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论丛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现代教育论丛

现代教育论丛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4-1361/G4
国际标准刊号:2095-6762
主办单位: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小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学报发表

   《现代教育论丛》(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本刊是综合性教育理论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密切联系时代和社会实际,捕捉时代潮流,追踪热点问题,开展理论争鸣,反映国内外教育改革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本刊服务于广大教育工作者,适合理论工作者和大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阅读。

  《现代教育论丛》将分成单月号和双月号。单月号为实践理论版,读者对象为实践和研究工作者,包括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和家长,也兼及研究人员;双月号为理论实践版,保留较强的理论性,读者对象为理论和研究工作者,也兼及实践工作者。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

  现代教育论丛杂志栏目设置

  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动态、教师教育、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生本教育研究、考试评价、职业技术教育、国内外精彩教育文摘

  现代教育论丛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阅读推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高职教育信息化刊物。面向教育行业秉承“传播信息知识,推动教育发展”的宗旨,及时宣传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大力推动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及时报道党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区域发展动态,为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党校找寻沟通交流平台。

  现代教育论丛最新期刊目录

在教中学:质性研究方法教师的具身性调适————作者:陈向明;

摘要:本文收录了作者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课程中所写的两篇反思笔记。第一篇讨论的是作者教授案例研究时遇到的挑战和采取的具身性调适策略(如浸润-反思),因为案例研究不像扎根理论研究那样具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程序,比较难教。第二篇探讨教师在教授案例研究时如何设法保持“空杯”心态,在预设和生成之间保持平衡,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改变教学设计。通过分享这些体验和反思,作者希望教师和学生更加了解学做案例研究的复杂性,根据自...

温故而知新:对质性研究课程的回顾与展望————作者:陈向明;

摘要:本文收录的是作者在开设一个为期一年的质性研究方法课程过程中撰写的最后两篇反思笔记。第一篇是对最后一次课程的复盘以及对整个课程的回顾,目的是总结这一年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经验和长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二篇是针对本次课程尚存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如质性研究是否需要理论框架,研究结果如何与学界理论进行对话,研究报告的撰写是否有一定格式要求,希望对今后开设类似课程提出改进思路

教师宽容的对立面:属性、表达及其影响因素————作者:周鹏生;

摘要:教师宽容被看作是教师品德的核心之一,但学界很少深入探讨教师的“无法容忍”。教师“无法容忍”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容忍态度的另一端,是一种人格变量,反映出教师个体对事物一贯的态度。教师表达“无法容忍”后可能导致认知不协调反应,通过认知闭合需求作用机制可以解读个体或群体“无法容忍”的认知和心理反应。从客观因素上看,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教师“无法容忍”;而从主观因素来看,社会比较和被看重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对...

16~19世纪欧洲肥皂泡游戏画中的儿童生命观探析————作者:陆石彦;方明生;

摘要:在欧洲16~19世纪美术史上,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描绘儿童玩耍肥皂泡的画作。这些画作不仅呈现了儿童肥皂泡游戏的生动情景,还反映了儿童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变迁以及人们对待儿童生命的态度变化。从对这些经典画作的图像学分析发现,肥皂泡游戏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16~17世纪,易碎的肥皂泡是虚空画中儿童生命脆弱性的隐喻,除了其象征死亡的生命寓意,肥皂泡也是展现世俗儿童日常活动和道德意义的载体;到...

教而知困:质性研究方法教师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作者:陈向明;

摘要:本文收录了作者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课程过程中所写的四篇反思笔记,旨在分享教授质性研究方法时可能遇到的困境以及应对这些困境的思考和对策。第一篇反思笔记探讨了“好”的质性研究问题的标准。第二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质性研究方法的学习方式。第三篇讨论了学生在学做质性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撰写反思笔记。第四篇涉及教师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平等”和“公平”对待学生等伦理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希望提...

知彼才能知己:质性研究教学中师生的共同成长————作者:陈向明;

摘要:本文收录了作者在教授质性研究方法课程过程中所写的三篇反思笔记,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师的回应。第一篇涉及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愿担当自愿者,由此引发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深度思考。第二篇讨论为何教师不喜欢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指出这会挑战教师的自尊,负向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第三篇围绕学生关于为什么不能从理论推导理论的质疑,探讨为什么教育研究不能仅靠“拍脑袋”的原因。这些反思源自教师对学生学做质性研究...

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分析————作者:蔡文伯;徐晓晶;

摘要:对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定量评估,是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基于2014~2021年西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通过DEA-Malmquist-Tobit模型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静态测评与动态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投入水平整体较高,但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且省际、城乡间差异明显。城镇化建...

人口结构剧变与高等教育应对——评《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创新和改革:移民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作者:李素敏;米志旭;

摘要:<正>当前,由不平等、战争、贫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世界各地人口大规模流动以及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社会的人口结构:一方面,移民流入国需要解决移民的初始教育和职业培训以及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问题,也需要帮助移民展示他们在母国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各国需要为人们各个阶段的发展提供支持,以此来帮助他们发展融入当今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各国在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实践...

杜威评价理论的教育意涵探讨————作者:李春影;陈泽宁;

摘要:目前,循证导向的评价成为教育评价活动的主要形式。各种建立在客观数据上对教育评价的讨论超过了对教育目的、教育意义的讨论。这不仅窄化了人们对教育的想象,而且存在导致教育手段与目的颠倒、评价标准与教育价值体系脱离等风险。杜威的评价理论为还原教育评价原有的检验、批判、创造等作用提供了依据。评价理论是杜威价值论的核心部分,它打破了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理智与情感的二元对立。杜威以行动为核心,强调行动者与周...

加拿大省级学位授权审核机制研究——以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作者:蒋慧子;彭虹斌;贺芳;

摘要:学位授权审核对于规范高等教育活动,有效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受高等教育分权治理的影响,加拿大各省独立开展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即在国家统一的标准框架内,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授权审核标准。省级政府在学位授权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故而各省实行的是“省级政府-各大院校”的授权审核管理架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ritish Columbia)作为高等教育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的省份之一,建立了较为成熟...

双重特殊学生的发现、识别与教育支持————作者:石梦良;鲁明辉;张啊媛;

摘要:超常学生通常是具有卓越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中的部分人虽然在某个或某些领域有过人天赋,却同时兼有身心方面的缺陷或障碍。作为潜在的人才资源,若要实现因材施教,需要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他们的优势和障碍,运用能克服其障碍、发挥其潜能的教学策略,充分满足其教育需求。本文通过文献梳理,首先描述了双重特殊学生的基本样貌及常见特征,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现和识别这些学生;然后从双重特殊学生的身心特征引出他们学业上...

中小学校长何以成“名”——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名校长成长轨迹分析————作者:热孜万古丽·阿巴斯;黄雅琪;

摘要:“名校长”作为新时代校长队伍建设的典范,其成长路径和成功特质是教育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10位名校长的深入分析,可以勾勒出“教师—校长—名校长”的职业发展轨迹,并发现名校长的核心特质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名校长成长具有复杂性,其成长是特定历史条件、重要他人影响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尤为关键。为促进名校长成长,...

《现代教育论丛》投稿指南

摘要:<正>《现代教育论丛》创刊于1980年,1996年、2000年两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2018年以来连续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现代教育论丛》依法依规办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求解教育理论前沿疑题,正视教育实践具体难题;追求真知,鼓励争鸣;立足本土,以海内外作者和读者为同道,开辟教育研究新地。一、栏目设置1.本刊发文,以专题专论为主,不设固定栏目。...

转型期俄罗斯国立大学自治权变革趋向研究————作者:解瑞红;

摘要: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变革,扩大大学自治权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转型的主要内容。教育法赋予了国立大学独立的法人地位,扩展了国立大学自治权的外延,具体体现为大学在教学、科研和财政方面自治程度不断增加。然而,也要注意到,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俄罗斯联邦政府并没有赋予国立大学完全独立的自治权,国立大学在招生和行政权方面处于收缩状态。自治权的分化,使国立大学的治理结构发生改变,呈现出权力下移和权力外溢等特...

“扎根”还是“上岸”——地方二本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内在成因及引导策略————作者:冯雨奂;王丽婷;

摘要:本文基于珠三角地区一所地方二本院校的田野调查,聚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并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出发,探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供求数量的不对称和供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文凭作为“制度性文化资本”有所失效,学生“按部就班”的惯习未能转化为职场中工作机构所看重的“身体性文化资本”,同时,教育产出的社会身份预期使得他们不愿“低就”。为应对文化资本的失灵,毕业生群体选择通过保留应届生身份、反复...

主持人语————作者:李长伟;

摘要:<正>今年是康德诞辰300周年。如果说柏拉图是古典哲学的奠基者,那么康德就是现代哲学的奠基者。康德不仅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之路,也开启了整个现代哲学之路。正是基于康德对现代哲学的根本性影响,在康德诞辰300周年之际,中国乃至世界的西方哲学研究者举办了诸多的论坛,以此纪念康德。与之对照,教育学人的声音就弱了很多,其原因不难理解:在现代教育思想史上,康德的位置不及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甚至不及洛克。问题...

社会性互动对本科生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比较————作者:白华;张伊诺;

摘要:以“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为调查工具,对北京10所高校的本科生进行调查。基于调查数据,以学生自报告的学习收获与学业成绩作为学业发展结果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究社会性互动对其学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社会性互动水平及学业发展结果优于第一代大学生;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社会性互动和学业发展结果在年级层面上呈“U”型曲线;社团活动对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收获的影响...

何以为优秀:评价制度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行为的影响————作者:李斯明;

摘要:通过教育叙事呈现评价制度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路的选择,考察评价制度功利化对青年教师科研道路选择的异化。在追求“优秀”的评价机制下,促使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进路演变为追求功效最大化的策略游戏;由量化考核构成的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评价体系导致青年教师主动选择或被动成为被数据异化的“学术机器”,成为“单向度的人”。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关于“优秀”的话语建构,以“学术GDP”增产、技术主义与唯数据化的评价话语导...

“诞生性”视域下的劳动及其教育意蕴————作者:诸园;

摘要:“诞生性”视域将人的诞生分为:事实性诞生、政治生活中的诞生以及心灵世界的诞生。可从“诞生性”的时间观、空间观、过程观以及能动观四个方面,对“劳动”进行省思。从诞生性的“过程”时间观来看,劳动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劳动动物”在“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中丧失自由;从诞生性的“显现”空间观来看,劳动是人的“无世界性”的存在,个体身份在“同一性”中被剥夺;从诞生性的“偶然”和“不可预见”过程观来看,劳动被生命...

知识储备研究的生成逻辑与教育革新————作者:刘录护;

摘要:知识储备概念源于教育人类学对移民工人阶级子女的家庭教育研究,其认为工人阶级与弱势群体具有适应环境的文化力量,学校教育只有尊重并有效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效改善他们的学习成就。知识储备以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和教育人类学研究为基础,具有特定的理论目标与内在特征。与文化资本、文化缺陷模型贬斥底层群体文化的逻辑相反,“知识储备”肯定弱势群体的文化力量,并因这种颠覆性的逻辑认识而对教育平等的研究和...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