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的前身是《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是云南省重点校云南财经大学主办的大型财经类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的经济学科和管理类学术论文、述评和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始终本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坚持改革、开放,促进教学与科研,为四化建设和振兴云南经济服务的办刊宗旨,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科研及培养科研人才的主要园地,是众多科研人员的良师益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获1999年首届
2002年第二届、2006年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宏观经济、企业管理、金融投资、金融保险、信息管理、财税与会计、统计与审计、区域经济。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理性分析框架的三重检视:重审真实的行为基础 朱富强
2. 为何货币政策需要关注资产价格 邓翔,郭锐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基于财政风险视角下的动态可持续性分析 睢党臣,李盼
4. 地方政府债务研究:实证分析抑或制度重构 蒋军成
5. 基于绿色发展的中国城市公共支出效率研究——基于四阶段DEA和Bootstrap-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赵峥
6. 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4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门槛回归模型分析 李树
7. 非均衡条件下价格体系的动态分析 蔡浩仪,姜大伟
8. 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基于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综合考察 刘克非,李志翠,徐波
9. 碳税经济效应的地区间比较研究 蒋书彬,宋静波
10.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中人力资本效应研究 古耀杰
11. 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淑辉,陈建成
12. 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张雄,田大洲,田忠,陈天学
13. 中国转轨期体制内金融漏损形成机理思辨 安强身,李光红
14.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选址研究:从城市增长角度 陈向阳,陈日新
15. 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1993~2011 尹雷
16. FDI、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广东省的经验数据 尹亚红,汪前元
17. 跨国发展过程中我国银行业的国别市场布局研究 张敏,吕昭河
经济论文发表网:国际贸易全球下的经贸英语经济价值
摘要:近年,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不断发展经济贸易,经贸英语的重要意义逐渐被人们意识到,并且作为一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经贸英语具有十分明确的作用,即使两个国家贸易顺利开展的桥梁。在这种条件之下,经贸英语本身的价值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其中主要包括三个不同角度的价值。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经贸英语的价值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经贸英语,经济价值,分析
经贸英语作为具有特殊用途的工具,其已经逐渐的摆脱了简单意义上的英语学习,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我国的经济贸易得到更好更顺利的发展。伴随着经贸英语不断提升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国内关于经贸英语的各种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特别是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权威的相关等级证书更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经贸英语的实际价值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城市群政府合作、市场分割与资源空间错配——基于国家级城市群规划编制批复的准自然实验————作者:宋美喆;
摘要:将国家级城市群规划编制的批复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6—2022年中国28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群政府合作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合作通过抑制市场分割显著降低了资源空间错配程度,内生性控制与多项稳健性分析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从动态性看,合作政策对市场分割和资源错配的矫正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并在达到峰值后趋于减弱。从异质性看,具有多中...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企业“脱实向虚”——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准自然实验————作者:柳雅君;薛文静;郭宗文;
摘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策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是打造制造业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显著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发挥生产规模扩大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技术效率改善效应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优化...
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与新质生产力————作者:施君然;钟昌标;
摘要:数字经济具有创新性高、渗透性强和覆盖性广的特点,能够深入到各个产业和领域,成为创新驱动的关键力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探讨数字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首先从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数字经济能够提升创新水平,从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然后从实证角度测度2009—2022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以R&D人员、R&...
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作者:熊德平;孙一磊;杨梦源;
摘要: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即制度创新能够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多项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和...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作者:王文龙;
摘要:初始发展条件与发展阶段不同导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必须兼顾粮食安全、农民就业与农民增收三重发展目标,因此中国农业现代化既不能盲目模仿欧美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农业发展模式,也不能简单借鉴东亚综合农协主导的小规模劳动密集型农业发展模式,只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但中国农业现代化三重发展目标之间存在内在冲突难以兼顾,导致农业发展政策经常顾此失彼,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发展...
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研究进展————作者:侯博文;陈昆亭;吉磊;李文华;
摘要:需求有限性是解释后工业化阶段需求不足和破解当前内需动力疲软的重要且前沿性的问题。追溯至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以来的研究,详尽归纳和评述需求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和理论,结合实际经济环境分析和评述各种理论产生缘由、发展脉络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考虑到劳动供给、工资收入、技术创新及制度改革等因素,先后出现有效需求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需求结构理论和需求饱和理论,这一方向理论...
数据资产与企业资本市场表现:基于股票流动性的视角————作者:盛明泉;刘泽源;
摘要:数据资产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选取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股票流动性为切入点,探讨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对企业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资产能够提升企业股票流动性,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资产通过提高媒体正面报道、分析师关注度和投资者关注度来提升股票流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民营企业、绩效较低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
外部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宏观审慎管理————作者:廖文欣;徐晓光;
摘要:运用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法测度2002年至2021年9月间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受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的程度,并深入挖掘各类溢入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外部金融不确定性的传染力主要受信息因素制约,信息与企业家信心是影响外部宏观不确定性传染力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家信心与消费者信心是干扰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传染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家信心、信息分别是影响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易感程度的...
行业间人力资本错配、人力资本效能提升与劳动供给————作者:刘子菁;郑维;
摘要:人力资本有效配置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至关重要。采用跨部门均衡模型核算中国2004—2020年19个行业间人力资本错配指数,并将错配指数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数据匹配,研究行业间人力资本错配、人力资本效能提升与劳动供给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中国行业间人力资本配置冗余与不足并存,呈现为农林牧渔业、公共服务部门和行政垄断部门长期配置冗余,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和部分生产性高端服务业配...
商业银行网点扩张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减排和发展的视角————作者:陈国富;张涵;贾宁;
摘要: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出发,解析银企地理信息获取经纬度,进而测量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据,基于减排和发展的双重视角分析银行网点扩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网点扩张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并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绿色转型起到推动作用。其原因在于银行网点扩张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并增加企业前端污染治理投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在契约制度相对落后或地形较为复杂的...
金融可得性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基于农户行为和村庄公共投资视角分析————作者:李艺菲;
摘要:普惠金融重点在于“普惠”,其核心理念是提高金融的普惠性,农户也能够得到金融支持,助力解决非贫困农户陷入贫困和脱贫农户返贫的问题,稳定脱贫成果。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了金融可得性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缓解贫困脆弱性,使用村庄除自身外金融可得的比例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上述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可得性通过提高农户土地流转概率、增加农户...
数字政府建设与创业活跃度: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作者:康茂楠;毛凯林;任静;
摘要:数字政府建设能够通过服务与治理双向激发城市创业活力。文章利用中国2005—2017年城市层面数据,系统评估了数字政府建设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并且该结论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持。数字政府建设对区域创业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外围城市、内陆城市与中西部城市的组别中,数字政府建设对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机制验证发现,服务型政...
独立董事-CEO友好性会激励企业双元创新吗?————作者:彭丽娟;王允婕;
摘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通过有效治理促进企业双元创新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的重要课题。以2013—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独立董事-CEO人际关系友好性、背景相似友好性与企业双元创新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探讨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CEO的人际关系友好性与企业利用式创新显著正相关,但与探索式创新显著负相关;而背景相似友好性对利用...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2018年留抵退税改革的证据————作者:王雪颜;李俊杰;
摘要:增值税留抵退税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举措,是中国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考察这一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存在正向激励效应。这一结论在双重稳健估计、双重机器学习估计和双重选择Lass...
双重股权结构有利于激励企业家创新吗——激励适度性视角的再讨论————作者:胡秋阳;吴子豪;
摘要:双重股权结构作为“同股同利,同股不同票”的所有权权益结构不对等的主动安排,是激励了超额控制权人的能力发挥还是加剧了委托代理倾向存在争议。文章基于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的基础视角,以企业创新为着眼点,从双重股权结构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不对等偏离对超额控制权人产生的激励效应及其适度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尽管整体上看,双重股权结构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但存在激励适度性问题而导致的企业家超额控制权对企业创...
人工智能、老龄化与财政可持续性:理论分析与展望————作者:龚灵枝;
摘要: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低生育率和寿命延长使得老龄化持续加深。老龄化成为中国人口发展新特征,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之一,在应对老龄化问题、维护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展现出独特且多元的作用机制。在财政收入端,人工智能主要通过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和消费需求四种机制应对老龄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在财政支出端,人工智能主要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公共服务资...
退出失灵、效率分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者:王玉喜;卓越;
摘要:非正常经营企业的存续,在导致企业间要素生产率分化的同时,会改变市场退出与进入条件,并抑制市场结构调整,引致集约边际与广延边际的资源错配,使行业加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损。以2012—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非正常经营企业发生率越高,广延边际与集约边际资源错配越明显,净进入效应与企业间效应的加总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受损越严重,且这种关系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存在。异质性分析发现,管...
商业银行数字化与企业杠杆操纵————作者:张海洋;赵晶;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重塑金融行业的业务与服务模式,数字化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发展战略。基于中国246家商业银行及2567家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数据,探究了商业银行是否可以通过数字化来降低企业杠杆操纵行为,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杠杆操纵行为,其中管理数字化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强。提高企业长期贷款水平、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内部治理水平、减少...
数据要素课税的理论进展与实现路径————作者:方铸;何倩;赵珅;
摘要:伴随新质生产力和新业态的发展,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性显著凸显,从税收角度研究数据要素治理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基于数据要素课税的理论之维、实践之困、破解之道,梳理数据要素课税的研究进展、厘清数据要素课税的研究重点与难点。理论层面从主要围绕数据要素“该不该课税”“该课什么税”“该如何课税”三个重要命题展开研究,初步达成了对数据要素应该课税的基本共识,但针对数据要素应课什么税、如何课税尚未达成共识...
数字技术创新、本土市场规模与生产链延伸————作者:周宏伟;刘曙光;庞素勤;张露文;
摘要:数字技术创新是重塑国际分工优势、促进生产网络深化的重要路径。以1995—2018年45个国家的17个制造业部门为样本,实证研究数字技术创新对生产链延伸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数字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与本土市场规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生产链延伸;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创新对发达国家生产链延伸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可能存在“数字鸿沟”与“低端锁定”;数字技术创新主要促进了劳动密集型...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 中国会计评论
- 省级计划与市场
- 省级致富时代
- 省级《当代经济管理》
- 国家级《中国乡镇企业》
- 国家级金融科学
- 国家级《中国纺织经济》
- 国家级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国家级税收与企业
- 国家级《经济视野》
- 省级中大管理研究
- 省级《会计师》
- 国家级《商业经济》
- 国家级市场观察
- 省级新周刊
- 北大核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省级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 国家级 理财
- 省级能源与节能杂志
- 省级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 省级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 省级《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 省级齐鲁珠坛
- 北大核心《消费经济》
- 北大核心《经济问题》
- 省级情报工程杂志
- 省级金融教育研究
- 省级《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财贸研究
- 国家级《中国招标》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