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创刊于2002年,由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海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中图联文化教育开发中心主办。本刊是一份“引领课程整合,服务教学需要”的中央级信息技术教研刊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单位主办。杂志倡导现代教育理念,探索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型教育模式,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卓有成效的帮助,为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栏目设置专题、巡礼 、信息技术课、课程整合、技术与应用、域外采风、数字社区、课程整合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教育与职业
《教育与职业》(EducationandVocation),主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周期:旬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004-3985国内刊号CN11-1004/G4,邮发代号:82-13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教育与职业,创刊时间:1917,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教育与职业》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7年创办的,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注册的6931种期刊中创办最早、刊史最长,在百年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中独树一帜,是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期刊,覆盖全国各省各市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核心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以“自我管理小管家”为例————作者:陈雯;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倡导“跨学科主题学习”。因此,本文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为载体,构建了“自我管理小管家”跨学科主题活动,通过整合数学、德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路径。实践证明,以真实问题为纽带的分层任务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据思维、自我管理能力与数字责任感,为小学跨学科教学提供可迁移的设计范式
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中提升高阶思维的问题链设计与实施————作者:周念;
摘要:本文聚焦于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中提升高阶思维的问题链设计途径,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教师访谈等方法,对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中问题链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策略,并结合“校园体育器材数字借记站项目”,阐述了问题链设计与操作流程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推理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利用贝叶斯原理解决蒙提霍尔问题》一课为例————作者:毛小飞;秦彩虹;
摘要:本文围绕重庆市初中阶段人工智能推理课程——贝叶斯原理教学课程展开教学分析。该课程以“蒙提霍尔问题”为主线,采用了学科融合与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经实践发现,在学习该课程后,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得到了显著提高,整体课程成效显著
基于思维培养的初中编程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探索——以“年历制作”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例————作者:常国刚;
摘要:枯燥单纯的编程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而将编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主题式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因此,本文以“年历制作”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例,探讨了初中编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式学习
基于CDIO理念的“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者:石晓燕;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在机器人技术教育领域的局限,提出了一套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与评估机制。实践证明,基于CDIO的机器人创新设计课程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及系统运作能力,为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工程师提供了有力支持
基于通用大模型的“机械基础”课程AI教学助手设计与开发研究————作者:苏宁;张翼飞;李赵辉;王凌英;
摘要:为应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复杂性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款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的AI教学助手。通过实证分析可知,该系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质量,拓展了高等教育智能教学工具的应用视角,提供了切实的支持。本研究的成果也为AI教学助手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教育:寻求中小学和大学“一体化”发展之路————作者:谢作如;吴飞;
摘要: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要“统筹高校、教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中小学校等各方力量,统筹推进中小学和大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发展”。其中,研究制订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和普及读本,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是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本刊邀请来自温州科技高中的特级教师谢作如、浙江大学教授吴飞,就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知识体系的话题展开本期的“对话”
网罗千象,析其机要——基于网络在线标本素材的人工智能实验————作者:陈凯;
摘要:通过设计特定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采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机器学习算法、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有益的,然而,现场采集标本建立数据集的活动在频率、范围及适应学生多样性等方面存在挑战。因此,本文提出可以利用网络,在线进行数字化标本的搜集整理来构建数据集,并介绍了三个基于在线数字化标本搜集整理的机器学习实验项目:利用线性分类来分辨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这两种植物图像、基于K近邻算...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科技单元整体设计研究——以“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单元为例————作者:王颖;艾建;
摘要:本文结合泰山版七年级“互联网基本原理与功能”单元内容,给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科技单元整体设计操作流程((1)内容统整:组织“纵横联系”学习单元。(2)问题引领:设计“问题链”学习支架。(3)学习载体:设计“连环嵌套”任务群。(4)伴随评价:设计“伴随匹配”评价连续体),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数字化技术赋能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的创新路径————作者:张文皓;
摘要:精准教学强调根据学生个体化差异和学习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本文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初中数学学情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分析,以期探索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路径
基于STEAM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以“VR全景校园制作”为例————作者:阚静静;
摘要:本文以“VR全景校园制作”为例,从项目式学习案例的设计策略、具体设计与实施步骤、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以及项目评价与反思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了如何运用STEAM项目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与成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对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三点期待————作者:谢作如;
摘要:<正>自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之后,人工智能教育终于开始“课程化”,和“人工智能+教育”形成两个不同的语义,如同信息科技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一样,前者是课程,后者是支撑技术。前不久,我和浙江大学的吴飞教授针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考,对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提出了三点期待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以“淄博之旅线路规划”项目为例————作者:刘洁;
摘要:本文结合以Deep 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技术,探索以“淄博之旅线路规划”为主题的数据与数据结构项目式学习,实施以GAI赋能的课程设计与项目学习,以期能够提升学生对GAI的正确认知与应用素养
“双新”背景下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循证课例研究——以《网页的数据组织》一课为例————作者:冀新花;胡海林;沈凌娟;
摘要:本文依托智能研修平台开展了信息科技课例循证实践,构建了“备-磨-评-研-思”线上线下协同教研实践机制,并以《网页的数据组织》一课为例,呈现如何利用智能研修平台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教研,以期能够切实提升信息科技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设计——以高中信息技术“薪资预测”项目为例————作者:周由;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课程应倡导项目式学习,然而教师在从传统教学向项目式学习转变过程中,常常只是按预先设计的步骤“做项目”,使得教学与评价脱离,未能真正做到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项目设计是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起点,本文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设计框架与三个项目设计关键点。设计框架以“评”作为“教”与“学”的桥梁,分析了“...
聚焦于计算思维的高中Python教学模式探索————作者:韩少勋;
摘要:计算思维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之一,是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学生必备的信息素养和思维方式。Python编程以其简单易学、强大的库等特点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成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手段,而传统的讲练为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已无法满足重过程、重思维、重问题解决的Python教学。因此,本文构建了聚焦于计算思维的高中Python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策略——以“二维数组的综合应用”为例————作者:陈蕉蕉;
摘要: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计算思维被列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因此,本文以二维数组的综合应用为例,通过项目的确立、分析、实施和总结等过程,解析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的创新实践————作者:邓彰超;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的融合路径及实践价值,从课程内涵增值、知识建构创新、能力培养融合三个层面揭示了其文化传承与数字素养培育的双重作用,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创设、跨学科融合等实施策略,并通过“枚举算法解密唐代诗人社交图谱”等教学案例,验证了该模式在提升计算思维与文化认知方面的有效性,以期为数字时代培育兼具科技能力与文化底蕴的新型公民提供可操作的实践参考
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探索————作者:崔维钊;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智能教育时代的评估创新:人机协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作者:张笑墉;李玉斌;
摘要:本文旨在构建适用于人机协同教学的教学评价与评估方法体系,以应对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在新型教育模式中的局限性。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确立了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与框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评价定量化,生成各指标的综合得分,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能够助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体育与科学》
- 省级《作文成功之路》
- 省级河北成人教育
- 省级《汉字文化》
- 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省级《周末文汇学术导刊》
- 北大核心山东外语教学
- 省级中国家庭教育
- 省级《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国家级乐读
- 省级《数学研究通讯》
- 省级《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 省级《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 省级《高等数学研究》
- 省级小学生导刊低年级
- 省级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 北大核心《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好宝贝
- 省级学前课程研究
- 省级《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广西高教研究
- 省级红蜻蜓
- 省级小牛顿
- 省级《职业教育研究》
- 省级湖北中小学实验室
- 省级《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科协论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