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34-1227/C
国际标准刊号:1009-8534
主办单位:宿州教育学院;苏州职业技术学院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商洛学院学报》编辑部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榆林学院学报》编辑部目录

  【杂志简介】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博士论坛、政治经济研究、语言学研究、文艺研究、中学文科教学、中学理科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试论邓小平文化创新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连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族际关系的治理 胡乃丽

  关于正确理解和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龙春霞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发展实现路径研究 王崇志,黄河

  关于保险营销管理的一些思考 马妮娜

  维稳视角下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探析 起联玉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梦”相融合的几点思考 殷来宾

  高校共青团员修养的路径和方法 单永新

  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心理资本的应用浅析 王晓明

  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孙玉平

  技术侦查措施庭外审核研究 朱巧红

  风土酿就菜系——日本饮食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刘红岩

  浅析英国诗歌的情感寓意与现代启示 滕兆玮

  《德西蕾的孩子》中德西蕾的替罪羊形象研究 许玲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在悲剧中挣扎的萨特笔下人物 韦丽华

  意识形态下劳伦斯作品在我国“十七年”时期的缺席 徐黄丽

  庄子审丑美学体系的合理与症结剖析 汪静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 张艳存,刘常飞

  解读张洁小说中的文学语言音乐特征 南芷萌

  传统戏剧的创新与演出——徽剧的保护与继承、创新与演出 温梅

  伦理思想论文:试论西方伦理学中的民生

  [论文摘要]“民生伦理”蕴含于民生的伦理品性和伦理的民生倾向。古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家们就融民生与伦理于一体,提出了德性的目的在于幸福生活等观点;近代西方伦理在论证如何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时,更加凸显了对民生问题的伦理反思;当代西方则把民生问题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视界,对福利与民生、关怀与民生、生态与民生、幸福与民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批判性地审视西方伦理学中的民生伦理思想对我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民生伦理论文,公共利益论文,幸福生活论文

  我们已进入“民生时代”,这是可经验到的事实。民生问题不仅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蕴含于民生的伦理品性和伦理的民生倾向的民生伦理思想,在西方由来已久,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家们就融民生与伦理于一体,提出了德性的目的在于幸福生活,美德是获得最大快乐的手段等观点,但真正把民生问题作为伦理道德的中心视界则肇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批判性地审视西方伦理学中的民生伦理思想对我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进路————作者:谭乾权;崔丽君;倪培强;

摘要:“三个务必”重要论断发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两个务必”思想的精神传承和发展,是党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发出的新告诫新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赓续党的光荣传统的鲜明态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和担当笃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百年奋斗的主旨主线,“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保障,“敢于斗争、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研究————作者:岑雨晨;吴胡珂曜;

摘要: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和重大决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充实的理论逻辑,其理论基础源自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持续丰富与创新,而其思想源泉深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天下一家”理念、“大一统”思维以及“和谐共生”的文化精髓,其发展创新则蕴含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作者:谢小夏;邓东媚;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主体、价值属性、价值目标上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凝聚思想共识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奠定思想基础,以弘扬主流价值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筑牢精神生活领地,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新鲜血液,以实现精神自强回应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宏伟目标,以优化文化环境营造健康舆论氛围满足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现实需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精神生活...

文旅融合视域下甘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究————作者:杨亚雄;邓霖;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民族工作的核心主题。甘肃是多民族省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依托甘肃丰富的文旅资源,通过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完善技术要素投入、加大民族教育工作等方面,更好发挥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的功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将有助...

新时代公立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探析————作者:袁成;张翠;王艳;

摘要:结合对中国工会十八大部署要求和医药卫生政策文件的学习,思考公立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作用。新形势下产生新要求,部分医院工会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建议医院工会应提升能力水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采取强化职能定位、加强人文关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推进信息畅通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医务人员政治素养和医学人文修养,提高医疗...

诠释学视域下《近思录》陈荣捷译本的理解前结构————作者:张玲;毛朝晖;罗芬芬;

摘要:《近思录》陈荣捷英译本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宋明理学特别是朱熹思想的重要窗口。基于诠释学理论中“理解前结构”这一核心概念,通过深入挖掘陈荣捷的学术背景、文化立场及翻译理念,分析其文化前有、思想前见和译者前把握,能够揭示前理解对翻译策略的重要影响,进而阐明陈译本在翻译领域的典范价值及其在学术领域的突破性

从地方书写看战时“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作者:何欢;

摘要:地方书写作为“地之景”与“人之情”相融合的文学创作,是探寻战时作家文化心理、构建战时“边地中国”形象的研究对象。其中,战时红河的地方书写因自身地理文化与作家群体构成而独具特殊性,战时红河“地之景”的呈现主要分为两类,一为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师生对“诗意蒙自”的浪漫回忆书写,二为战时学者前往滇南调研过程中对战时“乱世边地”的现实书写。浪漫与现实的“地之景”承载着的是作家“人之情”的惆怅与忧思。地方书写中...

苏辙咏花诗的情志寄寓————作者:陈曼;

摘要:苏辙43首咏花诗是典型的宋代咏物诗,在文人意识的审美观照下书写眼见花卉的特点,托寓自己的情志。诗中有对花卉形态、香味、颜色的赞美之情,也有对花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赞赏之情。苏辙在花卉书写时更是加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借花喻人,写己芳心自持和经年仍香的高尚节操与品格坚守。个人化的落寞之情与开落随缘的禅门哲理相融合造就了苏辙咏花诗深远的内涵旨趣

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策略————作者:岳德鹏;罗金星;娄少林;

摘要:通过对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出影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素质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着重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必要性,旨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采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探讨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如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积极的课堂氛围营造、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发展以及评价机制的完善等。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这些策略能够...

英文版《青铜葵花》中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作者:林文韵;杨田田;

摘要:通过对《青铜葵花》英文版译者汪海岚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发现译者在词汇、关系和情节的处理上采用了高超的翻译技巧,重塑了作品的人物形象,既最大限度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又适应了英语读者的习惯。副文本元素如封面设计和插图,通过视觉艺术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中国韵味,增强了文化美感的国际传播效果,是中国形象再创造的背景支撑。此外,书末的讨论问题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小说主题和文化背景,强调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汪...

科技期刊审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琴;孙玉花;

摘要: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传播与学术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挑战,审稿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基于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的发展回顾并剖析现状,认为科技期刊审稿工作中存在审稿周期长、标准不统一、意见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优化审稿流程,引入高效在线管理平台,缩短周期并合理配置专家资源;加强期刊内部管理,设立严格的审稿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强化科研诚信教育,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大单元教学在思政课中的价值意蕴、问题靶向及路径探赜————作者:赵晨;

摘要:在思政课中应用大单元教学具有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多方面能力等价值。目前,在思政课中应用大单元教学还存在课程内容整合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创设大单元情境能力不足、教学实施方法单一以及新课程评价理念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思政课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优化大单元教学的应用:结合教材内容,科学设计单元主题和目标;建立生活关联,创设真实的大单元教学情境;结合多元方法,促进大单元教学有效实施以及遵循教学评一致...

教育改革背景下职前教师素养发展路径————作者:陆海空;殷艳;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对职前教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此,职前教师教育要深刻理解教师教育的跨学科性、教师知识的情境性和教师素养的高度融合性,探究职前教师素养发展新路径。教改背景下的职前教师培养要统筹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以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知识建构和应用的过程,培养职前师资跨学科教学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

科产教视域下医学英语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以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作者:邹润;

摘要:本研究以科产教协同与融合发展为理念,基于KAQ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考察医学英语方向的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的自我满意度、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自我评价,以及现有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评估医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不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进一步完善科产教融合育人理念,为培养能够满足社会语言服务需求的医学英语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付琼;李致春;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践行使命担当的必然选择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立足自身发展定位,主动参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动内涵发展与行业转型升级、学科专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科学研究范式与企业技术需求以及应用型师资转型与产业发展...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作者:吴支奎;黄颖;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对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特色、实现专业化高层次教师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检视现实,发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小学教育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还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被弱化、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难融合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提升小学教育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此,可通过如下措施解决上述问题:突出专业学位性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跨越教育鸿沟,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完...

产出导向理念下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证研究——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为例————作者:梁薇;

摘要: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已由本科院校扩展到专科院校。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贯彻“产出导向”的认证理念进行混合式学习设计,是专科师范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焦点。研究以产出导向理念及积极学习的五个要素为理论依据,构建了由前期分析与设计(学生分析、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重构、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三个环节七个要素构成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方案,并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为例进行准实...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作者:任明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课程为例,剖析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师等维度阐述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路径,从而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协同发展,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挖掘思政元素,赋能课程方案的规划设计————作者:陆璐;万林;

摘要:本研究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构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创新意识、理性心态、哲学思想六个维度,挖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从育人目标、育人体系、育人模式以及考核要点四个方面,提出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方案,为其他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教学质量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价值内涵与建设路径————作者:尤加彬;黄海兵;

摘要:教学质量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永恒话题,与教学督导同向同行,一方面,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督导制度持续完善;另一方面,教学督导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在此背景下,教学督导具有内在的价值内涵,包括以维护教育教学之“道”的价值核心、以指引教学行动之“法”的价值认知、以贯通教学实践之“自”的价值导向和以融汇教学质量之“然”的价值表现。基于此,立足体系、主体、途径、反馈四个维度提出建设路径,即...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