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1-2070/G4
国际标准刊号:2095-3380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主管单位:2095-3380
上一本期杂志:外科研究与新技术国家级学术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儿童发展研究福建省幼教期刊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现为季刊。这是国内第一份专门研究教育评估的学术性期刊,也是国内第一份由专业教育评估机构主办的正式刊物。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以“繁荣文化、追求真谛,发展评估科学,服务教育进步”为宗旨,刊载教育评估理论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评估方法,关注教育评估领域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比较国内外教育评估制度和发展动态,交流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反映教育评估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为教育评估科研和学术交流搭建平台,为教育评估实践经验提供展示空间和理论先导,为完善我国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估制度提供政策建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服务。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是我国成立最早、业务范围最广、学术活动比较活跃的省级专业性教育评估机构,是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和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INQAAHE)常务理事单位,同时还是APQN秘书处所在地。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在办刊经费、人力资源、物力条件等方面为《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杂志栏目设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杂志荣誉

  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阅读推荐:江苏教育宣传

  《江苏教育宣传》江苏省教学研究期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须克服“标准化”教育形态的局限————作者:樊秀娣;张婉欣;

摘要:尽快培育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我国长期形成的“标准化”教育形态对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有诸多不利之处。为此,需要突破不利于学生内生驱动力发展、不利于学生非线性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以及教师缺乏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局限,让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中职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作者:金怡;朱赛荣;

摘要:教师队伍的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中职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存在数字化意识有待重塑、技术适应性亟需增强、平台资源供需黏性不足、评价发展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通过对上海某校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进行剖析,提出如下策略:激发数字化学习内驱力,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着力实施精准化研培,增强教师技术适应性;打造融通化共享平台,提升资源供给有效性;建立激励与评价机...

基于浦东实践的城乡学校合作发展及评价机制研究————作者:黄婉莉;

摘要:以“城乡学校互助成长项目”为实践载体,梳理了浦东新区在项目组织架构、过程性跟踪、高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综合架构了包含价值取向、主体参与、质量保障、成果运用等多维立体的城乡学校合作发展评价机制,以期为丰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径与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样态提供参考

县域政府督学作用发挥的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作者:张鸿;刘龙珍;殷新;

摘要:通过对西部X市41个区县705位政府督学的调研,发现政府督学作用发挥面临如下问题:主动性不足,教育督导活动渠道单一;督导事项多面化,但作用未覆盖教育发展全领域;咨政作用多维化,但约谈权力运行不足。评聘机制、督导方式、学历层次、工作经历、培训效果等因素影响着政府督学作用的发挥,为此,应进一步完善督学聘任资格和条件、明晰督学职责任务、建立科学有效的督学评价和激励制度、加强对督学的系统性培训,以提升督学...

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作者:乔玉香;

摘要:在分析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明晰评价价值目标、明确评价主体、界定评价客体、精选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方法五个维度设计总体方案,最终构建了由组织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教学、队伍建设和学生成长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体系的实施将有力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激发各级主体责任和内生动力,促进多元协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螺旋上升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幼儿表现性评价的路径选择————作者:肖沙;

摘要: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表现性评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幼儿表现性评价的价值意蕴,探讨构建信息化评价平台、优化评价标准与方法、打造信息化评价工具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幼儿表现性评价的路径,并提出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评价理念、有效利用数据以及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等实践建议

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课程评价的原则、要义与实施路径————作者:黄娟;许宇飞;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课程评价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模式与评价主体方面存在不足。开展课程评价应遵循行业前沿、强化过程、多元参与、主体增值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评价内容、依托信息化保障过程性评价、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模式、发挥兼职教师评价主体作用是课程评价的实施要义。为提升课程评价质量,应当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机构,开发支撑评价的信息平台,形成保障评价实施的运行机制

世界银行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监测与评估————作者:卢秀;

摘要:面对全球教育体系所遭遇的学习危机,世界银行推出了“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监测与评估”框架,旨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该框架以评估目标、结果框架和指标三大核心维度为基础,专注于提高学习质量。它采用一个涵盖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和影响的全面结果框架,同时融合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以实现双重评估。未来,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评估框架设计应深入贯彻从投入到影响的逻辑链条,精确提炼各环节的关键数据,构建基于数据的循...

大学绩效评价市场化的路径黏性问题及规避策略————作者:赵幸;熊进;

摘要:大学绩效评价市场化的路径黏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绩效至上的理念黏性加剧价值异化、单一量化的制度黏性催生同质化效应,以及绩效追逐的治理黏性引发集体行动困境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形成往往受锚定效应、路径依赖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重黏性逻辑的影响。解决路径包括:超越绩效至上的理念黏性束缚,唤醒大学的价值理性;打破单一量化的制度黏性,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评价机制;突破绩效追逐的治理黏性僵局,形成多元共治的评价格局

对优化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思考————作者:殷谦芊;

摘要:从目标、过程、结果三个层次归纳梳理当前学位论文抽检制度面临的问题与隐忧,并针对可能存在的运行困境提出优化之策:克服结果主义倾向,保障多主体多元评价,开展全程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加强质量标准改革评价,构建多维融合抽检评议体系,纳入第三方专业评估力量;规范设置异议申诉程序,建立奖惩协调保障机制,强化内外协同督查整改效果。这些策略设计旨在助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研究

学历歧视如何标本兼治?————作者:熊丙奇;

摘要:教育部再次发布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要求,包括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这是为了治理校园招聘中的学历歧视。文章分析了这一禁令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当前我国社会对学历歧视存在的认知问题,指出要有效治理学历歧视,必须标本兼治,要在落实禁令的同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将高校“身份化“”等级化”的管理思维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性投入及对学习收获的影响————作者:张连超;苏丽亭;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学习性投入水平表现中等,五个维度中校园经历丰富度得分最高,学业挑战度得分最低。整体学习收获水平中等偏下,价值观方面的收获评价最低。学习性投入的五个维度对学习收获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校园环境支持度对学习收获的解释力最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如下:搭建多元化教育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调整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挑战型和创新型学习;转变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

英国科研卓越框架改革与启示————作者:刘艳琴;

摘要:为提高科研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英国研究与创新署制定了科研卓越框架(REF)。近日,该署发布《REF2028:初步决定和进一步协商的问题》。在REF2021的基础上,REF2028对科研环境、科研产出、科研影响和评估方式等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丰富了科研环境要素的内涵,取消了对个人科研产出的关注,允许灵活调整案例研究数量,采取措施减轻行政人员工作负担。REF2028体现出包容、人本和卓越的评估理念,对...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作者:陈兰;古翠凤;

摘要:新质生产力发展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能为生产力的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人才支撑。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创新动力与创新机制欠缺、数字资源与师资不足、技术更新与教育理念滞后等现实挑战。为此,提出完善顶层设计与创新机制、优化数字资源与师资配置、加强技术投入和理念更新等突破途径,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课程思政评价的理路与架构探究————作者:周芳;

摘要: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在高等院校已达成共识,但如何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进行合理评价成为难点,高等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构亟待系统探究。从知识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视角出发,结合课程思政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形成性、隐蔽性、复杂性特征,高等院校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合目的性及合规律性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构建学生、教师、课程三位一体的评价框架

陷入掠夺性期刊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樊秀娣;贾怀鑫;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常有科研人员在掠夺性期刊发表文章,既浪费了国家科研经费,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学术声誉,还会影响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掠夺性期刊学术欺诈的本质和手段,结合中国科研环境分析科研人员在掠夺性期刊发文的原因,最终从个人、评价、监管三个层面为治理科研人员在掠夺性期刊发表文章提供对策建议

数智技术赋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内涵与路径————作者:于影丽;韩丽莹;王争录;

摘要:数智技术融入基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为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赋予巨大能量。数智技术赋能基础教育现代化具有运用多元数智资源满足人的多方面发展需要、运用数字智能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支持、运用个性化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精准服务的内涵,其中全面发展是公平教育理念的体现,自由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质量教育理念的体现。以数智技术落实公平理念及个性化服务理念是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职业院校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困境和路径————作者:陈香;陈莹;陈嵩;

摘要:职业院校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评价存在评价理念功利化、评价标准统一化、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片面化和评价方法经验化等不足,影响了教学评价效用的发挥。数字技术赋能职业院校教学评价的实践路径有:重塑评价理念,从功利主义转向人本主义;重建评价标准,从追求统一转向凸显个性;重组评价主体,从静态独白转向动态协商;重整评价内容,从流于表面转向深入全面;重构评价方...

基于CIPP模型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评价研究————作者:毛太田;刘璨;刘于蓝;

摘要: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相关政策及其建设工作的成效,从整体上对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一流专业的建设目标和评价特性,引入CIPP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层次构建含有15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

用分类指导、分类培养与分类评价来提高专业博士含金量————作者:熊丙奇;

摘要:我国提出要在国家层面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当前,社会对专业博士还存在偏见与歧视,专业博士培养单位还存在照搬学术博士模式进行培养的现实问题。要提高专业博士培养质量必须突破三大难点: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博士导师队伍;推进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并实施专业博士培养方案;摆脱“唯论文”评价,建立有公信力的专业博士实践成果评价体系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上海教育评估研究上海市教育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8146.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