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4848/G4
国际标准刊号:1671-9468
主办单位:教育部
主管单位:教育部
查看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中学生理科月刊(高中版)教育科学研究杂志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高等教育评估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季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刊物。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旨在贯彻“双百”方针,繁荣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学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刊名由著名教育家、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遗墨集字而成,前身为《高等教育论坛》。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栏目设置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与政策、高等教育、基本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国际与比较教育、教育技术、教育史论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创刊于2002年,由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海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中图联文化教育开发中心主办。本刊是一份“引领课程整合,服务教学需要”的中央级信息技术教研刊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单位主办。杂志倡导现代教育理念,探索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型教育模式,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卓有成效的帮助,为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最新期刊目录

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解码——学术史视域下的《美国学院和大学史》————作者:王慧敏;

摘要:<正>国内学界对于美国高等教育史著述的译介一直有着较高的兴趣,几代学人在该领域陆续贡献了不少译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原创性研究(1),这些努力所展现的是学界长期以来对美国高等教育历史经验、特别是成功经验的深刻关切。美国高等教育缘何如此、为何卓越,这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话题。由美国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克·鲁道夫(Frederic Rudolph)初版于1962年的《美国学院和大学史》(Ameri...

教育强国建设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作者:闵维方;

摘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是世界各国都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本文在衡量世界各国的教育强国的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论证了教育强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和国家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通过促进高水平开放发展,推动经济增长;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和新型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通过优化经济分配结构,促进经济长期增长;通过促...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质疑与反思————作者:孙烈;文恒;樊小龙;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贝尔纳、汤浅光朝、本-戴维对科学“中心”的阐释,梳理了“科学中心转移”的相关概念及其学术史,尝试为理解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提供新视角。基于对“汤浅学说”学术背景、影响和局限性的分析,指出其隐藏前提以及研究方法存在统计方法粗糙、对科学成果的异质性处理不当等问题。当前科学发展呈现多中心和国际合作增强的态势,科学中心的转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零和现象;与其执迷于转移规律的佯谬,不如将重点放在发展本国...

离开学术界?——基于追踪调查的德国博士职业状况分析————作者:科尔亚·布里迪斯;张乐;

摘要:本文基于德国高等教育与科学学研究中心(DZHW)对2014届博士毕业生调查(2015—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长期追踪调查的方法,检验博士毕业生离开学术界的时间点对其职业适配性、收入水平及就业稳定性等职业状况的影响,为博士群体、大学及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理解德国博士制度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及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发现,职业目标及离开学术界的时间点对于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追求...

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内涵、指标与路径————作者:涂端午;彭千容;焦艺鸿;

摘要: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本质上是基于思想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驱动,在全球人才培养、知识创造、教育治理中发挥引领性作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高质量教育体系。基于对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基本内涵的界定,围绕全球人才培养中心、全球知识创造中心、全球教育治理中心三个子中心的建设目标,构建了“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世界优秀人才吸引力”“自主创新能力”“全球教育规则制定能力”“全...

世界学术中心的转移:历史与理论的视角

摘要:<正>世界学术中心作为一种现象早已为学者所关注,贝尔纳、汤浅光朝、本-戴维以及我国学者赵红洲的研究早已为学界所熟知,但这些主要属于科学史和高等教育史研究。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一历史议题获得了现实意味。对世界学术中心的研究视野似乎从历史转向了现实。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世界学术中心的形成与转移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必要将历史性问题转换为理论化问题来进行讨论

教育评价悖论:表征、成因与化解————作者:刘振天;周子怡;

摘要:<正>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顽疾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对教育评价改革做出全面设计和战略安排。[1]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实践性难题,涉及多元主体、多重因素与多端考量。时至今日,如何正确看待并科学用好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教育评价作为人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基...

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部分新书

摘要:<正>心安幸福教育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当今时代,教育年限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受教育者幸福感的普遍提升。为什么教育没能显著增进幸福?怎样的教育才能促进每个人长久的幸福?这是时代需要回答的最基本的教育理论问题,也是文东茅教授试图回答的问题。他从孔子、孟子、王阳明思想中提炼出了“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这一核心理念,并认为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不应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而应该是传统文化所秉持的“...

征订启事

摘要:<正>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季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贯彻“双百”方针,繁荣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学学科建设及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栏目特色:立足中国教育现实,着眼国际学术前沿;理论联系实际,众多学科参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刊号为CN11-4848/G4、ISSN1671-9468,邮发代号为82-388。刊...

书讯

摘要:<正>技能与政治:集体主义技能形成的政治经济学[德]马略斯·R.布塞梅耶[德]克里斯汀·特兰普施主编杨钋姜琳丽译陈洁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为经济社会转型提供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发达工业化国家以发展多样化的技能形成体系进行应对,各国技能形成体系的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技能与政治:集体主义技能形成的政治经济学》是近年来研究欧洲工业强国技能形成体系产生和演进的佳作,阐述...

知识诚可贵还是分数价更高——精英大学本科生选课动机研究————作者:马莉萍;郑翔睿;

摘要:基于期望价值理论和学情调查数据,本文对我国某精英大学本科生的选课动机进行了类型画像并发现:第一,选课动机具有复杂多样性。兴趣和求知是大多数学生的选课动机(学以致知型),两成学生在选课时首要考虑兴趣和求知,次要兼顾课程分数和课业负担(学以得兼型),一成学生首要考虑分数(学以求分型),极少首要考虑学业负担(学以享乐型)。第二,选课动机具有动态变化性。大二年级是部分学生由学以致知型转向学以求分型的关键时...

德国博士制度改革运动与现代博士制度的普鲁士诞生————作者:张乐;

摘要:本文以19世纪德意志大学中作为主流的缺席授予博士制度的产生、兴起与衰亡为视角,对德意志帝国建立初期国家借由博士制度改革运动规范统一全国博士制度的过程及机制进行了敷陈分析。以地位、名誉及金钱为中介条件的缺席授予博士制度被废除,柏林大学博士制度成为德国大学博士制度的改革蓝本与普遍模式。学术性成为博士制度的唯一准则,博士论文的写作、答辩与出版成为博士学位审核与授予的强制履行程序,标志着现代博士制度的诞生...

为何日本未能成为全球学术中心——从诺贝尔奖成就看其局限————作者:黄福涛;

摘要:本文探讨了日本未能成为全球学术中心的多维原因。研究发现,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通过模仿欧美模式快速实现了高等教育近代化,过度依赖外来经验却削弱了自主创新能力,未能形成深厚的学术传统;战后经济复兴时期,科研重点转向产业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限制了科技突破和知识积累。此外,科研经费分配偏向短期应用、资助来源单一,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文化与社会因素同样构成制约,日语作为主要学术语...

世界学术中心及其转移:一个理论命题的起源与当代发展————作者:沈文钦;

摘要:世界学术中心的转移及其机制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其作为一个理论命题的起源与发展尚无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各阶段的关键文献,尝试重构学术中心转移命题的历史脉络。研究表明,学术中心转移命题萌芽于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科学比较与竞争,表现为“科学领导权”之争,到20世纪60年代逐渐成型,并开始采用“科学中心”的表述。科学中心或学术中心话语建立在比较意识之上,自19世纪开始汇编的科学家辞典、科学百科全书...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22卷(2024年)总目录

摘要:<正>~

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部分新书

摘要:<正>心安幸福教育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迫求,但当今时代,教育年限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受教育者幸福感的普遍提升。为什么教育没能显著增进幸福?怎样的教育才能促进每个人长久的幸福?这是时代需要回答的最基本的教育理论问题,也是文东茅教授试图回答的问题。他从孔子、孟子、王阳明思想中提炼出了“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这一核心理念,并认为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不应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而应该是传统文化所秉持的“...

数智时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刘云波;华晔;和震;

摘要:技术的快速变革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培养沟通社交、问题解决、抗逆力和数字技能等成为高职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议题。本文基于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学生发展调查数据,分析了学校投入和家庭投入对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以师生互动行为、教师教学热情和课程的实践性水平为代表的学校过程性投入要素对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生师比、生均...

组织理论与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正>全球经济转型、技术进步、地缘政治冲突和环境危机等持续给高等教育带来挑战,教育政策制定者、机构领导者和管理者不得不应对与研究种种新问题。197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活动不仅是组织研究的对象,也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理论来源。一些主要的现代组织理论如资源依赖理论、“垃圾桶”模型、“松散耦合”概念以及许多制度理论如梅耶、桑顿等的见解,均基于对大学和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研究

组织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基于对国际核心高等教育期刊论文的分析————作者:杰罗姆·胡伊斯曼;李璐;

摘要:本文基于组织理论在八种国际核心高等教育期刊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描述当前研究使用了哪些理论、讨论了哪些主题、如何展开分析以及得到哪些结论,并通过纵向分析探讨了学术界注意力在不同理论之间的转移,由此反思了组织理论对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启示以及高等教育研究中运用组织理论分析的不足之处,也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分析性概念作为高等教育变革和连续性的研究工具:以组织认同为例————作者:比约恩·斯坦萨克;李兰;

摘要:本文以组织认同概念为例,讨论了分析性概念如何助力高等教育研究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发展。分析性概念可能在不同的理论观点以及更复杂的微观和宏观导向的组织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以由此提升比较理论研究,并进一步阐明研究高等教育变革和连续性时涉及的复杂性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