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学报杂志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124/TU
国际标准刊号:1000-4548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查看岩土工程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论文发表时间
下一本期杂志: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杂志征收论文格式要求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简介

  《岩土工程学报》(月刊)创办于1979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于2004年以前为双月刊,2005年起,《岩土工程学报》改版为月刊,大16开本,160页,每月中旬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4548,国内统一刊号CN32-1124/TU。国内邮发代号28-62,国外发行代号MO520。

  经过30年的发展,《岩土工程学报》已是我国岩土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是岩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论坛,是我国从事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研究和教学人员发表学术观点、交流实践经验的重要园地。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战线上岩土工程学科的带头人,为我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建设事业,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岩土工程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化学文摘(网络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工程索引Compendex数据库(核心)、剑桥科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

  《岩土工程学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1.492;总被引频次:6441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312;综合影响因子:0.900

  《岩土工程学报》栏目设置

  论文、短文、讨论。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投稿须知:

  1宗旨及内容

  (1)本刊旨在促进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刊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等。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向本刊投稿,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

  (3)本刊为月刊,主要栏目有:黄文熙讲座、综述、论文、短文、工程实录、焦点论坛、讨论和简讯等。

  2来稿

  (1)来稿应符合科技论文写作惯例和基本要求,作者自留底稿。请优先采取网络在线投稿(www.cgejournal.com),本刊保留书面投稿(一式两份)和电子邮件投稿(ge@nhri.cn)。

  (2)来稿一般在3个月内提出处理意见,请不要一稿两投,若3个月后仍未收到稿件处理通知,作者有权自行处理来稿。

  (3)来稿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学历、学位、技术职称、简历以及研究课题、单位全称及所属部门、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及邮编等。

  (4)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

  (5)稿件可能涉及机密资料时应由作者单位出具非泄密证明。

  (6)凡被海内外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或已录用的稿件本刊不再受理。

  3稿件选用和清稿体例

  (1)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者对稿件内容和论点不作改动。稿件一经选用应由第一作者参考审阅意见、稿面质疑、本刊体例作必要的修改补正或删减。文图、资料、数据务求准确无误,一次定稿。

  (2)作者收到稿件录用通知后,应在45天内将修改清稿(WORD排版打印)连同同意发表稿件的作者声明一并寄回本部,并在线上载或E-mail发送修改清稿的电子文件。

  (3)修改清稿版面,黄文熙讲座和综述文章一般不超过15页,论文一般不超过8页,短文和工程实录不超过4页,焦点论坛不超过2页,讨论不超过1页。

  (4)稿件一经发表即付稿酬,并按发表文章页数收取版面费。

  (5)凡本刊刊登的稿件均收入相应期刊光盘版及期刊网,并与印刷稿一次性付稿酬。

  (6)本刊版面为A4开本,双栏排版,版芯为25.4cm×17.8cm。

  (7)文章清稿层次体例为:中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属部门、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属部门、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及编号(首页下注);正文(按123,1.11.21.3,(1)(2)(3),a)b)c)分章节);参考文献。

  (8)图表设计恰当,具自明性;先见引文,后见图表;表名和图名一律中英文并列。表格用三线表。单栏图图幅宽为8.0cm,双栏图图幅宽为17.0cm。插图比例宜适当,图面宜清晰,线条宜均匀,主线选5号线,坐标线选4号线,辅助线选3号线,图中汉字为小5号宋体字,图中字符务必与正文一致。

  (9)计量单位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公式及中外文字符务必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等,易混淆字符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赤泥磷石膏与水泥协同固化淤泥的力学特性与微观机理————作者:丁建文;万星;高洪梅;王志华;焦宁;

摘要:在传统水泥固化淤泥的基础上掺入赤泥与磷石膏,以期利用大宗工业固废在水泥-黏土胶凝体系中的潜在化学活性,实现以废治废、减小水泥用量的目标。通过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柔性壁渗透试验和微观测试,明确了淤泥复合固化土的力学性状随赤泥磷石膏配比的演化规律,揭示了复合固化土中的微观耦合效应。结果表明:赤泥与磷石膏掺入后可明显改善淤泥固化土的力学性能,且二者的协同作用效果显著,最优配比...

非饱和砂土中深埋活动门试验松动土压力计算————作者:赵云;杨忠方;张朋;凌道盛;

摘要:合理确定深埋活动门上方松动土压力对分析土与结构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土拱模型和松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主要针对干燥和完全饱和土体,较少涉及到非饱和土的研究。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饱和度下深埋活动门数值模型,根据数值试验结果,通过考虑非饱和土中基质吸力的影响,建立了非饱和砂土中深埋活动门上方松动土压力分析模型,随后结合大主应力圆弧拱理论和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给出了松动区高度和松...

第三届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青年论坛(一号通知)————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主办单位: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会议主题: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设计理论与方法;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机理与分析方法;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研发与智能制造;土工合成材料性能测试新技术与标准化;土工合成材料的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公路、铁路、土建、水利、环保等领域应用及案例|

第四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第1号通知)————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为了及时总结和交流相关成果与经验,更好地推动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土力学及岩土力学分会将于2025年7月召开“第四届全国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岩土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摘要:<正>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被“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等国际数据库收录。本刊官网(www.cgejournal.com)全文发布本刊所有刊载文章,...

第九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大会(2号通知)————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第九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大会拟定于2025年5月9日——11日在成都召开。会议主题与议题主题: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岩石力学研究进展与实践议题:(1)重大水电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2)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3)抽水蓄能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4)水利水电工程防灾减灾中的岩石力学问题;(5)高坝坝基岩石力学与工程;(6)高边坡岩石力学与工程;(7)超大/超长/深埋地下洞室(群)岩石...

《岩土工程学报》征订启事————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是我国水利、土木、力学、建筑、水电、振动等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等。报道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向本刊投稿,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

2025年海峡两岸岩土工程/地工技术交流研讨会征文通告————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主办单位:财团法人地工技术研究发展基金会(台湾);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与地下空间工程分会(大陆)。会议主题:绿色创新,智能岩土工程。会议议题:智能岩土工程创新;关键勘察技术创新;关键岩土工程案例;极端气候挑战对策;数字岩土工程技术;岩土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绿色岩土工程技术与维护

考虑土体盐碱化影响的注浆絮凝-真空预压法加固疏浚淤泥试验研究————作者:王军;张凯宇;倪俊峰;符洪涛;彭怡;

摘要:为了解决疏浚淤泥渗透性差和排水固结时间长等难题,常常采用絮凝-真空预压法处理,针对既有地基,本研究提出注浆絮凝-真空预压的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体,设计并开展了不同石灰掺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其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试验过程中监测了孔隙水压力、排水量、沉降量的变化,试验结束后检测了土体的pH值、含盐量、含水率及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指标。在考虑强度增长和土体盐碱化影响的基础,研究得出了注浆...

第三十一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第1号通知)————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为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促进新疆地区的岩土工程技术发展,加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第三十一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将于2025年7月25日—7月2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会议主题:冻土地质条件勘察和基本性质测试技术;盐渍土原位测试和基本性质测试技术;风积沙基本性质测试技术;冻融环境下土工物理模型试验技术;...

基于极限下限法的水下盾构带压开仓支护力确定方法及应用————作者:游钰阳;李雨哲;阳军生;郑响凑;孙锐;耿传政;

摘要:水下盾构带压开仓是盾构施工风险管控的关键难点,维持开挖面稳定对确保开仓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一种考虑稳态渗流影响的网格自适应下限有限元分析方法,基于此建立了水下盾构隧道带压开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模型,分析考虑渗流作用下的开挖面失稳主动和被动破坏模式并确定了相应的极限支护力。结果表明,渗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开挖面失稳破坏模式,进而加大了开挖面失稳风险。在此基础上,依托实际海底盾构隧道工程,提出了基...

能源砂土地基中吸力筒贯入的场-域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作者:司马军;陈志杰;蒋明镜;李博迪;

摘要:吸力筒具有安装简便、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深海能源开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由于水合物在海床广泛分布,吸力筒在深海能源土地层中吸力贯入将面临水合物性质变化带来的工程挑战。基于商业软件PFC3D+FLAC3D和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的多相流分析程序TOUGH+HYDRATE,针对能源砂土地基中吸力筒吸力贯入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包括多场耦合与离散-连续耦合的场-域耦合数值模拟方法。首先,模拟了不含水合...

饱和砂中气体运移及地基破坏变形模型试验研究————作者:龙轶雯;王思刘;孙伟伦;孔德琼;王路君;朱斌;

摘要:气体赋存与运移现象在海底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相关规律和机理的研究对于海底设施服役安全评价、海底地貌变化解读以及温室气体泄露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饱和砂性土中气体运移及地基破坏变形模式,本文研制了具备持续恒流精准注气能力的双缸柱塞泵,对0.15~0.3 mm(SG组)和0.3~0.6 mm(LG组)两种粒径土样进行了注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粒径的土样中气体突破土体的临界压力与气体注入流量表...

高内压作用下混凝土衬砌渗流-应力-开裂分析————作者:金俊超;景来红;宋志宇;苏凯;杨风威;刘光昆;

摘要:高内压作用下衬砌混凝土开裂引发的内水外渗问题,是当前压力隧洞运行中频繁遇到的困难之一。本文引入内聚单元模拟裂缝的非连续拓展,改进软件ABAQUS内置接触模拟衬砌-围岩交界面,研究建立了高压隧洞混凝土衬砌渗流-应力-开裂分析方法。进一步,对物理模型试验及工程监测数据进行了仿真模拟,并探讨了连续/非连续分析方法各自的特点。结果表明:混凝土衬砌在高内水压下,不可避免发生开裂,且裂缝分布呈现少而疏的特征;...

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端承型群桩动力相互作用解析解————作者:郑长杰;崔亦秦;丁选明;栾鲁宝;

摘要:本文基于土体平面应变模型,对小间距、大直径群桩计算理论进行修正,建立了单相土地基中考虑被动桩散射效应的“桩-土-桩”水平振动响应分析模型。依托该模型,通过对水平动荷载作用下的土体振动控制方程进行解耦,得到桩周土位移和水平动力复阻抗的解析表达式,然后考虑“入射波-被动桩”、“散射波-主动桩”的相互作用,分别求解外荷载作用下的主动桩位移、入射波作用下的被动桩位移和散射波作用下的主动桩位移,并定义散射效...

考虑颗粒破碎及与状态相关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作者:陈嘉瑞;汤耀岚;张春顺;

摘要: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岩土颗粒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颗粒破碎,导致粒径分布曲线(GSD)改变,从而显著影响其力学特性。因此,建立能够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本构模型对于精确预测颗粒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总结了Hardin提出的破碎演化模型的特点和局限性,而后结合大量颗粒破碎试验结果,提炼出能够反映颗粒破碎特性的双曲线破碎演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修正了弹性柔度矩阵Ce,使其...

不同温度下环向接缝中膨润土膨胀性能试验研究————作者:闫旭升;王琼;苏薇;叶为民;张丰收;刘宜春;

摘要:为研究环向施工接缝中温度对膨润土膨胀性能及其微观结构演化的影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环向施工接缝中压实膨润土开展膨胀力试验,并在接缝封闭后进行含水率、干密度和孔隙结构测试,分析膨胀性能与微观结构演化的联系。结果表明:膨胀力时程曲线呈现单峰型,先增至峰值后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膨润土膨胀过程动力学平衡由结合水膜增厚、层叠体裂解、孔隙坍塌和扩散双层增厚所形成的“楔”力主导,导致膨润土从竖向侧限到恒体积的受...

水泥固化高岭土物相分布的热力学模型预测研究————作者:葛津宇;徐菲;韩迅;韩雪松;钱文勋;李怀森;

摘要:针对水泥固化土(水泥土)物相分布的定量分析,探索提出基于化学热力学模型的新方法。采用物相成分相对简单的商用高岭土,制备不同水泥掺量、胶水比,以及不同剂量NaOH/KOH激发的水泥土样品,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与29Si-核磁共振(29Si-NMR)技术对样品的物相分布进行定性和定量表征。基于化学热力学模拟软件GEMS和数据库Cemdata18构建水泥...

颗粒形状和倾角对颗粒柱坍塌影响的超二次曲面离散元模拟————作者:金磊;叶阳;孙翰卿;

摘要:岩土体中颗粒形状各异且可能具有定向排列,明确颗粒形状和倾角对颗粒柱坍塌特性的影响对地质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基于超二次曲面离散元法模拟颗粒柱的坍塌过程,并着重分析颗粒形状(长宽比A和块度B)及初始颗粒长轴倾角θ对颗粒柱坍塌特性的影响并探究其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A为1(各向等长)的情形,A越大(越细长)或越小(越扁平),颗粒柱坍塌的最终跑出距离减小而最终堆积高度增加;随着B增加(棱角越突出)...

基于赤玉土强冻胀特性提高重金属污染黏性土淋洗效率研究————作者:芮大虎;王嘉义;张军;潘卫东;王淼;

摘要:冻融协同化学淋洗能够去除黏性土中重金属污染物,但是冻结过程中淋洗液摄入量少,存在淋洗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改善黏性土冻胀性增加水分迁移量以提高淋洗效率的思路,以重金属污染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选用强冻胀性赤玉土为掺料土,开展了土柱冻融-淋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冻结条件下赤玉土的冻胀率为124.48%,其冻胀量和吸水量分别为黏性土的5.85倍和4.82倍,具有极强冻胀性;赤玉土对Pb、Cd吸附能力较弱,可...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