了制造业数实技术融合,在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相较于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金融科技对数字技术应用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促进效果更强,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强...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大主题专栏征文启事
摘要:<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并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为引导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宣传、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本刊诚邀业内专家学者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围绕但不限于以下主题撰写具有理论深度的文章
集聚外部性改善了行业资源错配吗?——基于中国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证据————作者:詹宇波;丁玉超;
摘要: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地级市层面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外部性对行业资源错配的改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集聚外部性对城市农产品加工业资源错配同时具有改善和加剧作用。竞争外部性不仅对所在城市的资本和劳动错配具有显著的改善效应,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改善邻近城市行业的资源错配。与之相反,专业化外部性与多样化外部性并未产生改善作用,两种外部性反而加剧所在城市和邻近城市行业的资本和劳动...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首发经济的驱动逻辑、重要功能与应对策略————作者:费艳颖;曹佳;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以中国特色实践路径实现现代化目标。首发经济作为技术突破、产业创新与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实践载体,成为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对首发经济的驱动逻辑,明确首发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支撑人口规模的驱动引擎;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文化动力;更是推...
产学研合作是否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作者:白雪洁;杨滨瑜;王欣悦;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2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与数十万条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共现分析法和python工具,筛选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十大关键核心技术,并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产学研合作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显著促进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知识产权治理能否活跃专利交易——来自“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证据————作者:靳来群;余超;柏培文;徐晨光;
摘要:专利交易是提升一国整体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本文从交易的制度基础——知识产权治理的角度,探讨激活专利交易的途径。基于我国专利信息数据库,通过构建2009年至2021年城市层面专利交易指标,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研究发现,这一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内的专利交易活跃度,该结论在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对创新的重视、专利交易的事前信息完善以及交易的事后保...
能源供需视角下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作者:刘海英;刘泽霄;
摘要: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战略。本文借助Python爬取企业年报中“绿色转型”关键词衡量企业绿色转型进程,并创新性地从能源供需的角度探究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推动试点地区企业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背景下,优化金融...
近代中国海关统计误差的形式与构成——以中美贸易量核算为中心(1880-1942)————作者:方书生;蔡谦;
摘要:数据整理和校正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代中国海关统计因其数据系统完整而备受学界推崇,但也存在一个与生俱来的困惑,即其统计误差的表现形式与构成要素。在比对1880-1942年间中国海关和美国商务部的年度中美贸易值统计数据后,发现中方统计的年度贸易值比美方年均低27.5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以中国海关统计为基础的近代中美贸易总量所存在的系统性误差类别以及其构成。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探究...
制度质量、证券投资开放与技术创新:基于跨国样本的经验证据————作者:于洋;高洪民;
摘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是建设金融强国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证券投资开放处于其中关键一环。本文基于国际视角,重点研究证券投资开放可能对国家技术创新水平产生的影响以及制度质量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基于全球75个主要国家2001-2020年相关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证券投资开放能够有效促进国家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而较高水平的制度质量能够显著正向调节这种促进效果。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制度质量的...
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作者:汪赛;李正图;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理论认为,所有制是关于劳动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因为争夺稀缺的劳动材料和劳动资料而引起的财产矛盾及其冲突的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劳动经历了自然分工基础上的共同劳动、单个家庭内部分工基础上的个体私人劳动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社会分工的社会劳动,与之相应,形成了公社公有制、奴隶制和封建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展望未来,随着生产力极大发展,劳动材料和劳动资料的稀缺性将转化为丰裕性...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创造性破坏”——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视角————作者:高波;申晨荣;
摘要:企业家精神所蕴含的“创造性破坏”特质,能够打破旧有技术壁垒和市场格局,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注入新的活力。基于2007-2022年上市公司层面的微观数据,探讨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以及双元创新转换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企业家精神显著促进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其次,企业家精神驱使下的创新策略转换影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当企业家选择由利用式向探索式创新转换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且...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作者:韩清;陈澍;
摘要: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利用2013—2019年的上市公司网络招聘数据,基于任务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对招聘岗位进行常规与非常规工作分类,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通过重塑岗位任务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研究发现:企业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导致非常规和常规岗位之间招聘薪酬差距的扩大,且这种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没有劳务外包、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较低的企...
长三角地区债务扩张的经济发展效应:2008-2023————作者:赵春艳;刘志彪;
摘要: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张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本研究采用2007-2023年长三角地区的4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影响市场规模和城市经济密度,进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效应产生影响。中心城市的、显性债务的和人口流入...
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作者:刘晓欣;桑乾坤;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把握好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建设金融强国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厘清数字金融内涵基础上,探讨包含数字货币在内的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分析数字货币和虚拟资产的本质特征及运行规律。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参与产业资本循环服务实体经济、以及虚拟资本背离产业资本空转促使风险积聚。为防范数字金融风险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从坚持...
金融结构优化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作者:胡海峰;张烨;
摘要: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涌现至关重要。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重点探讨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这一结论在克服了内生性和排他性解释后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其具体通过“人力资本跃升”“融资约束缓解”与“治理水平提高”三个渠道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对于高科...
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作者:吕康银;梁孝成;唐志东;
摘要:数字技术创新可以赋能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新动力。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创新如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并探究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可以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样本筛选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市场化...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农民增收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作者:苏群;邢怀振;
摘要:持续有效的促进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城镇化、农户创业、财政支农—农民增收”框架,以2014-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托,在实现对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量化测度的基础之上,实证检验了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民收入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并且其增收效应在中西部地区、中高收...
城乡分工与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矛盾与机理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作者:陈建华;陈珍珍;
摘要:分工深化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路径。传统分工理论强调城乡分工与城市空间扩张的正向互动,但在解释二者复杂的现实互动时存在局限性。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将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纳入“分工深化—市场规模扩张—分工深化”的循环演进过程,揭示了城乡分工与城市空间扩张的互动机理及其内在矛盾:资本空间化通过市场规模扩大促进城乡分工深化,而空间资本化则通过生产本地化弱化城乡分工。在资本逻辑下,...
城市落户门槛、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就业渠道————作者:刘启超;王亚华;
摘要:以亲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社会网络是农民工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本文在社会互动模型基础之上,构建城市落户门槛内生化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均衡模型,理论阐释了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借助社会网络渠道实现就业的机理。在理论模型基础之上,基于城市落户门槛指数和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高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对社会网络渠道的依赖,且上述影响会因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能力的提升...
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外延拐点的重新审视————作者:丁任重;王河欢;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外延型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衰减,当前亟待探索城镇化的内涵式转型。基于理论模型推演和2000-2020年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均证实:城市外延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倒U型拐点,而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会显著影响外延拐点。其中,单一的产业结构服务化倾向会使得拐点左移,由此城市外延发展的正向经济效应会迅速消弭,而系统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则会使得拐点右移,由此延缓城市外延...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 国家级新疆石油天然气杂志
- 省级广西审计
- 北大核心 中国会计评论
- 北大核心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 国家级中国商论
- 省级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
- 国家级中国会计年鉴
- 北大核心财经问题研究
- 国家级广西商业经济
- 国家级《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 省级《新会计》
- 省级《企业经济》
- 省级金融经济理论
- 省级金融经济市场版
- 国家级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 国家级《中国招标》
- 国家级《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 省级《时代金融》
- 省级《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 省级深交所
- 国家级《冶金财会》
- 省级《柴达木开发研究》
- 省级《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国家级经济学报杂志
- 省级《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 省级当代会计
- 省级《黑龙江对外经贸》
- 省级新经济学术论文版
- 省级《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审计与理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