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4525/N
国际标准刊号:1009-8097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湖北招生考试高中教育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时尚育儿幼儿教育杂志

   《现代教育技术》核心教育期刊,创刊于1991年,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本刊刊名由清华大学胡东成教授题字。2001年获正式刊号,对外公开发行之际,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率先为本刊题词:“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促进教育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秉承“立足学术研究、带动实践探索、促进教育技术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办刊宗旨,本刊面向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的诸多领域,尤其关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学术园地。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2009年《现代教育技术》特别策划并重点推出了“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系列专题。2010年《现代教育技术》将重点关注三大主题: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案例、精品课程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栏目设置

  专家访谈、特约稿、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其它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荣誉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简介

  1、现代教育技术有价值:围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切实推动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的变革与提升,论文具有启发引导、总结提升或示范推广的作用。切忌为论文而论文。

  2、现代教育技术有创新:除了文章选题的创新外,研究视角、论述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新颖性往往也可以得原创性的观点或结论。当前我刊特别关注教育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实践。

  3、有观点:观点是文章的核心思想,要求作者在论文中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得出的结论,并要能自圆其说。

  阅读推荐:苏州教育信息化

  《苏州教育信息化》苏州省教育期刊投稿,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国产大语言模型的语文作文评价能力测试————作者:魏顺平;张悦;冉柔;

摘要:大语言模型作为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成果,将对数智时代的教育样态产生深刻影响。为调查大语言模型的作文评价能力,文章选取500篇小学语文作文,设计了37条提示语,以“智谱AI”“讯飞星火”这两款国产大语言模型为测试工具,从评分和评语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发现:在评分的可用性上,国产大语言模型的评分与原始分数具有微弱相关关系;在评分的稳定性上,国产大语言模型前后两次评分的相关度低、稳定性较差,而前后两次评级的...

GenAI赋能的人机双师协同教学研究——基于清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分析————作者:李秀;陆军;牛佳丽;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技术的出现,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文章从AI数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设计与实践四个方面,对GenAI赋能的人机双师协同教学展开了探索:首先,文章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I数字能力;接着,文章以人机双师互补、人机双师协同为理论框架,构建了GenA...

教育政务数据开放风险识别与仿真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演化分析————作者:黄嘉松;万昆;郑旭东;李荣辉;

摘要:教育政务数据开放风险识别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教育政务数据有效共享与合理利用的前提。为此,文章首先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教育政务数据开放风险的来源,分别为参与主客体风险、制度环境风险、技术平台风险和经济成本风险。然后,文章利用熵权法确定了各风险因素的比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教育政务数据开放风险识别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教育政务数据开放风险受技术平台的影响最大,技术提前介入可...

具身认知视野中的合作:对“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的新认知————作者:郑旭东;王昕玮;

摘要:“合作”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和范畴。合作的主体是人,对合作的科学理解必然建立在对人类认知进行把握的基础之上。文章从认知的具身观点出发,对合作“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新探索;同时,对合作过程中“共同理解”和“共同行动”的心理机制做出了新解释,即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前向模型之间发生碰撞后产生“共鸣”,以“共同理解”作为粘合剂形成联合行动空间,进而达成“共同行动”。在此基础上,文章...

师范生智慧课堂教学胜任力:概念框架、关键要素和结构模型————作者:赵一婷;唐烨伟;王福浩;庞敬文;方东玲;

摘要:以智慧教育引领课堂模式改革,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与之相适应的师范生教学胜任力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智慧课堂环境下师范生的教学胜任力也亟需被重新审视和界定。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智慧课堂环境下师范生教学胜任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理论审视;之后,结合政策文件、文献梳理和行为事件访谈提炼了师范生智慧课堂教学胜任力的关键要素,并运用德尔菲法对要素进行了修订;最后,形成了由7个一级要素和27个二级要素构成的师...

何以破解在线研修中教师的“共享困境”?——基于fsQCA的隐私感知类型与应对策略组态研究————作者:李梦;王玥;汪基德;郝兆杰;

摘要:作为教育数据的生产者与受益者,在线研修中教师的隐私决策制约数据要素流通效能。既有研究因未系统解析群体隐私感知异质性,导致实践中普遍存在过度防护倾向,抑制教育数据的价值转化。为此,亟需构建隐私治理框架实现数据效用与权益保护的协同优化。文章首先运用隐私计算理论的基本变量法进行聚类分析,将教师隐私感知类型划分为评估平衡型、收益导向型、整体疏离型三类。随后,文章引入变量并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

在线学习空间下的话语互动质量评价及其实践研究————作者:彭晛;靳燕燕;刘三女牙;杨微;刘智;

摘要:当前,在线学习的快速发展使学习者互动质量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全面评价学习者话语互动的社会交互、情感态度、认知建构等质量水平,已成为长期困扰教育工作者的实际问题。对此,文章首先以活动理论为上层牵引,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德尔菲法,解析在线学习空间下话语互动质量评价的多要素组构成分,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并耦合关联学习者的外显社交行为和内隐情感、认知、知识特征,构建了包含三级目录结构和四维特征要素(即社交、情...

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作者:梁云真;许晨晨;王玥;

摘要:作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引擎,数字化转型为中小学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范式,但既有研究对多要素协同作用机制及其非线性赋能路径的探讨仍存在不足。基于此,文章首先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组态效应分析模型。之后,文章进行了组态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组态路径有4条(H1~H4),可归为内生驱动型、环境优越型、战略引领型三类,建议通过优...

迈向无界社区的多人可视化协同学习研究现状与前沿趋势——基于对32篇实践研究的系统性综述————作者:姚佳佳;陈佳妮;刘明月;马志强;

摘要:当前,多人可视化协同互动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社会互动的时空边界,协作学习场景逐渐迈向一种“无界社区”。为系统探究该技术在人机协同学习场景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文章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梳理了2015~2024年国内外相关实践研究案例,并基于扎根理论将32篇样本文献按技术应用的功能机制、支持策略、发展趋势三大维度进行逐级编码。研究发现:该技术多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任务探究、问题讨论、项目设计、协同写作等协...

解决高校教学与管理难题的新路径:云端一体超融合云桌面————作者:高士娟;王李昌;

摘要: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校多媒体教室较为分散、面临管理困境且移动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而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云端一体超融合云桌面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思路。基于此,文章以中南大学为例,首先介绍了云端一体超融合云桌面的设计原则、部署方案和部署策略;之后阐释了云桌面的主要应用,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其应用效果,发现云桌面在多媒体教室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和依赖度,整体满意度很高...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用户体验研究——基于“智慧中小学”APP评论语料的主题挖掘和情感分析————作者:汪存友;南慧丽;

摘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落实“双减”工作、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22年3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国内主流应用商店中“智慧中小学”APP的用户评论语料为数据源,采用主题挖掘和情感分析技术,重点分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用户评论量趋势、关注话题和情感态度。研究发现,平台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资源建设任重道远、...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作者:蒋玲;杜嫱;孙司宇;

摘要: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探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文章首先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此为理论依据建构了中国话语体系的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并结合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观数据,对比分析了我国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文章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PLS-SEM和fsQCA方法————作者:周欣;王耀斌;贺相春;

摘要: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教师必备的关键能力,深入探究并分析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应对技术挑战、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文章依托统一接受和使用技术(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

多维评价与差异赋能:师范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构建与培养路径研究————作者:谢斌;杨晓宏;杨学良;吴涛;

摘要:文章在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关于数字素养框架的文献,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数字化意识、数字社会责任、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应用、专业发展六个维度的师范生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用构建的指标体系编写师范生数字素养自评问卷,并对G省三校1108名师范生进行数字素养问卷自评。研究表明,师范生在学情分析、环境创设、可视化解释等涉及数字能力的项目上自评分...

“教学法转型”:人机共生时代的教学原则构建————作者:乐惠骁;宋小伟;于青青;汪琼;

摘要:当前,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教学活动正从传统的“师-生”二元主体结构转变为“师-生-机”三元结构。在此背景下,作为新主体的AI代理应该秉持怎样的设计原则,才能够实现不输于传统“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人-人”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又能否迁移到“人-机”教学的场景中?为回答上述问题,文章回顾了教学代理的相关研究,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保证情感互动。在媒介层面,提升...

地方政策如何响应“人工智能+”教育变革?——基于政策文本的逻辑解析————作者:赵晓伟;李欣雅;沈书生;汪琼;

摘要:“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入推进,亟需在政策层面进行前瞻规划与提前布局。基于此,文章首先通过梳理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后地方“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增项与变化,明晰了其发展的逻辑导向,发现:政策目标体现为稳定发展与动态调适的有机融合,政策内容呈现出保底支持向提质创新的有序递进,而政策工具实现了从供给需求到环境规制的有效拓宽。之后,文章介绍了地方“人工智能+”教育政策推进的行动举措,包括提供落实战略的配套支...

GenAI重塑课堂活动:应用路径与实践样态————作者:黄星云;焦建利;曾君;李琪茵;

摘要: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然而当前研究较少从微观视角分析GenAI参与的课堂活动发生了何种变化。基于此,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挑选国内外16个教学视频进行分析,提出了四条GenAI支持下的课堂活动应用路径,进而通过梳理活动主体和交互行为,提炼出六种Gen...

GenAI教育落地的多案例溯因分析——基于教师愿景、学生参与和课堂技术集成的三维分析框架————作者:柳晨晨;王欣颖;倚杨莹;王佑镁;汪琼;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有效赋能课堂教学,是当下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议题。为探求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实现路径,文章首先构建了包含教师愿景、学生参与、课堂技术集成三个分析维度的GenAI赋能课堂教学的三维分析框架,以指导GenAI赋能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之后,文章采取探索性的多案例研究方法,挑选7个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案例,围绕“教师愿景何以实现?”“学生参与因何激活?”“智能技术如何接入?”三个问题...

嵌入全球化进程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历史沿革、模式塑形与时代路向————作者:马浚锋;李晶;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如果不能厘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沿革、总结其模式塑形的表征与机理,那么我们将难以理解政策转向与主题变奏背后的制度逻辑,也就难以把握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路向。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数字化转型赋能高等教育创变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接着,文章通过国际典型案例,总结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四种模式及其表征,即以高等教育治理为核心的技术介入、强调高等教育数字素养和新基建的技术介入、以高等教...

新课标视域下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测评的价值意蕴、概念模型与实现机理————作者:范佳荣;张书琪;罗光耀;钟绍春;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测评已成为现代教育测评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着眼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这一现实需求,深入分析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传统测评方法之困,洞察了新时期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测评的价值意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并结合ECD理论构建了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测评的概念模型。最后从构建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测评指标体系、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字化测评工具、研制学科核心素养水...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现代教育技术核心教育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772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