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教学与管理》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内文80页。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
《教学与管理》分上、中、下旬三个版发行,《教学与管理》(上旬刊,中学版)为中学服务,每月1日出版,全年12期。《教学与管理》(中旬刊,小学版)为小学服务,每月15日出版,全年12期下旬刊,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每月20日出版,全年12期。《教学与管理》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
教学与管理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 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
教学与管理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教育理论;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调查研究;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调查研究;德育建设;心理健康;教师论坛;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教法研究;教学实验;信息技术;考试研究;外国教育等。
阅读推荐:教育学文摘
《教育学文摘》杂志创刊于1986年,系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精选摘编有关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校改革实践方面的优秀文章,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本刊所刊载的文章是中、高级职称的评审、评职评优的最佳参考依据。
教学与管理最新期刊目录
教师道德认同及其实现————作者:刘志芳;曹斯;
摘要:教师的道德认同是教师从自身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想出发,认同和接受某种道德规范,并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的过程或状态。它在教师的自我概念与专业认同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提供道德方向、指引道德行为、增进群体归属等多维价值意蕴。教师的道德认同不仅受其自身价值信念与道德经验的制约,也受学校组织和社会环境的框定,是主客观因素交织作用的产物。通过激发教师主体的道德努力,打造伦理型学校,搭建友好...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生态响应————作者:郭莉;吕婧玮;丁三青;
摘要: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生态,阐述数字化教学和生态位构建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学的生态特征,包括时间加深、空间拓展和生态位变化等。探讨教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生态响应,具体表现为数字化教学作为媒介、技术和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多维度应用。最后,提出了超越数字化教学的思考,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应致力于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
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图景与推进————作者:徐梅丹;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劳动教育发展的优选路径,是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旨在助力目标内容的扩容升级、驱动组织实施的创新变革、促进场域资源的拓展整合、推动评价服务的智能精准,呈现出从以劳为生到以劳为美、从技术驾驭到模式变革、从生产空间到空间生产、从工具效用到存在价值的未来图景,刻画了目标内容以劳动幸福与创意物化为内在旨趣、组织实施以跨界融合与双线混融为方法遵循、场域资源以虚实共生...
人与技术关系演进中闲暇教育的本质研究————作者:徐弯;孟倩;
摘要:闲暇教育指涉对个体生命意义和生存方式的关照,其本质是使人的自由自觉成为可能。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未来人类进入闲暇社会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闲暇教育观念的复归与本质的重塑成为重要关切。从人与技术关系演变的历程审视不同时期闲暇教育的境况,有利于探求闲暇教育本初的意涵,进而确证闲暇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同时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日益对人们的闲暇生活产生遮蔽,主要表现为闲暇时间模糊化、闲暇空间去自然化、闲暇...
“家校社”协同育人纾解教育焦虑的理与道————作者:彭亮;徐文彬;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心态,教育焦虑渗透在“家校社”这些主体的行动之中,表现为家长“愈战愈勇”的行动逻辑、学校“规避失败”的行动逻辑以及社会“合谋助推”的行动逻辑。然而,这些行动逻辑或将导致“人际间信任的退隐”“理想与现实的渐行渐远”以及“学习和生活意义的背离”等悖反的结果,这些悖反的结果不仅让教育偏离其正常的轨道,而且使得个人、家庭和社会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基于此,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之下,社会层面需要通...
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作者:赵辉;
摘要: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之中,以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题中之义。然而从现实发展来看,我国数字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价值引领失效、主体关系失调、资源转化失衡、数据应用失范等现实困境。因此,立足理论与实践需求,提出深化教育理念,均衡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提升主体素养,激发数字赋能教育动力;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均衡配置与精准...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发展路径探究————作者:刘惠珍;
摘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重要支撑。自2011年试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从扩大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范围、灵活设计定期注册时间及条件、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标准体系等方面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并注重与其他教师管理制度相衔接,确保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健康发展
足球特色学校选址的区位论逻辑————作者:李协吉;孙洪涛;李伟峰;
摘要:校园足球是实现足球强国梦和体育强国梦的重要支撑,优化足球特色校的区域布局则是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基础,科学的选址体系是审视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实践效果的重要评价工具。运用区位论的空间选择原理,提出了我国创新足球特色校选址布局的新思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包括学校空间位置、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底蕴、制度支撑四个一级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选址及遴选的计量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遴...
中小学教师“双减”政策感知的现象图析学分析————作者:史佳露;陈一丹;刘晓玫;
摘要:教师对“双减”政策有怎样的政策感知,关系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研究借助现象图析学的方法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该群体对“双减”政策的感知分别呈现出“教育任务”观、“教育改革”观、“教育统筹”观和“国家战略”观四种类型。通过分析不同认识之间的实质性区别,发现各观念群体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层级流通现象。基于此,尝试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助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数字化转型中师生交往的场域变迁、规则生成与路径调适————作者:李双龙;韩彦;
摘要:数字化转型发展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间的交往。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师生交往面临着课程知识场域、交往场域、话语场域的变迁。师生在对应的场域中生成以互动共振为形式的知识共创、以文化反哺为特点的道德共生、以契约合作为内容的师道延续等规则。为实现高质量的师生交往,提出合理定位,澄明师生的文化角色定位;反察自省,增强师生的文化理解;包容理解,营造健康的交往环境;合作互动,加强家校沟...
服务学习情境下青少年公民素养培育路径研究————作者:朱凌云;
摘要:为解决正式学习去情境化的问题,在公民素养培育中引入服务学习这一非正式学习方式,能够在行动层面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丰富且多层次的公民生活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多种社会角色,生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结果,从而促进他们在认知、思维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提升。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推进服务学习的具体策略有:一是在课程规划层面,促进服务学习与中小学课程深度融合;二是在具体实施层面,采用开放式的场景,使青少年学生体验自然且真实...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作者:方成智;肖瑶;
摘要: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场域。借助包含国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与国民5个一级维度的国家形象分析框架,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尤为重视国家形象的建构,选文涉及国家形象的数量约占总量的81%,涵盖了国家地理、政治、文化及国民方面的内容,旨在增进学生对于国家形象的整体认识,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
知识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探赜————作者:付嘉伟;李荆广;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课程知识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知识的多维属性回应现实问题有利于从源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可行性。课程知识的社会性是确保所有课程知识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课程知识的思想性能够回应如何在大中小学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知识的文化性对于如何有效培育学生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课...
课程整合视域下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实现路径————作者:刘家呈;庄玉昆;
摘要:跨学科作业设计是跨学科教学的延伸,是实现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通过探讨课程整合理论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观,打破学科知识边界的知识观以及构建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评价观对跨学科作业设计的价值,进一步分析课程整合视域下跨学科作业设计在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评价方式三方面的困境,进而从树立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观,确立素养导向的跨学科作业目标;突破学科边界的知识观,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跨学科作业...
终身学习视域下加拿大魁北克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作者:彭虹斌;庄彦淦;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迎来数字化转型浪潮,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和重构,更是建设数字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契机。通过系统梳理加拿大魁北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政策和实践路径发现:魁北克教育数字化转型经历技术应用、系统转型与终身学习导向三个时期,以培养公民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强调弥合数字鸿沟,逐渐形成“基础设施—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学习生态”四位一体的转型体系。有鉴于加...
日本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的经验及启示————作者:孟静怡;
摘要:人口增速放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导致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变化与调整,对此,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有必要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有必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人口逐年增多,开始进入少子高龄化社会,这对教育行业特别是教师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人口形势下,日本的生师比较低,教师资源...
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解读研究的现状与前瞻————作者:陈算荣;顾秋丹;
摘要: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解读研究数量在整个数学教材研究中占比很低,历年研究数量整体上处于低迷状态,近五年内有上升的趋势,研究群体中一线教师和高校教师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各群体间出现交互合作现象。其中,整体性和模块化分析为教材内容解读奠定基础,方法和策略研究为教材内容解读搭建脚手架,模型与框架建构为教材内容解读构筑理论基础。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解读研究存在理论建构不足、合作性研究稀缺、研究方式单一的问题,...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建构与实践路向————作者:董晶晶;张传英;
摘要:没有家校社三方的教育合作,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如何让三方教育主体真正融为一体?需要有一个将三方教育主体联为一体的组织,所以,以学校为圆心的“教联体”的构建深受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组建教联体只是基础性工作,找准联接载体及联接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出教联体的作用。所以,探索以人才资源、空间资源、课程资源为载体让家校社三方在育人过程中产生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路,将成为新的教改课题
信息化积分制班级管理中育人陷阱的规避————作者:黄天云;
摘要:信息化量化积分管理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但其“奖罚并举”的管理逻辑,蕴含着价值异化、忽视个体等隐蔽育人逻辑陷阱,可能导致管理行为数字依赖、内在动机削弱、合理化错误解读、阻碍问题本质省察、弱化集体意识、行为逾越道德边界等后果。对此,要审慎看待数字意义、转变“教鞭”属性、张扬非物质激励价值、给予自主创造空间、重构集体意识教育、提升道德判断力等规避负面可能发生的路径,从而明晰信息化积分制班级管...
小学家长师源性教育焦虑的特征与学校干预————作者:孙利;刘清秀;李淑琴;李澳;
摘要:师源性教育焦虑指的是由教师的行为或教学方式引发的教育焦虑。这种教育焦虑包含了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担忧、对教师沟通方式的不满、对教师评价方式的质疑。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出发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小学家长师源性教育焦虑。在学校层面,可以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家校沟通、优化学校管理来进行干预;在教师层面,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干预:警惕教师端输出的教育焦虑、建立有效的沟通、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北大核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地理教育》
- 省级《嘉兴学院学报》
- 省级 爱上写作文
- 省级《电大理工》
- 省级《龙岩学院学报》
- 省级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 省级《江西教育科研》
- 省级《当代继续教育》
- 学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青年科学
- 省级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少年儿童研究
- 省级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省级课外语文(教研版)
- 省级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 省级熊小米故事绘
- 省级课堂内外(小学版)
- 省级《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德宏教育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 中学教研(数学)
- 省级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杂志
- 省级《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 省级《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 省级中学生阅读
- 省级《滁州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