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2-1397/03
国际标准刊号:1000-6915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新能源进展杂志中级能源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岩土工程学报杂志中级工程师论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简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月刊)创刊于1982年。1982~1984年为年刊,1985年为半年刊,1986年经批准改为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1986~1996为季刊;1997~2001为双月刊;2002~2003为月刊;2004~2005为半月刊;2006~现在为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内物理力学与工程类影响因子最高的国家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与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反映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促进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和岩石工程实践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宗旨。本刊也发表部分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土力学方面的文章。为尽快交流最新的学术信息,本刊还发表近期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会议简讯、新书简介与相关的学术动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化学文摘(网络版)、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工程索引Compendex数据库(核心)、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1.759;总被引频次:12229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2.331;综合影响因子:1.56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栏目设置

  研究进展与工程实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动态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投稿须知:

  1、宗旨及内容:(1)反映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欢迎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本刊也发表少数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土力学方面的文章;(2)为尽快交流最新学术信息,本刊还发表讨论文章、近期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会议简讯、新书简介及相关的学术动态等。

  2、来稿内容为作者本人未曾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不涉及泄密问题;表述力求充实精炼;引用数字、资料应给出参考文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符号应按国家有关标准、法规书写清楚;图表名、文题、作者名与单位、摘要、关键词要译成英文;插图坐标线或框线要细于图中的曲线,坐标变量和图、表中数字要标明单位。

  3、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在列出中文各项的同时,必须列出(或翻译成)英文各项,英文各项中如单位名称、出版社、杂志名等最好在网上一一认真核实,三或三位以内的作者名要写全,三位以上的作者名用“等”(英文用“etal”)代替。

  4、为了提高投稿质量和审稿质量、提高审稿专家的审稿费、减少或避免一稿多投现象,并在退稿时说明原因,本刊从2004年10月1日起,将对所有来稿收取审稿费和往来邮寄费共计壹佰元整(汇款信息: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市小洪山分理处;同时,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也可从邮局汇款至编辑部,勿汇寄个人)。

  5、来稿请用计算机排版稿,一式三份,通过邮局寄至编辑部送审。送审稿件一旦通过,编辑部将通知作者修改和按学报要求用WORD软件重新排版。修改稿文件以软盘或E-mail附件形式寄出,并同时通过邮局寄来修改说明和修改稿打印件各一份。送审未通过的稿件在3个月内通知作者作退稿处理。自寄出修改通知后一个月仍未返回修改稿者,编辑部将催问一次;在催问后一个月仍未返回修改稿者,作自动撤稿处理。

  6、作者说明或承诺内容为:(1)论文为原作,没有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2)论文没有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版权纠纷,引用他人的成果有明确的出处;(3)由多名身份真实的作者撰写的论文,需共同签名,并将录用稿件告知承担该项研究的负责人;(4)如该文获得基金资助,请附相关基金证明复印件。

  7、按修改稿返回的时间和稿件内容逐期安排发表。在发表前3个月寄作者经编辑和编辑部重新排版的清样,请作者直接在打印清样上校改后寄回编辑部。来稿一经发表,即按页面酌寄稿酬,并赠送当期学报1份和抽印本10份。

  推荐期刊:《岩石学报

  《岩石学报》主要报道有关岩石学基础理论的岩石学领域各学科包括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岩石同们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矿学、造岩矿物学等方面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同时也刊载综述性文章、问题讨论、学术动态以及书评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考虑Ⅰ-Ⅱ 型断裂韧度的隐伏溶蚀裂隙扩展突水机制————作者:马恩临;赖金星;王万锋;邱军领;

摘要:在自然营造力作用下,隐伏溶蚀裂隙多属压剪应力状态。为建立有效的拉伸-剪切开裂判据,首先通过最大周向应力(MTS)准则建立了含水压隐伏溶蚀裂隙断裂临界条件,然后根据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建立了剪切断裂准则。最后,参考改进最大能量释放率准则量纲形式,结合以上拉伸-剪切断裂准则建立了基于KⅠC和KⅡC的Ⅰ-Ⅱ型复合断裂准则(M准则)。其可视为MTS准则在Ⅱ型成分较...

堆石颗粒强度尺寸效应和应变率效应研究————作者:邓远航;迟世春;闫世豪;

摘要:为研究堆石颗粒在地震荷载下的破碎强度及其尺寸效应与应变率效应的耦合机制,采用自主研制的TPWS-800中等应变率加载试验机,对大连石灰岩进行了单颗粒强度破碎试验,颗粒的粒径范围为60到300 mm,位移加载速率为0.01,0.1,1,10 mm/s。试验结果表明:大尺寸颗粒的特征强度提升幅度大于小颗粒,表明大颗粒的强度率效应增强,而应变率提高将导致尺寸效应减弱。基于广义最弱链Weibull模型,采...

浸水作用下灰岩缝合线剪切强度劣化机制及等效模拟方法————作者:杨超;李天一;王娇;蒋淏南;熊赟;潘惠雄;

摘要:灰岩本身较为致密、透水性低,其内部的结构弱面才是岩体导水并导致工程失稳与破坏的关键因素。为分析浸水作用下灰岩缝合线构造剪切力学特性的劣化特征与机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缝合线进行了分类,并制备了试样以开展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宽度b<1 mm的缝合线与完整灰岩类似,浸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黏聚力c值的降低上,但降低幅度不大(约11.0%);而1 mm≤b≤5 mm和b>5 mm的缝合线在浸水后则主要表...

花岗岩滞后应变型岩爆模拟试验中破坏特征分析————作者:王洪建;张金然;刘冬桥;赵菲;石晓闪;任富强;王闯;

摘要:应变型岩爆按照其成因可分为瞬时型和滞后型岩爆,利用深部岩爆模拟试验系统对花岗岩开展真三轴卸载滞后应变型岩爆模拟试验,监测声发射信号并进行参数和波形定量分析,利用高速摄影记录岩爆破坏过程,观察岩石表面破裂特征,多角度揭示岩爆发生机制。结果表明:花岗岩在三向加载-单面卸载-轴向加载的特殊应力加卸载条件下,发生了猛烈的滞后应变型岩爆破坏;岩爆破坏前,声发射振铃计数呈现出密集爆发式增长而b值出现突然间的持...

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非正交弹塑性本构模型————作者:路德春;卓宇航;周鑫;杜修力;

摘要:粗粒土在大应力作用下易发生颗粒破碎现象,导致土体级配改变,影响其刚度和变形特性。通过分析不同级配条件下粗粒土的应力应变行为,讨论了颗粒破碎对土体刚度特性和变形行为的影响。基于试验揭示的颗粒破碎规律,提出了粗粒土各向同性压缩线与临界状态线的颗粒破碎演化方程。将屈服函数中的破碎率作为本构变量,结合一致性条件,从塑性应变增量大小的角度反映了颗粒破碎产生的额外体应变。基于非正交塑性理论,以状态变量为媒介,...

深埋走滑断层错动作用下岩体变形特征及其受地应力的影响————作者:张宁;周辉;高阳;朱勇;卢景景;赵成伟;程广坦;

摘要:断层错动引起岩体严重变形,进而导致深埋隧洞等深埋结构产生破坏。为了研究深埋地应力条件下,断层错动引起的岩体变形特征及其受地应力的影响,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首先,开展了深埋走滑断层错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断层错动作用下,岩体变形特征。然后,将非局部模型应用于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地应力对岩体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断层错动作用下,断层破碎带内形成主要破裂,断层沿主要破裂做剪切运动;(2)岩体位移...

考虑干湿效应的土工织物-残积土界面静动力剪切特性————作者:冯雨泉;朱锐;周峰;郭万里;张凌凯;王梦玲;

摘要:土工织物广泛应用于残积土边坡加固与防护,而不同干湿条件下土工织物-残积土界面静动力剪切特性尚不明晰。开展考虑干湿效应的土工织物-花岗岩残积土界面单调剪切试验和界面循环剪切试验,描述了织土界面剪切应力-位移关系、界面抗剪强度指标、界面剪切刚度等指标随干湿次数、干湿幅度的发展过程与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在单调剪切下,织土界面粗糙度随干湿效应增强而逐渐增大;相较于干湿幅度,干湿次数对织土界面强度指标影响更...

含不同裂隙数量砂岩注浆前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作者:陈军涛;喻军健;李果;徐常龙;范铭今;王云昊;焦斌;

摘要:为探究裂隙数量对岩石注浆前后强度的影响及裂纹扩展规律,开展了不同裂隙数量砂岩注浆前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合XTDIC和声发射系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研究裂纹扩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裂隙数量增加,应力–应变曲线压密阶段时间变短,并提前进入裂纹发育与扩展阶段,强度衰弱系数随裂隙数量呈幂函数增长趋势,平均抗压强度降低了15.82~53.32%。1∶1水灰比浆液下强度修复系数随裂隙注浆数量呈指...

基于时间概率模型的降雨型滑坡精细化气象预警研究————作者:宋宇飞;李祥;范文;于宁宇;曹琰波;邓龙胜;陶虹;

摘要:基于经验降雨阈值(ERT)的滑坡气象预警模型预警成功率一直较低,而时间概率模型(TPM)有望弥补这一缺陷。为此本文进行了对比实验。首先采用有效降雨量-降雨持时(EE-D)和当日-前4日有效降雨(R0-AE4)构建了两套TPM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相关性系数对ERT/TPM的判别能力及预测能力进行评估;之后耦合滑坡时空概率,提出了概率式气...

沟谷区浅埋煤层矿压显现时空特征辨识及预测方法研究————作者:许慧聪;来兴平;单鹏飞;郭中安;薛珂;闫钟铭;王华川;徐港;孟政;

摘要:西部矿区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压舱石”,矿压显现时空特征辨识与预测是助力西部浅埋煤层工作面安全智能开采的关键一环。上坡段开采关键层缺失引起采场应力时序演化与支护系统空间差异的耦合作用导致沟谷区浅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更为复杂,严重影响矿压显现智能预测精度。为此,针对浅埋煤层工作面采场数据差异化分布导致矿压预测精度不高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主关键层缺失“斜台阶岩梁”物理约束及支架压力数据时空特征...

复杂断裂下多簇水力裂缝非均匀扩展的物理模拟实验————作者:谭鹏;邢岳堃;韩泰森;陈金龙;徐杭;陈朝伟;

摘要:针对含天然断裂带页岩气储层段内多簇压裂裂缝难均衡扩展的难题,本研究设置了含复杂断裂带的多簇压裂物理模拟试验,制样及泵注兼顾多簇裂缝根据扩展优先级分配进液、可独立监测各簇流量且试样内预制天然断裂带,依据裂缝扩展特性、地应力与几何的工程-实验相似性,得到了实验与工程参数的相似对应关系,实验研究相似于工程的每簇0.825 m3/min与3.3 m3/min排量...

基于GB-DDA方法的岩石细观非均质性对其压缩力学特性影响研究————作者:高善铧;张开雨;杨玫;刘丰;朱看远;

摘要: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是一种可模拟变形离散块体系统的隐式离散元方法。为探究矿物晶粒对岩石加载过程中微裂纹萌生、扩展和贯通等破裂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DDA方法建立满足统计规律的Voronoi矿物晶粒模型(GB-DDA)。通过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细观参数标定后的GB-DDA能准确模拟Barre花岗岩在拉压情况下的力学响应,实现晶内和晶间损伤演化过程定量分析;结合准静态单轴压缩实验建立多组不同平均...

深部巷道锚注支护结构时效特性理论分析————作者:孟庆彬;张烜;葛政宇;韩绪;安刚健;

摘要:针对深部巷道变形速率快、变形量大、难支护等工程问题,采用岩石流变理论开展了深部巷道锚注支护结构时效特性分析,构建了可反映锚注支护结构变形特性的流变元件,结合淮南深井矿区朱集西煤矿深部岩巷围岩变形监测数据,揭示了“锚喷+锚索/U型钢支架+注浆”支护单元(体/结构)在不同支护时期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锚喷支护难以维护深部巷道围岩稳定,采用锚喷+锚索/U型钢及注浆加强支护,且发挥各支护单元的承...

实时高温高应力真三轴压裂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作者:郭武豪;郭印同;常鑫;吴明洋;贺宇廷;毕振辉;张鑫傲;滕世龙;王磊;杨春和;

摘要:为研究深部油气、地热能储层改造中岩石起裂及压裂裂缝扩展规律,自主研制了实时高温高应力真三轴压裂试验系统,缩小了室内压裂物模试验条件与真实深部储层环境之间的差距。该系统主要用于模拟300 mm立方体岩样在深部储层原位环境下的压裂裂缝扩展行为,并对裂缝扩展过程中应力、位移、泵压、排量、声发射信号等参数进行监测及处理。该系统X、Y、Z三个方向应力最大可加载至88 MPa,试样内部可加温至350℃,智能调...

冻融-压剪荷载联合作用下含水裂隙岩体冻胀破坏规律研究————作者:梁博;杨更社;申艳军;潘振兴;王磊;刘慧;贾海梁;魏尧;孙杰龙;

摘要:寒区岩质边坡的失稳与主控裂隙发育密切相关,其中冻融环境与荷载情况为主控裂隙扩展的直接诱因,因此探明冻融与荷载联合作用下含水裂隙岩体冻胀特性是边坡灾害防控的重要前提。通过自主研制的受荷装置开展压剪作用下裂隙岩体冻融试验,获取冻融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冻胀力及端部应变的变化规律。建立压剪荷载作用下裂隙岩体冻融数值模型,系统分析冻融与不同压剪荷载组合的作用下岩体裂隙冻胀扩展规律。最终归纳出裂隙岩体破坏类型...

高海拔寒区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冻胀特性与原位测试分析————作者:卢汉青;包卫星;尹严;

摘要:炭质板岩是一种力学性质呈明显横观各向同性的岩体,其岩层倾角对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高海拔寒区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冻胀特性及冻胀力分布特征,依托于G219线新藏公路黑恰隧道工程,采用对不同层理倾角饱和炭质板岩单向冻结试验、不均匀冻胀力理论模型和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原位测试等手段,探究了炭质板岩的不均匀冻胀特性、隧道温度场和围岩冻胀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单向冻结状态下,板岩不均匀冻胀系数随温度梯...

基于冲击荷载法的碎石土路基力学特性及压实质量评价研究————作者:李梦威;卢正;唐楚轩;胡智;柴少强;刘永;

摘要:冲击荷载法是对路基施加冲击力分析响应信号进而评价路基压实质量的方法。研究冲击荷载下碎石土路基的响应机理,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类路基的力学特性,以及加深对冲击荷载法评价路基压实质量原理的认识。首先充分考虑了碎石土的真实状态,使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碎石土路基动力响应模型,并且通过大三轴试验标定了模型参数,采用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随后,探讨了不同压实度下路基动应力的衰减特征,并与连续介质...

土石混合料大型三轴剪切力学特性的间断级配效应————作者:张超;娄澳庆;俞缙;朱东平;徐赞;曹文贵;

摘要:间断级配土石混合料的地理分布极为广泛,常作为路基与边坡工程中的土石方填料,其剪切力学特性所展现的间断级配效应,是填筑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首先,提出能够有效量化土石混合料间断级配特征的间断指数Dc;然后,制备不同间断指数的土石混合料大型三轴标准试样,通过DJSZ-150大型三轴试验仪对标准试样开展三轴剪切试验,分析土石混合料强度与变形特性受Dc和围压σ

大倾角煤层覆岩分区特征及破断回转行为研究————作者:杜兆文;温卓越;潘昌文;王飞宇;刘晓明;刘海兵;吕健华;

摘要:为掌握大倾角煤层采场覆岩力学响应行为,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大倾角煤层覆岩应力分布形态和能量积聚特征,获得顶板岩层分区破坏演化规律,阐明不同区域覆岩结构在回转运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大倾角煤层覆岩破断回转行为。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顶板短边方向弯矩Mx较大,中部区域最大主弯矩呈“梯形–心形”分布,两侧长边弯矩呈“斜梯形”特征。大倾角煤层顶板中上部区域弹性能释放显著,岩层整体...

近接桩基开挖时盾构隧道断面收敛模式研究————作者:张乾青;刘景航;王茂林;刘善伟;

摘要:为揭示近接桩基施工的盾构隧道土体开挖变形规律,建立开挖断面收敛模型,本文开展盾构隧道近接桩基开挖的室内模型试验,基于自主研制的隧道断面土体位移监测装置采集的数据,分析不同工况下开挖断面土体变形规律,提出非均匀收敛模式的隧道断面损失轮廓,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建立隧道开挖损失断面Laurent级数的映射函数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拱底地层损失与拱顶相比存在滞后现象,邻近在役桩基的存在对隧道断面周围土体的...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论文发表时间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ngji/10850.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