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收藏

《收藏》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61-1273/K
国际标准刊号:1005-3964
主办单位:陕西省文史馆
主管单位:陕西省文史研究馆
上一本期杂志:《军营文化天地》省级经济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旅游世界》省级优秀期刊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收藏》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收藏》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弘扬中华收藏文化,发展中华收藏事业,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收藏活动发展,报道收藏热点及信息,介绍藏品鉴赏知识及收藏经验窍门,推介藏界精英,紧扣市场行情,提供藏品赏析范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收录情况: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期刊优秀目录参考:

  1 唐近豪·时间幵始了 石莉; 2

  2 熊红钢国画欣赏 熊红钢; 4+3

  3 魏云飞作品 魏云飞; 1

  4 2014年佳富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3

  5 上海荣忻艺术品春季大型专家鉴宝大会火热征集中 4-5

  6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作品·月影(孤品) 张铁成; 10

  7 宜兴紫砂百工坊 11

  8 观古楼·漆作 王伯杨; 12-13

  9 顾平作品 顾平; 15

  10 石峰山水画鉴赏“十五” 石峰; 17

  11 赵少儼墨花墨禽 赵少俨; 19

  12 “中国紫砂十大名壶”配额紧俏上涨在即! 23

  13 释迦牟尼火焰背光金佛 25

  14 展讯 26-27

  15 也可以清心——茶器鉴赏专题 耕生; 28-29

  出版广角投稿视觉设计在城市旅游网络服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稳定增长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终端应用已逐步渗透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出版广角 ,界面,互动性

  1 中国大陆城市旅游发展现状

  城市旅游是指以现代城市为依托,以城市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及推动,中国国内旅游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旅游产业支柱作用也更为明显。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有关 “交通、邮电和旅游”内容显示,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旅游业在质和量的发展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的整合及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呈多向度发展。作为新兴旅游方式的城市旅游,更是未来提升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

 

  收藏最新期刊目录

新石器时代黑彩红陶盆与汉代神兽纹灰陶壶的图案寓意分析————作者:付建涛;

摘要:<正>中国古代陶器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图案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新石器时代黑彩红陶盆与汉代神兽纹灰陶壶作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其图案寓意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文化观念及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新石器时代黑彩红陶盆的图案寓意,其次分析汉代神兽纹灰陶壶的图案寓意,最后分析比较新石器时代与汉代陶器图...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修正线”及其隶书意趣探究————作者:郝懿斐;

摘要:<正>1997年,日本学者荒金大琳、荒金治父子在陕西西安实地考察《雁塔圣教序》原碑,发现其中1492个笔画存在修改痕迹,并将其称为“修正线”。他们认为这些修改是褚遂良晚期创作过程中分阶段进行的调整:第一次修改发生在唐太宗时期,彼时褚遂良崇尚“二王”笔意,书写中带有明显的行书韵味;第二次修改则在唐高宗时期,褚遂良对早期笔画进行调整,使行意趋于楷化,进一步规范书体结构

延安黄龙县花石崖石窟鉴赏————作者:李亚莉;

摘要:<正>黄龙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陕西渭北旱塬与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在1500米左右,东临韩城、西接洛川、南与白水、澄城、合阳毗邻,北靠宜川。古代的黄龙山区山峦起伏,林木葱郁,山清水秀,环境幽静,非常适合佛教僧侣诵经念佛,参禅修行,从1450年前的南北朝以来,历代在此地不断兴建寺院、开窟造龛,留下一批珍贵的石窟、石造像、造像碑,及寺庙建筑遗物。现将黄龙县花石崖石窟给...

新时代夏商周青铜器断代研究对传统艺术的启发————作者:梁文峰;

摘要:<正>一、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一)青铜器的起源夏王朝建立之初,《史记·封禅书》记载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集中各地铜料,铸了九鼎象征国家范围。此时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青铜文明的学习,是追寻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本国文化自信与传承的来源。(二)青铜器的铸造与冶炼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拥有精细的配比,在奴隶制国家,青铜器铸造是一种全民性活动,思维智慧上统一。人为方面,青铜器铸造工匠在...

“中流砥柱”石刻新时代研究价值————作者:刘佩佩;

摘要:<正>在泰山红门东侧的中溪内有一方巨石,上刻“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字高1.76米,宽1.75米,行书笔势圆浑,笔锋遒劲有力,匹配岱顶“东天一柱”,亦不为逊色。此刻石高约4米,宽约2.5米,是泰山最大的独立可移动的刻石。“中流砥柱”四个大字竖列2行,字径为长80厘米,宽60厘米,在字的两旁分别刻有“明嘉靖丁未中秋日”和“莆田少渠陈甘雨书”共16个小字。字体为飞白书体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整体提取技术分析————作者:刘婷;

摘要:<正>引言考古发掘是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手段,出土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但在发掘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机械作用等因素,许多出土文物尤其是有机质材料往往会迅速风化、碎裂,失去原有形制。因此,如何在发掘现场及时对出土文物进行保护处理,是每一个考古项目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一、整体提取的价值意义文物整体提取技术,是指将出土文物连同它赖以存在的环境介质(如泥土)一起完整取出并运送到室内,经过清理...

费县博物馆藏“任城卫右千户所百户印”:明代卫所制度演变及官印流转的窥探与旁证————作者:牟文秀;

摘要:<正>引言本文通过一枚明代“任城卫右千户所百户印”的实物分析,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明代卫所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官印的流转情况。文章从卫所制度的起源、架构、作用,到其衰败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通过此枚官印的铭文、造型等信息分析,为明代军事管理、行政区划等方面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浅析书札文物之研究价值——以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书札为中心————作者:王慧;

摘要:<正>“书札”即我们通常说的书信,古代文人士大夫之间所通书札作为重要文献类文物,各大博物馆中多有收藏。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为晚清著名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曾三任国子监祭酒。一生与亲友书信往来频繁,存世书札较多,其内容广涉晚清的时事政治、世风人情以及与友人间的诗文唱和、学问探讨等方面,是研究晚清历史政治、社会生活、金石学问、书法艺术等的重要资料。兹就王懿荣书札研究价值略陈一二,以求教于学界

探秘龙山文化陶器:城子崖藏品的独特魅力————作者:徐霞;

摘要:<正>前言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重要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制陶技艺而闻名。城子崖遗址作为龙山文化的代表,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其中蛋壳高柄杯、陶鬲和陶鬶更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了龙山文化陶器的杰出代表。本文将通过对这三件藏品的详细解读,探秘龙山文化陶器的独特魅力

破解安徽博物馆“云纹铜五柱器”之谜————作者:杨军;王文文;

摘要:<正>引言1959年屯溪市(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弈棋机场1号墓出土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器形奇异,纹饰精美,完好无损。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级文物,断代为春秋。然而,由于此件文物是首次发现,史书上从未见过著录,器物本身又无铭文,因此考古工作者一时很难说出它的名称和用途。后经考古学大家郭沫若端详鉴定,也无结果

青铜器上的春秋记忆——乳钉云雷纹铜甬钟、云雷纹铜罍赏析————作者:张杰;

摘要:<正>春秋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有着璀璨且独特的文化风貌,青铜器便是这一时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之一。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以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艺术追求。乳钉云雷纹铜甬钟和云雷纹铜罍作为春秋时期保存至今的珍贵文物,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诸多记忆,从制作工艺到使用功能,再到背后所映射出的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上穷碧落下黄泉 动手动脚找东西” 傅斯年史学研究探析及对现代考古学的影响————作者:王栋;

摘要:<正>一、傅斯年史学的核心思想与贡献(一)史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实证主义傅斯年是中国史学界首位明确提出“史学的科学化”的学者之一。在著名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傅斯年要求“把历史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亦即将生物学、地质学这一类经验科学,视为历史学的样板,以之作为史学的努力目标。他强调,史学研究不仅要依赖于历史文献资料,还要通过科学的考证和实证方法来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

谈唐代铜镜兴盛的成因————作者:王苑;

摘要:<正>铜镜,这一承载着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四千年前。春秋战国、两汉和唐代是铜镜史上三个重要的阶段。在那漫长的岁月里,铜镜如同一位沉默的见证者,静静地记录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变迁。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制作已经颇具规模,不同种类的铜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铜镜不仅样式各异,而且纹饰精美,充分展现了当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与无限创意

甲骨文“美”“舞”与殷商乐舞艺术————作者:王亚非;

摘要:<正>甲骨文字中“美”和“舞”都属于比较常见的字,“美”的字形为 、,“舞”的字形为 。从字形上看,美字从羊从大,因此关于美的解释有“羊大”和“羊人”二说。所谓“羊大”主要是许慎《说文解字》的观点,许慎云:“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无鄙切。臣铉等曰:羊大则美,故从大。”《说文解字注》云:“美:甘也。甘部曰:美也。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引伸之凡好皆谓之美

博物馆志愿者在文物讲解中的作用探讨————作者:曹静;

摘要:<正>博物馆志愿服务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桥梁,而志愿者讲解员则是博物馆宝贵的人力资源。本研究以关注博物馆志愿者在文物讲解中的作用为出发点,采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对国内某大型综合博物馆的志愿者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志愿者在文物讲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和教育功能,更好地实现了文物信息的传递,增进了游客的体验感

文物保护修复理念溯源及其对文物修复技艺的影响————作者:张晖;

摘要:<正>本文对文物保护修复理念溯源,对文物修复技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传统与现代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角度,阐述了文物保护修复理念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文物修复技艺的指导作用。研究指出,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理念是文物修复技艺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

嘉峪关明长城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弘扬————作者:刘华丽;

摘要:<正>嘉峪关明长城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嘉峪关明长城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弘扬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使得嘉峪关明长城的保护工作异常艰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确保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如何采用科技手段高效保护明长城,成为相关部门所...

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中藏品科学保护与保养——以清象牙座屏为例————作者:丁锦辉;

摘要:<正>引言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社会前进过程中留下了无数的文化财产,这些文化财产既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对于这些珍贵的文物如果不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保养,会对我国的文物藏品造成损失。因此本文以清象牙座屏为例,从保护的原则和方法、日常的保养实践、保养的技术和设备应用以及人才团队建设这几个层面探究藏品科学保护的策略,以求为实践中的文物保养提供参考

关于海洋生物标本的预防性保护——以玳瑁标本为例————作者:付予;

摘要:<正>前言玳瑁标本是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标本,具有重要的科学与文化价值。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易受环境因素(如温湿度波动、光照、污染物等)和生物因素(虫害、霉菌)的影响。本文以玳瑁标本为例,介绍关于此类标本的养护等预防性保护工作。通过科学、规范的养护方式,有效延长海洋生物标本的保存寿命,为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嘉峪关长城夯土墙体保护维修工程夯补加固工艺探讨————作者:关海萍;

摘要:<正>嘉峪关长城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由于其建设时间久远、分布位置广阔,同时所处环境较为复杂,因此部分长城段面临严重的损坏风险。基于此,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嘉峪关长城维修工程的重视,尤其要选择合适的夯补和加固工艺,确保能够在保障嘉峪关长城原貌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长城的结构强度,为加强文物修复提供重要帮助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