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百色学院学报》于1988年创刊,至1998年第3期为内部刊物,1998年第4期准公开出版发行。从1988年至2002年的学报为季刊,从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本刊以树立精品意识为办刊导向,坚持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提供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
《百色学院学报》(原刊名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是地处百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的一家西部地方高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8年第4期公开出版发行。1988年到2001年我刊为季刊,从2002年开始改为双月刊。主编卞成林教授、博士,编辑部主任韦国友副教授、副编审。我刊立足于本地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突出刊物的个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开辟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栏目,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百色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精神研究”、“反贫困研究”、“南疆开发研究”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2年获第二届广西高校学报评优一等奖
2002年获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质量进步社科学报
2001年获广西第四届优秀社科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哲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研究、语言。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序《中国灯谜年鉴》 叶舒宪,YE Shuxian
2. 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自觉——以《周易》为例 柳倩月,LIU Qianyue
3. N级编码理论与挖不透的表象之墙 赵周宽,ZHAO Zhoukuan
4. 从“桐叶封弟”“司马牛致邑与珪”看玉文化传统的中心地位 黄理红,HUANG Lihong
5. 焚膏继晷探幽揽胜——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专家访谈录之“吴福祥专访” 何彦诚,吴福祥
6. 语言接触与语法复制 吴福祥,WU Fuxiang
7. 茶洞语研究述评 吴俊芳,何彦诚
8. 武鸣县城官话同音字汇 陆淼焱
9. 作为文学教育、研究机构的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汤晓青教授访谈录 汤晓青,付海鸿,TANG Xiaoqing,FU Haihong
10.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命名问题再探讨 郭明军
11. 少数民族身份叙事与理想诉求——《梁聚五文集》的学术思想评析 吴正彪
12. 人类学非西方理论范式构建的尝试——评徐杰舜《乡村人类学》 刘珩,LIU Heng
13. 博物馆如何利用纪录片传承民族文化——以广西民族博物馆实践为例 廖华,LIAO Hua
14. 论传统节日在现代时空中的文化显现 陆斐
15. 从天琴形制的三个发展阶段看族群文化传播 黄新宇,HUANG Xinyu
16. 邓小平在百色起义时期的财政经济建设思想及其实践 李会荣
17. 邓小平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及意义 徐洪刚
18. 左右江革命老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 黄宗将,黄东升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投稿:“订单式教育”中政府的作用
[摘要]“订单式教育”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它以企业的“订单”为导向,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为社会所接受,学以致用,为社会创造价值。它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赢”。它是校企合作的特殊具体形态,是一种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联盟。
[关键词]订单式教育,政府,作用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进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调国家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学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政策都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尤其在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决定和意见。
百色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三维探赜————作者:段红敏;
摘要: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和育人价值。科学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大思政课”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高校要充分挖掘科学家精神的宝贵资源,解决好科学家精神以何融入、为何融入、如何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三重困境,提升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行为表达,培养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知识吸收能力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作者:丘缅;
摘要:文章从企业化管理的视角,把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来研究家庭农场知识吸收能力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广东省724个家庭农场的实证研究发现,家庭农场的知识吸收能力对其经营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环境动态性在家庭农场的知识吸收能力与其经营绩效关系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家庭农场在经营实践中应该重视知识吸收能力的培育,并关注知识吸收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演化性匹配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作者:戴俊;
摘要: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创业是发展的动力,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不断探索,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百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该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育人模式与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成效显著。其做法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贡献新的力量,也为民族地区或区域性合作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三重维度——以Q省H县的实践经验为例————作者:芮丽璇;南德庆;
摘要: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有益于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创新,关乎民族地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现实条件限制,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仍存在乡村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和城乡经济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应从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优势、激发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提升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能力及协调推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等4个方面...
中国古代蝉形雷神考————作者:宋亦箫;刘兰兰;
摘要:先秦文物中有一些装饰有蝉纹的图案,其实是古人崇信的雷神的化身之一,在这些刻画有蝉纹的器具中,古人还喜将数种雷神化身如饕餮、龙、凤、猴、虎、猪、牛等组合到一处,甚至合为一体,以象征雷神。蝉能成为雷神的化身,与其能上天入地、有蝉蜕和羽化等蜕变现象有关,鸣叫季节也与雷鸣高发之夏季一致及喜栖身于杨树、柳树等“雷击木”有关
莫氏土司箴训家规的德育思想研究————作者:方迪盛;
摘要:莫氏土司箴训家规是古代土司制度创建和推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莫氏土司箴训家规形成了“文行交养”的修身之道、“耕耘勤俭”的齐家之要、“忠君爱民”的为官之道的“身—家—国”一体的德育思想。当前,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审视,促使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哈尼语勐松阿卡话示证词类型特点分析————作者:土南;
摘要:文章以哈尼语勐松阿卡话的示证词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阿卡话示证词的类型、与人称的搭配关系和来源。文章认为,勐松阿卡话表示语气的语气助词和表示信息来源的示证词应区分开,其中表达信息来源的示证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表示示证的,包括推测示证词和传闻示证词;另一类是既表示示证又表示时的语法意义的,包括亲见示证词和非亲见示证词。文章还指出,阿卡话表示亲见、非亲见、推测和传闻等不同功能的示证词与人称存在不同的...
湘西土家语汉借词果摄的历史层次————作者:张思雨;
摘要:文章围绕龙山他砂土家语汉借词果摄字的历史层次展开研究。先围绕汉借词果摄字的读音形式,梳理了果摄字读音的层次;然后将这些果摄字与湘西其他土家语汉借词果摄字的语音层次做了比较,同时指出湘西土家语汉借词果摄字ai、i、e、uai、ua是上古层,属于歌戈有别层;a_白、au是中古层,a_文、o、u、?、?是近现代层,中古层和近现代层均是歌戈合流层
“革命民间文艺”概念的生成与演化————作者:毛巧晖;
摘要:“革命民间文艺”作为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一个特殊的文艺样式,其中的“歌谣”“故事”“传说”等与“革命”意涵相互结合、交织。从晚清时期运用民间文艺形式宣传新思想的主张与实践,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运用民间文艺发动群众,再到延安时期工农通讯员的培养和相关创作,“革命民间文艺”的内涵及外延已然清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革命民间文艺”作为民间文艺研究之主要对象,成为民间文学乃至文学研究取得重要成就的...
从地方传统到文化记忆:革命歌谣的“经典化”————作者:杨赫;
摘要:歌谣是民众用以描绘生活、抒发情感的民间文艺形式。在近现代的文化运动中,承载地方传统的歌谣被视为宣传“启蒙”“革命”思想的有力精神武器。伴随中国革命出现的革命歌谣就承担了宣传革命思想、动员民众参与革命的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歌谣中的优秀作品被奉为“经典”,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革命歌谣的“经典化”是在时代变迁下,知识分子、民间艺人与民众的协作中共同推进的,其歌词里的革命思想被不断提炼,超...
从“移民”书写到“我们”的歌——《东方红》的历史演进与文化想象————作者:张歆;
摘要:从“民间酸曲”《芝麻油》《探家》到蕴含革命叙事的《骑白马》,再到《移民歌》及严肃革命歌曲《东方红》,内容的创编与主题的演进不仅凸显了民间歌谣自我“赋形”的历史过程,还指向民众思想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的迭代。《东方红》及其文化衍生蕴含着新中国关于政治理念、文化生产和阶级主体的设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
杨映川小说的生态美学特征——以《逃跑的鞋子》和《蓝百阳的石头城》为例————作者:沈明;黄金献;
摘要:广西当代女作家杨映川的文学创作,近年来呈现为由都市成人小说向儿童小说转变的态势。当代生态美学具有追求欲望控制、家园意识、诗意栖居等特征,透过文本分析,发现杨映川的创作恰好显现出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她的儿童小说创作承续其都市小说欲望控制、家园意识、诗意栖居的理想追求。《逃跑的鞋子》中的都市孤独者与《蓝百阳的石头城》中的石头城“怪人”“反物质性”的行为范式,最终指向其诗意栖居的审美旨归,即回归纯粹本我...
“不谋而合”的返乡——略论杨映川的小说创作————作者:潘颂汉;
摘要:杨映川的小说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又有对现代社会的敏锐洞察和反思,而“返乡”叙事则成为其小说描写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转换历程,以及日常生活对人性的冲击与考验的重要依托。从情感牵绊、创业与理疗,以及寻找和等待等多个维度观察,“返乡”成为杨映川众多小说人物的“不谋而合”的情感冲动与行为选择
“葳蕤少年”自生光——杨映川儿童文学人物形象论————作者:甘林全;唐艳丽;
摘要:近年来,“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得主杨映川,既顺应外在非“专业”儿童文学作家纷纷“跨界”写作潮流,又遵循内心强烈的为儿童提供良好精神读物的情感诉求,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强劲态势。杨映川“回望乡土”“葳蕤少年”“太阳的孩子”等系列儿童小说,成功塑造了师从传统、道法自然,不忘初心、不负重托,守护地球家园等彰显时代精神特征的自生光的“葳蕤少年”形象,由此也建构了“故土家园—天下家国—自然家园”三位一...
文化转型:民族地区文化治理的实践方式————作者:黄丽娜;韩江华;
摘要:文化转型是民族地区文化治理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差异性等特点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空间被压缩和动力不足的问题。文化转型的现代性、内源性符合文化治理的预期目标,也是文化治理的内驱动力与灵活实践方式。文化转型借助技术力,推动生成民族文化治理生成不同的空间样态,依靠经济动能与主体赋能为民族文化治理创造动力。我们可以充分引导与有效利用文化转型,促进民族地区文化治理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首轮评估结果研究——基于32所高校自评总结大会新闻稿的文本分析————作者:林欣;张智慧;
摘要:2020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了建设周期自评总结大会。文章以其中32所高校在官网公布的自评总结大会新闻稿为分析对象,利用NVIVO11软件进行新闻稿文本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一是高校中国特色不突出;二是高端研究型人才缺乏;三是学术治理体系不健全;四是顶尖科研成果较少。基于此,为提高我国“双一流”高校建...
人与自然互动的视觉表达:桂西瑶族服饰图案中的生态内涵————作者:张晓帆;
摘要:桂西瑶族丰富多彩的服饰蕴含着多元的生态观:一方面,他们认识到自然的强大,对自然表现出崇敬赞美和感恩;另一方面,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桂西瑶族的视觉文化也表达了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积极有为的主张。文章通过对桂西瑶族服饰图案信息的分析,阐释桂西瑶族服饰文化的生态内涵价值及当代应用路径,可以挖掘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桂西瑶族服饰的时代性文化价值,传承桂西瑶族服饰文化的生态之美,体现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
来稿须知
摘要:<正>本刊常设“文学人类学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研究”“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等栏目。其中,“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文学人类学研究”曾获全国民族地区学报“优秀栏目”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惠赐稿件。作者来稿敬请注意以下事项:1.基本要求: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正确,无...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四重”机制——基于重庆Z村的案例研究————作者:李梦竹;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行动指南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以“文化—乡村振兴”逻辑关系为主线,在文献回顾与逻辑演绎的基础上,构建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分析框架:资源、空间、价值与结构赋能。文章以重庆市Z村为例,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重点考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资源赋能、空间赋能、价值赋...
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法律风险及纾解之策————作者:钟媛敏;韦顺国;黄荣峰;
摘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从智能辅助教学到自动评分系统,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然而,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法律风险也日益凸显,愈发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潜在的法律风险,包括著作权权属及侵权、隐私泄露、网络安全等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纾解之策:厘清著作权权属、增强著作权意识与保护措施、强化合规监...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新安全》
- 国家级中学生理科月刊(高中版)
- 北大核心《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世界儿童》
- 省级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 国家级《纺织服装教育》
- 北大核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 南大核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省级《青海教育》
- 省级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 省级《作文世界》
- 省级数学大王杂志
- 国家级英语学习杂志
- 省级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杂志
- 国家级《中国军事教育》
- 省级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 北大核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省级襄樊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教育信息化》
- 省级当代学生
- 省级《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作文教学研究》
- 省级初中生必读
- 省级小学生作文辅导小学5-6年级
- 省级智力大王
- 省级开放学习研究杂志
- 省级世界儿童童话版
- 省级 爱上写作文
- 省级新课程学习(中)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