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教育文化论坛

教育文化论坛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52-5031/G4
国际标准刊号:1674-7615
主办单位:贵州大学
主管单位:贵州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今日中学生四川教育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期刊

   《教育文化论坛》(双月刊)创刊于2009年,是由贵州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

  《教育文化论坛》坚持学术性、教育性、文化性、民族性和地方性,主要刊载和发表与教育文化有关的名家专题讲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学术动态与评价;教育与文化实践和经验等方面的具有创建新、前沿性、资料性、信息性、经验性、服务性的文稿。获奖情况:贵州省学术理论类二级期刊。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栏目设置

  名家论坛、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教育教学改地、实务鉴览、区域教育文化纵横、文摘之窗、信息广角、其他

  教育文化论坛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阅读推荐:职教论坛

  《职教论坛》杂志是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受教育部职成司指导、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性刊物。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劳动部副部长张小建等领导及专家担任本刊顾问。自1985年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递职教信息,交流职教经验,促进职教研究,推动职教发展”的宗旨,注重科学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杂志发行覆盖面已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

  教育文化论坛最新期刊目录

主体人视域下主体教育的意涵阐释、现实阻隔与应对路径————作者:李润洲;

摘要:主体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的未来发展需从主体人的视域澄清主体教育的意涵,并基于主体人视域丰富、完善主体教育。主体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至少蕴含三重意涵:在世界之中存在而拥有世界,以身体为中介与自然、社会、自我打交道,且能说“我”。从主体人的三重意涵来看,主体教育是享有意义、具身学习与自我实现的教育。当下,主体教育主要面临着意义缺失、学习离身与自我迷失等现实阻隔。...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性审视————作者:李洪修;刘娅;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蕴含了知行合一的课程理念,是义务教育阶段提高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的重要举措。从实践性视角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学科经验”下的整合实践,“生活世界”中的关联实践以及“活动过程”中的具身实践。它旨在对分科学习的课程形态进行调整与改造,突破学科之间的边界壁垒,搭建知识学习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强化学习方式的实践特征。当前,跨学科主题学习面临目标设计偏离实践指向、主题选择忽视关联情境、内...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师支持政策演进:历程、特点及启示————作者:曲铁华;秦文雨;

摘要:教育事业乃国之基石,农村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振兴农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数量众多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成效显著。农村教师支持政策演进分为萌芽探索期、巩固调整期、深化发展期和创新完善期。这一过程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政策价值取向从社会本位转向人文本位,政策发展目标从巩固发展转向深化改革,政策制定结构自简单笼...

贵州省小学教师科研水平: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邵征锋;刘珏秀;

摘要:以2021年及以前贵州省小学教师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为数据基础,综合发文作者所属地区、学科分布、发表期刊等多个维度,考察贵州省小学教师教科研水平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结果显示:贵州省小学教师的论文发表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小学教师教科研水平呈现出不均衡性,整体发文数量相对较少,教科研水平亟须加强与提升。从发文作者所属地区来看,遵义市小学教师发表论文数量最多,贵阳市小学的校均发文量最高;从学科角度看,发文...

角色、关系与制度:当代我国儿童成长境况的审思与重塑————作者:高士晶;郭子菱;

摘要: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强调儿童成长应获得无条件教育爱,这种先验教育爱往往受现实条件制约而变形,导致儿童成长受限。在我国当代教育实践演进过程中,儿童成长境况深受角色文化、关系模式及制度体系等现实条件制约,先验性成长教育爱无可避免地在养育实践中变形,最终落地为实用主义关照下的功利之爱。成人与儿童在角色互构、关系变迁及制度建构等社会性演化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类问题,不仅触及成人与儿童在角色、关系和制度等问题上的本...

乡村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本体优势、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作者:付卫东;于旭晨;

摘要:乡村科学教育作为乡村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关键环节,承载着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使命,探索乡村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本体优势、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自然资源、生活实践、本土文化分别构成了乡村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生态优势、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实践中,乡村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面临三大困境:科学教学体系保障与乡村学校实施条件之间的矛盾造成体制窠臼,科学教师素养要求与乡村师资...

乡村振兴战略下增强乡村儿童文化自信的意蕴、困境与对策————作者:杜尚荣;张露露;

摘要:文化自信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养和提升乡村儿童文化自信,有助于营造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使乡村儿童认同乡土文化的内在价值,厚植乡土文化的人文情怀。然而,在现实乡村社会中存在着传统价值观念逐渐淡化、乡村民俗文化走向衰落以及乡村精神家园趋于解构等现象,导致乡村儿童普遍面临着价值认同危机、身份认同危机和自我认同危机。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儿童文化自信,需要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

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及优化路径————作者:田松林;

摘要: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对于加快推进中国政府数字化建设进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刻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仍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治理质效、安全性、个人隐私、法治保障以及专业人才等方面。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多聚焦于大数据技术应用层面,缺乏对这些深层次问题的系统性分析。本文旨在剖析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指出其面临...

征稿启事

摘要:<正>《教育文化论坛》创刊于2009年,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由贵州大学主管、主办,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于2018年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于2021年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评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2020年度教育学最受欢迎期刊”。“区域教育文化纵横”栏目、《...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内在根源————作者:张祥云;邓飒;

摘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把教育大国建成教育强国,务必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倡教育者人人践行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的根本回归。本文从“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怎么办”三个基本问题出发,结合AI时代为教育提供的新机遇和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深入探讨了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内在根源及时代意义。中国教育家精神根植于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决定性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设定以及学校组织不同于...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作者:何畔;周险峰;

摘要:立足现代化强国建设,新质生产力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赋能意义,新质生产力发展需依托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推动技术革命性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绘制高质量发展蓝图,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应从历史进路、理论彰显、实践诉求三方面厘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拔尖创新人才培...

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之互动关联及其深耕————作者:梁成艾;张洪强;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民全面发展诉求的逐渐彰显,科学审视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之间的互动关联,已成为现阶段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化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化发展高度契合了乡村振兴之内生性发展动因、持续性发展需求、拓展性发展逻辑、多元化发展内容和全纳性发展使命等互动关联,应通过厚植生发逻辑、明确依附主体、创新路径选择、强化组织保障...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作者:张义民;刘梦漩;邵琪;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呈现和必然选择,系统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和研究主题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发展态势。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1989—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相关文献为样本,对该领域发文量、作者、机构及热点主题等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研究整体处于增长趋势,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研究作者和研...

论广义智慧教育————作者:彭绍东;

摘要:智慧教育是指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利用技术智慧传播文化智慧,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学习者的智慧素养。数智时代的智慧教育,强调利用智能技术赋能,融合数据智慧、教育智慧与文化智慧,实现教育的精准、创造与优化。智慧教育的目标是智慧地教学和培育学习者的智慧素养。其中,技术智慧因其“灵性”而成为教育活动的第三智能体,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品质,文化智慧强调教育要传承文明精髓和智慧文化。本文提炼了智慧教育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生成式教学:实现教与学的结构性对齐————作者:冯媛媛;

摘要:生成式教学模式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为实现教与学的结构性对齐提供了动力。生成式教学模式确保教学设计的协调性,而人工智能支持教学的个性化和适应性。这种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从而实现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对齐。人工智能加持的生成式教学模式通过三个主要途径促进了教与学的结构性对齐:个性化学习路径,实时反馈和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其中,个性化学习路径...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问题审视与实践路径————作者:王毅;

摘要: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能,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方向。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具有四重价值意蕴:推动各主体高效合作,拓展育人格局;打造多样态教学要素,丰富育人形式;增强场景化效果体验,深化育人感悟;加强个性化智能推荐,优化育人路径。然而,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程思政仍面临赋能之“度”难...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互联网“思政融课”教学模式研究————作者:郭茜倩;

摘要:互联网“思政融课”教学模式是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项有效尝试。“马上见”作为互联网“思政融课”的典型案例,实现了“互联网+跨学科+思政课”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互联网“思政融课”与“大思政课”建设理念相契合,通过“双目标”承担“大思政课”的“大使命”,通过“跨学科”体现“大思政课”的“大视野”,通过“多主体”凸显“大思政课”的“大格局”。互联网“思...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的挑战与应对————作者:曹莉莉;

摘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文章从时代向度深入分析了全球化加速推进进程中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形势,科学研判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继而从实践向度积极探索化解风险挑战的应对策略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逐步...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体系的升维谋划————作者:段兆兵;

摘要:教师教育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弱标准向标准化转变,从知识型教师培养向素养型教师培养转变,从人机分离培养方式向人机协同培养方式转变,从提供基本教育服务向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转变,这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体系升维提供了广阔背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体系的升维,是目标、内容、模式方法、技术手段与体制机制的全要素变革。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实现教师教育体系升维,应系统谋划,布局全方位教师...

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原因、对策与实践————作者:赵元弟;陆婕;

摘要:随着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延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十分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研究生培养学制、论文要求、导师和学生等不同角度分析了造成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原因,从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学制、资助、导师、沟通机制等环节出发,提出破解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困局的对策:提高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标准,多措并举提高生源质量;强化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夯实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并在多节点设置...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