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学报杂志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2-1124/TU
国际标准刊号:1000-4548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查看岩土工程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论文发表时间
下一本期杂志: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杂志征收论文格式要求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简介

  《岩土工程学报》(月刊)创办于1979年,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于2004年以前为双月刊,2005年起,《岩土工程学报》改版为月刊,大16开本,160页,每月中旬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4548,国内统一刊号CN32-1124/TU。国内邮发代号28-62,国外发行代号MO520。

  经过30年的发展,《岩土工程学报》已是我国岩土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是岩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论坛,是我国从事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研究和教学人员发表学术观点、交流实践经验的重要园地。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战线上岩土工程学科的带头人,为我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建设事业,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岩土工程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化学文摘(网络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工程索引Compendex数据库(核心)、剑桥科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

  《岩土工程学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1.492;总被引频次:6441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1.312;综合影响因子:0.900

  《岩土工程学报》栏目设置

  论文、短文、讨论。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投稿须知:

  1宗旨及内容

  (1)本刊旨在促进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刊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等。欢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向本刊投稿,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

  (3)本刊为月刊,主要栏目有:黄文熙讲座、综述、论文、短文、工程实录、焦点论坛、讨论和简讯等。

  2来稿

  (1)来稿应符合科技论文写作惯例和基本要求,作者自留底稿。请优先采取网络在线投稿(www.cgejournal.com),本刊保留书面投稿(一式两份)和电子邮件投稿(ge@nhri.cn)。

  (2)来稿一般在3个月内提出处理意见,请不要一稿两投,若3个月后仍未收到稿件处理通知,作者有权自行处理来稿。

  (3)来稿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学历、学位、技术职称、简历以及研究课题、单位全称及所属部门、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及邮编等。

  (4)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

  (5)稿件可能涉及机密资料时应由作者单位出具非泄密证明。

  (6)凡被海内外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或已录用的稿件本刊不再受理。

  3稿件选用和清稿体例

  (1)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者对稿件内容和论点不作改动。稿件一经选用应由第一作者参考审阅意见、稿面质疑、本刊体例作必要的修改补正或删减。文图、资料、数据务求准确无误,一次定稿。

  (2)作者收到稿件录用通知后,应在45天内将修改清稿(WORD排版打印)连同同意发表稿件的作者声明一并寄回本部,并在线上载或E-mail发送修改清稿的电子文件。

  (3)修改清稿版面,黄文熙讲座和综述文章一般不超过15页,论文一般不超过8页,短文和工程实录不超过4页,焦点论坛不超过2页,讨论不超过1页。

  (4)稿件一经发表即付稿酬,并按发表文章页数收取版面费。

  (5)凡本刊刊登的稿件均收入相应期刊光盘版及期刊网,并与印刷稿一次性付稿酬。

  (6)本刊版面为A4开本,双栏排版,版芯为25.4cm×17.8cm。

  (7)文章清稿层次体例为:中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属部门、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属部门、单位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及编号(首页下注);正文(按123,1.11.21.3,(1)(2)(3),a)b)c)分章节);参考文献。

  (8)图表设计恰当,具自明性;先见引文,后见图表;表名和图名一律中英文并列。表格用三线表。单栏图图幅宽为8.0cm,双栏图图幅宽为17.0cm。插图比例宜适当,图面宜清晰,线条宜均匀,主线选5号线,坐标线选4号线,辅助线选3号线,图中汉字为小5号宋体字,图中字符务必与正文一致。

  (9)计量单位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公式及中外文字符务必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等,易混淆字符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颗粒形状和倾角对颗粒柱坍塌影响的超二次曲面离散元模拟————作者:金磊;叶阳;孙翰卿;

摘要:岩土体中颗粒形状各异且可能具有定向排列,明确颗粒形状和倾角对颗粒柱坍塌特性的影响对地质灾害防治有重要意义。基于超二次曲面离散元法模拟颗粒柱的坍塌过程,并着重分析颗粒形状(长宽比A和块度B)及初始颗粒长轴倾角θ对颗粒柱坍塌特性的影响并探究其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A为1(各向等长)的情形,A越大(越细长)或越小(越扁平),颗粒柱坍塌的最终跑出距离减小而最终堆积高度增加;随着B增加(棱角越突出)...

基于赤玉土强冻胀特性提高重金属污染黏性土淋洗效率研究————作者:芮大虎;王嘉义;张军;潘卫东;王淼;

摘要:冻融协同化学淋洗能够去除黏性土中重金属污染物,但是冻结过程中淋洗液摄入量少,存在淋洗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改善黏性土冻胀性增加水分迁移量以提高淋洗效率的思路,以重金属污染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选用强冻胀性赤玉土为掺料土,开展了土柱冻融-淋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冻结条件下赤玉土的冻胀率为124.48%,其冻胀量和吸水量分别为黏性土的5.85倍和4.82倍,具有极强冻胀性;赤玉土对Pb、Cd吸附能力较弱,可...

基于MPM的短时强降雨作用下边坡响应研究————作者:徐鹏;孟宇涵;李婷;杨广庆;

摘要:物质点法(MPM)是一种结合了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优点的无网格模拟方法,给降雨作用下边坡大变形模拟提供了新途径。基于二维两相单点物质点法分析了短时强降雨作用下不同土体饱和渗透系数、降雨强度时的边坡响应。研究结果显示:(1)边坡失稳启动时刻随着短时强降雨强度的减小而滞后,并且随雨强减小坡脚位移在失稳阶段由快速陡增模式演化为缓慢增加模式。(2)短时强降雨作用下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深层或浅层整体滑动、牵引式...

基于土石混合体随机重构的路基空洞地质雷达响应特征————作者:师文豪;吴伊锋;张永辉;朱晓丹;樊绿叶;

摘要:为研究土石混填路基空洞对地质雷达波的响应特征,考虑土石混合体的随机性和非均性,提出以椭圆伸缩变形法构造碎石颗粒,以随机投放和随机生长算法重构含孔隙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模型,借助GprMax软件开展了土石混填路基空洞的地质雷达正演模拟,基于等效介电常数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进一步研究了路基碎石含量、孔隙率、含水率对空洞反射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磁波传播至空洞时会强烈反射,土石混填路基中电磁波散...

不同倾角下粗糙裂隙负压抽吸-磁汇聚动水注浆试验研究————作者:刘杰;蔡铭阳;黎照;王瑞红;蔡显灿;鲍晓鹏;杨渝南;乔志存;

摘要:随着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突涌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工程安全和运营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自主研发的可视化粗糙裂隙负压抽吸联合磁汇聚装置,开展了多因素作用下动水裂隙负压抽吸-磁注浆试验,重点分析了不同裂隙倾角、负压抽吸力、动水流量及磁场强度对浆液扩散的影响机理,建立了考虑磁场强度下倾斜裂隙负压抽吸-磁汇聚动水注浆模型。结果表明:(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相较于普通浆液,磁场作用下90°裂隙磁性浆液最...

软土深部地层盾构开挖扰动时效演化离心机试验研究————作者:刘树佳;廖少明;马险峰;

摘要:软土深部地层进行盾构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土拱时效与隧道埋深及软土蠕变特性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通过离心机试验,模拟软土深埋盾构隧道在开挖以及后期长时间蠕变阶段的全过程,获得了开挖面的土压力值时效变化规律。本试验设置多组独立的模型试验,模拟4D埋深与6D埋深两种覆土厚度的工况。根据离心机性能指标以及模型尺寸限制条件,重力加速度选为50g、70g、90g,以对应实际工况中的中埋、深埋、超深埋三种情况,每组...

水岩作用下变粒岩力学特性与局部损伤演化规律研究————作者:王鲁男;庞一博;尹晓萌;张家豪;白洪瑜;

摘要:水岩作用是深部地下工程围岩损伤失稳的重要诱发因素。采用单轴压缩试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及微观结构测试,研究在不同溶液长期浸泡下变粒岩力学性质、局部损伤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探讨水岩作用对力学特性与损伤演化规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变粒岩的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非线性降低,相应的劣化度非线性增加;矿井水条件下力学性质的劣化程度高于蒸馏水条件,但浸泡150 d后两者差距可以忽略。随着...

细粒污染对基层碎石填料筋土界面拉拔性状的影响————作者:王家全;谭潇健;韦林邑;唐毅;

摘要:道路工程中,细粒会侵入加筋碎石基层造成污染,造成筋土界面力学性能劣化。本文考虑细粒污染量和法向应力两个因素,借助自主研发的可视化拉拔设备、数字照相量测技术以及MEMS无线传感器,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下土工格栅与道路基层碎石填料的拉拔试验,探究了试验过程中拉拔力、颗粒位移、粗颗粒转角及土工格栅应变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细粒污染对筋土界面作用的劣化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细粒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工格栅拉拔力峰...

不同岩体交叉裂隙结构下滴状流的分流机理研究————作者:郭涛;李富春;陈彦州;李华仙;

摘要:岩土体中存在由大量天然裂隙组成的复杂且庞大的裂隙结构,地表积水沿裂隙下渗将引起岩土体力学性质改变。由于交叉裂隙对于非饱和裂隙结构渗流起重要控制作用,该文采用相场方法模拟两相界面,对不同几何结构的交叉裂隙中滴状流进行了计算。探讨了交叉裂隙的几何结构(开度比、倾斜角、裂隙夹角等)对于液滴在裂隙交叉口处分流行为的影响,并结合XGBoost方法对几何结构的三个参数进行了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与文献...

固碳轻质土制备方法与物理力学性能研究————作者:刘松玉;张翔;蔡光华;袁振扬;安景峰;陈光伟;

摘要:为减少碳排放、探寻岩土工程的二氧化碳(CO2)利用技术,本研究基于氧化镁(MgO)碳化固化原理,提出了一种固碳轻质土(Carbon sequestration lightweight soil,C-LS)原理,该原理采用MgO和渣土替代水泥作为固化材料、CO2替代空气发泡,将MgO、粉质黏土、水和CO2泡沫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形成密

应力和水-岩耦合作用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作者:邓华锋;骆祚森;李建林;李焯芬;王孔伟;张景昱;程其芬;

摘要:水-岩作用导致消落带岩体劣化已成为影响岸坡变形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库岸边坡岩体赋存复杂水力环境和应力环境耦合作用试验模拟的瓶颈,在系列水-岩作用试验设备研制基础上,研制了YRQ-1000型岩石应力和水-岩耦合作用试验系统,主要由水压力加载系统及控制单元、动静水模拟控制单元、烘干、风干装置及控制单元、轴向应力加载及测试单元、轴向、径向变形测试单元和软件控制单元等组成。该试验系统实现了应力与水...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漫顶溃坝机理研究————作者:赵鲲鹏;陈生水;钟启明;邓曌;宋智通;

摘要: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漫顶溃坝牵涉到复杂的水-土-结构耦合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水槽模型试验,基于水沙动力学、土力学和材料力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了面板坝漫顶溃决过程中坝体纵、坡面溃口的发展过程,揭示了溃口形态和溃口洪水流量的演变机制。总的来说,面板坝漫顶溃坝表现为堆石料的连续性冲蚀、溃口边坡间歇性失稳和悬空面板多次折断的耦合过程。在纵断面方向,下游坝坡堆石体溃口在漫顶水流作用下经历了尾部下切-陡坎溯源-侧壁...

逆断层错动下直墙式管道隧道结构响应及破坏模式试验研究————作者:申玉生;骆阳;黄海峰;刘君;王浩鱇;杨春玲;铁明亮;

摘要:依托穿越活动断层某直墙式管道隧道工程,开展逆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结构响应模型试验,分析了衬砌竖向位移、应变及内力分布规律,结合裂缝扩展形态探究了衬砌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拱顶竖向位移沿纵向呈S形分布,断层错动量50mm工况下核心影响区为断层内部,一般影响区为断层错动面沿上盘侧0.9D~3.7D、下盘侧0.9D~2.6D(D为隧道宽度);断层错动面附近衬砌发生拉伸破坏,拉应变峰值主要出现在墙脚,...

膨胀土自由膨胀率影响因素及试验机理研究————作者:陈熠坤;储亚;蔡国军;闫超;刘松玉;韩爱民;

摘要:自由膨胀率是膨胀土膨胀性能判别和划分的重要参数,现有的《土工试验规程GB/T 50123-2019》中自由膨胀率试验影响因素较多,试验机理尚不完善。亟需完善自由膨胀率试验机理以提高指标的科学性。本文以人工配置膨胀土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国内GB/T 50123-2019和美国ASTM D5890-19两种主流自由膨胀率试验方法,讨论分析两种试验方法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关系,提出了基于质量体积比的自由膨胀...

动水砂化区斜井帷幕浆液扩散规律与截流效果分析————作者:范钢伟;任闯难;张东升;马壮;范张磊;张世忠;韩学森;许广正;

摘要:矿山帷幕注浆具有典型的隐蔽工程特点,尤其在斜井过动水砂化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其技术参数的确定存在较大盲目性。研究动水砂化区帷幕截流机理及关键技术参数对我国西部煤矿斜井井筒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以曹家滩煤矿砂化区斜井帷幕注浆防治水为工程背景,建立了考虑浆液黏度时变与渗滤效应长时耦合作用下的动水砂层浆液扩散模型,探究了动水流速、注浆压力对砂层注浆扩散半径的影响,阐明了不同帷幕厚度下斜井帷幕区动水流场响应规...

考虑孔径和物化特性的胶结型能源黏土离散元模拟方法————作者:张旭东;蒋明镜;

摘要:甲烷水合物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的黏质储层(能源黏土)中。能源黏土的力学行为受多场影响(温度-反压-化学)和多种因素(孔径-水合物饱和度-黏土物化特性)的影响,力学特性复杂。研发能反映能源黏土在复杂应力路径下力学响应的数值分析方法,对我国甲烷水合物安全开采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引入水化学势建立了考虑孔径和黏土物化学特性影响的水合物强度、刚度半理论公式,并将这一公式引入到结构性黏土的接触模...

透明土高对比度颗粒染色制斑法及试验应用————作者:李赓照;单仁亮;窦浩宇;周博森;王逸飞;

摘要:在透明土试验技术与数字图像技术的联合应用中,散斑图像的质量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图像获取的质量和测量的精度。提出高对比度颗粒染色制斑法,利用MIG和零位移试验对其开展散斑质量评价,确定稳定的、高质量的透明土散斑图像的最优配置比。通过矩形顶管透明模型试验的应用例验证其应用效果,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以位移云图、位移矢量图和位移曲线阐述地表变形规律与背土效应的内部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透明土散斑优选的双色染...

高温条件下北山花岗岩细观结构演化试验研究————作者:吴云;王嘉敏;黄震;蔚立元;胡李华;刘江峰;王迎超;

摘要:理解高温条件下花岗岩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质的演变规律,对于核废料安全处置、深部地热开采及隧道火灾修复等涉及的岩石工程稳定性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定量研究温度对花岗岩孔隙结构的影响,采用CT扫描和偏光显微镜分析热损伤花岗岩的裂隙演化、孔隙度、孔径分布等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500℃之后花岗岩的单轴抗压强度显著降低;高温可使花岗岩孔裂隙更为发育...

CO2置换开采CH4水合物的深海地层多场耦合连续介质数值方法研究————作者:蒋明镜;李子煜;李承超;姜朋明;

摘要:通过诱导水合物分解的开采方式将致使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后称能源土)力学性质劣化,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CO2置换法能有效改善地层强度,但目前鲜有研究考虑CO2置换开采的分析方法。基于此,本文针对CO2置换法开展数值方法研究和应用。通过拓展TOUGH+HYDRATE数学模型、嵌入Chen-Guo模型计算CH4

适用于存量垃圾开采再利用工程的大直径旋挖取样和筛分试验方法————作者:詹良通;章梓汀;李鹤;兰吉武;陈云敏;

摘要:为实现土地再利用、彻底清除污染源、填补冗余焚烧处理能力,近年来我国大量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始进行开采治理,填埋垃圾各类物料的质量占比是开采治理工程的关键参数。本文结合深圳市某填埋场,采用小钻孔勘探填埋物分布、大直径旋挖钻原位测试密度与取样、筛分试验确定筛分物料质量占比,对比分析了大直径旋挖钻与传统小钻孔取得试样的外观形态、物理组分、含水率、颗粒级配和重度等特性,最终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存量垃圾开采再利用工...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岩土工程学报杂志中级工程师论文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ngji/1085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