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石油化工杂志

所属栏目:经济期刊 热度:

精细石油化工杂志

精细石油化工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2-1179/TE
国际标准刊号:1003-9384
主办单位:中国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主管单位:中国石化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上一本期杂志:经济导刊湖南省经贸委主办刊物
下一本期杂志: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税务人员职称论文

   《精细石油化工》杂志简介

  《精细石油化工》(双月刊)1984年创刊,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油田化学品、日用化工产品、纺织染整性助剂、胶粘剂、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催化剂、合成材料助剂、炼油精细化学品、石化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中间体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等方面的成果,介绍国内外发展精细化工工业的经验及精细石油化工领域的新成就和技术进展。

  《精细石油化工》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精细石油化工研究的科技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精细石油化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哥白尼索引、化学文摘(网络版)、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收录

  《精细石油化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398;总被引频次:679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474;综合影响因子:0.333

  《精细石油化工》栏目设置

  胶粘剂、纺织染整助剂、研究与开发、综述、催化剂、中间体、分析与测试、讲座等栏目。

  《精细石油化工》杂志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推荐期刊:《石油化工》为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科技期刊,由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联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精细石油化工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高钙高矿化度油藏聚合物增黏体系及其增黏效果————作者:曹瑜;孔繁鑫;郭春梅;陈进富;

摘要:基于某油田高矿化度高钙镁的油藏条件,以缔合聚合物(DPAM)为基础,建立了该油藏聚合物驱溶液的2种增黏方法——表面活性剂增黏和化学交联剂增黏,分别评价了影响聚合物溶液黏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62℃、Ca2+质量浓度540 mg/L、矿化度30 000 mg/L下,两种体系的最佳配方分别是2 000 mg/L DPAM+100 mg/L SDS和2 000 mg/L DPA...

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作者:丁秋炜;周柄男;张昕;张宇;滕大勇;陈庆栋;周际永;

摘要:以醇胺化合物、乳酸钠、氧氯化锆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复合有机锆交联剂,并与自制的乳液型聚丙烯酰胺组合制备了适用于海上压裂的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通过红外和核磁光谱表征了复合有机锆交联剂结构。考察了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的耐温耐剪切性能、黏弹性、滤失性能以及静态携砂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1.2%乳液型聚丙烯酰胺和0.4%复合有机锆交联剂组成的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在110℃、剪切速率170...

高抗盐一体化乳液稠化剂的评价及应用————作者:杨森锋;董胜伟;贾兰君;赵敏;唐美静;

摘要:评价了高抗盐一体化乳液稠化剂KVF-Al的溶解分散性,以及在清水、标准盐水、全返排液中评价了其耐温耐剪切、携砂、破胶、降阻性,并在苏里格深层区块应用2口井。结果表明:高抗盐压裂稠化剂KVF-Al溶解时间60 s,抗盐性达8.5×10~4 mg/L,在未经处理的全返排液中起黏,携砂,效果显著,最大降阻率大于80%,具备较低的表面张力25.4 mN/m及较低的残渣含量44 mg/L。现场应用表明其抗盐...

近井高速剪切和地层长期运移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作者:宋倩;

摘要:为选取适合海上油田聚合物的注入条件,借助管射孔完井近井地带剪切模拟装置,在6 m3/(m·d)和12 m3/(m·d)两个注入强度条件下实现高速剪切和地层长期运移剪切。研究剪切前后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流体力学直径分布、微观形貌、渗流阻力及驱油效果等。结果表明:剪切后聚合物分子链断裂、粒径变小、表观黏度降低,且近井地带剪切作用更强。注入强度6 m...

一种硅氧高分子化学防砂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作者:周京伟;徐太平;袁发明;费廷凯;

摘要:为解决目前化学防砂方法局限性大、强度不够、储层伤害等问题,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为单体,以尿素、水玻璃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在30℃条件下发生共聚反应制得一种含有硅基团的化学防砂剂。该防砂剂在90℃下耐温性较好,防砂率为78.9%;最佳固化时间为16 h左右,出砂量为1.41 g;防砂剂在驱替流量5 mL/min时仍具有较好的耐冲刷性,出砂量为8.73 g;岩心水相和油相渗透率下降率分别为1...

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作者:南沛然;王博闻;李世云;文彬;陈兴权;鲍晓军;

摘要:以苯胺和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为原料,经缩合偶联反应得到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产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缩合偶联反应的优化条件为:以2,2′-联吡啶为助催化剂,氯化亚铜(CuCl)为催化剂,物料比n(2,2′-联吡啶)∶n(氯化亚铜)∶n(苯胺)∶n(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0.1∶0.2∶1.0∶1.0,乙腈为溶剂、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气体环境为氧气,产物收率达82...

混合三嗪类脱硫剂的研制及其在海上油田中的应用————作者:胡廷;陆原;宋晓莉;邓志强;王翔;刘俊军;

摘要:针对某油田产液气相硫化氢浓度过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以乙醇胺和二乙胺混合物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在醇类溶剂体系下反应制备混合三嗪化合物,控制反应温度50~60℃,反应时间1 h,再加入二乙烯三胺作为增效剂。其中二乙胺和乙醇胺的质量比为(0.5~1)∶1,胺和醛的摩尔比为(1~1.1)∶1;脱硫剂中甲醇质量分数10%~20%,二乙烯三胺质量分数1%~5%。其脱硫率优于醛类、有机胺类和三嗪类脱硫剂。...

高温延时交联凝胶堵水剂的制备与评价————作者:李美维;唐旭东;

摘要:以丙烯酰胺为主链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为引发剂,甲基氢醌为阻聚剂,采用高温反应釜,在155℃条件下进行双键交联聚合,反应8 h,制备了一种交联时间可控的高温凝胶堵水剂,评价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凝胶优化合成条件是:交联剂1质量分数为1%、交联剂2质量分数为2%、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01%、阻聚剂质量分数为0.02%,在此条件下,凝胶时间可达18...

智能缓控包覆表面活性剂微球体系制备及性能评价————作者:李翔;苏程;郐婧文;权佳美;王浩颐;李玲玉;

摘要:通过将表面活性剂包裹在微球结构中制备了功能性缓释微球,进行了配方优化和驱油效果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调节功能单体丙烯酸加入量从2%~40%、交联剂的加入量从0~10%,可以实现表面活性剂功能成分释放时间从数小时到7 d可控。岩心实验表明,相比原无释放聚合物微球,包覆表面活性剂微球在完全释放表面活性剂组分后采收率可提升5.2%

发酵液中苄胺的纯化工艺研究————作者:邱警;尹靖欣;杨佳妮;赵东旭;张卉;高海军;

摘要:采用液液萃取法和减压蒸馏法对微生物发酵液中苄胺进行分离提纯。从5种有机溶剂中筛选确定二氯甲烷为萃取剂;调节pH值为11,离心除去料液中悬浮物后,对料液进行3次萃取,萃取率分别是81.3%、79.1%、56.4%,总萃取率为98.3%;减压蒸馏条件是温度30℃、真空度0.07 MPa,苄胺回收率为94%。所建立的萃取-减压蒸馏工艺可以从发酵液中高效提取苄胺,操作简单,易于放大,回收率高

戊二酸改性Pb(Ⅱ)印迹壳聚糖基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作者:孟辰;陈德军;邹金池;付广钦;赵梦奇;

摘要:以戊二酸为改性剂,Pb(Ⅱ)为印迹离子,壳聚糖混合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采用水合法制备了戊二酸改性Pb(Ⅱ)印迹壳聚糖基复合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印迹壳聚糖基复合膜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印迹壳聚糖基复合膜对Pb(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经过Pb(Ⅱ)印迹技术处理的戊二酸改性膜,在Pb(Ⅱ)吸附能力上展现出显著优势。饱和吸附容量达79.53 mg/g,在pH=4时吸附性...

位阻酚型抗氧剂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作者:罗意;薛卫国;魏朝良;罗一;徐瑞峰;安文杰;

摘要:通过选取适当的密度泛函和基组对不同取代基位阻酚(ArOH)抗氧剂的解离能(BDE)、单电子氧化势(E)、反应速率常数(Kph)等参数进行计算,确立了ArOH类抗氧剂的相关理论计算方法。结果表明:O—H键的BDE越小、抗氧剂捕获过氧化自由基反应的活化能(Ea)越低,位阻酚ArOH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与过氧化自由基的最低空轨道(LUMO)的能级差与Ar...

串联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研究进展————作者:刘晓杰;刘峻;王光春;李伟;韩文杰;

摘要:综述了基于串联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CO2)加氢制芳烃反应体系,阐述了催化反应机理,总结了影响催化反应的重要因素,并对串联催化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展望

贵金属乙炔选择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作者:苟尕莲;杨博;王勤芳;张鹏;刘智辉;

摘要:介绍了乙炔选择加氢作用机理,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乙烯的解吸势垒等均对乙烯选择性影响显著。综述了近年来Pd基贵金属乙炔选择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梳理了第二、第三助活性组分改性、载体修饰和Pd单原子化等催化剂性能改进提升方法。叙述了除贵金属Pd催化剂之外,贵金属Pt、Au等催化剂在乙炔选择加氢领域的研究工作。探讨了市场竞争对乙炔选择加氢催化剂的新要求,并从未来乙烯技术发展趋势着手,剖析了乙炔选择加...

复合碳量子点降压增注体系的构筑及性能————作者:陈格格;于洪江;雷亮;刘文治;

摘要:采用两亲型碳量子点ACQDs和聚磺酸表面活性剂APS构筑了复合降压增注体系。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APS/ACQDs复合降压增注体系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3.861×10-2 mN/m,毛细管力渗吸高度达到24 mm,岩心接触角减小到52°,静态洗油效率为77.89%。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注入复合体系1 PV后,降压率最高达到23.81%,较单一体系...

新型耐温抗盐纳米驱油剂提高特稠油采收率————作者:张伟;宋宏志;刘昊;汪成;夏欢;龚页境;

摘要:采用纳米颗粒尺寸在50~100μm的硅溶胶作为主剂,30%~4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作为分散剂,研制了一种适用于特稠油的新型耐温抗盐纳米驱油体系,同时加入2%~3%(质量分数)的改性剂钛酸酯偶联剂及1%~2%(质量分数)的增效剂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优化。结果表明:该驱油体系对特稠油降黏率大于99%,在矿化度15 000 mg/L、温度350℃条件下对特稠油降黏性能保留率大于99%。...

PdNPs@GO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甲基对硫磷————作者:韦孟焘;张宇;罗福凯;王祥英;尚黎雪;徐琳;

摘要: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载钯纳米复合材料(PdNPs@GO)。该材料兼具GO和PdNPs的特性,将其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宽线性范围的甲基对硫磷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不仅增加了电极的有效比表面积,还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性能。最低检测限为6.536μg/L,并在19.608~579.000μ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壳聚糖对阳离子乳液聚合物改性及絮凝性能————作者:杨开吉;刘志光;张颖;曾喆;王仲广;

摘要: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技术,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及N,N-二甲基丙烯酰胺作为聚合单体,通过引入壳聚糖对阳离子乳液聚合物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壳聚糖对阳离子乳液聚合物功能化改性后的结构特性,评价了改性后的阳离子乳液聚合物在再生纸废水及含油污水处理中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8%、改性阳离子乳液聚合物投加量为28 mg/L时,再生纸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可达97%~...

疏松砂岩油藏用化学稳砂剂室内性能评价————作者:魏子扬;朱立国;张艳辉;孟科全;左清泉;胡雪;

摘要:评价了功能聚合物型稳砂体系的性能,分析了稳砂机理。静态评价结果表明:功能聚合物黏度低,0.2%的聚合物黏度为15.8 mPa·s;和空白组对比,0.1%稳砂液处理后的石英砂粒径中值达到131.8μm,提高3倍以上;动态评价结果表明:0.1%稳砂液处理石英砂后,出砂临界流速提高到8 mL/min,同时当注水排量达到20 mL/min时,填砂管出砂率为0.027%,稳砂效果好

新型纳米渗吸剂性能评价及应用————作者:杨森锋;董胜伟;罗书洵;赵敏;张向阳;

摘要:采用乳化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渗吸剂,对其粒径、表界面张力、耐温性、抗吸附性能、润湿接触角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纳米渗吸剂在储层表面可发生润湿性反转,平均粒径小于40 nm;在质量分数大于0.3%时,表面张力小于27 mN/m,界面张力小于0.1 mN/m,抗吸附能力强,在20~180℃范围内界面张力变化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矿化度增加,自渗吸采收率提高。一次水驱后,纳米渗吸剂可提高采收率9...

  相关经济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精细石油化工杂志论文目录查询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ngji/1074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