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教研究》教育期刊简介
《黑龙江高教研究》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和黑龙江高教学会主办的高等教育学术理论刊物。1982年创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编辑部设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内。
《黑龙江高教研究》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以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促进高教改革与发展为办刊宗旨。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9期目录
高校学生评教研究中的两种价值取向及其后果.............丁永为
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王洪席
论师范大学课堂教学之道...............................张荣华
美国大学科学研究持续发展的三个支点...................胡瑞樊鹏
牛津大学导师制发展探究及启示.........................王辉王卓然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生态失衡分析.........................赵书山
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现实性思考...........................王柏棣王平
试论教学评价的目标导向原则及实施策略.................张怀满
论高师声乐教材与中国声乐曲目的价值取向...............徐敦广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质量控制策略...................何利平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董敏杰
高职院校学生工业文化素养的现状与对策.................申素英
地方高校开展“最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析.............王荣德
黑龙江高教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聚而不群:数媒时代大学生“孤独社交”现象的生成逻辑与教育反思————作者:王爽;
摘要:伴随着数媒科技的持续发展,数字化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形态、时空次序和心理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嵌入”作用。一方面,数字化媒介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更自由的交往空间,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空间中自由穿梭;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在一起”的情景错觉,使其情绪转化能力和精神融合能力不断降低,最后形成“身心分离”的社会孤立现象。由于媒介技术的诸多特性造成了大学生社交的表面化,进一步引发了依赖性社交与亲密关系的商品...
教育家精神的隐喻学阐释与实践功用————作者:周润伍;谭天美;
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所秉持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品格的基点。隐喻理论因其增强理解,促进迁移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特性,可作为阐释教育家精神意蕴的特殊方式。依据隐喻理论分析教育家精神的源域、靶域和映射关系,建构出“船锚喻”“明灯喻”“育苗喻”“凿渠喻”“粉笔喻”“大海喻”等六大隐喻,勾画并延展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其具有促进教育家精神意涵体认、确立教育家精神价值引领、助力教育家精神全面弘扬等独特功用及实践可能,可为...
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作者:张绍清;黄婷婷;刘诗波;
摘要: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推动教育硕士研究生向教育家型教师蜕变的关键驱动力。将其融入培养体系,不仅深化了研究生教育的内涵追求,也强化了职业精神培养与质量提升。在融入过程中,需遵循思想引领与实践体悟的协同逻辑,关注学校教育与终身发展的连贯逻辑,把握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的融合逻辑。基于教育家精神的价值与内在逻辑,应以师德建设为基石,塑造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品质;通过课...
虚拟教研室助推教师自主发展:逻辑向路、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向————作者:杨哲;
摘要:教师发展是为促进教师个体生命成长和专业成长、超越自我与不断精进的过程,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推进传统教研室的转型升级,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成为连接“数智技术”“教师发展”两个具有时代特征与生长向度的“关键力量”。虚拟教研室与教师发展的逻辑“耦合”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增力,赋能教师自主发展。在技术重塑教研室新的生态背景下,教师将面临教学理念更新、专业知识扩增、自主...
论高校德育生成的人学困境及人性化重构————作者:张成林;黄玉婷;
摘要:“以人为本”是高校德育的根本旨归。高校德育的生成借由其所阐明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与人学联结,其人本意涵通过其生发的人性起点、生成的“此在”特质、内在的人本逻辑得以体现。“以人为本”阐明的是高校德育的应然向度,但在工具理性盛行的实然境况中,高校德育遭遇“人学空场”困境,表现为德育范式的物化遮蔽、德育评价的量化解构、德育主体的异化偏离等三个方面。为此,高校德育从以下相互联系、相互涵摄的三个向度进行...
高校基于有组织科研参与“揭榜挂帅”:理论框架、实践困境和变革图景————作者:董秀华;金莹;
摘要:基于大科学模式、“委托-代理”关系、不完全契约理论视域构建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的理论框架,并从理论和实践中提炼出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所面临的结构性风险和技术性风险。结构性风险如大部分产业技术难题未能有效解决、“赛马制”的实践困境、不完全契约下的高校信心困境、信息不对称性下的政府和企业路径依赖抉择;技术性风险有高校有组织科研边界、政府治理边界等。根据现实困境对高校...
高等教育的共同富裕效应及驱动机制研究————作者:叶前林;李佳欣;李雅丽;卢红;
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情景下探究高等教育的共同富裕效应及其通过人力资本、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赋能机制,为共同富裕实现指明了新的战略方向。选取2011—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在采用熵值法测度我国高等教育和共同富裕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对高等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驱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一是高等教育具有显著的正向共同富裕效应,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二是从驱动机制...
因职施教: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人才培养————作者:于建伟;张新民;
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发现其遵循“劳动逻辑”“人学逻辑”“发展逻辑”等三重职业逻辑。运用TKS评估框架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现状可以发现其面临“劳动模式挑战”“角色定位挑战”“技能发展挑战”等三大核心职业挑战。职业逻辑和职业挑战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图景。“因职施教”将职业图景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锚点和依据,根据职业图景变化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数据治理教育”“人机...
新时代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蕴意、逻辑理路与推进路径————作者:赵述强;张令;
摘要:新时代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加快推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将为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大批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支撑。以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五育融合及主动性体育中的价值蕴意为切入点,尝试从政策导向、理念转变、实践需要、数字驱动等四个维度阐释逻辑理路。研究认为: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主要面临体育政策执行缺乏抓手、体育属性价值变相...
新文科背景下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作者:戚昕;张瑛;于华明;
摘要: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既肩负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履行高校培育人才职责、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也面临着忽视思政主导作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案例陈旧落后、教学实践流于表面、创业竞赛背离初心等困境挑战。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指出各高校应基于新文科建设指导思想,通过思政教育贯穿主导、数智赋能创新教学形式、立足本土深挖...
交叉学科研究中发展共同语言的价值、问题与策略————作者:李翔宇;
摘要:交叉学科研究不仅可以增强科研合作和产出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有效回应现代社会面临的愈加复杂的时代挑战。作为交际交流互动的媒介工具、学科文化认同的支撑要素和学科专业身份的重要标识,共同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交叉学科研究者达成共同认知和形成文化认同,以保证交叉学科研究共同体正常运行。由于语言的特殊复杂性以及学科范式与学科文化的差异性,交叉学科研究者在发展共同语言过程中会存在因自我学科中心化而产生的“...
争创一流学科:中国大学的行动框架及其调试逻辑————作者:凌健;许怀安;
摘要: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牵引下,我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动逐渐替代入选身份受到更多关注,如何建成世界一流以及选择何种路径必须被理性审视。借助于政策注意力视角,分析并讨论了75份“双一流”建设大学方案蕴含的行动框架及其特征,从管理、服务和价值等三重逻辑提出高校创建行动应调试的方向
国际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制度:经验与启示————作者:吴新星;黄孔雀;许可;
摘要:国外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的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国家制定宏观高等教育政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对高校办学进行监管提供依据、为高校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信息反馈、为在校生和未来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等方面。近年来,一些国家不断改进与完善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制度,在跟踪模式、跟踪指标、跟踪时点、跟踪方法等层面相继采取了新的举措,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亮点。高校毕...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作者:李丹;徐晓风;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协同,树立“大格局”、构建“大课堂”、拓展“大资源”、写好“大文章”。透视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主流,但依然存在组织协同性不足、场域联动性不强、资源支撑性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的思想意识淡薄、保障机制阻滞、考核评价失衡。在“大思政...
优师专项计划的实施现状、面临困境与优化进路————作者:孙晶;
摘要:优师专项计划是国家为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精准培育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通过对28所首批优师专项计划高校的招生文本进行编码分析,发现优师专项计划以考试分数选拔人才、以师德育人为培养原则、以多方利益主体权责保障就业环节、以政策支持确保优师生的职后发展。为深入了解其开展现状,进一步选取6所培养高校的16名不同专业优师生深入访谈,发现优师专项计划初步执行阶段面临着精准选拔的招生困境、服务面...
制度逻辑视角下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的组织性质、特征与发展策略————作者:董凌波;
摘要:基于对新制度主义强调组织趋同的批判,制度逻辑理论提出个体和组织处于多重制度系统,既受到多重制度秩序的影响,又具有能动性。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区域和承担的特殊使命而面临包括市场、科层、专业、政治、国家、文化和社区等制度逻辑的影响。多重制度逻辑影响下的粤港澳合作办学高校是典型的混合型组织,具有不同于一般高校的组织特征,包括特殊时空场域带来较高的制度复杂性、学校法律地位与类别存在不确定性以...
破立之间: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师招聘标准的现状分析、潜在风险与变革路径————作者:张金丹;
摘要:在破“五唯”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以何标准引进教师成为相关利益主体广泛关注的议题。利用NVivo11.0统计工具对全国535所高校招聘标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标准仍对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奖项等传统标准具有选择偏好,但也逐渐侧重立德树人、身心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成果、高校发展等新标准。在转型阶段,高校教师招聘呈现“定性+定量、数据+证据”的评价模式,有从“唯”到“维”的价值倾向。在...
面向教育4.0的教师教育者智能教育素养探究————作者:朱胜晖;宁莎莎;
摘要: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是影响和制约教师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在教育4.0时代,“人-机-人”共生的教师教育新生态迫切需要教师教育者具备智能教育素养。立足教师教育者作为“教师教育社会行动网络中的行动单元”和“履行‘示教、教教、研教’职责的专业人员”的事实,参照国际通行的胜任力KSAO分析模型建构了教师教育者智能教育素养框架“343模型”,并从强化教师教育者制度创新、推进教师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规模扩张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变动态势与区域差异————作者:胡德鑫;陈洁;
摘要: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和2018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明瑟收入方程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对中国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变动趋势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一是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基准回归发现,从2008年到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由47.5%上升至65.8%,表明接受高等教育的边际收益尚处于增加态势;二是从分区域来看,西部高等教育收益率增幅最高,东北与中部次之,东部最低,说明高等教...
新加坡全球教育枢纽建设:从“全球校舍”到“创业校园”————作者:杨心;
摘要:教育枢纽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模式,为中国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一体化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新加坡是较早启动该模式的国家,其全球教育枢纽建设经历了以“全球校舍倡议”为标志的人才枢纽建设阶段及以“创业校园”为标志的知识枢纽建设阶段,形成了由学生、人才与知识枢纽组成的多样性政策框架。新加坡全球教育枢纽建设的组织策略呈现以下三个发展特征,即从内向型发展到内外结合发展、从人才依赖到人才环流...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枣庄学院学报》
- 省级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省级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 省级《新一代》
- 省级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 北大核心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 省级《课外生活》
- 省级《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省级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 省级《师道》
- 省级湖北中小学实验室
- 省级《小学教学研究》
- 省级快乐学语文
- 省级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 省级《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中国音乐教育》
- 省级成长读本
- 省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 省级《语文教学与研究》
- 省级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 省级《高等数学研究》
- 省级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省级《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国家级当代教师教育杂志
- 省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 省级九江师专学报
- 省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