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51-1580/G4
国际标准刊号:1009-5195
主办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主管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查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教育科学》核心教育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英语教育论文发表期刊

  杂志简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秉持“研究现代教育前沿问题,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服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的宗旨,传播学术精神,追踪学术前沿,展示远程开放教育、教育技术和终身教育的研究成果,成为知名专家传播学术思想的窗口,青年学者扩大学术影响的平台。

  办刊宗旨

  本刊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研究,鼓励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别欢迎统计分析的调研报告和基金课题阶段性研究论文。本刊设有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终身教育、国际交流、实践研究、技术应用等栏目。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两届全国电大系统“最佳期刊”奖

  三届四川省高校学报“二等奖”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资料库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数字资源、技术应用。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学习和技术联姻:技术的价值是什么*--访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罗伯特·瑞泽博士 于文浩,刘迪,Yu Wenhao,Liu Di

  发明工作室:大学的创客空间及文化 克莱格·福瑞斯特,洛葛仙妮·莫尔,艾米特·加里瓦拉,芭芭拉·伯克斯·法丝,朱莉·琳西,温蒂·纽斯泰特,皮特·恩格,克里斯托弗·奎特尔,佘震宇(译),孙晴(译),李洁(译),解百臣(审校),Craig R. Forest,Roxanne A. Moore,Amit S. Jariwala,Barbara Burks Fasse,Julie Linsey,Wendy Newstetter,Peter Ngo,Christopher Quintero,She zhenyu,Sun Qing,Li Jie,Xie Baichen

  知识创造视野中的三元交互学习 刘大军,黄甫全,Liu Dajun,Huang Fuquan

  苏伽特·米特拉自组织学习环境研究 吴长城,Wu Changcheng

  国际E-Learning研究热点演化及趋势探测 李干,袁勤俭,舒小昀,陈滔娜,Li Gan,Yuan Qinjian,Shu Xiaoyun,Chen Taona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 赵兴龙,詹伟华,Zhao Xinglong,Zhan Weihua

  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编制 吴峰,王辞晓,李杰,Wu Feng,Wang Chixiao,Jessica Li

  “研训用”一体的教师远程培训内涵及实践观照 武丽志,曾素娥,Wu Lizhi,Zeng Sue

  国家开放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 崔践,Cui Jian

  基于MOOC的中外教师合作混合教学新模式 马红亮,袁莉,郭唯一,栾华,Ma Hongliang,Yuan Li,Guo Weiyi,Luan Hua

  教师论文发表:道家“无为”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哲学智慧。“无为”作为道家思想的精华所在,不仅穿越时空积淀在中华古老哲学的深层结构中,而且以其顽强的思想扩张力渗透在当今的教育生活中。“无为”思想具有丰富教育内涵,无论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还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无为”,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教育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派别众多,历史悠久,深深影响着我国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人们心灵日益无所依据的今天,道家文化所构筑的纯真质朴、自然温馨的社会蓝图正是现代社会人们对“诗意栖居”生活的一种期待。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研究切入点,取“无为”思想之精华,将其积极方面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结合起来,借鉴道家“无为”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既可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以进一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启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研究的特征、热点与展望——基于2024年《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文献的分析————作者:毕乐;

摘要:建设教育强国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其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为把握当前职教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基于对2024年《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文献的分析发现: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研究成果呈现研究主体集聚化、地域分布差异化、合作研究发表为主流模式、发表载体以教育学期刊为主、职教研究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研究方法以非实证为主等特征。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集中在基本理论探...

智能教研的本质、误区与回归————作者:王丽华;时一帆;卢国成;

摘要: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热点,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对智能教研本质的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对其的盲目追捧及实践误区频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本质和教研本质的双重考察提出,智能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数据为基础,通过“人—机—人”协同教研决策,实现“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和经验性)优化的循证实践。据此审视智能教研的典型误区主要体现在囿于可疑模型的教研数据、高估数据效用的教研决策、陷...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学生发展——基于31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作者:胡钦太;梁心贤;刘颜帆;王姝莉;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效果仍存在争议。通过对31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认知、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作用。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认知层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行为能力层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层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态...

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人机协同学习的互动模式分析————作者:孙妍妍;黄颖芬;温思凡;

摘要:人机协同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重构了人机协同学习的交互方式,但已有研究对学习小组与GAI的互动模式尚缺乏系统性讨论。基于对GAI支持下的人机协作学习对话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应用、分析、示例是学生向GAI提问中最常见的三类问题。在“生—机”交互中,学习者群体涌现出探索式提问、优化提问、信息综合三种主要交互行为,每种行为均呈现出清晰的认知参与方式转换模式;...

教育强国的生态基础:数字化技术支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作者:吴南中;邱骏鹏;田娟;

摘要: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具体表现为教育的综合实力强、价值功能强、社会感知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蕴含教育本体建设的整体性推进、认知的系统性生成、价值的指向性回应和建设方法论的可持续取向等行动隐喻。教育强国与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在空间、时间和功能维度上深度耦合,即两者在生成空间上通过竞合关系拓展资源,在建构时间上相互依存、互利发展,在功能关系上相互形塑、支持对方功能实现。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

教育强国视域下“互联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的逻辑转向与行动进路————作者:闫志明;郭佳;陈羽;

摘要:“互联网+教育”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育大国建设过程中,“互联网+教育”在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广泛覆盖,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城乡学生获得同样优质的教学等。在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过程中,城乡教育均等化又面临着提升乡村学校育人质量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能有效实现对话式教学吗————作者:颜士刚;胡修磊;李文光;

摘要: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从形式上实现了人与机器的自然对话,使古老的对话式教学成为现实可能,因此其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教育界广为推崇。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对话式教学应用中的适用性,有必要从其工作原理出发探索其在教育应用中的固有困难,以寻求其赋能对话式教学的适切路径。作为一种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训练而具有自然语言对话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聊天机器人”,本身存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5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是一本传播远程开放教育、教育技术和终身教育领域创新性、前沿性、持续性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2025年继续关注国家重大教育发展战略、国际最新教育政策与实践、学科领域前沿与热点话题,聚焦科技发展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欢迎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研究和问题导向的实证研究。2025年《现代远程教育研究》重点关注以下选题

2024年度转载名目

摘要:<正>~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的差异、共识与趋向——基于中、日、英、美四国比较————作者:罗江华;钟文俊;陈艺;

摘要: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动力,其相关政策成为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全球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全局性理解,并帮助政策制定者设计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政策框架。通过比较分析中、日、英、美四国近年来发布的相关政策文本发现,各国均日益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普及应用,但其对政策工具的选择和政策目标的设定存在显著差异。在政策工具整体结构方...

三元政策驱动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内在逻辑、关键机制与实施路径————作者:杨现民;李王伟;李新;姚凤君;

摘要: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是教育生态重塑与系统革新的关键和核心所在。从多重政策视角探讨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是深化课堂教学转型研究的重要路径。新近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方案、“双减”政策以及教育数字化战略构成的“三元政策”的叠加效应成为驱动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三元政策的驱动影响为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理念、技术、方法与目标指向,构成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

同步课堂中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专注度分析————作者:武法提;高姝睿;赖松;

摘要:同步课堂是践行“三个课堂”的主要方式,已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及时、准确地掌握学习者的专注度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对提升同步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同步课堂中存在异地学生专注状态难反馈、难调节等困境,亟需从技术角度提供精准的专注度分析与反馈方案。为达成同步课堂中学习者专注状态的精确反馈,同步课堂专注度分析要依次解决基于学习者数据的专注度计算、专注度特征间的关联,以及针...

苏格拉底式问题支架:促进学生向AI大模型提出高质量问题————作者:赵晓伟;王师晓;李情;沈书生;祝智庭;

摘要:向AI大模型提出高质量问题已成为数智时代学习者的必备技能与元素养。然而,当前学生向AI大模型提问的能力较低,所提问题存在浅表化、思维含量不高等现象,导致大模型的响应往往无法满足预期需求。苏格拉底式提问为有效提升学生提问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基于此设计的苏格拉底式问题支架从“认知—元认知”双重维度提供了提示性、指导性、解释性三类支架,能够激发学生向AI大模型主动提问和持续追问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认知发...

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向————作者:黄涛;黄文娟;张振梅;

摘要: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因子的关键在于通过智能技术确定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消除和减少发展阶段间的各种阻碍因素,达成专业发展进入下一阶段的条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以此为切入点从教师主体性...

智能机器驱动的教育学知识生产及其中国化————作者:李永梅;谭维智;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教育学知识生产范式转型已成为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融合、共同推动教育学知识体系发展的新趋势。智能机器已参与到教育研究的全流程,并基于组合技术与机器机理实现了教育学知识的机器生产,形成了区别于人类的教育学知识生产模式。在此背景下,教育研究者应当借助机器的研究能力,“负责任”地进行教育学知识生产;弥补机器研究限度,“关怀性”地进行教育学知识生产;发展高阶研究能力,“高质量”...

高等教育数字化质量评估:基于经合组织的经验————作者:李军;曾琳;

摘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趋势,如何评估其转型效果是当前各国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经合组织结合成员国面临的阻障和前期开展的探索,在以“数字化准备、数字化实践和数字化绩效”为闭合链的质量评估框架基础上,研制了包含“计划与调整、实施、监控”三个阶段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质量评估标准,从发展战略、物质基础、多方协同、教学质量、数字素养、外部支持、监测程序、效果反馈八个方面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质量评估提...

教育强国建设中数字化何以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作者:柯清超;黄灿;米桥伟;李伏清;

摘要: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教育发展既体现出规模宏大、发展迅猛、制度优越的相对优势,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亟需在全面教育公平、高水平育人质量、卓越创新能力与一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塑造新的优势。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通过与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教育强国建设所关切的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结构、教育创新四大核心任务的实...

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厚植乡村教育情怀的三重追问————作者:周晔;景琛琛;

摘要:乡村教师对于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家精神何以、以何及如何促使乡村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厚植乡村教育情怀,对重建乡村教师精神家园、打造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乡村教育情怀是乡村教师内心深处对乡村教育的炽热情愫,源于其对乡村教育活动的亲身体验和深刻感悟,表现为对乡村教育持续性的情感倾注、理解认知、实践作为与反思创新,是乡村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具体承载与关键表达。其中,“心...

理性·逻辑·精神: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分析框架与战略定位————作者:朱德全;冯丹;

摘要: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进建立在对其属性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基础上。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复合概念,涵括“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三重子概念,分别对应治理对象、治理本体、治理样态三重内核,体现出三重属性,分别是“职普比较”下的差异融通贯通属性、“国家中心”下的多元主体协作属性以及“时空交错”下的动静质量迭代属性。然而,在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当前仍普遍存在三大典型问题:一是趋同普通教育...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数字技能培育政策透视——基于“时间—工具—力度”三维分析框架————作者:陈春霞;陈佳妮;

摘要:政策对新型职业农民数字技能培育而言具有极为关键的方向标作用。通过构建“时间—工具—力度”三维政策分析框架,以2012—2023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发布的105份政策文本为对象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时间维度,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数字技能培育政策经历了概念新生期、快速拓展期、稳步发展期和高素质迭代期等阶段,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与波峰波谷交替出现的特征;在工具维度,相关政策体现为由命令性、激励性、能力建设、系统变...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核心教育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4529.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