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4-1319/G4
国际标准刊号:2095-1663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查看研究生教育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师范学报
下一本期杂志:学前课程研究学前教育期刊

   《研究生教育研究南大核心教育期刊,是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机构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端教育类学术期刊,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刊。

  《研究生教育研究》前身为《教育与现代化》,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于1986年。为积极应对我国教育类期刊布局的变化,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该刊自2011年起更名为《研究生教育研究》,并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转型后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紧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专业学术期刊跨越式发展的创新之路,影响力快速扩大,学术声誉不断提高。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RCCSE-E教育学类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2013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与此同时,期刊订阅量、作者学术层次、影响因子、网路传播效率等也显著提升。目前,本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及有关报刊网全文收录,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研究生教育研究》以“鼓励探索、激励创新、倡导求真”为宗旨,致力于探索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反映研究生教育教学最新成果,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本刊欢迎有关研究生教育的一切来稿。用稿原则是“学术优先,质量至上”,注重论文的学术性、思想性、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对受国家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大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优先录用。2014-2016年组稿重点包括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招生制度及奖助体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文化、研究生教育学等领域,特别关注有关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学内涵、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方面的研究论文。同时也很欢迎研究热点综述和以学术探讨为特征的争鸣性论文。

  阅读推荐:中国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杂志聚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全方位助力研究生创新与成才。内容涉及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政策、研究生学习、生活、科研和成才发展及考研等方方面面,采取新闻深度报道、案例故事、人物访谈、权威资讯等多种形式,为读者提供可学习的知识经验、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可借鉴的心路历程,是进行政策解读及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场所;是研究生抒写学习生涯经验和感想的园地;是师生加强沟通、促进交流的桥梁;是社会各界了解研究生群体的窗口。

  研究生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组态视角下研究生师生共创的行动路径及建议——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的调查分析————作者:韩霞;徐铭蔚;杨明一;

摘要: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现实背景和战略要求下,研究生师生共创成为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研质量、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针对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研究生师生共创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条件组态路径,刻画其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研究生师生共创的组态路径可归纳为聚力育人托举型、资源共融驱动型、多元协同推进型三种类型。据此,围绕...

“双一流”高校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与对策——系统理论下学科比较的案例分析————作者:陈立斌;王辰光;郭愔;卢春天;

摘要:“双一流”高校来华研究生学业质量是保障高等教育有效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但学界对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和成因关注不够。研究基于卢曼的系统理论视角,探究学业问题表现背后不同层次的原因及其作用过程,并选取西部典型院校,对18名来华研究生、12名来华研究生导师、7名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将来华研究生学业问题归为学术参与、资源利用、师生沟通等三方面的不足,并从个体和制度两个层次进行了原因剖析。结果表明,个体系统层面...

工学硕士学习适应画像:群像描绘、影响机理与纾解之策————作者:刘怡;何雪铭;

摘要:运用扎根理论,对3所一流大学21名工学硕士的学习适应现状进行画像建构和三级编码。研究发现,工学硕士学习适应画像可分为快速适应型、渐入佳境型、庸庸碌碌型、向后倒退型和得过且过型五类。学习适应障碍的主要困状是陷入被动、缺乏规划、积累不足、语言互异和群体影响。基础知识不扎实、导学关系不融洽、管理制度不匹配依次从认知维度、关系维度、结构维度形成了工学硕士学习适应障碍的影响机理。基础性资源的内生增长、发展性...

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作者:吴智华;傅钢;吴玲玲;杨柳;任斌;谢兆雄;郑南峰;田中群;

摘要:能源化学是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能量获取、储存及转换过程基本规律的学科,是能源科学中的最主要分支之一。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推进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我国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和挑战,厦门大学相关单位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构建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严格把控博士生入学条件,实行导师组制度,组织累积考试、年度考核和例会报告等一系列措施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管理,...

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实证研究————作者:赵军;陈佳钰;李博;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当前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整体处于高度耦合水平,但学科结构发展水平整体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研究生教育整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细分至各学科层次维度,农学类博士研究生规模有更大扩展空间;工学类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张更为迫切;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相对规模宜保持稳定,其博士层次规模尚需扩大。研究表明,要推进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政策层面短期重在...

国际视域下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困境、纾困与启迪————作者:闫广芬;杜剑涛;

摘要:培养交叉学科博士生是全球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在国际比较视野下,国外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在资源筹集、组织协同、导师联合指导、学生自我认同和评价变革等方面存在困难。各国通过多途径筹集项目资源、创新学科交叉组织体系、落实导师联合指导制度、全方位提升学生自我认同和推动交叉评价体系改革等举措,促进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的持续性、协同性、合作化、社会化和科学性,为我国提供良好镜鉴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协同治理研究——基于第三方组织行动视角————作者:王诺斯;石宇杰;

摘要:第三方组织介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协同治理是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益探索。当前的实践导师协同治理存在着形式化、短期化、低效化、偏离化的现实困境,而第三方组织的介入可以促使当前的封闭秩序向契约秩序转化,并实现权力冲突的调和、交易活性的激发与企业参与意愿的增强。在可行性上,第三方组织受职能责任的驱动介入,而这种介入行为的合法性来自其社会权力,校企双方出于价值共创愿意与其...

硕士生推优免试中“竞胜”行为的发生机制与调适路径————作者:朱元嘉;周海涛;

摘要:硕士生推优免试模式是选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实践中存在以优先追求推免胜出为目的的群体竞胜行为。基于14位学生的访谈资料,运用三级编码构建学生竞胜行为的发生机制,数据显示:推免制度面临资格标准准确性和程序公平性的双重挑战,形成竞胜行为的外部推力;学生权衡时间与精力沉没成本,分析推免失利风险,促成实施竞胜行为的内部选择;师生及生生在二元博弈中重新分配推免资源,推动竞胜行为迅速蔓延。竞胜行为...

趋同与异质: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就业结构研究——基于全国30162条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罗洪川;张学敏;甘雪岩;

摘要:基于全国30162条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数据,从趋同性和异质性两个维度探讨其就业规模、结构及时空分布样态。研究发现,在就业规模方面,专业学位博士毕业生具有高度趋同性,体现在高就业率(99.02%)和低待业率,且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生就业率均较高。在就业结构方面,因专业学位类别培养目标不同而具有显著异质性,具体体现在就业单位选择异质性、工作性质异质性以及地区分布异质性三个方面。在就业单位选择方面,医...

“学域—枢纽”: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架构的新范式——基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分析————作者:袁广林;

摘要:学科跨界交叉融合是原始创新之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来保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为指向,实施跨越传统学科边界的研究与教育,在学术组织上首设“学域—枢纽”,打破了大学传统“学系—学院”组织架构带来的学科割据,重塑了未来大学学术组织架构的新范式。这将成为推动学科间大跨度交叉综合创新的有效载体以及实现关键领域重大原始创新、破解“卡脖子”问题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方...

导师支持对学术学位博士职业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职业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分析————作者:侯延昭;韩霜;罗英姿;

摘要:利用学术学位博士毕业生的调研数据,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综合探究导师支持对学术学位博士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术学位博士对导师提供的各方面支持评价均比较高,对学术支持评价最高,情感支持与职业支持次之;导师提供的学术、职业、情感支持均对博士的职业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对毕业三年内且从事不同职业类型的博士群体影响存在差异;职业自我效能在导师支持与职业发展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为此建议:构建全...

从“学术孤岛”到“耦合网络”: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断裂与弥合————作者:王宝玺;杜蕾;

摘要: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是通过制度安排、培养组织、导学关系与博士生主体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交织形成的培养范式。在新时代背景下,该模式不仅是学术逻辑下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应然要求,还是社会逻辑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然导向,具有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及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然而,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亦存在着“学术孤岛”现象,表现为招生—资助—学位授予的制度缺陷、培养过程中组织...

工程博士联合培养的生发机制、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视角————作者:牛风蕊;张紫薇;

摘要: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国家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升级背景下强化工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工程博士联合培养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受到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高校逻辑等多重制度逻辑的形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战略导向,人才和知识溢出对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辐射,以及高校提升办学实力和博士毕业生的社会契合度等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联结推动了工程博士联合培养...

基于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的高校学科分层管理策略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刘虹;费欣意;熊文;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遵循国家学科专业目录指导,实施学科分层管理。为深入探究研究生学科目录背景下学科分层管理的内在逻辑与外部影响,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借助半结构化访谈手段,了解高校研究生教育从业者对学科管理的认识情况,通过对访谈原始材料进行单机编码分析,构建了学科分层管理策略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表明,高校学科分层管理策略受到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两个维度的共同作用,且不同维度的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

《研究生教育研究》2024年总目次

摘要:<正>~

院校支持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调查数据的分析————作者:任增元;韩思雯;翟睿轩;

摘要:博士生教育作为高校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培养质量对一国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基于2022年Nature全球研究生调查数据,将博士生院校支持划分为组织支持和导师支持,具体包括组织经济支持、组织学术支持、组织情感支持、导师支持四个维度。借助AMOS 24.0软件,构建博士生院校支持、科研压力、学术经历满意度、科研能力之间作用机制的多重链式中介模型。结果表明:院校支持各维度均能显著预测博士生科研能力...

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及提升对策————作者:姚裕萍;

摘要: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心理育人的重要职责,是预防、干预研究生心理危机和促进研究生心理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价值意蕴,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扎实推进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和对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政策指向的遵循和深化。在研究生导师心理育人工作中,存在心理育人制度阙如、心理育人意识缺失...

“三导师制”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的影响研究——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作者:陈晓清;范辰生;

摘要:导师团队建设是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访谈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三导师制”下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及其三类导师,得到相关信息并进行编码处理。结果显示,“三导师制”在全程指导、专业素养、教育情怀与满意度上初见成效,但存在导师间缺乏协同、师生间互动不足以及高校导师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三导师制”的实践效果,应制定导师结对工作机制,定期评估指导绩效;依托教育信息技术,突破跨组织学习障碍;开...

打开跨学科教育的“黑箱”——研究生跨学科课程的知识整合与传递————作者:王嵩迪;

摘要: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课程学习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突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回答研究生跨学科课程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知识的组织与传递,服务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研究运用伯恩斯坦知识话语理论,依据跨学科课程内容中交叉融合的学科知识类型,区分出了水平性知识整合模式、阶层...

博士生视角下导生错配的表现类型及其反应策略————作者:曾剑雄;张国栋;

摘要:基于对90名博士生(含17名未完成学业者)的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冲突管理理论,运用质性研究的主题分析方法探究博士生与导师错配的表现类型及其反应策略。研究发现,博士生与导师的错配主要表现为三种错配类型,即个体价值观错配、学术兴趣错配以及需求期望错配。同时,博士生在面对这些错配时呈现出不同的反应策略:调整自身心态与情绪,学会与之共处;积极寻找多元化方案,主动解决问题;既无法与之共处又无法解决问题,产生退...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研究生教育研究南大核心教育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796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