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时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42-1397/03
国际标准刊号:1000-6915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查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新能源进展杂志中级能源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岩土工程学报杂志中级工程师论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简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月刊)创刊于1982年。1982~1984年为年刊,1985年为半年刊,1986年经批准改为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1986~1996为季刊;1997~2001为双月刊;2002~2003为月刊;2004~2005为半月刊;2006~现在为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内物理力学与工程类影响因子最高的国家矿业工程、建筑科学与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反映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促进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和岩石工程实践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宗旨。本刊也发表部分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土力学方面的文章。为尽快交流最新的学术信息,本刊还发表近期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会议简讯、新书简介与相关的学术动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化学文摘(网络版)、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工程索引Compendex数据库(核心)、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1.759;总被引频次:12229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2.331;综合影响因子:1.56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栏目设置

  研究进展与工程实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动态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投稿须知:

  1、宗旨及内容:(1)反映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欢迎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本刊也发表少数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土力学方面的文章;(2)为尽快交流最新学术信息,本刊还发表讨论文章、近期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会议简讯、新书简介及相关的学术动态等。

  2、来稿内容为作者本人未曾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不涉及泄密问题;表述力求充实精炼;引用数字、资料应给出参考文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符号应按国家有关标准、法规书写清楚;图表名、文题、作者名与单位、摘要、关键词要译成英文;插图坐标线或框线要细于图中的曲线,坐标变量和图、表中数字要标明单位。

  3、参考文献请按文中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在列出中文各项的同时,必须列出(或翻译成)英文各项,英文各项中如单位名称、出版社、杂志名等最好在网上一一认真核实,三或三位以内的作者名要写全,三位以上的作者名用“等”(英文用“etal”)代替。

  4、为了提高投稿质量和审稿质量、提高审稿专家的审稿费、减少或避免一稿多投现象,并在退稿时说明原因,本刊从2004年10月1日起,将对所有来稿收取审稿费和往来邮寄费共计壹佰元整(汇款信息:中国建设银行武汉市小洪山分理处;同时,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也可从邮局汇款至编辑部,勿汇寄个人)。

  5、来稿请用计算机排版稿,一式三份,通过邮局寄至编辑部送审。送审稿件一旦通过,编辑部将通知作者修改和按学报要求用WORD软件重新排版。修改稿文件以软盘或E-mail附件形式寄出,并同时通过邮局寄来修改说明和修改稿打印件各一份。送审未通过的稿件在3个月内通知作者作退稿处理。自寄出修改通知后一个月仍未返回修改稿者,编辑部将催问一次;在催问后一个月仍未返回修改稿者,作自动撤稿处理。

  6、作者说明或承诺内容为:(1)论文为原作,没有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2)论文没有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版权纠纷,引用他人的成果有明确的出处;(3)由多名身份真实的作者撰写的论文,需共同签名,并将录用稿件告知承担该项研究的负责人;(4)如该文获得基金资助,请附相关基金证明复印件。

  7、按修改稿返回的时间和稿件内容逐期安排发表。在发表前3个月寄作者经编辑和编辑部重新排版的清样,请作者直接在打印清样上校改后寄回编辑部。来稿一经发表,即按页面酌寄稿酬,并赠送当期学报1份和抽印本10份。

  推荐期刊:《岩石学报

  《岩石学报》主要报道有关岩石学基础理论的岩石学领域各学科包括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岩石同们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成矿学、造岩矿物学等方面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同时也刊载综述性文章、问题讨论、学术动态以及书评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热–力荷载作用下考虑有效孔隙比的饱和黏土一维非线性热固结耦合机制研究————作者:孙锦鑫;李江山;王平;韩丽君;薛强;

摘要:黏土在涉热岩土工程项目中分布广泛,其在非等温环境下的固结行为将影响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此外,黏土中通常含有结合水,占据了孔隙的部分空间且无法自由渗流。鉴于此,引入有效孔隙比来描述饱和黏土的孔隙特征,建立了热–力荷载作用下的一维非线性热固结模型。首先,考虑温度变化对土体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影响,并针对温度梯度引起的孔隙水迁移现象,引入热渗效应来更准确地反映渗流特性。其次,综合考虑传导、对流和热机械弥散...

不同种类煤岩碎块弹射特征及冲击动能指数测试————作者:赵同彬;郭磊;尹延春;肖亚勋;李世航;高子童;

摘要:煤岩动力破坏时通常伴随着大量碎块弹射,碎块弹射距离和动能更易直观反映试件破坏烈度。提出煤岩碎块弹射动能测试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岩石和煤体碎块弹射特征,提出基于冲击动能指数的冲击倾向性分类方法,分析加载刚度对煤体碎块弹射特征及冲击动能指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不同岩性的煤岩试件碎块弹射特征差异性明显,花岗岩、玄武岩碎块弹射质量占比和弹射距离明显大于强度低的砂岩、...

强动压破碎软岩巷道再造多重承载结构全空间协同支护技术研究————作者:徐佑林;吴少康;周波;郑伟;吴旭坤;周泽;陈志松;张际涛;李彬;严红;张传玖;

摘要:为解决巷道及工作面开挖引起的区域应力复杂、强动压破碎软岩巷道围岩维护难题。以贵州打牛场煤矿1570轨道石门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工业性试验多种方法开展研究。根据现场调查及数据监测,对1570轨道石门围岩大变形及支护构件失效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泡水试验(结合XRD分析)、松动圈测试揭示了围岩自稳性差的原因;采用数值模拟揭示了1570轨道石门开挖过程中应力分布规律,得出其变形破坏...

考虑井阻效应的PHDs处理疏浚淤泥堆场大应变非线性固结————作者:刘长森;李传勋;

摘要:大量室内试验和工程应用已证实真空压力辅助水平排水板PHDs(Prefabricated Horizontal Drains)处理疏浚淤泥的优越性。但目前尚缺乏考虑井阻效应的PHDs处理疏浚淤泥固结理论研究。基于Gibson大应变固结理论,考虑PHDs的井阻效应,引入淤泥的非线性压缩和渗透特性,建立真空压力辅助PHDs处理疏浚淤泥堆场的大应变固结模型并获得其解答。通过与已有的理想PHDs处理淤泥的自...

变幅冲击荷载下水封洞库双隧洞岩体多波峰衰减效应的相似模型研究————作者:胡鸿丽;常素玲;丛宇;王肖珊;王在泉;张纪刚;李仁杰;江浩;

摘要:为研究变幅冲击荷载对直墙拱形双隧洞的影响,制备大尺寸高强度混凝土隧洞相似模型,使用自主研发的双向受压摆锤动力冲击系统开展冲击荷载试验,利用超动态信息采集系统记录变幅冲击波和模型三向应变,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表征表面应变和位移场,多角度研究摆锤冲击下双隧洞的突变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摆锤施加的冲击波频率为100~200 Hz,波峰曲线存在3个时期即峰值递增期、振荡衰减期和平稳期,是...

考虑淤堵效应的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作者:许宝龙;卢萌盟;

摘要: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可结合不同排水体加速地基固结,而固结过程中排水体必然会出现淤堵现象,但目前尚未有考虑淤堵效应的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答。基于此,引入井阻随时间指数衰减的数学模型和4种桩–板布置形式,建立碎石桩联合塑料排水板的多元排水体复合地基固结模型,考虑地基土内同时存在流向碎石桩与排水板的径向双向渗流与涂抹效应,基于等应变假定,通过分离变量法、傅里叶函数正交性等数学物理方法,分别给出考虑...

考虑Ⅰ-Ⅱ 型断裂韧度的隐伏溶蚀裂隙扩展突水机制————作者:马恩临;赖金星;王万锋;邱军领;

摘要:在自然营造力作用下,隐伏溶蚀裂隙多属压剪应力状态。为建立有效的拉伸-剪切开裂判据,首先通过最大周向应力(MTS)准则建立了含水压隐伏溶蚀裂隙断裂临界条件,然后根据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建立了剪切断裂准则。最后,参考改进最大能量释放率准则量纲形式,结合以上拉伸-剪切断裂准则建立了基于KⅠC和KⅡC的Ⅰ-Ⅱ型复合断裂准则(M准则)。其可视为MTS准则在Ⅱ型成分较...

堆石颗粒强度尺寸效应和应变率效应研究————作者:邓远航;迟世春;闫世豪;

摘要:为研究堆石颗粒在地震荷载下的破碎强度及其尺寸效应与应变率效应的耦合机制,采用自主研制的TPWS-800中等应变率加载试验机,对大连石灰岩进行了单颗粒强度破碎试验,颗粒的粒径范围为60到300 mm,位移加载速率为0.01,0.1,1,10 mm/s。试验结果表明:大尺寸颗粒的特征强度提升幅度大于小颗粒,表明大颗粒的强度率效应增强,而应变率提高将导致尺寸效应减弱。基于广义最弱链Weibull模型,采...

浸水作用下灰岩缝合线剪切强度劣化机制及等效模拟方法————作者:杨超;李天一;王娇;蒋淏南;熊赟;潘惠雄;

摘要:灰岩本身较为致密、透水性低,其内部的结构弱面才是岩体导水并导致工程失稳与破坏的关键因素。为分析浸水作用下灰岩缝合线构造剪切力学特性的劣化特征与机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缝合线进行了分类,并制备了试样以开展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宽度b<1 mm的缝合线与完整灰岩类似,浸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黏聚力c值的降低上,但降低幅度不大(约11.0%);而1 mm≤b≤5 mm和b>5 mm的缝合线在浸水后则主要表...

花岗岩滞后应变型岩爆模拟试验中破坏特征分析————作者:王洪建;张金然;刘冬桥;赵菲;石晓闪;任富强;王闯;

摘要:应变型岩爆按照其成因可分为瞬时型和滞后型岩爆,利用深部岩爆模拟试验系统对花岗岩开展真三轴卸载滞后应变型岩爆模拟试验,监测声发射信号并进行参数和波形定量分析,利用高速摄影记录岩爆破坏过程,观察岩石表面破裂特征,多角度揭示岩爆发生机制。结果表明:花岗岩在三向加载-单面卸载-轴向加载的特殊应力加卸载条件下,发生了猛烈的滞后应变型岩爆破坏;岩爆破坏前,声发射振铃计数呈现出密集爆发式增长而b值出现突然间的持...

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非正交弹塑性本构模型————作者:路德春;卓宇航;周鑫;杜修力;

摘要:粗粒土在大应力作用下易发生颗粒破碎现象,导致土体级配改变,影响其刚度和变形特性。通过分析不同级配条件下粗粒土的应力应变行为,讨论了颗粒破碎对土体刚度特性和变形行为的影响。基于试验揭示的颗粒破碎规律,提出了粗粒土各向同性压缩线与临界状态线的颗粒破碎演化方程。将屈服函数中的破碎率作为本构变量,结合一致性条件,从塑性应变增量大小的角度反映了颗粒破碎产生的额外体应变。基于非正交塑性理论,以状态变量为媒介,...

深埋走滑断层错动作用下岩体变形特征及其受地应力的影响————作者:张宁;周辉;高阳;朱勇;卢景景;赵成伟;程广坦;

摘要:断层错动引起岩体严重变形,进而导致深埋隧洞等深埋结构产生破坏。为了研究深埋地应力条件下,断层错动引起的岩体变形特征及其受地应力的影响,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首先,开展了深埋走滑断层错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断层错动作用下,岩体变形特征。然后,将非局部模型应用于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地应力对岩体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断层错动作用下,断层破碎带内形成主要破裂,断层沿主要破裂做剪切运动;(2)岩体位移...

考虑干湿效应的土工织物-残积土界面静动力剪切特性————作者:冯雨泉;朱锐;周峰;郭万里;张凌凯;王梦玲;

摘要:土工织物广泛应用于残积土边坡加固与防护,而不同干湿条件下土工织物-残积土界面静动力剪切特性尚不明晰。开展考虑干湿效应的土工织物-花岗岩残积土界面单调剪切试验和界面循环剪切试验,描述了织土界面剪切应力-位移关系、界面抗剪强度指标、界面剪切刚度等指标随干湿次数、干湿幅度的发展过程与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在单调剪切下,织土界面粗糙度随干湿效应增强而逐渐增大;相较于干湿幅度,干湿次数对织土界面强度指标影响更...

含不同裂隙数量砂岩注浆前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作者:陈军涛;喻军健;李果;徐常龙;范铭今;王云昊;焦斌;

摘要:为探究裂隙数量对岩石注浆前后强度的影响及裂纹扩展规律,开展了不同裂隙数量砂岩注浆前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合XTDIC和声发射系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研究裂纹扩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裂隙数量增加,应力–应变曲线压密阶段时间变短,并提前进入裂纹发育与扩展阶段,强度衰弱系数随裂隙数量呈幂函数增长趋势,平均抗压强度降低了15.82~53.32%。1∶1水灰比浆液下强度修复系数随裂隙注浆数量呈指...

基于时间概率模型的降雨型滑坡精细化气象预警研究————作者:宋宇飞;李祥;范文;于宁宇;曹琰波;邓龙胜;陶虹;

摘要:基于经验降雨阈值(ERT)的滑坡气象预警模型预警成功率一直较低,而时间概率模型(TPM)有望弥补这一缺陷。为此本文进行了对比实验。首先采用有效降雨量-降雨持时(EE-D)和当日-前4日有效降雨(R0-AE4)构建了两套TPM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相关性系数对ERT/TPM的判别能力及预测能力进行评估;之后耦合滑坡时空概率,提出了概率式气...

沟谷区浅埋煤层矿压显现时空特征辨识及预测方法研究————作者:许慧聪;来兴平;单鹏飞;郭中安;薛珂;闫钟铭;王华川;徐港;孟政;

摘要:西部矿区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压舱石”,矿压显现时空特征辨识与预测是助力西部浅埋煤层工作面安全智能开采的关键一环。上坡段开采关键层缺失引起采场应力时序演化与支护系统空间差异的耦合作用导致沟谷区浅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更为复杂,严重影响矿压显现智能预测精度。为此,针对浅埋煤层工作面采场数据差异化分布导致矿压预测精度不高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主关键层缺失“斜台阶岩梁”物理约束及支架压力数据时空特征...

复杂断裂下多簇水力裂缝非均匀扩展的物理模拟实验————作者:谭鹏;邢岳堃;韩泰森;陈金龙;徐杭;陈朝伟;

摘要:针对含天然断裂带页岩气储层段内多簇压裂裂缝难均衡扩展的难题,本研究设置了含复杂断裂带的多簇压裂物理模拟试验,制样及泵注兼顾多簇裂缝根据扩展优先级分配进液、可独立监测各簇流量且试样内预制天然断裂带,依据裂缝扩展特性、地应力与几何的工程-实验相似性,得到了实验与工程参数的相似对应关系,实验研究相似于工程的每簇0.825 m3/min与3.3 m3/min排量...

基于GB-DDA方法的岩石细观非均质性对其压缩力学特性影响研究————作者:高善铧;张开雨;杨玫;刘丰;朱看远;

摘要: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是一种可模拟变形离散块体系统的隐式离散元方法。为探究矿物晶粒对岩石加载过程中微裂纹萌生、扩展和贯通等破裂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DDA方法建立满足统计规律的Voronoi矿物晶粒模型(GB-DDA)。通过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细观参数标定后的GB-DDA能准确模拟Barre花岗岩在拉压情况下的力学响应,实现晶内和晶间损伤演化过程定量分析;结合准静态单轴压缩实验建立多组不同平均...

深部巷道锚注支护结构时效特性理论分析————作者:孟庆彬;张烜;葛政宇;韩绪;安刚健;

摘要:针对深部巷道变形速率快、变形量大、难支护等工程问题,采用岩石流变理论开展了深部巷道锚注支护结构时效特性分析,构建了可反映锚注支护结构变形特性的流变元件,结合淮南深井矿区朱集西煤矿深部岩巷围岩变形监测数据,揭示了“锚喷+锚索/U型钢支架+注浆”支护单元(体/结构)在不同支护时期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锚喷支护难以维护深部巷道围岩稳定,采用锚喷+锚索/U型钢及注浆加强支护,且发挥各支护单元的承...

实时高温高应力真三轴压裂试验系统研制与应用————作者:郭武豪;郭印同;常鑫;吴明洋;贺宇廷;毕振辉;张鑫傲;滕世龙;王磊;杨春和;

摘要:为研究深部油气、地热能储层改造中岩石起裂及压裂裂缝扩展规律,自主研制了实时高温高应力真三轴压裂试验系统,缩小了室内压裂物模试验条件与真实深部储层环境之间的差距。该系统主要用于模拟300 mm立方体岩样在深部储层原位环境下的压裂裂缝扩展行为,并对裂缝扩展过程中应力、位移、泵压、排量、声发射信号等参数进行监测及处理。该系统X、Y、Z三个方向应力最大可加载至88 MPa,试样内部可加温至350℃,智能调...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