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678/TP
国际标准刊号:1674-2117
主办单位: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中图联文化教育开发中心
主管单位: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中图联文化教育开发中心
上一本期杂志: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数学学报中文版数学期刊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创刊于2002年,由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海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中图联文化教育开发中心主办。本刊是一份“引领课程整合,服务教学需要”的中央级信息技术教研刊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单位主办。杂志倡导现代教育理念,探索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型教育模式,为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卓有成效的帮助,为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栏目设置专题、巡礼 、信息技术课、课程整合、技术与应用、域外采风、数字社区、课程整合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教育与职业

  《教育与职业》(EducationandVocation),主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周期:旬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004-3985国内刊号CN11-1004/G4,邮发代号:82-13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教育与职业,创刊时间:1917,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教育与职业》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7年创办的,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注册的6931种期刊中创办最早、刊史最长,在百年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中独树一帜,是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期刊,覆盖全国各省各市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摘要:<正>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EOC活动”)是一项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展示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果为宗旨的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EOC为“Education Originality Communication”首字母组合,中文含义为教育、创新、交流)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AR技术赋能英语课堂 智慧教育助力学科发展——Unit 5 Animals in danger(story)教学设计————作者:钟慧玥;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本节课是以英语、信息技术两门学科为基础的融合课程,旨在利用AR技术,为英语教学创设虚拟空间和跨时空语境,建构虚拟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将物理世界(现实中的动物园)与虚拟世界(课堂上的虚拟数字动物园)融合在一起,以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AR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优质且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有趣的机器人》教学设计————作者:姜雨鑫;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大班幼儿对布鲁可机器人非常感兴趣,笔者将游戏玩法侧重于传统故事的情境模拟,同时引入具有录音变声功能的机器人,模拟“AI人机对话”场景,让幼儿直观体验与机器人互动、学习、游戏的过程。通过自主操作环节,让幼儿自主构建心目中的兔子或乌龟机器人模型,运用《龟兔赛跑》的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创新,创造性地模拟和创编故事情节与编程玩法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作者:周雨;赵媛;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1)双师讲堂:跨学科融合,深化彩陶认知。本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历史教师现场讲授彩陶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利用物理微课的形式,将物理知识与彩陶制作中的科学原理相结合,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教学。(2)技术赋能:VR与AIGC,激发创新灵感。通过VR技术将河南博物馆的实地展览与虚拟空间相结合

《登泰山记》微课设计————作者:徐进平;

摘要:<正>特色与亮点1.设计理念本微课运用AI技术创建虚拟直播课堂环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总结关键点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此外,还引入了“AI助教”来讲解知识点、展示实物、进行教学评价。2.结构特点本微课分“望闻问切”四步

《走进人工智能——你好,AI》微课设计————作者:唐蓉;

摘要:<正>特色与亮点本微课作为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环节,适用于初中不同学段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本微课从设计理念上主要通过真人出镜、AI动画和数字人的相互配合,更加生动地呈现了人工智能这个主题。从结构特点和内容创新看,本微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实例为引导,通过分析和拆解逐步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最后通过探究思考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宽度,践行新课标的要求

美妙的歌声——《公共艺术(音乐篇)》课件设计————作者:郑玉尼;

摘要:<正>特色与亮点(1)以通俗歌曲发展史为主线,贯穿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系统化。(2)以歌曲欣赏为主导,贯穿哼唱实践,实现学以致用。(3)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贯穿师生评价,实现素质目标。(4)有针对性地选择欣赏、演唱励志歌曲,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情怀。制作背

多媒体视域下的生动课堂——《庖丁解牛》课件制作————作者:张迪;

摘要:<正>特色与亮点在内容呈现方面,本课件与传统课件的线性结构不同,Focusky具有独特的缩放、旋转和平移效果。这使得《庖丁解牛》中的人物形象、牛的结构等元素仿佛有了生命。在讲解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时,能够生动地展示解牛的步骤,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归整体,如同庖丁眼中那完整而又分明的牛体结构,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利用数字化教育工具提升初中地理作业有效性——《饭桌上的农事儿——中国的农业》作业设计————作者:毕金玲;

摘要:<正>创新作业设计背景“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理念的落实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提出为初中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工具,优化作业设计、实施与评价环节,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的创新作业设计是针对“中国的农业”主题单元,利用数字化教育工具优化作业设计,进而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生发·建构·探索·拓维——基于STEAM理念的木工坊活动实践的创新探索————作者:李安琪;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而加强“异同与联系”即为基于STEAM理念开展木工活动的原因,其可体现政策要求,更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因此,作者基于STEAM理念开展木工坊活动,并以木工坊为区域环境,融入资源中的“新鲜事”、互动中的“新想法”、制造中的“新方案”以及创新中的“新思维”,旨在建构游戏活动,培...

《欲把香留住》教学设计————作者:韩金;张丽娅;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1)情境激趣。源于校园生活的真实情境,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分组分工、方案制订、实践探究、交流展示到学习评价,每个环节都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3)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一个项目中,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友爱与尊重》微课设计————作者:王澈力格尔;

摘要:<正>特色与亮点设计理念:从幼儿的视角出发,通过幼儿喜欢的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方式聚焦问题,对知识点进行较完整的表述,并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动画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便于理解。结构特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活动过程设计紧凑,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逐步引导幼儿认识和应对欺凌行为

《铺小路》教学设计————作者:尹振艳;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1)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课堂活动等功能,制作丰富的游戏活动,通过闯关竞赛的游戏形式,检测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及趣味性。(2)运用万彩动画大师制作认识图形的视频,通过卡通动画的形式总结图形的特点,巩固幼儿的知识经验,为幼儿创造了一个生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动画视频中,通过将图形拟人化的方式

Welcome to my city!融合课堂教学设计————作者:李聪;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1)以翻转课堂为模式,构建探究共同体。旨在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则转变为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问,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2)以AI技术为媒介,构筑四重临场感。利用AI数字人技术制作人物,使用了基于元宇宙的孪生数字校园,复现了笔者所在学校的真实场景,构筑起教学临感场

《姿态检测运用——趣味AI运动游戏设计》教学设计————作者:闫妮;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1)依托真实情境,紧扣新课标要求。采用微项目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真实体验引入课题,链接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用户需求确定姿态并训练模型。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经历原理运用过程和计算思维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了问题解决意识,体现出“科”与“技”并重。(2)搭建交互式学习环境。使用平板和投屏功能让学生体验和感知AI运动游戏,激发学习动力和已有经验;利用易加学院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和参考,...

《校园天桥创新设计挑战》教学设计————作者:刘涛;赵鑫玺;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1)本项目以核心素养为引领进行目标设计,在目标设计中明确体现学生发展的学科素养和学习素养,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思辨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设计思维等核心素养。(2)本项目立足真实情境,以“如何建造天桥”为核心驱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与持续学习,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身临其“镜”》教学设计————作者:罗清雅;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1)通过创设“科学风暴实验室”这一情境,让幼儿在模拟的科学环境中学习,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沉浸感。活动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在探索VR眼镜奥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2)活动将VR技术与幼儿科学教育相结合,通过VR眼镜这一科技产品,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不仅提升了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而且拓宽了幼儿接触和了解现代...

数字妙笔 拈色生花——《色彩的采集》教学设计————作者:周凌;邹颖;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1.色彩调和,艺馨双升本课通过色彩运用的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生活中美感的来源,感知美才能创作美,使学生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德育传导、技能双项提升。2.数字添翼,想象无限本课使用希沃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构建教学步骤,将传统的纸笔绘画转变为电子选色;VR的插入视频再次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美感认知。电子计时器的应用,将教师从口头监督转换成学生能实际观看到的倒计时,紧凑感瞬间提升

《携手数字化 匠心传皮影》教学设计————作者:张鹏;

摘要:<正>创新整合点1.美劳智创本课程以“皮影戏活态传承”为终极目标,在成果导向理论指导下以“皮影”作为主题单元,融合艺术、科技、劳动等学科的造型、色彩、配乐、光影等要素,推进数智化背景下皮影戏非遗双创。2.信息化赋能本课程依托信息化平台,如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推送碎片化学习资源;利用码课、交互平台,第一视角发布皮影技法,体验真实学习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微课设计————作者:马文涛;

摘要:<正>特色与亮点(1)运用中国航天事业相关情境式教学,并制作微课辅助,通过动画展示航天轨迹,直观呈现圆锥曲线在其中的应用,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2)将微课内容碎片化,方便学生按需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灵活性。(3)运用表格形式使知识更有条理,利用图像与文字结合,让知识呈现更直观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海南省教育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9281.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