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研究》(半月刊)创刊于2010年,由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办。
《美术教育研究》是一本集美术、教育、研究为一体的学术期刊。本刊以文化交流、美术教育、学术研究为主旨,倡导科学、自然、人文相结合。本刊的创办为美术、教育、研究工作者及美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我们期待着您提供有价值的各类资料,图片及学术论文、人物专访、艺术人生、考古发现、美术教学等。
美术教育研究栏目设置理论研究、硕博论坛、教学心得、艺术菁英、园林与建筑、影视传媒、人文研究、视觉设计、音乐舞蹈、考古与发现、戏剧艺术、人体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文化、学术动向、收藏鉴赏、名家言论、艺术前沿、美术时空
美术教育研究收录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阅读推荐:美术学报
《美术学报》主要登载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几十专业的学术论文和图片。对美术、设计、史论的实践和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广东省介绍美术作品,印制彩色插页最多的学报。全部为彩色图版,共80P,用进口双面铜版精印,色彩高雅逼真,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准,是艺术家和美术爱好者极好的学术参考资料。中文核心期刊(2011)。
美术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顺应、模仿、突破——“十七年”动画的民族化探索————作者:张君煜;刘翠翠;
摘要:“十七年”动画指创作于1949至1966年间的中国动画。动画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不仅具备审美功能,而且具有教育意义。这一时期的动画艺术创作者积极顺应时代需求,模仿外来艺术形式,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作品特点的同时深入开展民族化探索,通过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的民族化,力图展现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最终实现自我突破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画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作者:靳森媛;覃丽红;
摘要: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精神和伦理美德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高校开展中国画教学是现代中国画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中国画教学体系是否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以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画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路径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中国画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郑板桥书画作品分析————作者:孙翔;
摘要:郑板桥在清代艺术领域占据重要的位置,他在诗、书、画方面取得的成就非同一般。他于画竹方面构建起独特的“画竹三段论”。此理论阐释了客观事物、主观意象与艺术创作三者之间的关联,展现了在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中,客观事物、主观意象和艺术创作之间的紧密联系。“画竹三段论”即“眼前竹—胸中竹—手中竹”。此法不仅代表了郑板桥画竹的创作过程,而且是其画作的核心创作思想,还体现出现代艺术家创作的过程:艺术体验(写生临摹...
倪瓒山水画的静与雅————作者:殷勇;
摘要:倪瓒是文人画家的代表,作为“元四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以静、雅著称。倪瓒的山水画不追求色彩的光鲜亮丽,他使用简单的色彩创作,注重用笔的力度和变化,同时使用皴擦、点染等技法,使画面十分生动。在画面的构成上,倪瓒采用“一河两岸”的三段式构图,画面中的物体较为简单,山石、树木和亭子是他描绘的主要对象,同时画面存在大量的留白。倪瓒通过对景物、空间和时间的静态表现,营造出宁静、高雅的绘画格调。倪瓒将文人的思...
无边春色入画来————作者:人生海海;
摘要:<正>春日,风从东方来,“东方为春,春者,万物之所出也。”东方的生生不息,让春天独有一种蓬勃之气。万物苏萌山水醒,春临大地草木知。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春天一直满含憧憬。他们盼春、迎春、绘春、述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自魏晋名士于会稽山阴的曲水流觞,到宋代文人构筑“可游可居”的理想之境,春日踏青始终是文人寄托情怀、对话自然的独特方式。中国画家笔下的春是“心象”与“物...
“时代匠心——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开幕————作者:张泽;
摘要:<正>不久前,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时代匠心——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此次展览以“时代匠心”为主题,聚焦当代工艺美术发展的特征和亮点,通过广泛征集、专家评审,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当代工艺美术精品七百二十余件(套)。展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涉及雕塑工艺、织绣工艺、金属工艺、陶瓷、编织工艺、漆器、玻璃等多种工艺美术类别,生动...
“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学术研讨会暨邀请展”举办————作者:张泽;
摘要:<正>不久前,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美术报》社共同承办的“人物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学术研讨会暨邀请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国风堂举办。此次活动以当前重要学术话题为意旨,将学术研究与展览相结合。展览聚焦中国人物画创作,在百年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邀请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并让他们与理论家进行互动交流。展览作品清晰折...
合美————作者:乔迁 ;李思琪;
摘要:<正>“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至死不渝、相濡以沫的爱为美,彼此托举、同心并志的爱也为美。美,兼具刚与柔,藏着平凡和粗糙,可以柔克刚,抵挡岁月风霜。通过雕、铸、锻、刻等繁复之环节,匠人将心血融入冰冷、坚硬的铜身,赋予其炙热的温度和生动的灵魂,熔铸“合二为一”的力量
平静的孤寂——东山魁夷绘画的悲剧美分析————作者:郝东;范罗丹;
摘要:悲剧美作为美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一直被人们广泛讨论,并对艺术创作领域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东山魁夷以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艺术感受为基础,创作出一系列风格鲜明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传达出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思想,蕴藏着悲剧美色彩。东山魁夷通过他的艺术实践展现出对悲剧美的独特认识和理解。研究东山魁夷的艺术观和自然观,结合他的成长经历分析其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材料、风格等,探寻他的艺术中平静的孤寂美、诗...
魏列夏庚油画《纤夫》的图像学解读————作者:周琳琰;
摘要:魏列夏庚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军事题材画家,其作品因描绘战争场景、揭露人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纤夫》是他为数不多的风俗画作品。运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结合画家的身份背景、创作时代,从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和图像学阐释三个阶段探讨《纤夫》的艺术特色,并将其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纤夫》表现了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的群体精神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修拉绘画中色彩新感知机制及其表达方式研究——以《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为例————作者:邹卓涵;
摘要:乔治·修拉的点彩技法不仅解构了色彩与光线,而且为观察者的视觉体验提供了新的理解方式。以《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为例,探讨修拉的点彩技法与独特的视觉感知机制,分析视觉感知光线的生理机制,解析修拉如何通过色点并置与对比,构建理性和谐的视觉效果,形成新的色彩理论体系,分析修拉作品中的色点表达,有助于了解修拉如何利用色彩和光线的混合,创造出理性的视觉语言,实现色彩回归
雅克-路易·大卫绘画中的悲剧与崇高————作者:石滢琪;
摘要:雅克-路易·大卫作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奠基人,在18世纪下半叶通过绘画以看似古典却融合现代的新思想引领着民众。基于悲剧与崇高的内涵,分析雅克-路易·大卫的绘画创作中悲剧与崇高的表现,有助于理解绘画题材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当代美术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传播路径——以南京剪纸为例————作者:陈柯桦;杨飞飞;
摘要:南京剪纸独具特色,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与精巧的图案著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南京剪纸进行活态传承,能促进其长远发展。在新媒体视域下,有关部门应通过建设传播队伍、设立传播组织加大对于南京剪纸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传播,创新传播模式,构建新的传播格局,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完善非遗产业链布局,扩大南京剪纸的传播范围
美育引领下金山农民画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作者:侯雨豪;
摘要:立足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金山前京中学金山农民画的教学实践,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可以构建综合性美育体系,强化教育与非遗文化的交融,推动美育在民间美术教育中的深度融入与实践
推论性语词:巴克森德尔的艺术史语言观念及其学科情境————作者:王栏忻;
摘要:20世纪下半叶艺术史学科内部,学界期望再议传统理论并寻求新的替代方案,而由实证主义者带来的去价值化倾向受到了人们的热议。对此,巴克森德尔表现出对“理论缺失”争论的疏离,呼吁反思艺术史学科的本质,尤其是作为叙事载体的语言。语言能否清晰地表达作品的视觉旨趣更是巴克森德尔艺术研究的核心,他将艺术史的语言分为推论性语词、比喻性语词和效果语词,其中,关照制作者意图和制作过程的推论性语词是帮助艺术批评达到展示...
历史图像“返场”的多重视角分析————作者:谢欣怡;
摘要:古风母题的研究和艺术的图像再创造是一对互有关联的事实,这两者并非前后相继,而是彼此穿插的关系。历史图像“返场”的本质并不是形式上的复制,而是原始生命经验在历史性或时间性中的象征化再现,多重视角下的历史图像“返场”展现了其多重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等可能性
从《道德经》看美术教育中的“道”与“术”————作者:温思晗;
摘要:《道德经》中的“道”与“术”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在美术教育中,这一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道德经》中,“道”与“术”具有哲学渊源。在美术教育中,道德修养是技能学习的基础,技能提升能够促进学生深化对“道”的理解。教师将道德修养与艺术技能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跨学科的背景下保持道德价值观与技能发展的平衡
生态美学视角下风景园林的现代转译————作者:马雪凝;
摘要:生态美学作为一门着重于探讨环境与审美主体——人类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美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探讨自然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从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角度,探讨风景园林在现代社会中的转译与发展,通过对生态美学理论的阐释,结合风景园林的特征,提出现代园林设计中基于生态美学原则传承与创新风景园林的自然之美和文化意象的实践原则与行动策略,有利于有效保持风景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并通过历史...
数字时代下新“国潮”动画美学探析——以追光动画“白蛇三部曲”为例————作者:徐佳培;
摘要:数字时代,“国潮”兴起已成为大势所趋。新“国潮”动画的创作者大多选择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作为背景,在叙述中赋予传统文本新的美学价值,使作品蕴含更多的现代性思考。研究者以追光动画的“白蛇三部曲”为例,论述数字时代下新神话的讲述是如何将传统文本转化为视觉形式呈现,并且生成多变的美术风格、实现创新的,分析新“国潮”动画中的人物形象视觉设计,探讨青年文化生态下,传统叙事在跨媒介演变中生成的青年特质及其背...
新时代教育方针下艺术高校美育的理论内涵、价值彰显与路径选择————作者:雷姝;
摘要:新时代要求高等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美育的价值在于其作为人本教育的核心,能够培养审美感知与创造力;作为创新教育的动力,能够培养进取精神和批判精神;作为生命教育的基石,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发挥新时代美育的当代价值,推动美育生活化,从而塑造青年的健全人格,艺术高校应促进美育与其他“四育”融合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 省级科教导刊
- 北大核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初中生必读
- 学报《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当代教研论丛》
- 国家级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省级《江西教育科研》
- 省级高教学刊
- 北大核心教育理论与实践
- 省级世界儿童童话版
- 省级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 北大核心《河南大学学报》
- 省级《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教学与管理》
- 省级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 省级《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 省级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学子(教育新理念)
- 北大核心《教育探索》
- 省级《大学物理》
- 省级少年作家
- 省级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少年儿童
- 省级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 省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数学教学通讯
- 省级动物大世界
- 国家级《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