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坚持党的方针路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双百”方针,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开展高师、高职教育研究,加强学术交流,近年来在同类院校学报及省内高校学报界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区域经济与地方文化、特级教师论坛、基础教育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苏中抗日根据地货币斗争研究 王明前,WANG Ming-qian
2. 美国对华政策框架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 仲子午,翟星红,ZHONG Zi-wu,ZHAI Xing-hong
3. 蒋济故里考 陈友兴,CHEN You-xing
4. 《宠儿》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 赵君仡,ZHAO Jun-yi
5. 也谈卜辞中的“秋((蕴))” 赵静,ZHAO Jing
6. 概念语法隐喻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臧慧,ZANG Hui
7. 结果加重犯基础理论比较下的构造形态解析及立法完善 朱丹丹,林志,ZHU Dan-dan,LIN Zhi
8. 中国远古夏商时期与古希腊时期的音乐比较 田凤莲,TIAN Feng-lian
9. 简析手动榨汁机设计更新对厨房进化的启示 徐向奕,XU Xiang-yi
10. 江苏教育行业社团组织现状及其功能分析 方剑,FANG Jian
11. 宋代书院经费来源及其对高校发展的启示 徐慧敏,XU Hui-min
12. 美国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黄艳芬,杨永刚,HUANG Yan-feng,YANG Yong-gang
13. 日本政府主导下的高职产学官合作及其启示 肖霞,XIAO Xia
14. 扬州市高职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陆亚玲,LU Ya-ling
15.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陆彩兰,吉万年,LU Cai-lan,JI Wan-nian
16. 2006-2010年度“高等教育”类新词语考察和解读 卜忠君,BU Zhong-jun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与学生技能培养衔接的植物生长环境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准确的掌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构建高职教育课程的新模式,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就如何摈弃传统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技能培养衔接的植物生长环境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技能培养,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植物生长环境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技能培养衔接的研究》(课题编号14G304)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为培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对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改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生长环境课程系统介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营养环境、光照环境、温度环境、水分环境和气候环境等知识技能, 开展植物营养施肥、植物生态环境控制方面实践实训项目。学习该课程, 不仅可为后续的花卉栽培技术、植物配置技术、城市绿地养护等重要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 也可为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业务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秋胡戏妻”故事中的女性困境与男性凝视————作者:孟令新;
摘要:运用西方的“男性凝视”理论对中国“秋胡戏妻”故事进行解读,可生发出新的意蕴。在男权社会,男性因具有绝对权威而凌驾于女性之上,他们的“男性凝视”将女性视为欲望投射的对象。秋胡妻勇于逃离女性困境,通过自身努力和联合同性等方式来拒绝这种凝视,彰显出女性试图构建社会主体身份的决心。但囿于时代限制,秋胡妻的形象塑造仍存在局限性,未能完全摆脱“男性凝视”
船山“意势”之诗学美学思想研究————作者:张颖;
摘要:船山哲学作为宇宙实有、以气贯之的本体论和人性动态创变、生生不息的人生论思想,为其诗学美学思想奠定了理论根基。作为建立在船山气本体哲学思想之上生成的范畴,“势”以宇宙实有之“气”为其存在方式,而“意势”则是“势”与“气”在其诗学美学中的扩展和延伸。船山诗学美学思想推动了其哲学思想发展,也为现代美学建构提供了可供阐释和发挥的思想资源
自由与平等:巴赫金文艺思想对民间文学日常生活转向的哲学启迪————作者:唐席艳;
摘要: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复调美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民间文学日常生活转向有着深刻的联系。从其文艺理论蕴含的人本主义思想出发,“民”的概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底层人民,而是全体人民大众,民间文学所谓的“民间”,也在传统的乡村场域外,开拓出另外的空间——都市;在民间文学的实践与研究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应处于一种平等的姿态;民间语言与民间主体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应与官方语言具有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巴赫金文艺理论...
比较符号学视阈下的《狂人日记》研究————作者:江忻鑫;
摘要:基于索绪尔符号学“所指”与“能指”相统一的结构视阈,《狂人日记》呈现出标准语言规范、统一的整齐态貌,展露出文本、作品、作者相贯通的符号指征;基于索绪尔语言/语言符号、文化/文化符号相交涉的总体视阈,《狂人日记》指向古典、现代文化传统的时代并置,表露出古典文化维稳、保守、专制、封闭的文化/符号特征。然而同一文本在皮尔斯符号学“语言符号化”的动态视阈下,则显露出语言符号变化不定的异质美感。伴随着皮尔斯...
哲思“下降”与德性转换:欧里庇得斯《疯狂的赫拉克勒斯》中的“拖延”————作者:焦晨阳;
摘要:“拖延”是欧里庇得斯悲剧《疯狂的赫拉克勒斯》形式统一性的又一表现形态。在结构上,它与剧中的时间话语演绎赫拉克利特的“转换”哲思,在人物的“拖延”行动中实现哲性的“下降”,暗示理性目的之缺失。该目的在剧末的“拖延”场景中得到实现的可能性,即扶友损敌的旧德性转向一种包容人之脆弱性,但仍能改善人类生活的友爱之新德性,而这一转换的过程同样接受本质性观点的考验,显示出赫拉克勒斯由神降为人之后所具有的脆弱性
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策略————作者:李银川;
摘要:对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标志性成果进行分析,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基础完备优势突出,不同档次的院校差异明显。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应从把握职教内涵、贯彻“双高计划”理念、不同档次院校扬长补短、分类推动梯队建设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技能乡村”背景下乡村工匠分类化培养研究————作者:王萍;
摘要:在“技能乡村”建设的现实背景下,推动乡村工匠分类化培养是顺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新时期乡村工匠人才需求趋势的必然要求。从角色定位来看,乡村工匠是传承传统技艺的守艺人、建设乡村产业的生力军和壮大技能致富的带头人。为此,推动“技能乡村”背景下乡村工匠的分类化培养应着力构建多元共治的育人模式,优化顶层设计;坚持引育并举的师资建设,壮大师资队伍;形成精准育人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细化分类培养的政策机...
“近取诸身”:三星堆造型艺术之身体意蕴探析————作者:李灿垠;陈彦汐;
摘要:三星堆造型艺术虽发端于先祖崇拜、图腾信仰与自然神灵观念等宗教语境,却在器物造型、艺术特色之处绽露出属人的身体意蕴与自由的身体意识。就器物造型而言,青铜大立人像、纵目人面像与眼型器物、青铜兽面具与人身鸟爪行足人像均呈现出身体的元素。就艺术特色而言,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均蕴含着身体的表达。其身体性的造型艺术源自古蜀先民寓于世界的身体性存在,既按照身体的基本形态、内在尺度及理想意欲来铸造器物,又将身体...
《文规》“劝善三文”与日本所藏三种析出文献——《了凡四训》成书过程的文献学考察————作者:黄强;
摘要:袁黄的劝善思想集中表现在后人综合其《游艺塾文规》“劝善三文”为主体而成,并以《立命之学》为核心的《了凡四训》中。《文规》“劝善三文”是《立命篇》三文,因而也是《阴骘录》“四篇”中除去由《祈嗣真诠》补入内容以外部分的原型。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省身录》、《立命篇》三文、《阴骘录》“四篇”在《了凡四训》的成书过程中各有其意义,但三者作为析出文献,其版本价值无疑低于作为原型文献的《文规》“劝善三文”
“事”的虚构性——以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为例————作者:张迎;张蓝草;乔岳;
摘要:“因文生事”是金圣叹对《水浒传》文体特点提出的观点。围绕这一观念,金圣叹在评点中着重展开对“事”(故事情节)之虚构性的说明。此外,为论证《水浒传》故事情节虚构性的合理与可信,金圣叹借佛学义理、梦境类比作为小说文体的《水浒传》,其间有着相似的虚幻不定的内蕴特性,并依据《水浒传》的有关描写,总结文中的虚构手法
论《水浒传》中燕青形象及其审美效果————作者:梁子婷;
摘要:燕青是《水浒传》中一位有不少亮点的人物,其形象的复杂性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具体表现为:市民阶层对风流俊秀人物的欣赏;江湖游民对武艺高强人物的崇拜、对侠义精神的赞赏;士人阶层对忠义品格的推崇、对“无道则隐”行为的认可。燕青复杂的形象既展现了《水浒传》高超的人物塑造技艺,也是小说深刻挖掘人性、融合多元文化理念的生动实践
“撄心者”的精神苦旅与现实遭遇——乡土文化视野中的《长明灯》解读————作者:杨文杰;
摘要:鲁迅的小说《长明灯》立足于中国乡土文化视野,展现了个体精神从存在到幻灭的过程。文化风俗特别是宗教文化塑造了人们的集体心理,从而形成一种抗拒异端思想的合力。民间公共空间话语参与建构并确认了疯癫者形象,借助于乡土社会的权力运行机制将疯癫者排除在公共视野之外。《长明灯》隐含着鲁迅对于青年和孩子心态的转变以及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
试论新诗的存在主义本质、特征及唤醒功能————作者:高宇皓;
摘要:新诗传入中国百余年,以其语序的破碎、意象的跳跃和内容的晦涩备受争议,而存在主义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强调个体能动性和选择性的人本主义思想有独到之处。探讨以存在主义作为内里,以新诗作为载体和表现形式,二者结合起来通过整体性感受、氛围性体悟、主体性判断三个原则唤醒阅读者对世界和存在的深层思考,最终以此方法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进一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作者论视阈下邵艺辉电影的创作范式解码————作者:王竣;李昂;
摘要:邵艺辉所执导的影片在贴近现实生活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着对女性独特生命经验的关注。以电影《爱情神话》和《好东西》为例分析,在视听语言方面,邵艺辉将画面与声音融合,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充满诗意的电影世界;在叙事风格方面,其围绕中心人物展开群像叙事,通过多线索交叉和碎片化瞬间的捕捉,窥镜都市人群在情感与欲望之间的复杂状态。同时,邵艺辉十分重视语境因子的运用,使其影片实现现实感与诗意的交叠,散发着“作者”光辉...
柳宗元长安时期墓碑文的革新研究————作者:李宇星;
摘要:柳宗元墓碑文革新可追溯至长安时期,期间创作了约20篇墓碑文,占总数量的四分之一。继承前古文运动者理论实践的同时,柳宗元推陈出新,尝试打破墓碑文传统创作,在墓碑文形式方面,增加文体种类,打破句式结构,化骈为散;在内容上,大胆创新女性碑文,扩大女性碑主身份范围。长安阶段的墓碑文创作革新,整体呈现上升的线性趋势,虽“多沿六朝之遗”,但为其永州、柳州时期的革新创作奠定了基础,亦推动了打破六朝以来墓碑文“千...
论涩泽龙彦幻想小说中的怪奇叙事————作者:吴润宇;
摘要:日本幻想作家涩泽龙彦将融合了东西方美学的幻想式怪奇贯穿于其所有小说文本的始终。他惯于在创作中实现人与物之间超现实的变形与变性,创造梦境般的时空与混沌的情节,并采用奇异的二元对立辩证法。这些极具个人风格的怪奇的创作手法使得文本呈现出绮丽诡谲的美学风貌与精神内涵
产教融合视域下光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吴振慧;方小坤;张曼;
摘要:光伏行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但在扬州光伏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高职院校培养体系滞后、师资力量不足、企业人才培养成本高等问题。为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光伏高技能人才,以光伏组件加工现场工程师培养为例,探索“三线一体”的“1+1+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技能创新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平台等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时效性
优秀校友风采 朱天曙
摘要:<正>朱天曙(1974—),男,1 992年毕业于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执行院长,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书画印创作和中国文人艺术史研...
优秀校友风采 翟业军
摘要:<正>翟业军(1977—),男,1993年毕业于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现为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十届主席团委员、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世界汉学研究会(澳门)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出版专著有《春韭集》《金风集》《洞穴与后窗》《“文人”汪曾祺研究》。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和省级项目。获得第十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
袁菡瑶设计作品————作者:袁菡瑶;
摘要:<正>设计说明:整套包装设计背景及辅助图形以山和水为设计元素,整体色调与产品名称相呼应,线条造型元素与茶叶产地及当地的地貌环境相呼应,凸显了茶叶天生天养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氛围感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吉林教育》
- 省级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省级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学报《铜陵学院学报》
- 省级《小学教学参考》
- 省级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数学研究通讯》
- 北大核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省级高校社科动态
- 省级小学时代奥妙
- 国家级《中国高教研究》
- 省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现代外语》
- 省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 省级《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培训杂志
- 国家级当代外语研究
- 省级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 省级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杂志
- 北大核心中国电化教育
- 国家级北京教育
- 省级阅读与写作
- 省级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 国家级《中国德育》
- 省级《教育实践与研究》
- 省级《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省级《小学教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