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南大核心教育期刊,是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机构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端教育类学术期刊,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刊。
《研究生教育研究》前身为《教育与现代化》,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于1986年。为积极应对我国教育类期刊布局的变化,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该刊自2011年起更名为《研究生教育研究》,并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转型后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紧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专业学术期刊跨越式发展的创新之路,影响力快速扩大,学术声誉不断提高。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RCCSE-E教育学类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2013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与此同时,期刊订阅量、作者学术层次、影响因子、网路传播效率等也显著提升。目前,本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及有关报刊网全文收录,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研究生教育研究》以“鼓励探索、激励创新、倡导求真”为宗旨,致力于探索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反映研究生教育教学最新成果,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本刊欢迎有关研究生教育的一切来稿。用稿原则是“学术优先,质量至上”,注重论文的学术性、思想性、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对受国家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大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优先录用。2014-2016年组稿重点包括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招生制度及奖助体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文化、研究生教育学等领域,特别关注有关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学内涵、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方面的研究论文。同时也很欢迎研究热点综述和以学术探讨为特征的争鸣性论文。
阅读推荐:中国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杂志聚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全方位助力研究生创新与成才。内容涉及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政策、研究生学习、生活、科研和成才发展及考研等方方面面,采取新闻深度报道、案例故事、人物访谈、权威资讯等多种形式,为读者提供可学习的知识经验、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可借鉴的心路历程,是进行政策解读及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场所;是研究生抒写学习生涯经验和感想的园地;是师生加强沟通、促进交流的桥梁;是社会各界了解研究生群体的窗口。
研究生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分类发展视角下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现状及路径优化——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分析————作者:熊玲;卢开聪;许勇;罗静慈;
摘要: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即将毕业离校研究生反馈的调查数据,从分类发展视角对研究生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课程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较学术学位研究生表现出更高的认可度;在课程结构方面,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修读的课程仍存在趋同性;在课程实施方面,配套教材、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因素对课程认可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课程评价方面,两类研究生普遍关注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因此,研究...
博士生领导力何以形成:基于“环境—关系”模型的分析————作者:吴敏;李媛媛;万学红;
摘要:目前我国学界对博士生领导力的概念内涵、形成机理及构成维度的研究还相对薄弱,不足以回应现阶段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以社会变革领导力模型、社会认知理论、关系型领导理论为基础,以价值实现为目标,立足“环境—关系”视角,构建了一个解释博士生领导力形成过程和维度内容的模型,推导出博士生领导力由胜任力、影响力和创新力三个维度构成。在此基础上分析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高水平科技创新的核心目标、...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理论逻辑、法律风险和治理路径————作者:杨清望;唐乾;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研究生教育中展现出赋能潜力,推动了课程学习、科研、论文写作及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从理论逻辑出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个体知识构建与社会互动的双重驱动,优化知识生成与共享模式;依托学习分析理论,提升了数据驱动的学习行为监测与动态优化能力;结合个性化学习理论,支持精准化学习路径优化,提升教育效率与公平性。然而,这些技术应用也带来了诸多法律风险,如数据隐私保护与个性...
博士生知识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赵世奎;高凌云;吴彬;
摘要:知识是博士生进行科研活动的支撑,也是衡量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指标,其提升的过程受组织、个体因素影响,提升效果也将影响博士生科研产出结果。基于2022年度“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项目的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的专业知识及跨学科知识的提升在学科类型、导学关系、学校类型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同时,专业知识及跨学科知识的提升对博士生的科研产出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这一结果,在博士生培养环节,建议在培养方式上加强完...
基于数字场景化的商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张璐;方巧悦;冀强;崔敏杰;张强;
摘要:聚焦中国管理实践问题的商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落实新发展格局下国家高层次商科人才培养战略的关键。本文以“商科研究生高质量培养”为目标,以数字技术搭建场景化课程体系为核心,以组织化科研团队为支撑,以多元化桥接平台为载体,创新性地提出“VR案例行动学习法”教学模式,通过“企业+”和“项目+”双元化场景赋能商科研究生由“科学素养”向“社会服务”转化,构建新型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生态系统,逐步探索出“面向中国...
“放养”抑或“放权”:工科硕士生级联指导的效果研究————作者:储昭卫;曹媛媛;邬正阳;
摘要:为了应对研究生导师指导投入下降等挑战,高校科研团队中已大量采用级联指导模式,但现有研究对研究生级联指导的效果还存在分歧。基于大样本的工科硕士生培养调查数据,检验了不同实际指导者对工科硕士生指导效果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青年教师指导的工科硕士生在科研技能培养上有一定优势,但导师指导对工科硕士生的能力增值具有不可替代性,仍应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开发团队内部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的育人功...
英国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作者:王顶明;林雨竹;
摘要:英国研究生高质量就业体现在就业率均值高、方差低,即大多数年份保持在90%及以上,且不同学科和个体特征之间就业率相对均衡。研究生主要在教育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就业,约90%从事高级技能职业,全职工作薪酬达到中高收入水平。英国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的维持得益于其构建了一个公平、高效、健康的就业生态系统,包括:建立全面性与引领性的就业权益法律保障体系、形成高效且具创新性的教育与市场需求协同机制、塑造灵活且稳定的外...
“师范热”现象是“实质繁荣”吗?——基于跨专业教育硕士“跨考”行动逻辑的分析————作者:刘铖;陈鹏;
摘要:近年来,“师范热”现象日益成为社会热流,跨专业报考教育硕士者亦越来越多,教师职业吸引力看似正在不断提高,然而,一个问题值得反思:该现象是否代表着师范专业的“实质繁荣”,即构成“师范热”现象微观基础的是教师职业本身的道德吸引力吗?通过对12名跨专业小学教育硕士的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跨考”的行动逻辑发现,核心类属“能动再生产”可以从理论层面概括该行动逻辑:他们既在经验反思和理性考量中做出“能动”...
西部地区专业硕士的就业选择、区域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22年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的实证分析————作者:李敏;李仲浩;魏丽娜;陈洪捷;
摘要:基于2022年“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项目”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及区域流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毕业生本区域就业比例为62.7%,西部户籍、教育学和医学类毕业生留在西部的比例最高;更偏好体制内单位就业,在企业就业比例较低;工学类和经济学类毕业生流失到东部企业的比例较高,精英层次毕业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西部地区专业硕士培养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有限。基于此,建议进一...
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的域外经验及启示————作者:祁占勇;张杰英;
摘要: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充分落实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虽然我国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研究生导师职责落实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作为全世界大学导师制建设的学习典范,英美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细化导师职责是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基本前提,强化发展体系是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关键引擎,提供协同支持是研究生导师落实立德树...
产学共生发展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基于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调查的实证研究————作者:马万里;马永红;
摘要:基于共生理论与相关文献,提炼出共生单元选择、共生模式构建、共生环境支撑3个驱动维度及涵盖的8个产学共生发展驱动因素,构建产学共生发展动力模型。基于1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领域在读工科研究生的487份有效问卷,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个驱动维度对产学共生发展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共生单元选择中“志同道合”是产学共生发展的基础,基于资源互补与需求匹配的“望衡对宇”是产学共...
导生冲突的结构与过程——基于学生视角的质性研究————作者:刘业青;林杰;
摘要:导生冲突是研究生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中,隐性冲突是主要形态。冲突理论视冲突为人际交往的正常组成。冲突管理大师肯尼斯·托马斯划分出冲突的结构模型与过程模型。基于他的经典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建构出适合分析导生冲突的“结构—过程”系统分析模型。引发导生冲突的结构性要件是导生关系情境中的制度文化、导生互动中的利益与权力、主体双方的个性。冲突发生后,研究生经历感知、自反、应对、结果四个基本阶段,基于主体能...
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实证研究————作者:赵军;陈佳钰;李博;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当前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整体处于高度耦合水平,但学科结构发展水平整体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研究生教育整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细分至各学科层次维度,农学类博士研究生规模有更大扩展空间;工学类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张更为迫切;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相对规模宜保持稳定,其博士层次规模尚需扩大。研究表明,要推进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政策层面短期重在...
趋同与异质: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就业结构研究——基于全国30162条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罗洪川;张学敏;甘雪岩;
摘要:基于全国30162条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数据,从趋同性和异质性两个维度探讨其就业规模、结构及时空分布样态。研究发现,在就业规模方面,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具有高度趋同性,体现在高就业率(99.02%)和低待业率,且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生就业率均较高。在就业结构方面,因专业学位类别培养目标不同而具有显著异质性,具体体现在就业单位选择异质性、工作性质异质性以及地区分布异质性三个方面。在就业单位选择方面,医...
组态视角下研究生师生共创的行动路径及建议——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的调查分析————作者:韩霞;徐铭蔚;杨明一;
摘要: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现实背景和战略要求下,研究生师生共创成为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研质量、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针对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研究生师生共创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条件组态路径,刻画其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研究生师生共创的组态路径可归纳为聚力育人托举型、资源共融驱动型、多元协同推进型三种类型。据此,围绕...
导师支持对学术学位博士职业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职业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分析————作者:侯延昭;韩霜;罗英姿;
摘要:利用学术学位博士毕业生的调研数据,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综合探究导师支持对学术学位博士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术学位博士对导师提供的各方面支持评价均比较高,对学术支持评价最高,情感支持与职业支持次之;导师提供的学术、职业、情感支持均对博士的职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对毕业三年内且从事不同职业类型的博士群体影响存在差异;职业自我效能在导师支持与职业发展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为此建议:构建全...
“双一流”高校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与对策——系统理论下学科比较的案例分析————作者:陈立斌;王辰光;郭愔;卢春天;
摘要:“双一流”高校来华研究生学业质量是保障高等教育有效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但学界对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和成因关注不够。研究基于卢曼的系统理论视角,探究学业问题表现背后不同层次的原因及其作用过程,并选取西部典型院校,对18名来华研究生、12名来华研究生导师、7名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将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归为学术参与、资源利用、师生沟通等三方面的不足,并从个体和制度两个层次进行了原因剖析。结果表明,个体系统层面...
国际视域下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困境、纾困与启迪————作者:闫广芬;杜剑涛;
摘要:培养交叉学科博士生是全球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在国际比较视野下,国外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在资源筹集、组织协同、导师联合指导、学生自我认同和评价变革等方面存在困难。各国通过多途径筹集项目资源、创新学科交叉组织体系、落实导师联合指导制度、全方位提升学生自我认同和推动交叉评价体系改革等举措,促进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的持续性、协同性、合作化、社会化和科学性,为我国提供良好镜鉴
从“学术孤岛”到“耦合网络”: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断裂与弥合————作者:王宝玺;杜蕾;
摘要: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是通过制度安排、培养组织、导学关系与博士生主体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交织形成的培养范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该模式不仅是学术逻辑下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应然要求,还是社会逻辑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然导向,具有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及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然而,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亦存在着“学术孤岛”现象,表现为招生—资助—学位授予的制度缺陷、培养过程中组织...
工学硕士学习适应画像:群像描绘、影响机理与纾解之策————作者:刘怡;何雪铭;
摘要:运用扎根理论,对3所一流大学21名工学硕士的学习适应现状进行画像建构和三级编码。研究发现,工学硕士学习适应画像可分为快速适应型、渐入佳境型、庸庸碌碌型、向后倒退型和得过且过型五类。学习适应障碍的主要困状是陷入被动、缺乏规划、积累不足、语言互异和群体影响。基础知识不扎实、导学关系不融洽、管理制度不匹配依次从认知维度、关系维度、结构维度形成了工学硕士学习适应障碍的影响机理。基础性资源的内生增长、发展性...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商洛学院学报》
- 省级天津中学生杂志
- 省级《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 省级《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 省级中国少年英语报
- 省级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省级小学科学
- 省级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省级音乐教育与创作
- 省级《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襄樊学院学报
- 省级《文史知识》
- 国家级《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省级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省级《少林与太极》
- 北大核心《教育发展研究》
- 北大核心学海
- 省级《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 北大核心《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 省级智力课堂
- 省级《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省级《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学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 省级《柳州师专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