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关注()
期刊周期:季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9307/R
国际标准刊号:2095-1574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省级学报
下一本期杂志:学苑创造小学教育杂志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高教期刊征稿,本刊旨在服务高校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推广生物学教学改革成果,促进生物学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增进生物学教学国际交流,提高生物学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生命科学类教学研究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关注教学改革,宣传和推广教改成果,展示和传播优秀教学资源,促进高校生物学教学实践、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服务高校生物学教学工作。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栏目设置

  专题论坛、教改纵横、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教材视点、学生园地、资源之窗、信息快报、国际视野、风采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杂志社征稿要求

  1、《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阅读推荐: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最新期刊目录

融入学科前沿进展的植物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作者:庞秋颖;张爱琴;陶雷;高瑞馨;冯富娟;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生物科技领域中,更新和创新植物学课程内容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学术及职业需求的必要手段。本文探讨了在植物学课程中融入学科前沿进展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研究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学习(PBL)和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发现,这些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提升了...

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小组PPT汇报”为例————作者:仲崇斌;刘佩勇;于阳;焦永华;

摘要:本文以东北大学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小组PPT汇报”为例,通过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和辅助的翻转教学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实施过程,包括小组组建、主题选择、PPT制作与汇报,以及评价方式等,分析了此教学模式在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思维、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效果,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探索,旨在为优化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微生物学教学中学科素养培养的实践————作者:吴琼;罗克文;

摘要:师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关键环节。强化对师范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化、具体化。本文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讨论如何在大学的专业核心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师范生的生命观念、跨学科思维、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环保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等学科素养,培养师范生从师技能,以满足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生毕业的要求

基于多方位校企协同的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孙文秀;余知和;夏帆;杨华林;杜何为;

摘要: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传统知识讲授模式常与实践应用脱节,不能有效培养与输送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结合地方高校的优势,以校企协同为突破口,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和实施了“三导师全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了多方位校企协同育人保障机制,建设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学研究及专业建设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期能为其他地方高...

师范生“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分析————作者:饶海敏;黄子珊;李德红;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使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为师范生打牢专业基础的同时,还需发挥育人价值。本文以质性评价为主,结合多种方式,就“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对课程思政中4个维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据此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成效明显,尤其体现在科学精神和职业理想等方面。由此可见,该...

基于课程思政的动物学课程综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扁形动物门”为例————作者:李兆英;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将价值引领的理念融入高等师范院校动物学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势在必行。动物学课程作为生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除了传授动物学的基本知识,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素养、社会责任和职业素养的重任。本文以“扁形动物门”的教学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为动物学课程综合育人模式...

以强化动物实验技能为切入点的动物学实验教学设计实践————作者:李烨;聂祥;刘燕宇;唐霁廷;刘畅;郭益彤;李艺欣;赵忠芳;贺秉军;赵念席;

摘要:针对高校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时期高校动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南开大学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学实验教学团队以强化动物实验技能为切入点,设计了“实验动物概述”“实验小鼠的综合实验”和“不同剂量的氨基甲酸乙酯对红耳龟的麻醉效果实验”等围绕动物实验操作的系列实验项目。实验教学包含综合性和探究性的实验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过程考核的比重,在提升学生动物实验操作技...

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平台助力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作者:聂永心;于少伟;朱常香;

摘要: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平台是高校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但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功能还相对薄弱。本文分析了大型仪器平台在培养本科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发掘大型仪器的育人功能,包括:转变传统观念,优化考核指标;立足本科生不同阶段学情,全面支撑本科教学;发掘切实可行的大型仪器实验教学内容;健全大型仪器开放运行机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临时聘用研究生为本科生指导教师,真正实现科研反...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的沉浸式教学————作者:李灿;黄海涛;丁楚阳;崔隽;钱泳宇;肖明辉;张俊;陈焱磊;郭金虎;

摘要: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可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置身于虚构环境中学习,帮助学生更高效、深刻地理解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知识。细胞结构的高度复杂性与动态性使得细胞生物学虚拟仿真软件研发难度很大,与其他生物学学科相比,目前细胞生物学相关的虚拟仿真软件还很少。胞吞作用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物质运输途径,由网格蛋白、窖蛋白等多种蛋白介导或调控,能够使细胞外大分子或物质团块如细菌、死亡细胞和细胞碎片内吞进入细胞。本文以网格蛋白...

形成性评价法在大型仪器操作培训中的应用——以高分辨共聚焦显微镜操作培训为例————作者:罗倩;孙伟;台萃;许杰;邱意弘;朱璐;蒋海霞;张萍;

摘要:高校里学生的大型仪器操作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严格科学的仪器操作培训必不可少,然而常规的培训通常采用“示范+模仿”方式,不能够达到生物类学科中复杂的大型贵重仪器的培训目标。本文以高分辨共聚焦显微镜操作培训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多重结合方式,引入形成性评价方法贯穿整个培训过程,通过分节点考核评价-获得反馈-针对性改进的循环模式,使学生从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全方位得到提升,实现独立自主...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的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探析————作者:霍颖异;王莉;赵云鹏;崔瑾;龚莺;吴敏;

摘要:学科竞赛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历经8届赛事,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高校生命科学领域学科竞赛,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分析和梳理8届竞赛数据,总结成效,发现问题,提出未来竞赛发展对策和提升路径,期望为各级竞赛组织及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以推动学科竞赛规范有序、协调均衡、公平公正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酶学原理与酶工程”多元化教学改革与探讨————作者:李树芳;朱肖霞;贾东旭;徐沈远;

摘要:“酶学原理与酶工程”是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知识点较多,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与掌握,且近年来酶工程技术快速发展,对“酶学原理与酶工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程组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并针对不同模块、不同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融合多元化教学方式,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培养专业基础夯实,创新应用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生命的秘密”为例————作者:马文明;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生命的秘密”为例,从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课程评价和总结等方面进行分析、调研和探讨。文章重点探讨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生命的秘密”这门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旨在为本课程的持续改...

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的研究与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拔尖创新实验室为例————作者:宋涵;付玉杰;李瑞丽;程瑾;

摘要:高校实验室开放共享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本文针对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共享理念、制度建设、信息化平台搭建和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方法,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拔尖创新实验室开放共享的具体实施方案,为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浅议构建生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作者:张雁;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生物医学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疾病谱的变化,社会对高水平生物医学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本文阐述了面向未来的生物医学人才特质、生物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与核心要素,以及构建生物医学课程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路径,为未来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工作基础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案例分析————作者:徐小静;张洋;杜永丽;王佩;周宜君;

摘要: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方法和有效途径,力求将之与教学全过程及人才培养各环节有机衔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通过典型教学案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技报国的使...

新工科背景下“PBL+项目”模式在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作者:吴石金;邱乐泉;李彤彤;鄢洪德;

摘要:在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应用“PBL+项目”教学模式,通过拟定项目,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拟订方案、合作交流、问题分析和实验验证,实现知识、能力和科研素养的一体化培养。经生物工程专业4届学生共6个班级的教学实践,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案和改革考核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结果表明,“PBL+项目”模式教学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潜力,培养自主钻研、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OBE理念的普通生物学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杨艳萍;林联君;朱文静;

摘要:普通生物学课程以生命的属性为重点,其课程考核改革是为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针对普通生物学传统考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OBE教育理念,结合以往教学考核模式创新教学设计引入具体开放实践模块的过程性考核项目,按照每篇章和专业领域涉及的生物学相关科学技术拓展学生知识系统,提升学生认知范围,同时,从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单一掌握程度转变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应用...

生物信息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现状与专业前景分析——以四所高校为例————作者:赵洪辉;禹晓轩;张羽;王勇;张宏;冯虎元;

摘要:本文从学生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调研、数据收集和人物访谈等方式,围绕生物信息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现状、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与就业需求的匹配性进行了研究,对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生物信息学本科生在专业认知、技能掌握和职业规划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尤其在数据分析、编程能力、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及实践操作技能上较为薄弱,意味着专业和综合能力有待加强。现有课程设置偏重理论...

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生命科学导论实验”的课程建设与成效——以生理学实验部分为例————作者:陈聚涛;胡媛萍;沈玥茹;张倩;黄伊娜;孙红荣;胡兵;徐索文;汪铭;

摘要: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生命科学是现代学生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科学,为非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是培养理工医交叉融合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程从趣味性、可操作性、开放探索性和学科交叉切入点出发,精心选取实验内容,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团队,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高教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740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