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11-1610/G4
国际标准刊号:1001-4519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查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复旦教育论坛》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现代大学教育》核心教育期刊

  【杂志简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刊物,是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

  本刊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办刊宗旨。本刊力求全面反映和介绍国内外最新学术成果,努力跟踪和追赶当今国际学术发展的潮流,在积极保持和发挥清华大学理工学科研究优势的同时,力求继承和发扬历史上清华的人文社会科学传统,“古今贯通,中西融汇”,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教育科学繁荣作贡献。

  发表的主要内容: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政策与法律、国际与比较教育、中外教育史等方面具有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的学术论文,教育改革与试验的研究报告,教育调查,学术动态,研究综述,书刊评介等。

  【读者对象】

  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大专院校和中小学师生以及一切有志于教育和关注中国教育的人士。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栏目包括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政策与法律、国际与比较教育、课程与教学、教育文化与历史等。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中国与印度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国家角色 德瓦什·卡普尔,裴宜理,钟周(译),农雨桐(译)

  教育现代化目标与指标--兼谈“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 胡鞍钢,王洪川,鄢一龙,HU An-gang,WANG Hong-chuan,YAN Yi-long

  “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基于2011-2012年数据的统计分析 别敦荣,叶本刚,BIE Dun-rong,YE Ben-gang

  加拿大历史上统一招生考试的兴废及启示--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李欣,刘海峰,LI Xin,LIU Hai-feng

  中国高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成效分析--“985工程”高校为例 张小萍,张良,ZHANG Xiao-ping,ZHANG Liang

  关注工程教育中的工程实践--美国“社区服务工程项目”评述 雷庆,苑健,LEI Qing,YUAN Jian

  国际学术话语权视角下的大学学科评价研究--以化学学科世界1387所大学为例 王兴,WANG Xing

  赫钦斯的“理解”教育观与学习型社会建构 郑秀慧,王晨,ZHENG Xiu-hui,WANG Chen

  英国高校科研评估的制度改革、效应及其借鉴意义 刘兴凯,梁珣,LIU Xing-kai,LIANG Xun

  质量树:高等教育监测评估新方法 王铭,王战军,WANG Ming,WANG Zhan-jun

  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城市动态面板数据 阚大学,KAN Da-xue

  农村家庭义务教育的区位选择 叶庆娜,YE Qing-na

  从建构论解析社会主流文化的社会控制 吴艳梅,姜添辉,WU Yan-mei,CHIANG Tien-hui

  江西教育论文发表:社会问题—大学生的择业心理

  摘 要:现今,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由原来的“统包统分”模式转变为“灵活的自主择业”模式,灵活自主择业是毕业生与企业单位的双向自主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的都面临着严峻的择业和就业问题,如何选择职业以及怎样就业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于不同的专业特长以及具体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也带来一系列心理考验,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难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实现就业的最优化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心理素质对就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具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

  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大学毕业生必然存在心理上的一些盲点和误区。心理上的误区导致不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就业。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我国高校评估的探索与制度化升级————作者:别敦荣;

摘要:评估与教育相伴而生。我国高校评估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教育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发展同向同行。21世纪以来,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普及化发展,我国高校评估由初创探索阶段迈入了制度化、体系化建设阶段,并持续向制度化升级阶段转变,这既实现了高校评估自身的不断充实与完善,又发挥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市场与计划交织以及人们认知偏差的影响下,高校评估的消极倾向不断被强化,具体表现为:误导高校办学...

从三螺旋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高等教育与创新发展————作者:李立国;

摘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三螺旋理论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理论都是关于创新的理论,三螺旋理论是从外部驱动机制、动力机制来分析创新,而教育科技人才是从创新内部因素来构建创新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互相支撑形成创新力量与倍增效应。不同于三螺旋理论聚焦于外部力量如何影响和促进创新发展,教育科技人才关注的是教育-人才-科技如何通过一体改革来服务于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目标。研究型大学和学科是高...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重新思考何为“原创”:高等教育的角色和目的————作者:骆嘉惠;

摘要:人工智能在当下高等教育政策话语中常常被视作一种游离于学生独立努力与智力贡献之外的外部辅助形式,进而对学生功课的原创性形成潜在威胁。然而,在当今知识生产日益呈现出协作化、分布化、人工智能介导化的态势下,究竟何种工作或作品方可称之为“原创”?若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完成功课,是否必然意味着该学生的功课不再属于“原创性工作”也不再“独立”?围绕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实证研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何为原创性工作...

美国国际学生流动政策的历史嬗变、特征及启示————作者:安亚伦;刘宝存;

摘要:联邦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和高校的自主调节是美国留学生教育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杠杆。以四个法案为关键节点,二战后,美国的国际学生流动政策历经了从“促进教育文化交流”到“培养外语人才和区域研究专家”、到“提升经济竞争力”,再到“兼顾国土安全和精英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呈现出政策理念的一致性、政策发展的适应性、政策管理的调控性、政策行动的协同性特征。新时期,我国制定和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新解——基于工业技术文化的视角————作者:巫锐;

摘要: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路径之一。德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不仅仅停留于市场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而是扩展至包括现代技术、产业界和企业组织在内的一整套文化系统所产生的效果,即受到德国工业技术文化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这一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对德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目标、主体和内容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教育观念转变问题————作者:石中英;

摘要:教育实践活动在丰富的教育观念世界中展开。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认识的结果,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教育各要素及其关系的信念、主张或行动纲领。教育强国建设明确提出了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的要求。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性任务,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的任务要求,也是提升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相关利益群体教育思维和工作方法水平、形成教育强国建设合力的必由之路。教育强国建设亟需...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使能型风险规制——以高等教育应用为例————作者:李焕宏;薛澜;

摘要:尽管学术界已经广泛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但对于“技术的正负面影响取决于使用行为”这一观点的认识仍然不足,这限制了切实可行的风险规制方案的提出。研究表明,引导行为的关键在于全面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和业态的整体图景,以及洞察不同风险受体的具体处境。本研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应用场景为例,发现技术应用风险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层次体系。这些风险不仅源自技术本身,还包括人际竞争、新旧制度...

教育符码和教育话语:伯恩斯坦理论流变及实证研究综述————作者:谢洋;王曦影;

摘要:教育符码和教育话语理论作为伯恩斯坦教育理论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开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过程的“黑箱”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路径。本研究采取理论阅读和经验研究梳理相结合的方式,对伯恩斯坦的教育符码、教育机制及教育话语理论等重要概念进行系统梳理并对相关的实证研究展开分析与评述。通过理论阅读,本研究系统化归纳了教育符码与教育话语中的重要概念及其逻辑关系;结合对相关经验研究的检索与综述,理论概念与现实情境之间的...

高等教育中人工智能教育的若干挑战————作者:让-加布里埃尔·加纳夏;张婧妍;赵琳;

摘要:在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这不仅是对于志在成为工程师及人工智能专家的学生而言,所有希望发展面向21世纪信息社会素养的人都要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如何使用多样化的人工智能工具。只有熟悉掌握人工智能工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既要求学生了解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还应涵盖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趋势。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如何在人工智能教育中,超越技术层...

工学结合的概念透视、类型区分与理念嬗变——兼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赋能效应————作者:罗英姿;张志远;陈尔东;

摘要:本研究理论辨析工学结合概念内涵,并依据学生所处的工作场所边界、工作场所体验等判断标准,将工学结合进一步归纳为“工作场所嵌入式工学结合”“工作场所融合式工学结合”“非工作场所式工学结合”三种基本类型;同时,从培养实践切入,阐释当代工学结合的理念嬗变,包括由默会知识习得转向实践知识建构、由工作实践体验转向实践能力增值、由特定岗位的身份规训转向构建人职匹配联系。在此基础上,实证探索工学结合对我国专业学位...

地缘政治变迁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机遇与路径创新————作者:黄福涛;

摘要: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加速、逆全球化浪潮的蔓延以及新民族主义的抬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与实践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系统分析了地缘政治变迁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双重影响。研究表明,多极化趋势为新兴经济体提供了崛起契机,推动了区域合作与本土化国际化模式的创新;然而,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则显著限制了国际科研合作和学生跨境流动。此外,尽管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际化开辟了新路径,但技...

美国本科招生“整体评价”:学理溯源、实施及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作者:常桐善;廖旭梅;

摘要: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在招生中普遍采用“整体评价”制度,以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该制度的学理基础源于哲学的整体思想、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教育学的整体学习和评价理论。在“整体评价”过程中,评审人员综合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高中和成长社区环境,以及学生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的有效学习资源、机会和面临的挑战,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整体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

教育研究的变革:美国联邦政府的角色和影响————作者:焦灵波;叶赋桂;

摘要:美国联邦政府有见于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作用,不断介入教育事务,扩大教育权力。而为了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提升教育改革成效,联邦政府通过组建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等政府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介入教育研究,成为教育知识的立法者、资助者、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联邦政府倡导满足教育改革需要的政策研究,提倡和追求科学的教育研究,这转变和重塑了美国教育知识的生产,教育学术界转向与教育...

视觉与多模态方法论的框架与应用:以视频内容分析为例————作者:罗文蔚;高敏骐;何慧华;

摘要:视觉与多模态是当代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正逐渐成为教育科学研究者探索和分析教育现象的重点。本文解析了视觉与多模态方法论的核心概念,阐明如何通过社会符号学的理论框架理解多模态现象。详细介绍了视觉与多模态方法论的分析框架,探讨其在文本、对象、事件和空间等不同层面的应用。以视频内容分析为例,探讨视觉与多模态方法论的具体应用。深入分析视频从记录到数据处理,再到研究结果生成的全过程,并讨论这一过程中信效度...

数智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选择————作者:马永红;于妍;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面向研究生教育自身转型之需、科技创新之需、复合型人才培养之需的价值选择。数智时代研究生教育发展呈现多维之“变”:传统知识生产模式转向智能化知识生产模式;师生关系由传统二元论转向多元协同论;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单一化向个性化转变,培养目标以知识为主转向更加强调“能力为重、价值为先”;科研组织结构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科研创新方式从松散耦合走向高效协同等。面向未来,研究生教育应主动适应时代之...

走向世界一流:我国生命医学类学科国际水平的实证分析————作者:林婕;吴娴;刘念才;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战略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构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的高精尖评价体系,是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评价体系分析、指标分类、指标筛选,结合不同类型的专家访谈,构建了面向生命医学类一流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选取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九个生命医学类学科作为对象,基于世界顶尖、世界一流、国内顶尖和国内一流四个层次的分组,深入分析了我国生命医学类一流学科的国际水平。研...

迈向有组织的科研形态——日本“学术研究大型计划”的价值理念、运行机制与实践逻辑————作者:曲柳凝;石雪怡;杨颉;

摘要:本研究基于2023年日本发布的最新一批12个“学术研究大型计划”项目,对其价值理念、运行机制和实践逻辑等进行深入分析。在评选细则方面,“学术研究大型计划”强调以跨机构赋能人才培养、科学设定阶段目标及增进国际竞争力为价值理念。在保障机制上,采用管评办分离的组织架构、多源流资金投入的经费保障制度、多循环式质量评估机制以及多路径产学研成果转化模式,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支撑。在实践过程中,“学术研究大...

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如何影响毕业生就业?——基于1090所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的实证研究————作者:候玉娜;张御龙;罗晓晨;

摘要:本研究基于1090所高职院校2022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实证探讨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资源与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关系。研究发现:(1)高职院校教师资源的数量特征和职称特征对毕业生就业结果的作用有限;(2)教师资源的实践特征,如“双师型”教师比例和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对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3)教师资源的国际化特征,如国(境)外组织任职专任教师比例对毕业生就业数量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能预测毕...

数字技术驱动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作者:任令涛;姜波;

摘要:高等教育天然具有国际化的特征,鉴于传统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面临的困境,在地国际化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路径。当前实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方式主要为创建多元化文化校园、开设国际化课程、关注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数字技术的兴起为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其体现于数字技术嵌入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技术赋能、提升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公平性的权利赋能、重视实质互动和国际化教育经验获得的效...

数字平台的社会教育权及其规制————作者:赵赫栋;申素平;

摘要:数字平台的社会教育权是平台“私权力”在社会公共领域的派生。平台具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教育的事实功能和规范依据,但以营利为目的的“私权力”在缺乏外部引导与监管的情况下往往与社会教育的公益目的相冲突,具有规制的必要性。现有的社会教育权理论对此解释力不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也存在重保护轻发展的功能局限,不能代替教育法的规制。对数字平台社会教育权的规制应当立足于其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及公用事业属性,以国家...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3223.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