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百色学院学报》于1988年创刊,至1998年第3期为内部刊物,1998年第4期准公开出版发行。从1988年至2002年的学报为季刊,从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本刊以树立精品意识为办刊导向,坚持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提供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
《百色学院学报》(原刊名为《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是地处百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的一家西部地方高校学报,创刊于1988年,1998年第4期公开出版发行。1988年到2001年我刊为季刊,从2002年开始改为双月刊。主编卞成林教授、博士,编辑部主任韦国友副教授、副编审。我刊立足于本地丰厚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源,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突出刊物的个性——地方性和民族性,开辟了富有个性特征的栏目,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百色历史文化研究”、“革命老区精神研究”、“反贫困研究”、“南疆开发研究”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2年获第二届广西高校学报评优一等奖
2002年获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质量进步社科学报
2001年获广西第四届优秀社科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哲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研究、语言。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序《中国灯谜年鉴》 叶舒宪,YE Shuxian
2. 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自觉——以《周易》为例 柳倩月,LIU Qianyue
3. N级编码理论与挖不透的表象之墙 赵周宽,ZHAO Zhoukuan
4. 从“桐叶封弟”“司马牛致邑与珪”看玉文化传统的中心地位 黄理红,HUANG Lihong
5. 焚膏继晷探幽揽胜——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专家访谈录之“吴福祥专访” 何彦诚,吴福祥
6. 语言接触与语法复制 吴福祥,WU Fuxiang
7. 茶洞语研究述评 吴俊芳,何彦诚
8. 武鸣县城官话同音字汇 陆淼焱
9. 作为文学教育、研究机构的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汤晓青教授访谈录 汤晓青,付海鸿,TANG Xiaoqing,FU Haihong
10.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命名问题再探讨 郭明军
11. 少数民族身份叙事与理想诉求——《梁聚五文集》的学术思想评析 吴正彪
12. 人类学非西方理论范式构建的尝试——评徐杰舜《乡村人类学》 刘珩,LIU Heng
13. 博物馆如何利用纪录片传承民族文化——以广西民族博物馆实践为例 廖华,LIAO Hua
14. 论传统节日在现代时空中的文化显现 陆斐
15. 从天琴形制的三个发展阶段看族群文化传播 黄新宇,HUANG Xinyu
16. 邓小平在百色起义时期的财政经济建设思想及其实践 李会荣
17. 邓小平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及意义 徐洪刚
18. 左右江革命老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 黄宗将,黄东升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投稿:“订单式教育”中政府的作用
[摘要]“订单式教育”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它以企业的“订单”为导向,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为社会所接受,学以致用,为社会创造价值。它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赢”。它是校企合作的特殊具体形态,是一种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联盟。
[关键词]订单式教育,政府,作用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进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调国家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学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政策都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尤其在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决定和意见。
百色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中越边境木央镇东瓜平村苗族的双语多方言和谐生活————作者:王有权;杨开荣;
摘要:文章基于调查所得的第一手材料,对云南省富宁县中越边境的木央镇东瓜平村苗族的语言生活进行描写和分析,发现东瓜平村苗族的语言生活属于多方言和谐生活,即苗语和汉语、偏苗话和白苗话形成有序、和谐、互补的语言生活。究其成因,边境地区和谐的民族关系是苗语和汉语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谋求生存和发展是苗语和汉语和谐的重要因素,苗族异系通婚是偏苗话和白苗话和谐的关键因素,此外,学校教育也为促进语言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校本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原则与路径————作者:郑刚;余小碟;
摘要:校本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授校本课程是承载中华文明、彰显中华民族特色、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渠道。以校本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中华民族鲜明特色、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新时代,以校本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其传承文化、铸魂育人的重要功能;聚焦“五个认同”,为精心规划文化资源提供智慧支撑;运用现...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作者:罗秋雪;翟校新;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新时代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地方应用型高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为地方输送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文章概述了乡村振兴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策略,即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作为民间仪式的毛南族“分龙节”及其交融范式发展研究————作者:李静;
摘要:仪式是由象征符号构成的象征体系,是文化的具体外化形式。作为民间仪式的毛南族“分龙节”起源于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具有周期性、空间性、秩序性和象征性等特征,其仪式形态主要包括“纳牛”仪式、祭祀仪式和文娱活动等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毛南族“分龙节”的仪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举办主体的变化、仪式内容的重组和仪式空间的扩大三个方面,呈现从民间自发转向政府主导、由传统民俗活动转向文化商展和从族内互动转向族...
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以梧州某高校为例————作者:欧琳宗;樊红兰;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的迫切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在教师的思想认识、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面临一些困境,需要通过转变思想认识、强化师资队伍、丰富实践平台、改革完善评价机制等进行针对性地改进,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赋能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百色市为例————作者:胡艳梅;
摘要: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是否有效。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用好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发挥。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厘清地方特色文化与基层治理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
中国语言内爆音的地理分布特征————作者:刘岩;张青青;
摘要:世界语言结构地图(WALS)列出的世界上76种有内爆音的语言中只包括了3种中国语言,但实际上中国境内有内爆音的语言远不止3种,在浙江、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汉语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中,以及壮语、水语、毛南语等侗台语中都有分布,在苗瑶语、藏缅语中也有少量分布。文章对现有文献记录的中国境内有内爆音的78个语言点进行地理分布统计,希望能为内爆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黄文秀优秀品质的时代内涵和弘扬路径:基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框架的分析————作者:龚昭彰;许海飞;
摘要:全面把握黄文秀优秀品质的时代内涵和弘扬路径,对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甘于奉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家—社会”理论,构建了“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框架,从四个维度对黄文秀优秀品质的时代内涵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弘扬黄文秀优秀品质的路径。文章认为,黄文秀优秀品质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对党忠诚、务实为民、热爱家乡、甘于奉献等内容;弘扬和践行黄文秀优秀品质,可以从强化对党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构建的三重逻辑————作者:张子怡;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解释系统。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创新以及党领导民族工作的百年探索,从文化、理论和实践层面回答了构建这一话语体系“何以可能”的问题。从政党层面,它能够诠释党领导民族工作的显著优势,增强政治认同;从国家维度,它能够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国际视角,它有利于突破西方民族理论...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儒家伦理根基————作者:梁富超;路永照;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刻理解儒家以“仁爱”“礼治”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追寻,并以提升人之道德修养和境界为根本落脚点。儒家的“仁爱”以“爱亲”为核心和基础,扩充至“博爱”后,本质上是一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以“仁爱之道”在修身、齐家、治国三个层面协力提高公民德行修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合理性;而“礼治”既有内在精神性和情感性,又有外在秩序性和规范性。通过前者可以规范...
以文化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作者:把安丹;尹成超;
摘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蕴含着深重的先进文化形态,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红色文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加强意识形态引导,用红色文化感化人、教育人和提升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在新时代背景下,...
数智化时代地方高校课程建设的路径选择————作者:罗纯;吴志聪;吴先勇;
摘要: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为特征的教育数智化转型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以来,教育部纵深推进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为地方高校课程的数智化建设带来了良好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地方高校课程建设存在教育数智化基础设施根基较弱、教师和学生数智化教学能力相对较差、教师数智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水平总体较低、数智化教学评价体系相对滞后等问题。地方高校应完善教育数智化基础设施、提高教师数智化...
《百色学院学报》2024年总目次
摘要:<正>~
《竹书纪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作者:刘曼;陈曦;
摘要:先秦古籍《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部非正统编年体史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备很高的文献价值,对“证史补史”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自19世纪末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首次译介至英语世界以来,该书便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文章从历史角度对《竹书纪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进行了梳理,同时归纳分析了西方汉学家研究《竹书纪年》的主要维度,认为这对于国内学界的传统典籍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
2021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论文评述————作者:刘正发;
摘要:学界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文章评述2021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论文,认为2021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对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土语的研究上,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研究及语言综述、语言使用与语言资源保护、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和语言濒危的研究等方面。认为2021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论文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多元、发表的刊物层次多样,但...
手工艺、造物情感与声望竞争:福建德化传统陶瓷技艺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作者:韩馨;
摘要:传统技艺的民族志撰写是艺术人类学田野研究文本呈现的范式之一,也是人类学在民族民间艺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标识。从艺术的社会语境视角出发,以手工艺所体现的地方性知识为切入点,从技艺的场域、技艺与情感、技艺的实践、技艺与声望四个维度,对福建省德化县“月记窑”陶瓷区进行长时段的田野调查。透过人类学的视角理解到,传统陶瓷产区的新意和重要价值在于:手工造物的生产实践过程,也是技术实践者将自身观念框架和...
从神话传说到电视剧本:《仰婀莎》的跨媒介叙事研究————作者:徐姗姗;
摘要:跨媒介叙事与文学经典传承的结合已成为当下文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文章以“跨媒介叙事”为视角探讨《仰婀莎》故事世界的建构与拓展、《仰婀莎》叙事方式的转变,以及新媒体环境下《仰婀莎》的传播路径及价值,研究发现,一个以神话传说《仰婀莎》的故事为中心的叙事框架在不同的叙事者笔下被建构或拓展,媒介的介入使得单一的讲述方式和传承方式变得多元化,在媒体日渐发达的现代社会,古老的声音通过不同的途径得以传达。...
来稿须知
摘要:<正>本刊常设“文学人类学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研究”“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等栏目。其中,“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文学人类学研究”曾获全国民族地区学报“优秀栏目”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惠赐稿件。作者来稿敬请注意以下事项:1.基本要求: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正确,无...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三维探赜————作者:段红敏;
摘要: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和育人价值。科学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大思政课”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高校要充分挖掘科学家精神的宝贵资源,解决好科学家精神以何融入、为何融入、如何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三重困境,提升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行为表达,培养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知识吸收能力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作者:丘缅;
摘要:文章从企业化管理的视角,把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来研究家庭农场知识吸收能力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广东省724个家庭农场的实证研究发现,家庭农场的知识吸收能力对其经营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环境动态性在家庭农场的知识吸收能力与其经营绩效关系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家庭农场在经营实践中应该重视知识吸收能力的培育,并关注知识吸收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演化性匹配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小学生时空》
- 省级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 省级《小学科学(教师)》
- 国家级山东高等教育
- 省级《数学大世界》
- 省级福建商学院学报杂志
- 国家级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 北大核心《当代语言学》
- 北大核心《思想理论教育》
- 省级《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 省级中考金刊
- 省级《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 省级发现号
- 北大核心《外语研究》
- 国家级《教师教育学报》
- 省级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省级《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省级东方宝宝
- 省级《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国家级少先队活动
- 国家级《中国德育》
- 省级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成功(教育)
- 省级《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省级《龙岩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 省级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