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上百家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期刊简介: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教育职称论文发表,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服务于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的专业学术月刊。已于2013年1月正式创刊。荣获2001-2002年度信息产业部电子期刊“报道选题奖”。
办刊宗旨: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致力于打造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成果的交流与应用互动平台,大力推广和传播现代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各层次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期刊栏目:
专家观点、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训与实践探索、环球视角、产学研互动与科技创新、网络化与数字化、校企互动、育人环境与文化生态、行业动态
期刊收录: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杂志社征稿要求:
1、《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稿件应源于优秀教改项目、优秀教学成果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文章以3000~6000字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另附英文摘要、关键词)等要素齐全;来稿必须注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如有基金项目编号和教改项目编号等请注明。
3、《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来稿所用引文及资料须准确无误,文献标引序号按文中引用顺序依次排列。
4、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注明图题、图号。
5、投稿使用Word格式,以“附件”形式发送电子邮件。请注明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电话号码,并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
6、本刊编辑部有权对作者的文章进行修改和部分删减。
阅读推荐: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为综合性刊物。依靠自身力量开展理论研讨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一支骨干队伍。具有鲜明的学术性、职教性、应用性特色。刊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创新的探索性文章。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以程序设计竞赛为依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作者:周晓琳;尤枫;刘勇;彭冰;
摘要:针对创新型程序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程序设计竞赛为依托,深入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提出一二课堂联动、赛教融合的全方位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第一课堂建设,切实推进“程序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确立竞赛集训培养模式;完善实践平台建设,自主研发智能化竞赛信息系统,进一步推进赛教融合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改造升级与特色化建设实践————作者:蔡厚智;田勇;张跃强;田劲东;武红磊;刘晓利;向利娟;
摘要:深圳大学推进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时代测控专业。强化了专业办学特色,形成了智能感知、物联网传感、计算机测控3个特色方向;构建了适应“新工科”及“双区建设”的测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创了“课程实验+竞赛培育+学科竞赛+企业实践+科研实践”多层次的创新科研与实践培养体系,夯实了专业特色化建设基础
基于自抗扰控制模型的机电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者:王荣林;刘芳华;李立新;瞿志俊;陈祥云;
摘要:当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高质量机电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任重道远。文章从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分层次、个性化和最优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四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建立了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机电类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自抗扰控制培养模型,实践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模型有效提升了机电类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学业导师制培养研究————作者:张文旭;郭立民;蒋伊琳;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子信息类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学研多元协同育人方式。对电子信息类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协同培养模式,由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导师提出工程需求和应用需求,由高校学业导师和合作导师协同确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建立跨校联合、校间合作的学业导师协同培养模式,增强校间合作交流,形成...
“数字图像处理”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作者:黄朝兵;杨杰;郭志强;王昱;胡辑伟;曹辉;
摘要:针对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要求,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从线上课程建设、混合教学设计、实验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一流课程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融入课程思政,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需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工程应用能力;以学习成效为依据,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和全程化。教学实践表明这些举措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一流课程建设...
一流本科课程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作者:赵莹;孟祥;曲萍萍;郑娜;张炜;
摘要:针对“数字电子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从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通过构建层次化的教学体系,融合智慧教室、MOOC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多元化多主体评价,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适当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
基于OBE理念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作者:孙丽颖;白锐;赵越岭;
摘要: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辽宁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积极构建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用于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相关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探究————作者:邵定国;毕青;杨庆华;龙云云;
摘要:“新工科”建设的提出,对工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是当前高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单片机在工程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有重要支撑作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秉承OBE 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内容,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自主解决复杂工...
面向科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闭环教学探究——以“机电系统网络控制”课程为例————作者:杨丽曼;王娜;崔朗福;石岩;
摘要:基于“机电系统网络控制”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提出以案例教学为核心、面向科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闭环教学改革方法。将理论基础知识模块化并与工程项目实例分层关联与融合,同时针对专题研讨环节引入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研实践训练和课堂研讨,并辅以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采用多维立体教学法实现有效增负的探究——以“通信网络”课程为例————作者:鲜永菊;胡敏;段洁;张毅;王正强;李云;
摘要:“通信网络”课程组根据教育部有效增负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重新规划,总结出了堂上堂下紧密结合的多维立体教学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调研相结合、项目设计与实验仿真相结合、团队协作与个人完成相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等、靠、背”的学习心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完成了理论内容的学习,还完成了面向复杂工程的项目设计等实践内容。实践表明,虽然课程的深度和...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评价改革研究————作者:李艳;文小琴;董训德;吴玉香;
摘要:结合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的要求,设计过程性评价体系,并在“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中开展应用。在教学中动态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培养情况,形成可追溯的动态评价数据,为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提供参考,为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生评价改革提供了参考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探究————作者:马超;卢翔;武耀罡;
摘要:基于“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培养理念,针对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参照CDIO项目教学的12条标准,提出了一套具有无人机应用特色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无人机设计/制作/实验、初级/高级项目与“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培养方案有机结合,探索了学生主动的、实践性强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数字电路与FPGA”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黎海涛;
摘要:为了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笔者探讨了“数字电路与FPGA”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数字电路系统设计能力为目标,研究了实验教学方式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实验考核体系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电子设计问题的创新能力,促进实验教学更符合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工程教育时代特色
虚实结合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实验项目设计与实现————作者:蔚瑞华;徐立鸿;徐志宇;
摘要:面向“物联网系统”“模块化电子系统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课程,利用模块化电子系统搭建、三维环境交互、智能交互技术,全方位还原物联网应用的典型场景环境;通过工程项目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在实验中引入物联网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硬件终端,使学生在实验中进行传感器组网、控制器设计,控制算法的嵌入和仿真。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超级金课”建设————作者:唐艳华;刘晓飞;姚建涛;边辉;丰宗强;
摘要:面向新形势下高质量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打造跨学期、跨类型、跨课程的“超级金课”课程群系统,形成基于分层项目的双层次课程群,加强课程体系设计的同时,实现课程间的实质性交叉融合,消除不同课程间的壁垒,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为“新工科”背景下强交叉专业工程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虚实结合的PLC实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作者:刘俊玲;毛景魁;
摘要:依托计算机通信与仿真技术,在电类专业开展虚拟仿真与实际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虚实结合,贴近实际生活,寓教于虚,训练于实,保证实验内容的可行性和系统性。实验教学表明,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符合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清楚为何而学、所学为何,切实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研究——以“电气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例————作者:张飞;于亮;孙妍;
摘要:课程目标达成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是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质量评价实质是评学,即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而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又是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重要依据。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电气专业综合实训”为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毕业要求、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三者之间的支撑对应关系,通过设计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对授课班级课程目标达...
基于翻转式教学的“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作者:周建国;江昊;吴静;
摘要:针对当前“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线上教学模式的广泛普及,提出进行基于翻转式教学的“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的教学改革,从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两方面介绍具体改革措施,实施效果良好
高校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作者:陶祥亚;戴红伟;
摘要:网络在线教学成为各级各类教学的主要形式,支撑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网络在线教学特征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江苏海洋大学网络在线本科教学新模式的开展情况,研究了师生对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及内容的使用体会。根据在线教学实践调查数据,分析了江苏海洋大学网络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新时代地方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一流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作者:吴才章;赵志科;王莉;
摘要:面向新时代一流专业建设发展需求,通过构建测控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精密测量特色课程群,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学科交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模式、满足地方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为3个建设关键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紧密服务河南省仪器仪表行业转型升级和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需求,通过持续优化精密测试计量课程群建设,形成精密测试计量的...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国家级高校招生理论研究
- 南大核心现代大学教育
- 国家级《新教育时代》
- 省级《河北教育》
- 省级教学研究杂志
- 国家级中国俄语教学
- 省级《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国家级少年电世界
- 省级爱科学
- 省级《科教文汇》
- 北大核心《外国教育研究》
- 省级世界高尔夫杂志
- 省级小太阳
- 省级《新课程学习》
- 省级作文独唱团
- 省级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 省级小牛顿
- 省级《高教发展与评估》
- 省级《教育实践与研究》
- 北大核心《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 省级《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外语与外语教学》
- 国家级课堂内外(教师版)
- 省级发现号
- 省级河北教育(德育版)
- 省级小学数学教师杂志
- 省级《新疆教育》
- 省级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学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母婴世界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