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语言教学与研究》(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于1979年,在北京创刊,国际刊号为ISSN0257-9448,中国刊号为CN11-1472/H。本刊为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16开,每期96页,2011年将扩版至112页。《语言教学与研究》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语言研究的重要学术刊物,也是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现任主编为曹志耘教授,副主编为赵日新教授。三十多年来,本着务实、创新的精神,《语言教学与研究》在推动语言理论研究、交流汉语教学经验、培养学术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专家的好评和读者的喜爱,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大学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在同类核心期刊中名列第三(未计翻译类杂志)。据最新发布的清华大学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影响因子”为0.944,在语言文字类期刊中列第二位。影响因子越大,期刊整体的学术影响力也越大。在“Web即年下载率”方面,《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为44.7,在语言文字类期刊中列第一位。据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语言教学与研究》的“总被引频次”为15816次,近十年(1999-2008年)的“H指数”为35,这两项重要指标在语言文字类期刊中均列第一位。“H指数”指至少有H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
2009年7月9-10日,“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30周年庆典”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本次会议和庆典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承办,会议代表和庆典嘉宾共80余人,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和大陆各地,收到论文59篇。各位领导和嘉宾代表对《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30年来为我国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论文范围】
1.语言教学研究: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主,也包括其他语言教学中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的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是本刊自创刊至今一直坚持的重点和特色。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促进汉语国际推广是本刊的重要使命,本刊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这一办刊方针。
2.语言本体研究:以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研究为主,也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与现代汉语有关系的汉语史研究,与语言学理论有关系的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等。
3.语言应用研究:这里的“应用”是广义的,是指纯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以外的,与语言应用、语言生活、语言文化等方面有关的研究。目前,属于“语言应用研究”类的来稿还比较少,本刊愿意提供园地,发表更多优秀的“语言应用研究”类论文。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 许希阳,吴勇毅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复合词加工影响因素研究 郝美玲,厉玲
语文分进和并进两种教学模式下非汉字圈初级汉语学习者的正字法意识 陈琳,叶仕骞,吴门吉
汉语二语学习者重动句偏误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谢福
现代汉语疑问代词前后照应的语法构式——如何理解“谁先回家谁就做饭”这类句法格式? 铃木庆夏
“有+NP+VP”结构考察 徐阳春
影响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式选择的制约因素 张文
连动式的时间模式和有界性的时体语义贡献 李可胜
论话语标记“这样一来”的语用功能 王凤兰,方清明
对比与强调——谈陈述句中的语气副词“可” 王英宪
一组以“怪”为核心语素表“醒悟”义词语的形式及语法化问题 尹海良
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不对称——兼论“聚合规则”作为术语的不合理性 胡勇
第二届中国周边语言文化论坛综述 朱艳华
职称论文代发: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摘 要:当今社会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从基础认知、价值选择、行为规范三条路径多管齐下,正面引导,才能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培养出政治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我们党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以往更开放更多样。作为社会发展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这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缺乏信仰、公德缺失、拜金享乐、低俗媚俗等问题。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培育核心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须从多条路径着手进行科学引导。
语言教学与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国际中文教材词汇复杂度的增长模式研究————作者:黄伟;沈梦菲;
摘要:为了适应学生逐渐发展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国际中文教材的内容难度通常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但目前聚焦于教材课文难度增长的实证研究较为有限。本研究将文本复杂度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教材研究,尤其关注词汇维度。具体以《HSK标准教程》为例,探究教材中词汇复杂度的增长过程,及其与学习者词汇能力发展规律的适配情况。研究发现,词汇多样性、构成度、复杂性与密度在课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呈三种非线性模式增长。基于词汇复杂...
国际中文教育的语体教学新思考————作者:司红霞;
摘要:本文从国际中文教育语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将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语体首先按媒介分为话体和文体两层,再按照正式度分别分为日常话体、通用话体、专业话体和日常文体、通用文体、专业文体共六种语体。在双层六体基础上规划教学语体的次类以及相应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得体表达能力
人机双师协同写作反馈在汉语二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作者:李韵;韩继宁;李雨瞳;
摘要:本研究将教师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双师协同反馈应用于汉语二语写作教学,并通过学生的投入情况评估其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小组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经过三次迭代逐步改进教学活动,最终形成了双师反馈写作教学流程。文章结合活动理论与学生投入框架构建了理论模型,基于教师反馈、学生写作文本、师生访谈记录和课堂观察等多角度数据,分析了三次迭代中教学调整的主要方面:规则、工具与劳动分工。研究结果表明,双师反馈在汉语...
语篇结构对泰语母语者“了”“着”习得的影响研究————作者:崔维真;胡天翊;
摘要:本文通过句法可接受度判断测验,研究了汉语和泰语母语者对汉语体标记“了”和“着”与动词情状类型的搭配判断。研究发现:(1)泰语母语者对“了”的判断与体假设和原型假设不完全一致,对“着”的判断则相符。汉语母语者则普遍遵循这些假设。(2)汉语和泰语母语者对“了”“着”强制出现句的判断均优于禁止出现句。(3)语境有助于加深对强制出现句的理解,同时可能抑制对禁止出现句的判断,但这种影响并不明显。(4)句法条...
汉语VN1N2结构的韵律模式与焦点实现————作者:贺岩;张慧丽;潘海华;
摘要:本文结合自然焦点的实现探讨汉语VN1N2结构中N2倾向于受数量成分制约的现象。文章首先讨论了自然焦点与核心重音以及韵律边界的关系,界定了汉语自然焦点的范域为句子中最右面的音系短语。接下来分析VN1N2结构作为句子最右面的音系短语,其表层实现有多种可能,以表达不同焦点结构。直接宾语受数量成分...
宾位“X_双+de+V”结构中de字交替规律考察————作者:黄昌杰;徐阳春;
摘要:谓宾动词可以分为典型、非典型、中性三种类型。“X_双+de+V”单说时,de为“地”,但是充任宾语时,这个“地”会出现与“的”交替的现象,其规律是:充任典型谓宾动词的宾语时,“地”不交替,仍为“地”;充任非典型谓宾动词的宾语时,“地”交替为“的”;充任中性谓宾动词的宾语时,“地”“的”两可。本文还提供了测试de字是否交替的简便方法:凡宾语“X_双+de+V”只能用“做什么/怎么样”指代的动词是典型...
对话回应中“当然”的理直气壮肯定————作者:李宇凤;
摘要:本文论证对话回应中“当然”的理直气壮肯定功能,即在争议性互动中据理强势肯定发话人命题观点。“当然”的理直气壮肯定主要有回应倾向、合理性视角和人际敏感三方面的证据。“当然”基本用于不一致回应,强势肯定发话人与受话人不同的命题观点。“当然”采用发话人主观的合理性视角,其强势肯定的多数是具备发话人权威的命题观点,少数是主观强加发话人权威的命题观点。“当然”绝对倾向于在平等亲密关系的不一致回应中表达强势肯...
量变否定构式“X不到哪里去”的构式化过程考察——兼谈构式化过程中语用特征的语法化问题————作者:侯文玉;施春宏;
摘要:文章系统考察“X不到哪里去”这一量变否定构式的构式化过程,并借此探讨构式化过程中语用特征语法化的理论问题。文章基于构式化理论,深入考察了“X不到哪里去”从明朝到现代的三个阶段性演化过程。构式化前变化阶段,“X到哪里去”用于反问的语用功能为“X不到哪里去”构式的形成提供了语义基础;构式化阶段,“V空间不到哪里去”“V物质不到哪里去”“V程度 表“变成”的“X+V成+Y”: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扩展————作者:张丽丽;李胜梅; 摘要:作为一个整体,“X+V成+Y”构式本身决定了构式义的承载和表达:某一对象(X)因某种原因(V)变成某种形态(Y)。“V成”作为核心构件,其语义决定了“X+V成+Y”构式义的核心内容;X、Y作为非核心构件,二者之间的语义关系影响了“X+V成+Y”子构式的具体类型。根据X和Y之间语义关系的不同,该构式可分为两大类四小类:客观变成类(记作“A1类”)、主观评价类(记作“A... 在探索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基于《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以来所刊文章的考察分析————作者:叶巧明;刘艳春; 摘要:基于《语言教学与研究》45年(1979-2024)刊发的3697篇文章的定量、定性分析,结合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与学科发展历程,本文将《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初期探索与努力建设期(1979-1998),该时期突出事业发展驱动下的学科建设,20世纪70-80年代的研究“经验总结”性质和“初期探索”特征明显;90年代理论性逐渐增强,90年代末学科理论体系... 从三种复杂句看ChatGPT是不是随机鹦鹉?——语言大模型能不能理解语言意义的测试与讨论————作者:袁毓林;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ChatGPT在指称歧义句、花园幽径句和递归嵌套句等三种复杂句的语义理解上的表现,来讨论下列问题:ChatGPT等现代大型语言模型到底能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它们真的只是一种不顾意义的随机鹦鹉吗?文章发现,ChatGPT在指称歧义句和一般递归结构的理解方面表现出色,在花园幽径句的理解方面表现平凡;在中心内嵌的递归结构的理解方面,跟人类一样表现不佳。由此,文章指出,ChatGPT等语言大模... 浮现主义视阈下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发展空间————作者:陈默;张允怀; 摘要:浮现主义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颖的理论视角,引发学界对于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范式、方法路径以及未来发展空间进行深入思考。本文首先从浮现主义的最新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出发,探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三大理论(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基于使用的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基于此阐释浮现主义的核心观点。其次,本文梳理了跟浮现主义密切相关的五种研究方法(语料库、神经科学、计算机建模、网络分析和Q方法),基于此探究浮现主义在二语习... 基于行为的口语教材的语法阐释————作者:张文贤; 摘要:语法阐释是教材以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文章以互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互动行为的视角出发,对口语教材中的语法阐释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口语语法阐释不能缺少从行为表达出发的语用阐释,行为阐释是语用阐释的抓手。文章提出在语法阐释时,应以行为格式为展示形式,以行为表达为出发点,结合语义与句法特点,辅以序列化与场景化配例,并在阐释时注意行为的规约化与动态性 编码策略与编码模态对汉语二语初级学习者主题聚类词汇学习的影响————作者:王兴隆;亢世勇; 摘要:本文以初级水平学习者为被试,采用自由回忆、词义判断及语句产出的实验任务,探究了编码策略与编码模态对汉语二语主题聚类词汇学习影响。结果显示:1)编码策略对汉语二语主题聚类词汇学习具有显著影响,一体化编码组在词义判断正确率、自由回忆回忆量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自由编码组。2)编码模态对目标词群学习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文字模态组在语句产出正确率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图片模态组。3)编码策略与编码模态对目标词群学习... 古今语气词系统的基因传承与变异————作者:王珏; 摘要:古今语气词的聚合系统、功能系统和迭用系统分别都保持着高度的历时一致性。一是古今语气词都高度集中在个别声母、韵腹和声调里,韵母均为阴声韵。二是古今句末语气词分别都和语调或疑问标记共现构成匹配型或错配型语气结构,分工合作表示语气及其下位口气的匹配值或错配值。三是古今语气词都能构成大量二迭式和少量三迭式,迭用顺序都遵循功能、层次和语音机制。同时,古今语气词的三个系统也都发生过一些历时变化。一是聚合系统的... 汉语构式发展的过程特征和结果样态————作者:吴长安; 摘要:在单音阶段,汉语构式的发展是以音同或音近为依托,以意义关联为纽带发展的,形式上是靠汉字的差别来标记的,到了双音化、多音化时代,才迎来以形式化为特征的构式发展。汉语构式发展的结果呈现如下特色:“待”与“嵌”可互换、分析式和综合式交替变化、“随遇而安”使构式繁化、两类复句表达并行等等。汉语构式发展变异过程中,形式的改变未必意味着新构式的产生,只有构式位改变才说明新表达脱离了构式母体,意义上则以构式义是... 假酒喝倒众亲朋:汉语动结构式论元实现再探————作者:张翼; 摘要:汉语动结构式有一类非常规论元实现:述语动词的施事编码为宾语,受事编码为主语。对于此类动结构式用法,需要解释其形义配对的理据、致事的选择和语境的作用。本研究立足致使语义的认知观,基于所收集的语料概括了此类动结构式用法描写的饮食情境、感知情境和劳作情境。在这三类情境中,述语的受事可以成为致使关系的主导要素并编码为主语。汉语动结构式非常规论元实现的研究进一步展现了构式进路微观化的趋势。研究者需要深入构式... 介词“依据”与“依照”的语义选择和叙实功能辨析————作者:钱坤; 摘要:从性质范畴看,“依据”和“依照”分别选择“有效性”和“权威性”宾语;从数量范畴看,它们的宾语均受空间“广泛性”和时间“积淀性”定语修饰,但“依据”宾语受修饰的情形更常见;从关系范畴看,“依据”句和“依照”句主谓关系松散,提示它们除可用于记述动作及结果,还可用于陈述说话人观点,即都能在直陈世界外新打开一个可能世界,由此引出叙实性问题;从模态范畴看,“依据”句命题真值可通达直陈世界或在直陈世界有合理性... “电写时代的汉字教学:变与不变”大家谈征稿启事 摘要:<正>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人类的书写方式由笔写进入电写时代,书写方式的改变不仅对人类的语言生活影响深远,也会促动国际中文教育生态的深刻变化甚至变革。在电写时代,汉字教学如何守正革新,既能继承优良传统,又能直面时代发展,积极应对挑战,在“变”和“不变”中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是学界需要思考的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非常重视时代变局下的国际中文教育,近些年相继推出了“新冠疫情下汉语国际教育的挑... 《语言教学与研究》再度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摘要:<正>12月24日,知网学术影响力评价系列报告发布会发布了2024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榜单,《语言教学与研究》再次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期刊总排名中位列第40名,语言学期刊中排名第一。“中国国际影响力TOP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是根据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指数,从中国2600多种人文社科类期刊遴选出来的,其中TOP5%为“最具国际影响力...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