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现代教育管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编发稿件,引导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教育管理理论创新提供平台,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典型示范。主要读者对象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教师;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获奖情况
1992年和1993年两次被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评定为优秀期刊;1994-2008年连续四次被确定为全国中文核期刊;2000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入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2004年以来四次被评为辽宁省一级期刊。
国外数据库收录:文摘杂志
应用力学评论
本刊MARC数据 本刊DC数据
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办刊宗旨
现代教育管理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编发稿件,引导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以邓,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教育管理理论创新提供平台,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典型示范。
杂志栏目
设有决策咨询、热点研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政策、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职业教育、比较教育、大学生就业等栏目。
读者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的广大教师;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别敦荣,BIE Dunrong
我国高校战略规划执行研究:进展、内容与方法 齐明明,刘静,QI Mingming,LIU Jing
高校发展战略风险:识别与控制 林伟红,曾成栋,LIN Weihong,ZENG Chengdong
我国高校战略发展困境及其破解 陈斌,CHEN Bin
走向现代教育治理的教育管理权力重构 王珊,苏君阳,WANG Shan,SU Junyang
地方教育行政分权:韩国教育公共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孙芳,李根珍,SUN Fang,LI Genzhen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国外大学治理转型——以英、德、法、荷四国为例 马晓龙,都健,MA Xiaolong,DU Jian
大学服务属性:“一般属性”抑或“本质属性” 钱志刚,QIAN Zhigang
关于大学社会职能演变、异化问题的思考 王爱民,WANG Aimin
转型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风险与规避策略 许晓辉,高光琪,张优,XU Xiaohui,GAO Guangqi,ZHANG You
权力博弈与价值嬗变: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演变的双重逻辑 李峻,陈鹤鸣,颜晓红,LI Jun,CHEN Heming,YAN Xiaohong
高校自主招生权的制衡 鲁鑫,王瑜,LU Xin,WANG Yu
省属“211工程”高校科研发展水平差距的实证研究 任初明,张超,REN Chuming,ZHANG Chao
基于历史数据的发展性评价研究进展分析 李振超,陈琳,郑旭东,LI Zhenchao,CHEN Lin,ZHENG Xudong
中级职称论文: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摘要:中小学的校外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能力成长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增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育的重要弥补。本文主要对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展开论述,在基本概念的分析之上,对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建设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不断提升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字:中小学,校外,活动课程,实践
一 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
第一、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特点
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是指根据学生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在校外的活动课程实践教育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认知进行指导的实践课程。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实践性、自主性、启发性。实践性主要是指校外活动课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促进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对于活动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自主性主要是在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对于活动的开展以及自己的行动有明确的自主性,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考决定自己的行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启发性主要是指活动课程对于学生精神思想的影响,更准确的说是对学生思想的启发,学生从活动课程中收获启示,精神思维获得增长,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个人思想的增长。比如说参观科技馆,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看和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思考,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很大的自由,能够独立思考,完成自我的想象和沉淀,学生通过参观思考对于思想产生影响和变化,引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更高的高度延伸。
现代教育管理最新期刊目录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之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作者:刘来兵;张勇明;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以公平、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要以实现公平优质为主要目标,以系统推进公平为基本原则,以全面提升质量为核心任务,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为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普及水平、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却也面临着人口结构转型与教育资源适配...
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若干政策建议————作者:周洪宇;李宇阳;
摘要:要使《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绘就的蓝图变为现实,须着力破解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的执行力。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落地生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适应人口变化形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有序推进中考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强拔...
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评价的生态重塑————作者:孙杰远;潘芳;
摘要:构建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是重构基础教育生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切。基于生态学视角,基础教育评价生态的问题表征为:评价生态位高度重叠,主体差异性模糊;评价生态因子固化,评价指标缺乏灵活性;评价生态场单一,评价范围窄化;评价生态环境支持力不足,评价改革乏力;评价生态节律弱化,评价过程简单化。为重构良好的基础教育评价生态,需要分化生态位,实现评价价值取向多元化;监测评价生态因子,保障评价指...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逻辑与实现路径:基于中介方法论的思考————作者:许晓革;张祥兰;
摘要: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的不断深入,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发展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不能很好地阐释或指导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究其原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没有真正地遵循实践逻辑。从中介方法论的角度解释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逻辑的方法论意蕴,总结归纳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作为中介方法论具有融合性、关系性与生成性三大关键属性。基于实践逻辑的中介方法论,进一步提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
多元与一体: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高等教育系统发展形态、路径及启示————作者:吴寒天;曾令琴;严天怡;
摘要: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高等教育系统呈现多元化与一体化发展的特征。这不仅缘于其独特的发展历史,更得益于其实施了促进高等教育机构差异化发展、建立机构间高效且稳定的转学机制、提升机构及整体系统的国际化水平等举措。“多元一体”的发展形态促进了该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域内高等教育机构的错位竞争,回应了地区发展需求体现了该地区对高等教育机构及整体系统国际化进程的重视,使国际化要素内嵌于“多元一体”发展形态...
行动主义视域下高等教育治理主体权力互动的内涵表征、逻辑向度与应然建构————作者:林琳;
摘要:行动主义视域下高等教育治理主体权力互动的内源动力、行动选择和目标指向受到治理主体权力互动中的行为交换、权变调适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影响。从工具理性走向实践理性、从线性思维走向系统思维、从计划秩序走向自生秩序、从协作治理走向合作治理是高等教育治理主体权力互动的逻辑向度。高等教育治理主体权力互动应消解主客体界限、依托内源性解释、强化促进性规则、建构行动者网络,进一步增强治理主体权力互动的主体间性,形成权...
中国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评价的价值转向及其实现————作者:李广海;史立民;甘鹏;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核心宗旨。在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基础教育评价面临着价值转向与方法创新的双重任务。价值转向上,要从单纯注重学业成绩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方法创新方面,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精准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三重向度————作者:唐世纲;
摘要:作为现代大学的支持性力量和保护性力量,现代大学制度是一种具体包括价值理念、规则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内的“价值-规则-运行”纵横交织逻辑序列的结构性存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世界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基于此,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可从结构性视角出发,对其进行问题反思和进路建构。具体而言,从价值向度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大...
我国县域教师流动失衡的生成逻辑、现实审视与治理策略————作者:王锐;杨宇轩;柳海民;
摘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党和国家持续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教师结构化流动是推进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要保障,我国通过政策设计、主体推动等措施大力推进县域教师合理、科学、稳定地流动。从生成逻辑来看,县域教师流动更多处在相对稳定的科层组织之中,受政策调控和个人能力意愿双重因素共同驱动,并通过信息势能、知识势能、经济势能、制度势能和关系势能等单一变量作...
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规划——基于12所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地图的透视————作者:陈玥;董海霞;张峰铭;
摘要:世界一流大学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为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一流大学统筹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系统性规划。对全球12所世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战略地图分析发现,大学可持续发展依循人与自然和衷共济的生态逻辑和意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行动逻辑,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整个战略系统,在充分保障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前提下,通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参与和校园运营为利益相关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特征、问题与应对————作者:荀渊;潘岳林;
摘要: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以制度衔接、结构合理、供需适配、协同联动、持续改进为关键特征,最终指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政策目标。当前,我国在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过程中面临教师教育机构与制度体系衔接不足、教师教育院校区域分布不均、教师培养层次偏低、各教师教育参与主体协同乏力及教师培...
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作者:张家军;冯筱佳;
摘要:高职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外在支持,离不开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身内部的发展动力,即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权力、资本、自我规训。权力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外在的支持力量,资本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资源支撑,自我规训为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内在动力。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高职教师面临着专业成长自主权受限、专业成长的资本不足、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不够等现实困境。对此,应赋予高职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与纾解————作者:杨茂庆;伍辉燕;
摘要: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以往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别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博弈困境,呈现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错位和社会教育越位等错综复杂的局面,进而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有效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条件,确保家庭、学校、社会三...
现场工程师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逻辑、行动框架与实践进路——基于产教融合场域的审视————作者:马廷奇;王思瑶;
摘要: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提升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核心能力的关键路径。依据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产教融合场域主要包括行政场域、职业教育场域和产业场域三个子场域,相互交织构成“三场协同”的育人框架。在此框架下,现场工程师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包括“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共生场域、“跨界协同”的主体间性关系、“和而不同”的优势资本累积和“上显下隐”的多维立体能力。在实践中,需要强化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
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公正性的原则、流程与实践路径————作者:鲍传友;任荣;任俐;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不畅”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瓶颈。基于程序公正性理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的设计经验,通过对我国T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的调研,提出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程序公正性的六项原则,即标准性和差别性相结合原则、准确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人际尊重原则、参与性原则及情理结合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细化我国中小学教师...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大学超学科研究的理想图景、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作者:李翔宇;张斌;
摘要:作为大学创新知识生产的新形态,超学科研究在现代知识生产与创新中至关重要,大学超学科研究的知识领域和体系以知识集群和创新网络为主要特点。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大学超学科研究的理想图景表现为多元创新主体的参与式研究、不同类型知识的生产性互动、大学主导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支持开放式创新的制度环境。然而,出于多元创新主体参与性不强、异质性知识元素存在冲突、大学协同创新主导力缺失、开放式创新制度环境不佳等原因...
高等教育应对人口变化的多维策略与国际经验(笔谈)————作者:张德祥;卢晓中;陈廷柱;王少媛;修南;黄福涛;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少子化趋势逐渐增强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积极应对人口变化,首先要关注老年教育,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创新教育模式,塑造数字治理优势,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适应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化老年教育体系。面对人口变化,高等教育应适时适度调整目标指向,以适应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如生源结构变化等;同时应认识到人口变化整体上有利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应通过拓宽生源渠道、...
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组织变革理论————作者:赵哲;李鑫容;张德诚;
摘要:三阶段组织变革理论为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影响因素研究的逻辑形成与体系构建提供了极具解释意义和支持作用的理论框架。遵循“理论—实证”的研究思路,经过理论研判和对20所大学的调查分析,识别、筛选并构建大学超学科知识生产影响因素指标,运用熵权法对影响因素的各层次指标重要性进行顺位排序,其中,“条件性因素”在一级指标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教师多样化构成”等六项二级指标分别在它们所属的一级指标中处于最重要的位...
互惠理论视域下产教融合相关主体角色关系及功能研究————作者:李梦卿;刘开亚;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制度设计,其相关工作涉及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各主体开展以自身角色为基础的良好互惠合作是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直接互惠视角,厘清各主体角色认知、认同与践行的内在逻辑,通过角色认知生成、角色认同增强与角色践行内化,防范机会主义风险、避免消极互惠、警惕非对称互惠现象的发生;基于间接互惠视角,着力加强产教融合主体的合作凝聚力,通过互惠...
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主要任务与实践路径————作者:张志勇;储招杨;
摘要:教育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性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师队伍改革是撬动教育综合改革的支点。在本体论上,依照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战略定位,巩固和提升“强教必先强师”的时代战略地位。在价值论上,从教师规模需求、结构需求、层次需求和质量需求4个维度阐释新时代应该建设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在方法论上,需要实施教育...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北大核心上海翻译
- 省级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大学教育科学》
- 省级《职业时空》
- 省级《济宁学院学报》
- 省级南北桥
- 省级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 省级作文独唱团
- 省级《晋中学院学报》
- 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省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省级《语文天地》
- 省级福建中学数学
- 省级轻松语文
- 省级贝瓦bevh故事绘
- 省级《少林与太极》
- 省级中国体卫艺教育
- 省级《新课程导学》
- 北大核心《教师教育研究》
- 省级《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省级《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南大核心中国外语
- 省级小学生(教学实践)
- 省级小公主苏菲亚
- 省级《当代职业教育》
- 省级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