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2-1556/G4
国际标准刊号:1008-7931
主办单位:苏州教育学院
主管单位:苏州政府
上一本期杂志:《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教学论文费用

  【杂志简介】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ISSN1008-7931,CN32-1556/G4)是由苏州市市政府主管,苏州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大16开,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

  本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始终不懈地坚持“二为”方针以及“双百”方针,以反映本校及兄弟院校教师、同行及专家教育教学及专业科研成果,促进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为我校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服务,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的战略决策服务,以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为宗旨。

  本刊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艺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研究性论文。主要栏目有: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吴文化研究、环太湖区域研究、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化学、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安全与法等。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为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员。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本刊为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吴文化研究、环太湖区域研究、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化学、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安全与法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是旅行文学,也是文学式的旅行--论与张爱玲相关的旅游书写与观光效应 洪英雪,HONG Ying-xue

  2. 论台湾1950-1990年代的“金庸现象” 陈韵琦,CHEN Yun-qi

  3. 台湾“电影书”之探讨 陈薏如,CHEN Yi-ru

  4. “吴文化研究”栏目研讨会专家发言摘录 童李君

  5. 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学术担当--以《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吴文化研究”为中心 时新,SHI Xin

  6. “吴文化研究”栏目的影响力与进一步发展分析 宋现山,SONG Xian-shan

  7. 试析舞蹈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价值 韩淑英,HAN Shu-ying

  8. 知白守黑计白当黑--中国画中空白的运用 张晓春,ZHANG Xiao-chun

  9. 杨基词简论 杜运威,DU Yun-wei

  10. 英汉动物隐喻对比研究 马静文,刘新凤,MA Jing-wen,LIU Xin-feng

  11. 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使命--基于全球化多元化背景 黄维娟,HUANG Wei-juan

  1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廖正君,LIAO Zheng-jun

  13. 清代工商业行会规约之体系探析--以苏州地区碑刻史料为视角 孙斌,SUN Bin

  14. 关于中国冶铁起源问题的讨论 简洪玲,JIAN Hong-ling

  15. 苏州市社情民意调查报告 刘潇,LIU Xiao

  16. 试论教育行政规定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吴庆荣,李东华,WU Qing-rong,LI Dong-hua

  17. 直接民主:基于政府与公民关系视角的解读 林莉,LIN Li

  18. 基于教育立法的教育问责基本要素探析 孙卫华,李更春,吴鹏,SUN Wei-hua,LI Geng-chun,WU Peng

  19. 射频技术一壶酒图书管理醉三秋--浅析RFID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应用及优势 严新玲,YAN Xin-ling

  20. 职业教育师资开发与管理探析 宋建军,贺文瑾,SONG Jian-jun,HE Wen-jin

  21. 高等院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研究 宋秦中,SONG Qin-zhong

  22. 高职动漫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探索 李宏丽,刘畅,戴敏利,LI Hong-li,LIU Chang,DAI Min-li

  论文发表代理投稿: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设计了在计算机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建构主义,计算机,项目教学法

  一、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并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进行富有个性地学习。

  项目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构建,[2]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效果而不是项目产出的结果。[3]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车前子诗歌的语法————作者:李德武;

摘要:车前子是当代有影响的实力派诗人,其诗歌作品具有迥异的审美品格,并构建了“诗是字爆炸”“画布思维”与“江南性”等特点的诗歌语言体系。车前子运用字本位思维进行诗歌创作,通过游戏、跃迁、无诗歌、构境等方式创造出诗歌整体的“轻逸”美

从“无”到“有”的实验诗学——车前子诗歌论————作者:卢桢;

摘要:车前子具有浓重的语体自觉意识和诗歌实验精神,这源自对纯粹性、开放性美学的向往;诗人强调以形式主义美学建构诗语,形成专属的标识性特征。他有意创造一种意义指向多元、精神“在场”的诗歌,为此他作了一系列关于“无诗歌”的探索,力求在超验的时空里重新抚摸物象本身,赋予其再次混合、极度延展甚至颠覆意义的可能,以便从固有的内容与观念中突围。为恢复语言的自由状态,车前子尝试在开放的实验环境里充分调动汉语的各类符号...

晦暗中的透明——论车前子诗歌的悖论艺术————作者:赵东;

摘要:车前子认为诗不是发现,是发明。其诗歌创作实践遵循了道家“反者道之动”的文化传统和现代诗歌的创新思维。车前子在书写江南古典文化的同时也彰显了现代诗歌精神,并在想象与隐喻中实现了古典与现代之间的矛盾统一。车前子诗歌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隐秘幽深的幽人写作、点铁成金的语言艺术和表意法的灵活运用

天山天池西王母神话的发现、保护与传承————作者:迟文杰;刘天一;

摘要:西王母是一位神秘而富于变化的女神,由西王母神话衍生而来的仙话、传说、故事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天山天池被认为是神话中的“瑶池”所在地,当地的西王母神话传说往往依托于此而得到演述和传承,承载了厚重的地方文化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组织了三次田野调查,在口头文本记录、文献发掘、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也通过学术研究、景区建设、教育普及等积极推进西王母神话传说的保护和传承。未来将继续积极反...

董永传说的文本流变及其变异机制————作者:赵良;

摘要:作为汉代就已广泛流传的孝子故事,董永传说的流变具有“一源双线”的特征。董永传说自诞生以来就以孝为主旨,由此形成的孝感系统体现了董永的“生养之孝”与“死葬之孝”。魏晋以后,董永传说的叙事重心存在由“生养”向“死葬”转移的趋势,事父情节的删减及各家对董永“卖身葬父”孝行的强调,使董永传说在民间丧葬实践、官方教化推广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经典化建构。唐朝以降,部分董永传说吸取了“天鹅处女”型故事与才子佳人...

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作者:赵欣璇;

摘要:“写”与“说”在民间文学生产中承担了不同的功能,“写”传说与“说”传说并无本质差异。陆稼书传说作为“写”传说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官方、士人、民间的文化渗透—统治者赋予某些历史人物以官方地位,地方文化精英运用民间文学样式形成后发“制”人的回顾性文本,此类书面文本回流民间,在口头讲述中吸附诸多常见母题,并被再次记录下来,最终形成以书本流传为主的系列传说

千流汇海,百变成风——论《上海城市民俗史》的学术价值————作者:张琪舒涵;

摘要:蔡丰明、程洁、毕旭玲的《上海城市民俗史》以城市语境为基点,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将上海民俗放到宏大的城市社会框架中考察,勾勒出上海民俗由乡村-城镇型向近代都市型、再向现代都市型转变的变革脉络,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城市民俗历史长卷。该著富有鲜明的民俗学问题意识,提炼上海民俗“趋新善变”的核心动态特征与民俗实践者“市民性”的特质,集中阐释了民群的精神面貌与集体心性。提出了“变俗”等学术概念,用于分析短暂“...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常熟《陆张合刻》三位作者为中心————作者:朱则杰;

摘要: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文学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趋于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文章就江苏常熟《陆张合刻》三位作者陆贻典、张文镔、张道淙的有关问题作些订补,供柯愈春先生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虚构与真实——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环球航海记》的叙事分析————作者:付磊;

摘要:《环球航海记》讲述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英国海军军官乔治·安森率舰队袭击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远征太平洋后抵达中国广州,在截获马尼拉大帆船后返航英国,从而成就了英国皇家海军史上伟大的环球航行。书中对西班牙殖民者、清政府等客体的描述构筑了一段“以英国为中心”的历史—西班牙代表的传统帝国已日薄西山,东方的清帝国亦腐朽堕落,而英国则是新兴力量的代表。依据新历史主义的观点,《环球航海记》体现了历史的文本...

克拉丽莎的双重人格:“克拉丽莎”与“达洛维太太”—兼论克拉丽莎灵魂的复活————作者:王静;

摘要:吴尔夫的《达洛维太太》是一部具有思辨性的内意识小说,主人公的内省视角在“克拉丽莎”与“达洛维太太”的称谓中不断切换,由此可以看出她面对生活时的矛盾心态:在一个冠盖如云的世界里,她对自己既厌恶又欣赏。“无须再怕骄阳酷暑,也不畏惧肆虐寒冬”诗句频繁出现在克拉丽莎飘忽的思绪中,见证着她对生活本质的每一次探询、怀疑和思考;直至塞普蒂莫斯的死亡事件意外闯入她的生活,她才最终明白生命的意义。在强烈的震撼中,她...

井冈山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红色叙事艺术————作者:周雨然;韩春萌;

摘要:以井冈山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彰显了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些红色影视剧体现了独特的叙事特征:一是采取启蒙叙事,叙写了毛泽东、朱德等革命者通过意识形态、革命话语启发、组织民众,展现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过程;二是以“卡里斯马”形象为中心进行史诗叙事,将井冈山革命的史实价值和革命英雄主义相结合,在“叙史”中展现领袖和革命英雄的形象;三是在“冲突律”主导下,以多维矛盾交织呈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巨性与...

新见金天羽编《新中国唱歌集·三编》述略————作者:李向阳;

摘要:为配合学堂音乐教育,金天羽曾于清末编选出版《新中国唱歌集·初编》《新中国唱歌集·二编》和《新中国唱歌集·三编》。然而,《新中国唱歌集·三编》长时间未被发现,直到2024年出现在“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新中国唱歌集·三编》与学堂授课科目关系密切,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文章通过“中外音乐交流史”、清末“诗界革命”与“‘五四’新诗生成史”这三个视角对新出现的《新中国唱歌集·三编...

叶圣陶致沈金梅书信十五通拾遗————作者:崔余辉;

摘要:查询资料发现,叶圣陶致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家、编辑沈金梅的书信十五通,不为《叶圣陶集》所收录,亦未见于《叶圣陶年谱长编》。这批书信谈论了叶圣陶从事创作的背景、作品概貌、创作特色和作品评价观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叶圣陶的文学创作观。作为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叶圣陶和沈金梅的书信交游反映了创作者和评论家的双向对话与互动,叶老谦和平易的性格和反求诸己的态度在信中溢于言表,令人动容,他们的往来书信为深入研究叶圣陶...

主持人语————作者:罗振亚;

摘要:<正>诗与美常常结伴而行,风景旖旎、历史绵长的苏州诗歌天空群星闪烁、名家辈出,仅就当代苏州诗坛而言,就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为江南文化建设贡献了力量。继小海、李德武之后,本期苏州新诗研究栏目登载三篇文章,集中探讨个性卓然的诗人车前子。车前子多才多艺,集诗人、散文家和画家等身份于一身,其画作的影响甚至一度超过了诗歌;但他最初在艺海立足、将来会留之久远的必将是诗歌

主持人语————作者:黄景春;

摘要:<正>本期民间文学研究专栏刊出四篇论文,一篇讨论西王母神话的传承与保护,两篇讨论董永传说和陆稼书传说的生成与流传,还有一篇是针对《上海城市民俗史》的学术评论。迟文杰、刘天一的《天山天池西王母神话的发现、保护与传承》利用岩画和出土文献讨论西王母神话在新疆各民族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天山天池被认为是西王母瑶池的所在地,唐代在附近曾设置瑶池都督府,当地西王母神话的演化与流播往往依托于人们对“天山”“瑶池”的...

水韵姑苏 色粉绮梦 曹非水彩、色粉画作品欣赏————作者:曹非;

摘要:<正>水彩画有着独特的透明质感和灵动的魅力,它既可表现光影也可彰显笔意,独具魅力,其表现形式为水色淋漓、虚实相生,特别契合温婉含蓄、氤氲雅致的江南气质。绘画者徜徉于苏州的园林、街巷、郊野,一花一草、一街一巷皆被撷取入画,用以表现名城姑苏的水韵和诗意。色粉画则刚柔并济,既有油画的厚重感,又有水彩画的灵动,特别适合进行塑造,一代昆曲艺术家顾笃璜先生在光影中的形象十分动人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1—6期(第41卷,总第182—187期)篇目索引

摘要:<正>~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5年栏目征稿计划

摘要:<正>2025年,本刊将继续秉持促进学术交流的办刊理念,积极推进文化建设,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编辑赐稿!“中国通俗文学”栏目:反映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追踪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以专题研究呈现问题意识。2025年将设“武侠小说专辑”以及“侦探小说”“科幻小说”“鸳鸯蝴蝶派研究”“周瘦鹃研究”“梁羽生研究”等专题。“吴文化研究”栏目:坚持发掘吴地文化内涵、弘扬吴地文化传统精神...

金庸小说中的“坏”女人————作者:林保淳;

摘要:金庸小说中的“坏女人”相对较少,历来讨论也多集中于正面形象的女性角色。文章选取金庸小说中读者“公认”的8位“坏”女人,不仅从金庸正笔摹写的文字叙述中呈现其有意识地塑造的“坏”女人的心性与作为;更从金庸刻意回避不写、无意识不予呈现的“留白”处,与金庸笔下其他的女性、男性角色以及其他武侠小说所呈现的女性群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更精确地掌握金庸对女性的真正观点

论金庸小说主人公成长经历叙述及其意义————作者:罗立群;

摘要:金庸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有一段充满艰辛和磨难的成长经历,其叙写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主人公的身世背景为写作基点的叙事模式;二是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为描述重心的叙事模式。在其成长过程中,女性角色的参与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金庸小说的主人公成长经历叙述对凸显人物品质、揭示作品主题、提升文学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教育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554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