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报。本刊旨在交流涉外型科研与教学的新成果、新经验,探讨双语教学、全英教学的新途径。是一份充分开展搞水平学术研究并全面反映学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编辑部秉承“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遵循学校建成“高水率的敞学研究型大学 的发展方向。努力将学报办成特色鲜明、学术性强、并能实际推动教学与科研发展的高品质的学术期刊。本刊以学术创新为目标,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为语言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外交学、管理学、教育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学术成果和学术交流提供园地。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法律语言学研究、商务语言文化研究、词典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经济与管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美国重返东亚:政策与影响 张振江,Zhang Zhenjiang
2. 朴槿惠总统访华后的中韩、中朝关系与朝鲜半岛局势 魏志江,王宇涵
3. 印度的崛起与对中国安全环境的挑战 孔庆山,Kong Qingshan
4. 俄罗斯外交真的会走向东方吗? 王树春,万青松,Wang Shuchun,Wan Qingsong
5. 从小国政治到大国政治: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选择 陈寒溪,Chen Hanxi
6. 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评估 廖国民,涂稳华,宁静,Liao Guomin,Tu Wenhua,Ning Jing
7. 我国券商投资顾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幼芳,Zhang Youfang
8.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郭忠林,Guo Zhonglin
9. 英汉广播新闻话语中的主位选择和主位推进 刘礼进,郭慧君,Liu Lijin,Guo Huijun
10. 电子会话中的话轮和交换 陈晓燕,王彦,Chen Xiaoyan,Wang Yan
11. 目标面孔呈现时间对语词遮蔽效应的影响 刘丽虹,Liu Lihong
12.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校训英译的主-客观理据论--以“明德尚行学贯中西”英译剖析为例 曾利沙,Zeng Lisha
13. 论希腊神话知识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以“致海伦”的阐释与翻译为例 罗长斌,Luo Changbin
14. 不一样的成长故事:《在耶稣脚下》中底层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的命运 胡俊,Hu Jun
15. 论郭德纲相声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伍方斐,赖锐,Wu Fangfei,Lai Rui
16. 简论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宋善文,Song Shanwen
17. 试论收货人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的法律地位 陈勇,Chen Yong
18. 欧洲新兴课语整合式学习(CLIL)的背景、视角与启示 刘会英,黄甫全,Liu Huiying,Huang Fuquan
19. 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葛静萍,Ge Jingping
20. 基于图式理论的专业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杨映春,Yang Yingchun
21.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现状与提升路径探析 梁凌,蒋丽平,Liang Ling,Jiang Liping
22. 广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陈健,黄秀娟,Chen Jian,Huang Xiujuan
职称论文发表代理投稿:提高本科生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
摘 要: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利用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原理,探讨食品加工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并利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工艺设计、设备选型。针对食品工程原理的课程内容特点,以及目前本科课堂普遍存在的教学气氛沉闷、学生上课观念错误、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差、教师课程内容编排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建议从课程相似内容归类,典型例题精讲;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车间参观学习辅助课堂教学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食品工程原理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例题精讲,多媒体,车间参观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三传理论”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设计计算等。“三传理论”包括动量传递(momentum transfer)、热量传递(heat transfer)、质量传递(mass transfer),食品生产过程中共有的基本物理操作过程称为单元操作,“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的具体应用。所以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课程体系中的基本骨架课程之一,既是高等数学、CAD等基础课的后继课程,同时也为食品机械、食品工艺学及食品工厂设计等专业课提供理论基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法律文学外译与法治中国形象建构——赵军峰教授访谈录————作者:龙新元;赵军峰;
摘要:赵军峰教授长期深耕法律语言与翻译研究,近年来撷取法学界“法律与文学”研究理论资源,尝试廓清法律文学的概念源流,探索法律文学翻译研究域。访谈中,赵教授基于其跨学科视野,就法律与文学的关系、法律文学的内涵、法律文学翻译研究的范畴、意义及相关经典译例等展开了论述。赵教授指出,法律文学系承载一国原生性法律知识,可映现法制发展概况,再现法治生活景观,引导大众体认法理,同时起到道德教化和社会控制作用的叙事经典...
叙述者是可选的吗?————作者:申丹;
摘要:小说叙事研究界存在一个共识: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述,小说文本中都有一个由作者创造出来的虚构叙述者。针对这种“泛叙述者理论”,有些学者提出了与之相异的“叙述者可选理论”,即作者可以选择是否构建叙述者,而只有在作者有意构建一个人物叙述者的情况下,才能谈论独立于作者的叙述者。这派学者的考量范围从小说拓展到了日常交流、电影、连环漫画等,这种宽阔的视野值得称道,但在其观点中也出现了各种偏误。如果我们...
“文明互鉴”的史学之维:中国历史典籍的海外传播及其意义——张磊夫教授访谈录————作者:聂炜;许明武;张磊夫;
摘要:《资治通鉴》是我国史籍中之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在西方最早流传并启牖西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史籍之一。澳大利亚史学家张磊夫教授英译自《资治通鉴》的三个节译本受到西方汉学界广泛赞誉。在他对《资治通鉴》赓续30年之久的英译历程中,不仅渐进开启他专研中国历史的学术化进程,更推动了国际史学界对中国汉朝的精深探索。本研究以访谈形式,围绕宏观历史发生语境、中观译者因素及微观字词考略三个层面予以译史追问,探究并呈现张...
通过神经科学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互动——兼谈科学与人文的贯通————作者:何辉斌;
摘要: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彼此融合。首先,情感是无意识自动化的系列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合力结果,虽然人们心中只感知到了情感起伏。其次,价值判断也是一个复合的过程,它以事实为对象,以情感为出发点和导向,用理性的方法自觉把利与害进行全面考量。再次,事实判断所倚重的理性思维并非完全自足的单一脑力活动,它以情感为驱动,还以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取舍依据和判断尺寸;事实判断的结果又反...
文学研究的媒介学视角————作者:刘永强;步静怡;
摘要:在文学研究的文化学转型中,媒介问题以及媒介学视角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文学的创作实践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媒介形态的更新,文学的形式和功能以及人们对文学的理解也会发生改变。通过引入媒介学视角,我们可以厘清变化脉络,洞悉文学演变规律。具体言之:媒介考古学聚焦媒介的物质和技术维度,推动文学研究关注书信和编者的中介作用;跨媒介性研究关注文学实践中不同表达方式的融通转化;物质性研究打破阐释学框架,使文...
近代英语文献中的苏东坡————作者:姚达兑;
摘要:2021年有学者曾指出:苏东坡诗文在英语世界最早译介始于郭实腊在1838年所译的一首东坡诗,而且1842年郭实腊在译介东坡时用尽一切溢美之词。此说还需修正。1815年马礼逊《华英字典》是最早论及东坡的英文文献。裨治文分别于1832年和1840年发表的两篇书评也涉及了东坡诗文。1838年郭实腊英译《赠眼医王彦若》是最早的英译东坡诗。1842年前最深入研读东坡诗文的西方人当属郭实腊。他对东坡的译介在1...
暴力救赎与边缘民族文学的世界化——韩江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与阐释————作者:张乃禹;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新晋得主韩国作家韩江的作品自2013年译介至国内以来,在作品美学特色和国际获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一直保持着全面持续的译介出版和深入系统的解读接受。中国读者从韩江作品中既参悟到自我觉醒与精神救赎的力量,也从对政治创伤的再现反思和对生死的思考释怀中认识到东方特色的暴力呈现方式。韩江作品在中国的解读和阐释既有宏观与微观的双维视角,也有对韩国文学作为边缘民族文学世界化问题的理性思考。表面上看,...
追寻消逝的男性气概:重估霍尔顿·考尔菲德的魅力之谜————作者:隋红升;董凯;
摘要:自《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以来,主人公霍尔顿因其独特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倍受广大读者关注和青睐,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霍尔顿现象”。本文拟从男性气概角度重新审视霍尔顿这一人物形象,认为霍尔顿的魅力不仅源于他对庸俗虚伪社会精神风尚的激进反叛,还来自其对真正男性气概的深切理解及其悲壮的建构历程。霍尔顿深切意识到美国现代男性气质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外在性、物质性和浮夸性,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种具有内在...
趋同、归类与消解——兰斯顿·休斯诗歌的消费符号————作者:黄长萍;董洪川;
摘要:兰斯顿·休斯的诗歌描绘了日益物质化的美国现代消费社会,揭示出消费符号与现代自我之间的紧密联结。本文从消费社会理论视角切入,结合美国现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探究休斯诗歌作品所呈现的消费符号内涵,力图阐发现代自我在消费符号的结构网内被趋同化、归类与消解的境况。休斯的消费符号书写揭露并批判了美国现代消费社会的种种弊端,尤其是消费符号对现代人无形、有形的操控与盘剥,也彰显出现代诗歌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修·阿诺德美学思想研究————作者:李威;
摘要: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的批评以道德训诫而闻名,然而其美学思想一直未受到足够关注。作为维多利亚时期坚定的诗歌形式改革者,阿诺德强调建筑力与崇高的风格。在他看来,二者并非是对诗歌形式的单纯要求,它们不存在于真空中,而是与人性的永恒相联系,正是想象理智或“最好的自我”的诗学表征。阿氏的美学思想源自历史主义,并将目光投向“人性”,阿氏意在建构一个独立于历史之外、本体永恒的精神基础。将价值置于主...
文化记忆视域下的“印度兵变”叙事研究————作者:张金凤;
摘要:1857年印度兵变是英印殖民史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已经成为一块英印共有的记忆场,对其书写至今依然连绵不绝。英国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几部兵变叙事代表性作品,均参与了英国人有关印度兵变的文化记忆建构:对于兵变的个体交际记忆通过媒体化而被塑造成为英国人的集体记忆,之后通过再媒体化逐渐沉淀为长期文化记忆。这一文化记忆即使在当代英印关系的文学书写中,也依然时隐时现地发挥着巨大作用
印第安老兵的治愈之旅:论莱斯利·西尔科《典仪》的共同体希冀————作者:逄玥;
摘要:美国著名印第安女性作家西尔科的小说《典仪》聚焦二战归来身心俱疲的主人公塔尤的成长与精神治愈之旅,突显其心中理想的共同体愿景。成长之家治愈塔尤缺失父母之爱的童年,舅舅与姨妈的智慧塑造其辩证的视角与开放的心态;拉古纳村落治愈塔尤的战争创伤,朋友、药师与传统印第安文化帮助其找回迷失的自我,坚定其作为印第安人的身份归属感。西尔科倡导印第安人适应时代发展,正视当下,在坚守印第安文化传统的同时以博爱胸怀融入主...
韩江早期小说中的移动性问题探析————作者:付蓉;
摘要:韩江早期作品《丽水之爱》和《玄鹿》展现了作者在移动性与安栖主义主题上的多层次探索。首先,作品中的“移动”不仅象征着无根的漂泊感,还揭示了个体在离开家庭与社会之后对归属感的探寻;其次,移动行为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展现出人物在自我探索和身份重构中的潜质;最后,作品中“失踪者”的移动反映了人物在精神、情感乃至身份上的缺席与迷失,而“寻找失踪者”的旅程则进一步烘托出角色对自我情感、责任和关系的深层探索。这种...
家庭、战争到自然:尼克·亚当斯男性气质建构之路————作者:陶伟隆;
摘要:尼克·亚当斯是一个成长式主人公,作为海明威笔下“准则英雄”和“硬汉”形象雏形,体现了“准则英雄”建构男性气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出离家庭、介入暴力与战争、回归原始与自然是尼克建构男性气质的三个主要环节,尼克男性身份和男性气质的建构受到家庭、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了对支配性男性气质与传统男性气概的认同和接受;与此同时,尼克对自然支配又敬畏的态度表现出原始男性气质的倾向,挑战着社会文化建构的...
“文化进口”与“文化出口”:辜鸿铭的知识生产传播活动考察————作者:张旭;张鼎程;
摘要:文化“走出去”是当今主流意识重点打造的工程。其实此活动在中国已开展多年,而且也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本论文结合知识考古最新成果,借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说,考察辜鸿铭“文化出口”活动,追踪他采取的“文化出口”途径和传播策略,并讨论其文化活动产生的效应,以求为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系统工程提供借鉴
钱锺书对休谟哲学的译介与评价————作者:龚刚;
摘要:钱锺书对英国经验主义哲学进行了颇为系统的研读。经验主义哲学家的代表作如培根的《新工具》、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贝克莱的《阿尔西伏龙》、休谟的《人性论》《道德原则研究》,在钱氏的小说、散文、文艺评论及思想札记中屡屡被引用或化用。综观钱锺书与休谟哲学的关系可以看到,他虽然借助柏格森的时间理论,批评休谟将时间碎片化、空间化,又借助老庄、黑格尔的理论破解了休谟的自我不可知论、因果虚无论,但...
中外诗歌互译中的音韵美问题————作者:张冰;
摘要: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今天,翻译从业者颇有一种危机感。即使一般的翻译工作即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文学翻译和诗歌翻译也未必很快能为人工智能让渡自己的领域。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翻译或诗歌翻译是一种创作,而且是一种具有特殊难度的创作。诗歌翻译最难的是传达原语诗歌的音韵美,而音韵美则是构成诗歌美感的关键。因此,对于译者而言,诗歌翻译便成为一个严峻考验。迄今为止,中外诗歌翻译领域里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译作,它...
俄罗斯文学研究之路——汪介之教授访谈录————作者:王祖友;汪介之;
摘要:在本篇访谈中,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国际知名学者汪介之教授结合自身40余年学术道路,纵论高尔基、帕斯捷尔纳克、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与文化、俄罗斯域外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关系、俄国文学史、俄国批评史,以及中俄文学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等重要议题。作为国内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执牛耳者,汪教授对年轻人寄予厚望,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传递出“夯实基础,熟读经史,发现问题,立志创新”的治学理念
在人生旅行中研究旅行文学——田俊武教授访谈录————作者:刘抒悦;田俊武;
摘要:在本篇访谈中,田俊武教授分享了经典文学研究经验,回忆了作为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到美国访学的经历如何引领他走向美国旅行文学探索,并解释了他当前为何将学术聚焦延展到英国旅行文学史。田俊武教授不仅详细论述了旅行与文学在发生学上的内在联系,阐明了旅行文学的概念、发展过程以及研究现状,还对美国旅行文学与英国旅行文学展开比较阐释与关系梳理,进而介绍了他主持的“英国旅行文学史”项目进展。访谈最后,田俊武教授谈到了他...
新罗诗人崔致远汉诗用典考论————作者:陈彦辉;
摘要:朝鲜半岛汉诗是域外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罗时期杰出文人崔致远在唐朝求学为官期间以及归国后创作了大量汉诗。崔致远汉诗运用了大量典故,这其中包括引事之典和引言之典。崔致远善用典故,能够做到旁征博引,无论是儒道经典、史实传说、诗文名句等都能为我所用。其用典艺术手法灵活、技巧多元,善于利用融化剪裁手段、以人们常见的典故入诗,做到古典和今典结合,使其汉诗语言典雅、简洁精炼、内涵丰富,表达更加生动。他的诗歌...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聪明泉(少儿版)
- 国家级高校招生理论研究
- 省级高校社科动态
- 国家级世界汉学
- 学报《黑河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教师
- 国家级《中国大学生就业》
- 省级《机械职业教育》
- 省级化学教与学
- 省级新作文(校园文学)
- 学报《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国高教研究》
- 省级《当代职业教育》
- 省级《开封大学学报》
- 省级《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教育信息技术》
- 省级《中学生理科月刊》
- 省级青春男女生(许愿草)
- 省级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省级小手指故事绘
- 省级《浙江体育科学》
- 省级智力课堂
- 省级《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中小学管理》
- 省级《思维与智慧》
- 省级满分阅读
- 北大核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 国家级初中生世界
- 省级现代教育论丛
- 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