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俄语教学》(季刊)创刊于1982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
《中国俄语教学》主要介绍我国俄语教学方面的科研成果,交流俄语教学经验,反映俄语教学研究动态,评介俄语教学与研究的书刊、资料等,内容涉及俄语语言学、俄语教学理论、俄罗斯文学语言及修辞学、俄汉翻译、俄汉语言对比等方面。
《中国俄语教学》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录。
中国俄语教学杂志栏目设置
教学经验总结、探讨、研究成果
中国俄语教学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中国俄语教学杂志社简介
1.来稿全文包括中英文标题、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作者简介、作者工作或学习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码及电子信箱等个人信息另附一页。
2.学术论文以8000字以内为宜,其他文章勿超过6000字。摘要在2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3.凡文中引用别人观点,请在文中用夹注形式。若属概括性介绍,可以只注作者姓+年份。正文中如有解释说明性文字,文中用①②③……上角形式通篇排序,文字说明放在文后注释中。
4.文中出现的外文专有名词和术语一般应译成中文,第一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标明外文原名。
5.外文人名、地名除公知公用的可直接用中文外,其他人名可只保留外文,但全文一定要统一。
阅读推荐:物理教学探讨
《物理教学探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方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为教育服务的方向。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刊物力求反映基础物理教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对教改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及时作动态报道,达到“教”有所用,“学”有所获的目的,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俄语教学最新期刊目录
我国高中俄语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现状:成效、问题与建议————作者:常丽;赵秋野;
摘要:随着俄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我国高中俄语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调查研究数据,结合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结果,探索了我国高中俄语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状况,系统总结了新课改实施几年来取得的成效,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俄语教学实施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俄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俄罗斯认知语义学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作者:孙倩倩;陈勇;
摘要:俄罗斯认知语义学是融合了俄罗斯传统理论语义学和西方认知语义学理论的研究,不仅是对俄罗斯传统语义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语义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该学科正式诞生于21世纪初,属于俄罗斯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俄罗斯认知语义学有着丰富的研究基础,一方面继承了俄罗斯传统理论语言学的优秀思想,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西方认知语言学思想,并将其合理地运用于俄语的认知研究中,从而推动了俄罗斯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
中国学习者俄语名词格的习得顺序及习得轨迹研究————作者:黄天德;赵阳洋;柳恒爽;
摘要:本文采用偏误分析范式,考察了低、中、高三个水平组的中国俄语学习者俄语名词格的习得顺序和习得轨迹。结果表明:(1)俄语作为二语学习的名词格的习得顺序会随着俄语水平的提升而发生改变,俄语名词格的习得系统具有动态性;(2)在俄语作为二语学习的前期,母语为汉语及非汉语的俄语学习者俄语名词格的习得顺序相似,这验证了自然顺序假说关于格意识发展的正确性,同时表明该阶段不同母语对格习得顺序的影响有限。(3)本文描...
典籍俄译中的译者文化身份与主体性研究————作者:张鸿彦;钟卉;
摘要:典籍俄译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关键举措,构建了中俄文化沟通的桥梁。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文化身份问题和译者主体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选取儒家典籍多个俄译本为研究对象,聚焦译者文化身份与译者主体性,考察不同译者如何受时代背景、文化身份、翻译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在忠实传达典籍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翻译策略,精准把握注释的增删,巧妙再现原文的修辞韵味,从而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典籍...
论新时代俄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作者:张俊翔;
摘要:俄语专业教材建设为培养新时代俄语人才提供基础保障。本文从教材编写的定位与逻辑、教材使用的取向与策略出发,讨论俄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通过在教材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化其国家意识;第二,必须突出教材建设的科学性,系统反映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尤其是教材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三,必须以先进技术为引领,再塑俄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路与过程,以富含新内容的新形态教材...
基于课程思政的“汉语诗词俄译”教学设计————作者:袁新;李建刚;
摘要:中国诗词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璀璨的明珠,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每一篇优秀的诗词作品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汉语诗词俄译”课程以思政为指导,把传承中华文化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脉搏紧紧相连,选择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诗词作品,研究其翻译,进而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
论成素在成语语义混合加工中的中介效应————作者:李羽涵;
摘要:成素是成语在语法构成、语义整合、认知识解中的基本构件。作为基础性信息单位,成素在成语语义提取和整合的加工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混合加工作为更具弹性和灵活性的综合分析模型,既承认成语整词表征的存在,也重视成素的建构与解构作用。研究发现,成语语义加工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成素决定的:在语义提取阶段,因具体性效应和使用频率优势,成素对低频成语的影响比对高频成语大,对具体性效应高的成语的影响比对抽...
乌斯宾斯基论特列季阿科夫斯基与苏马罗科夫的文学论战——文化符号学视角————作者:费俊慧;
摘要:当代俄罗斯著名符号学家乌斯宾斯基的“文化二元论”思想是其解读俄罗斯文化的基本视角和建构文化符号学的基石之一。在俄国古典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场激烈的学派和学术纷争引领俄罗斯文学不断向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乌斯宾斯基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对特列季阿科夫斯基与苏马罗科夫论战作品中的关于文学语言与文学类型问题的“二元性”特征进行阐释,其研究具有深层的文学理论意义,值得我国学者对其进行深度思考与多...
当代俄罗斯新现实主义美学特征初探——以瓦·普斯托瓦娅的文学批评为例————作者:朱涛;
摘要:瓦·普斯托瓦娅是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俄罗斯新现实主义批评新一代的领军人之一。与将新现实主义视为与后现代主义截然对立(认为前者必然取代后者)的前辈沙尔古诺夫和先钦不同,普斯托瓦娅认为,新现实主义绝非简单地将传统现实主义的手法应用于新的环境和新的现实,而是通过掌握世界绝对秩序原则的创作个体意识来对现实进行改造。新现实主义将人的意志、个性能量视为现实因素,努力将人从面对典型环境的奴隶式卑躬屈膝中解放出来...
“俄国商人仿雅录”:奥斯特洛夫斯基早期剧作中的教养与民族性————作者:王可欣;
摘要:在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教育并非全民普及。在亚·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早期剧本中,俄国商人世界对西式教养的趋之若鹜与拙劣模仿构成了喜剧情节核心,其中,新旧两代人对启蒙秉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如果说商人子弟们在追求“西方教育”的同时否认自己的非教养与无知的话,那么老商人们则坚守着俄罗斯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在“教养”与“非教养”之间,商人们构建着基于俄罗斯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教养认知,奥氏剧作中的“教养”因此...
外交术语“一带一路”俄主流媒体传播与认知态度研究————作者:叶其松;王怡丹;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当代特色外交术语的核心。本文选取五家俄罗斯主流媒体2013年9月至2022年6月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媒体话语为语料,对“一带一路”五个俄语等值术语的传播展开分析,展示不同类型术语在俄主流媒体的接受情况。本文从“一带一路”在媒体话语中的共现词入手,揭示俄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态度。分析表明,俄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接受过程也是构建过程,即在形式上选用更符合俄语语言规范的...
卡拉乌洛夫的语言个性理论及其核心理念————作者:姜宏;张凌闻;
摘要:由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家卡拉乌洛夫建构的语言个性理论不仅在学理内涵和层次结构上具有较大的独创性,而且包孕着许多即便在今天看来仍弥足珍贵的重要理念和思想。就其本质内涵而言,“语言个性”是一个多维度—多层级的聚合体,包括“语言中的人”与“人说的语言”两个方面,分别呈现在语言掌握、语言认知、语言使用三个层级上,在实际言语活动中主要体现为“言语个性”。在语言个性理论框架内,语言与其主体(人)之间、个体与民族之...
俄罗斯民族心智关键词中话语词的语义解析————作者:褚敏;
摘要:话语词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相对新的概念。话语词可分为三类:词汇类、词组短语类、句子类话语词,其中部分话语词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心智关键词,即可被当作研究俄罗斯人的世界观、俄罗斯性格(或统称为俄罗斯民族心智)的关键词。本文旨在对俄罗斯民族心智关键词中两类话语词—词汇类话语词(以авось;заодно为例)和词组短语类话语词(以навсякийслучай;вслучаечего,есличто为例)—所...
一流课程主题叙事模式改革与实践————作者:徐莉;
摘要:俄语专业一流课程在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方面积淀深厚。为积极响应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召唤、落实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零起点基础课教学面临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的改革。课程改革从主题叙事切入,以问题引导为骨架,以熟练叙事为目标,探索文化引申、叙事升华的思政融合方法,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多元教学平台,采用权重计分与素质赋分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了主题叙事模式,为一流课程的基础课教学持续优化提供了可借鉴方案
俄语学界智慧教学的概念维度及提升策略——基于俄语文献的扎根研究————作者:郑广杰;
摘要: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有关智慧教学的俄语文献展开研究,考察俄语学界所表述的智慧教学的概念维度及提升策略,构建出一套智慧教学的概念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阐释。研究发现,智能技术和教学资源作为智慧教学的“外部支撑”需要教育机构做好统筹供给和共享,在教学管理、教学策略、学习评价及学习方式层面做好教学的“内部规划”;教师转型和学生发展则是智慧教学的“整体效果”反馈。智慧教学需要“外部支撑”和“内部规...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范式的发展状况————作者:赵爱国;
摘要: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具有其一套独特的学术体系或思想特质,同时也有其别具一格的学科体系。本文即是从后一种视角出发,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发展状况置于世界心理语言学发展格局中予以比照,具体审视该学科在世界第三代心理语言学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科学体系的完备性和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等,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不足提出批评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罪与罚》中人物的伦理选择问题研究————作者:郑永旺;张雨绮;
摘要:《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坛上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国内外斯拉夫学者从宗教思想、地下人形象、犯罪心理等问题入手,对作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直到今天,里面仍有许多隐秘的角落等待人们去阐释。与该作品紧密联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提出的和人的伦理选择有关的“人是一个秘密”的命题。作品人物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的动因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索尼娅和斯维里加...
北京大学与中国“列夫·托尔斯泰学”的发展————作者:张冰;
摘要:中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学”在初创时期便与北京大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百余年来,北京大学的“托学”,成果丰硕,特色鲜明,研究重心从最早的注重社会思想理念转向注重审美价值判断,研究内容从对文本著作的阐释译介扩展为托尔斯泰与中国及中俄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广领域。同时,研究译介与教学并举,教材编写与人才培养结合,不断拓宽和深化中国的托尔斯泰学领域,成为中国“托学”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梳理回溯北大与“托学”渊源...
论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构建————作者:陈方;
摘要:娜·曼德施塔姆的三卷本回忆录是俄罗斯女性文学回忆录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作品使我们得以窥见女性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乃至构建策略。通过分配和重构传统框架内被规约的性别角色和文化语境中的刻板形象,曼夫人赋予其自我实现以惊人的动力。她建立了双重话语模式,在使用曼德施塔姆的语言阐释他的同时,又以一种和缓的方式建构了自己的话语,她也由此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存在价值的俄语作家
破坏冲动、毁灭欲望与强迫性重复——论哈尔姆斯荒诞戏剧中的死亡本能————作者:高羽;
摘要:哈尔姆斯以俄罗斯荒诞派戏剧先驱的身份为中国观众所熟知。在其戏剧中,破坏、毁灭与死亡现象屡见不鲜,这背后隐藏着他潜意识中的死亡本能。死亡本能的破坏性、攻击驱力、强迫性重复特征在哈尔姆斯戏剧的创作理念、人物塑造、舞台呈现方面均有鲜明体现。受破坏本能驱使,哈尔姆斯消解戏剧语言的中心地位,打破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用“破坏性戏剧”颠覆传统戏剧范式。在攻击本能的操纵下,剧作家向人物灌注毁灭他人的强烈欲望,镜像...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华文教学与研究》
- 国家级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 国家级《小学生作文辅导》
- 国家级教学交流
- 省级作文素材
- 国家级高教研究与实践
- 省级父母必读
- 省级小神龙俱乐部
- 省级《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 省级《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教育科学》
- 省级《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小太阳
- 省级作文新天地
- 省级初中生辅导
- 国家级中小学音乐教育
- 省级快乐作文
- 省级中文自修
- 北大核心《外语界》
- 省级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国家级《湖北体育科技》
- 省级英语画刊
- 省级《师道》
- 省级呼兰师专学报
- 省级《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小学生时代》
- 省级特立学刊
- 省级《物理教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