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博览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青少年科技博览

青少年科技博览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2-1243/N
国际标准刊号:1007-7200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九江师专学报教育学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延安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理论刊物

   本刊是一份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期刊,以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是培养中小学生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不可多得的指导性读物。该刊注重传播最新科技知识,贴近学生生活,所发文章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目前在全国拥有40万读者,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欢迎。该刊分为中学版和小学版,均为月刊。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现用名《青少年科技博览》

  青少年科技博览栏目设置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青少年科技博览收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获奖情况: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阅读推荐:小学生导刊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青少年科技博览最新期刊目录

科技赋能,民族体育焕新前行————作者:刘欣嘉;

摘要:<正>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中,民族体育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映射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无论是草原上奔腾的赛马、射箭,还是高山峻岭间矫健的攀爬竞技,抑或是泼水节的欢声笑语、雪顿节的马术英姿,每一项民族体育活动都承载着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和精神追求。如今,民族体育这艘古老而庞大的巨轮

蛋白质设计的魔法与未来————作者:杨先碧;

摘要:<正>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像魔法师一样,创造出全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或者像预言家一样,准确预测出任何蛋白质的三维形状,那会带来多大的变革?202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就为我们揭开了蛋白质设计与预测的神秘面纱,让上述一切成为可能。获奖者有3位,分别是美国科学家大卫·贝克,以及英国科学家戴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

喝骨头汤能多补钙吗————作者:李楚萱 ;李云龙;

摘要:<正>钙对人体至关重要,它是人的身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是骨骼和牙齿中无机物的主要成分,如果长期缺乏,就很容易引发多种疾病。普通人35岁以后就开始骨质减少,所以很多人对“缺钙”有着深深的恐慌感,于是购买各种钙补充剂,也有人更喜欢采用“食补”的方式,他们对“以形补形”“吃什么补什么”这类传统说法深信不疑,比如吃核桃能补脑子、吃鱼眼能明目等,特别是大家都认可“多喝骨头汤就能多补钙”这种说法

天气解谜————作者:徐威;王静;

摘要:<正>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它是风和日丽,有时又是狂风暴雨,有时是烈日炎炎,有时又是冰天雪地。不同的天气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甚至关系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如果想要提前了解天气,就离不开在电视上、电脑里、手机上出现的各种天气预报。它告诉我们未来的阴晴冷暖,帮我们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份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简单来说,预报天气就像一个解谜游戏。出题人给出谜面...

天然的空气清新剂——负氧离子————作者:麻雪艳;孙玫玲;

摘要:<正>走进森林、靠近瀑布时或者一场大雨过后,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感叹空气真清新啊!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时候空气会格外清新怡人吗?这是因为空气中有一种天然的清新剂——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是一种带电离子,它是氧分子或水分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后形成的带负电荷离子。负氧离子能够与空气中的微尘、烟雾、细菌、重金属等带正电的微粒结合,使其凝聚成团并沉降。因此

花开背后的气象秘密————作者:李根;

摘要:<正>“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不同种类的花陆续绽放,携着春意装点窗前。这时节,赏花成了人们出游的优选。那么你知道花开的时间、顺序是什么?春色满园的背后,花朵绽放受哪些气象因素的影响呢?每到春季,玉兰、梅花等“报春使者”往往先开花,这是因为它们的三基点温度(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最适宜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与其他花不同

厨房险情监测排险装置————作者:李欣悦;

摘要:<正>奶奶是独居老人,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在厨房里准备,如何保障她老人家的安全,尤其是厨房安全,是我非常关心的事情。为了预防家庭厨房常见的危险问题,我决定构建一套智能厨房安全防护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将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我的项目主要利用Arduino芯片、无线传感器、报警器、蓝牙模块、手机、步进电机、电磁铁、喷头、排气风扇、显示屏,以及监控摄像头等设备

“零接触”安全门————作者:卢国滔;

摘要:<正>一设计背景未成年人或老人单独在家的时候,收取快递、外卖等时需开门拿取,这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于是我设计了“零接触”安全门。投递员可以从这道安全门外部投放快递、外卖等物品,而无法反向取出,居民在房子内部零接触取走快递或外卖,安全又方便。二设计过程在设计阶段,我最初考虑的是直接在门上开个小洞,可以从门外直接将外卖或者快递送到房子里面,但是经过实验,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因为外面的人可以通过小...

如何让家蚕吐出更多丝————作者:徐梓铭;谢睿琦;

摘要:<正>研究背景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传说中的嫘祖养蚕纺丝至今已经超过3 000年。千百年来,养蚕一直是我国劳动人民的重要技艺之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把传统文化遗产与先进技术有机结合,将养蚕纺丝技术发扬光大。保幼激素是一类保持昆虫幼虫性状的激素,具有抑制变态的作用。如果在蚕五龄期,用保幼激素按一定的浓度配成药液,喷在蚕身体上,药液就可以通过蚕体壁被蚕体吸收,延长蚕的五龄期

神秘的可燃冰————作者:张家声;

摘要:<正>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主要由水分子和甲烷分子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外表似冰,能燃烧。可燃冰一般形成于低温的环境。自然界中,可燃冰往往分布于水深大于300米的海底沉积物或寒冷的陆地永久冻土带。目前,已发现的海底可燃冰多分布于环太平洋周边、大西洋两岸、印度洋北部、南极近海和北冰洋周边,以及地中海、黑海、里海等内陆海。陆地上可燃冰主要分布于环北冰洋的高纬度冻土区以及我国青藏...

火是由谁引燃的

摘要:<正>~

让学习更有“呼吸感”————作者:欣欣;

摘要:<正>让学习更有“呼吸感”就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适当暂停,反思一下新学的知识,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两个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招来126名本科生志愿者,让他们学习一份由一系列幻灯片组成的学习材料。志愿者被分为4组。第一组需要在每看完一张幻灯片后就反思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并记笔记。第二组是看完所有的幻灯片后,将学习材料中的重点内容反思并记笔记

幸福的秘诀————作者:巧巧;

摘要:<正>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都会关心的问题。从1938年开始,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持续至今的综合研究,试图给出答案。研究人员在研究一开始就选定了两批调查对象,一批人从小家境殷实,另一批则家境比较贫困。在对这些人进行长期追踪调查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影响幸福最关键的因素其实是人际关系。例如,一个人小时候要是跟母亲的关系好,那每年就能多赚近9万美元,而如果跟父亲关系好,那就有更好的...

熬夜会发胖————作者:紫紫;

摘要:<正>夜深人静,当整个世界都陷入沉睡时,你是否还在灯光下奋笔疾书,抑或是沉浸于虚拟的电子世界无法自拔?很多人都有熬夜的习惯,但熬夜“熬”走的不只是睡眠,还有健康的身材。美国睡眠科学研究者发表的一项大型跨国研究表明,晚睡、夜间睡眠不足和白天长时间午睡都可能增加肥胖风险。这项研究涉及26个国家的136 652名35岁至70岁参与者

遥远的古埃及————作者:孙元伟;

摘要:<正>~

未来网络————作者:高訸优;

摘要:<正>~

躲猫猫的原子弹————作者:李维明;

摘要:<正>大冬瓜星球的总统是大拇指。大拇指是手指中块头最大最有力的那一根,当然有厉害、了不起的意思,所以大拇指爸给儿子取这么个名字。大拇指总统有一个武器库,那里面收藏了从远古到当代的各种武器:石弹、木棍、弹弓、刀、剑、双截棍、九节鞭、枪、戟、大炮,以及坦克等。现在大拇指总统不知从哪个星球买来了原子弹。武器库里的武器们一开始不大看得起这个家伙

邓稼先(上)————作者:刘通;刘畅;施芷妍;王沛尧;

摘要:<正>序幕(场景:病房)(邓稼先卧病在床,妻子许鹿希在一旁陪护)许鹿希:原子弹和氢弹都已经成功了,你还在写什么?刚刚切除一些肿瘤部位,你要多休息!邓稼先(笑着):我在写一份呈给中央的《建议书》,如今还有人挥舞着核大棒进行恐吓,核技术不仅仅是原子弹和氢弹,利用好它,能让祖国人民过上搞经济建设的幸福日子

星海引航的“航天大总师”————作者:徐瑞谦;

摘要:<正>“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仰望夜空,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和圆圆的月亮。其中,有一种星星叫作人造卫星,它们能够完成地面导航、天气预报和火山监测等很多工作,对人类帮助巨大!看,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埋头苦干,让梦想不断成为现实。孙家栋爷爷,就是中国航天人的优秀代表,他被亲切地称为“中国航天大总师”

趣谈显微镜————作者:张家声;

摘要:<正>在发明显微镜之前,人们所能观察到的最小事物无非就是小昆虫、花草种子、尘土等。01显微镜是如何发明的古罗马的学者曾提到了“点火石”,即能用来点燃杂草的透明石头,它还有放大功能,因此叫“放大器”。之后一直到1604年,荷兰发明家詹森父子发明了第一台可以观察微小物体的机器,这也是传统光学显微镜的雏形。它的出现触发了一场科学革命,把人类的视野带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