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金融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华北金融

《华北金融》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2-1309/F
国际标准刊号:1007-4392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
上一本期杂志:《金融科技时代》金融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现代乡镇》期刊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华北金融》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华北金融》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华北金融》杂志是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主办,天津市金融学会、河北省金融学会、山西省金融学会、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学会协办的金融专业期刊,本刊始终坚持立足天津,面向华北,辐射全国,及时反映经济金融改革前沿性问题,围绕经济金融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既有地方特色,是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园地,又体现“大金融”概念,综合反映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动态。本刊注重树立精品意识,是金融改革的窗口、传播金融信息的媒介、金融学者联系的桥梁。《华北金融》拥有阵容强大的撰稿人队伍,及时推出一流金融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解读最新金融政策,介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分析和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管理模式和内控机制。同时,紧密联系基层,是金融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大专院校经济金融理论研究人员和经济部门工作者的益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行长论坛、改革探索、理论研究、调研报告、证券保险、农村金融、他山之石、金融史志。

  2014年02期目录参考:

  1.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努力把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周振海

  2. G-3汇率波动特征与驱动因素: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 付饶,苏丹,胡晏维,程才矞

  3. 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储蓄率变化对经济影响的研究 课题组

  4. 关于发展天津市楼宇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邢伟,武召凯,朱琳,王漫

  5. 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利率联动性分析 苏颖,宋庆敏,尹恕好,李稳立

  6. 金融不稳定视角下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分析 曹昱

  7. 农业产业化供应链金融支持模式研究——赤峰案例 董黎明

  8. 关于天津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黄瑛,郑礼

  9. 基于X-效率的上市银行治理结构思考 经里杰,张莹

  10. 对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讨——以某国有银行县域机构为例 李海平,单克强

  11.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李志杰

  12. 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意义及对策 邱峰

  13.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研究 张保军

  14. 网络金融时代银行客户行为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 贾澎涛,丁慧

  15. 大数据时代外汇业务管理模式探讨 张炯玮,王社丰,杨晓飞

  商品与质量杂志投稿我国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定量分析

  [摘 要]利用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的统计数据,选取居民可支配年收入、是否拥有城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年龄、户口类型、受教育年限、工作单位体制6项指标,定量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有养老保险则对居民消费支出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年龄变量与居民消费支出呈现倒U型关系,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有着更高的消费意愿,教育年限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就业于国有单位的居民较就业于非国有部门的居民有着更高的消费意愿。因此,建议在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国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大低收入阶层保障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改革与发展,缩小不同群体社会保障的差距,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一体化改革。

  [关键词]商品与质量杂志,社会保障,居民消费,非公经济

  我国的社会保障相比西方社会而言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居民风险的持续增加,探究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实现我国经济平衡健康增长意义重大,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之影响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研究重点,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展开研究,以探求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找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途径。这些研究大多为定性研究,并且选取宏观角度研究的较多。其研究大致分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对消费的积极影响。

 

  华北金融最新期刊目录

气候政策对碳市场、清洁能源市场影响研究————作者:郭娜;王子衿;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通过实施有效的气候政策,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平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研究气候政策对碳市场、清洁能源市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QVAR-DY模型研究了我国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碳市场价格、清洁能源股票价格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使用TVP-VAR模型研究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碳市场、清洁能源股市的时变脉冲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气候政策不确定性...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升级:机理与实证————作者:管河山;姜力;王谦;

摘要: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推动企业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上市企业2011-2022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企业升级,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础上仍然成立;(2)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运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费用和帮助企业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升级,且外部政府补助、市场化水平,...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吗——挤出效应和充分就业视角————作者:马福春;谢婉芸;李柏润;唐歆楠;薛盛炜;

摘要: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本文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约束下微观企业杠杆率和劳动雇佣为切入点,构建货币政策、地方融资平台、微观企业相互关联的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对货币政策传导质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通过企业融资约束和推高融资成本,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质效,且在民营小微、资金密集型、非政策重点支持领域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债务...

基于高频大数据和复杂网络的股票联动性研究——以全国36家上市金融机构为例————作者:李亚;熊源;

摘要: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关系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对其股价进行研究对中央银行更好制定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股票联动性和波动性可以找出各机构间的影响路径。为找出核心金融机构及其风险传导路径,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本文选取2014—2023年全国36家上市金融机构股票每日收盘价数据,建立收益率网络和DCCMVGARCH模型波动率网络,对各金融机构股票的联动性和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

PPP融资的风险分担研究——面向可持续发展的PPP融资双向演化模型————作者:赵瑾;郭利丹;王竞帆;张茅;徐永选;

摘要:PPP融资作为一种综合(混合)融资方式,对于促进我国“新基建”的投资和降低我国政府杠杆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中的风险分担一直是PPP领域实践和研究中的难点,现有研究中基于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进行的风险分担侧重于满足项目的融资需求,其结果往往取决于各方的谈判地位而非风险管理能力,因而导致实践中的风险次优分配,使项目不可持续;本文构建了风险分担双向演化模型,对风险分配进行了再次优化,以实现PPP项目融资既满...

数字普惠金融与县域包容性增长——来自山东省78个县域的证据————作者:王良;王洪生;王娟;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坚实支撑,推动县域包容性增长对共同富裕战略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使用2015—2022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了山东省78个县域的包容性增长水平,并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县域包容性增长的效应和路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县域包容性增长,区域创新水平和创业活跃度是两个重要的传导机制,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省会经济圈以...

山西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课题组;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影响国家金融政策导向和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战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研究2016—2022年山西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演化过程,探讨县域传统金融发展程度的变化,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使用深度是造成山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

1943年陕甘宁边区金融危机及其应对————作者:张昕冉;

摘要: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加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陕甘宁边区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边区政府不得不大量发行边币支持财政。由于发行思想与财经组织上存在的问题,1943年边区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边币大幅贬值,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及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边区政府及时采取多种措施,协调组织,吸收游资,发展生产保障物资,努力维持边法币比价,减缓边币发行增长速度,组织抛售商品,无限制兑出法币,并由银行对财政实行临时...

杠杆稳定、数字技术和商业银行风险——基于银行业的实证分析————作者:陶建辉;吴胜利;汪思思;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和监管机构面临着如何平衡数字技术创新与资本风险管理的新挑战,为此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对商业银行杠杆风险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探讨了在数字技术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杠杆率临界值的确定问题,同时使用了2011-2021年银行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商业银行杠杆率存在一个临界值。(2)该银行杠杆率临界值随数字技术的影响而下降。(3)数字技术对银行杠...

金融发展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约束困境的影响——基于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比较————作者:曾艳梅;胡哲能;李益;文传浩;

摘要:本文基于2019—2022年我国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探究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及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均能缓解“小巨人”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难题,且前者的缓解作用更强,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降低企业财务融资成本和优化企业杠杆是金融发展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触发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对于解决国有企业以及经济...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PSM-DID模型实证分析————作者:陶圆;李辉;丁勇;

摘要:加快实现绿色金融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本文以2007—2022年81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为样本,采用PSM-DID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银行绿色信贷与风险承担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绿色信贷占比对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和增加绿色信贷占比均能显著提升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2)银行绿色信贷占比与其风险承担能力呈“倒U”形关系。(3)从传导机制来看...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偏好与家庭财务脆弱性————作者:刘洋;彭耿;

摘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有效缓解家庭财务脆弱性,这一结论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调节效应发现,风险偏好在缓解家庭财务脆弱方面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即越爱好风险的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缓解作用越弱,且存在群体异质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城镇、高资产和无金融排斥的家庭中,数字...

绿色信贷政策影响下的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研究:作用机制和经济后果————作者:刘岩;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9—2022年数据,以2012年印发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污染企业气候风险披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强化了污染企业的气候信息披露,并且该影响在融资约束较大和管理层代理问题较少的污染企业中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改变了污染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并通过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来促进污染企业的气...

科技金融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作者:李一鸣;原伊凡;

摘要:发展科技金融对我国实现经济增长和减排降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试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处于试点城市的制造业企业碳绩效水平,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作者:毕燕君;李珊;

摘要:金融科技是金融体系的突破性创新,已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通过对2011—2021年241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在此过程中,金融科技通过推动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影响信贷风险的变化;国有银行信贷风险受到的金融科技的冲击不太明显,非国有银行...

ESG评级调节效应下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作者:李秀芳;刘岩;

摘要: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逐步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双碳”工程的提出及绿色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微观经济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利用我国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和企业ESG表现分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ESG表现在前者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良好的ESG表现均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消极影响,进而在经济政策...

ESG信息披露、创新效率对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调节作用————作者:张哲源;刘会洪;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ESG信息披露是由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组成的综合指标,企业ESG信息披露是当下的热点。本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通过2013—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企业ESG信息披露能对企业内共同富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企业ESG信息披露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效率来促进企业内共同富裕,数字化转型在ESG与企业内共同...

融资租赁服务“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思路与模式————作者:徐金球;

摘要:科创企业的高技术与创新特质,决定了其融资活动的多渠道与阶段性特征。而融资租赁具有基于设备(资产)使用权未来现金流的全融资、便捷、灵活、自主融资、资本递延与分摊、全面风险控制等优势,因而能根据科创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管理需要,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资产结构,加速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资...

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时空分布及动态演进————作者:姜峰;

摘要:本文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布及动态演进。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次之,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呈“东—西”>“中—西”>“东—中”,差异来源依次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超变密...

数字金融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理论机制与政策应对————作者:刘刚;李奕生;王可;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清洁能源发展成效显著,但在治理方面仍存在瓶颈,数字金融为此开辟新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城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并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分解为能源绿色低碳效率转型和能源绿色低碳结构转型。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提高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和清洁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最终...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华北金融》经济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ngji/178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