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3-1038/G4
国际标准刊号:1007-8169
主办单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长沙师范学校(专科)
主管单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长沙师范学校(专科)
查看学前教育研究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教师教育研究》教育核心期刊
下一本期杂志:《外语教学》核心教育期刊

  杂志简介

  《学前教育研究》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1987年,是全国学前教育理论核心刊物、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该刊以即使反映我国幼教研究成果为特色,以有效指导幼教实践为宗旨,是我国唯一一本幼教学术刊物。该刊的读者和作者主要是幼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的幼儿教师。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学前教育理论核心刊物

  全国教育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事业发展与管理、儿童发展与教育、游戏与玩具、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家庭与社区教育、历史与比较教育。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美国受虐儿童心理干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早期儿童自我控制的发生

  5~12岁儿童人际关系差序性对道德公正与道德关怀的影响

  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影响因素模型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创新解决方案——高素质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本刊投稿须知

  当前村屯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生存困境及改善

  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个体经历分析与转岗制度的完善

  幼儿园造型艺术教学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后现代视阈下对我国学前双语教育的反思

  利用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幼儿园教师学习通识性知识的价值与途径

  幼儿园家长志愿服务的意向

  新幼学琼林《幼儿语言艺术》启蒙教程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教学中如何强化幼师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

  摘 要:幼师舞蹈创编能力与今后走入幼儿园岗位以后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涉及到音乐舞蹈教学、演出活动舞蹈编排等,因此作为职业中专的舞蹈教师,培养幼师有关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离不开理论为前提、实践为基础、创新是重点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幼师在舞蹈创编中应了解幼儿心理、生理、生活环境特点,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在由易到难的幼儿舞蹈创编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幼儿舞蹈创编水平 。

  关键词: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幼师,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

  职业中专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于其他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不同,职业中专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目的不是培养舞蹈演员,而是通过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舞蹈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使幼师能够在幼儿教师岗位进行舞蹈创编与教学工作,因此在职业中专幼师培养当中,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就至关重要。幼师舞蹈创编能力与今后走入幼儿园岗位以后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涉及到音乐舞蹈教学、演出活动舞蹈编排等,因此作为职业中专的舞蹈教师,培养幼师有关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离不开理论为前提、实践为基础、创新是重点三个方面。

  学前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幼儿园综合课程实施背景下儿童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作者:章丽;夏萍萍;石慧;

摘要:当前幼儿园综合课程的评价目标体系难以充分回应当下育人需求,面临着教师评价儿童的内在参照标准模糊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先以行动研究法初步建构“五维”儿童素质发展目标即形成性评价参照标准;接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验证与修订,最终确定“学习品质与创造”“健康与运动”“认知与语言”“个性与社会性”和“审美与表现”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未来还需要持续通过教研及日常实践,将其转...

新时代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与实践路径————作者:姜英;李枫;刘璐;

摘要: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是系统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具有广延性、迭代性和综合性,实践样态则有融合、生成和体验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的实践应以基于幼儿的生活情境、强调幼儿的实践操作以及亲身体验为逻辑起点,通过关注科技教育课程的融合样态、重视科技教育课程的生成样态、强化科技教育课程的体验样态以及加强教师科技教育素养培养来建设高质量的幼儿园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从生命认知到生命体验:基于整全发展的幼儿园生命课程————作者:罗桂蓉;杨雪;熊仕蓉;梁艺乔;

摘要:整全发展是个体朝向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整合,身体与心灵统一,以及认知、情感健全发展的过程。它是儿童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诉求,具有生成性与过程性。由于儿童是通过自身的生命体验实现自我、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因而单纯的生命认知积累不足以让幼儿深刻理解和珍视生命,幼儿园课程实践需从生命认知转向生命体验。基于整全发展观的幼儿园生命课程实践可以通过创设“小院儿生活圈”拓展幼儿体验场域,开发生命课程内容...

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规范基础、模式选择与体系塑造——基于法学视角————作者:杨复卫;朱津;

摘要: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目的在于减轻家庭养育婴幼儿子女负担。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的规范基础涵盖了受教育权与国家保护义务条款的自然延伸、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政策法律化条件的成熟与地方试点经验的总结。当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立法存在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与混合多元型三种模式,基于传统家庭伦理、地方试点政策与婴幼儿权益保护三重因素考量,我国应选择混合多元型模式。为此,须对“混合多元型”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立...

我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反馈视角————作者:朱晓;王宇;

摘要:托育服务财政支持政策的优化有助于降低托育机构收费、满足大众入托需求及保证托育质量。本文基于政策反馈视角,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及托育机构对托育服务财政支持政策的反馈,有助于政府构建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普惠托育服务财政支持体系。研究发现,社会公众期待政府加大对育儿家庭的补助,且认为家庭在照护服务的经济成本分担占比不应超过50%。托育机构认为房租减免、托位补贴、运营补贴和享受居民生活类水/电/气价格是最符...

幼儿深度学习评价要素及综合评价模型建构————作者:叶平枝;乔添琪;王欣欣;

摘要:深度学习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包括自主学习、高阶思维、迁移重构和整合创新等关键能力。为构建适用于幼儿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研究以比格斯3P学习过程模型、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和三维投入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以认知、行为和情感为基本维度,以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为框架的综合评价模型。幼儿深度学习综合评价模型特别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多样...

澳大利亚0~3岁婴幼儿受教育权保障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刘宝存;庾美娟;包万平;

摘要:澳大利亚0~3岁婴幼儿受教育权保障是基于保障父母亲权、履行国家亲权以及保障婴幼儿权利、促进保教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产生的。具体而言,该国0~3岁婴幼儿受教育权保障的措施包括扩大父母的教育选择权等防御权功能保障举措,健全托育服务补贴制度与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弱势儿童特殊保护等受益权功能保障举措,完善婴幼儿信息保护制度、构建以婴幼儿受教育权为核心的早期保教法律体系等客观价值秩序功能举措。面向未来,我国...

代际协同教养的联合模式及其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作者:于冬青;王晓冉;

摘要:代际协同教养是当前我国家庭抚养的主要形式。为揭示代际协同教养的联合模式及其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代际协同教养问卷、家长教养行为问卷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387个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代际协同教养呈现出代际和谐组、祖辈主导摩擦组和亲代主导对抗组三种联合模式。代际和谐组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均最少,亲代主导对抗组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最多,祖辈主导摩擦组和亲代主导对抗组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不存...

OECD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经验与启示————作者:孙蔷蔷;王轶晰;龙正渝;

摘要:为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世界较多国家在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和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对OECD国家婴幼儿照护情况的分析显示,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以及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在照护时间保障、服务保障、法律保障、财政保障和管理保障等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特点和经验。婴幼儿照护服务应在遵循各国自身的文化特点和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强化政府职责保障婴幼儿获得家庭及机构照护服务,建立健全管...

幼小衔接中的儿童情感体验:意蕴、遮蔽与澄明————作者:汪露露;李召存;

摘要:在幼小衔接这一跨越学段的时间结构和多方协同的空间结构中,暗涌着儿童的多重情感。这些情感体验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的资本之一,关乎儿童在衔接过程中的幸福感,也是建设高质量幼小衔接的应有之义。高质量的幼小衔接不仅要规范幼小衔接的原则、程序与方法,关注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尺度”,还应关照儿童在幼小衔接中情感体验的人文“温度”。为此,从身体觉知、负向体验和工具劳役三种向度对幼小衔接实践中儿童情感体验...

幼儿园教师引导性游戏素养的关键要素及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作者:林耿芬;张姝玥;

摘要:引导性游戏(guided play)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推行取决于幼儿园教师引导性素养。幼儿园教师开展好引导性游戏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要素间逻辑如何尚未明晰。本研究以幼儿园引导性游戏核心实践为基,通过扎根理论自下而上探索引导性游戏素养的关键要素及理论逻辑,并构建素养模型。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引导性游戏素养由6个关键要素及25个次级要素关联而成。各关键要素与整体素养具有特定关系,其中...

幼儿园课程治理的区域推进理路————作者:杨雄;詹露;杨晓萍;

摘要: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亟须从单一的管理视角向多维立体的治理视角转变。区域推进是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手段,探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区域推进理路旨在以整体思维推进我国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区域治理存在治理意识薄弱、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权力分散、治理方式僵化以及治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应从课程的整体规划、主体参与、权责分工、推进方式以及资源配...

助力幼儿园课程制度优化的上海教研行动——基于上海市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项目的实践————作者:贺蓉;

摘要:幼儿园课程制度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与行动准则,是幼儿园课程改革深度推进的核心,是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关键。基于十五年来上海市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的实践探索,本研究指出了幼儿园课程制度的困境,确立相信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根本立场,总结了聚焦幼儿发展的一日生活中观察和倾听制度、帮助感知教师课程实施状态的调研制度、基于实证促进深度对话与反思的教研制度、以教师为主的班级课...

幼儿生活圈的教育意蕴及其建构策略————作者:王晓来;

摘要:幼儿生活圈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场,其目标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内建构的生活圈包含空间、资源和关系三个范畴。在空间范畴上,幼儿生活圈要以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学习需要来规划空间布局。在资源范畴上,幼儿生活圈要将自然资源视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拓展,丰富幼儿的经验体系。在关系范畴上,幼儿生活圈要将社会交往视为拓展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幼儿园区域游戏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作者:张艳春;

摘要:区域游戏在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幼儿园区域游戏普遍存在材料成本高、材料模式化、材料改进缺乏反馈机制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域游戏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为促进幼儿园区域游戏的高质量发展,教师要在材料设计和投放上保持开放性和动态性,在互动上要保持多维性和协同性,并通过家园协作来深化区域游戏的实施水平

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共生:幼儿园课程内容治理的文化愿景————作者:严仲连;曹文静;

摘要:幼儿园课程治理是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而治理主体各异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则容易使课程无法有效达成预定的目标。儿童的发展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坚守文化性是课程功能的时代使命。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来源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文化,也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推动了幼儿园课程的深入发展,它让幼儿园课程内容保持着持续的活力。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课程内容的选择经常出现超载、西化、丑化等现象。...

基于规则还是自由发挥?探索自主游戏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游戏观————作者:胡南;李悦心;

摘要:自主游戏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目前对其内涵的讨论集中在教师作为游戏规则的设定者而限制儿童自由的批判上。然而,被冠以这种名义的教师在实际自主游戏实践中如何理解自由与规则之间关系的探讨却较为欠缺。本研究采用质性方法探讨这一问题,发现文化规则和互动规则会阻碍儿童的自由,从而窄化了儿童可获取经验的范围;相反,形式规则和心理规则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自由实践,并赋予其面向高层次经验的价值。此外,教师并非上述...

幼儿气质和家庭教养环境对中美幼儿冒险行为的影响——从社会文化学视角看家长监管的中介作用————作者:郝俊;薛烨;岳亚平;

摘要:冒险行为被认为是促进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从社会文化学视角出发,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106个中国家庭和108个美国家庭的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以深度考察个体因素、家庭教养和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对幼儿冒险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1)中国幼儿冒险行为水平、感觉寻求气质和家长监管行为水平显著低于美国,中国家长的风险认知水平则显著高于美国家长;(2)幼儿的感觉寻求气质和父母监...

城乡共生: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作者:胡超霞;彭恬静;龙献忠;

摘要:共生是一种去中心的理论,城乡共生能实现乡村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根据共生理论,一体化提升了城乡学前教育共生的组织程度,营造城乡学前教育积极的共生环境,是城乡共生的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城乡共生单元平等、共生模式互惠、共生环境积极,能够促使乡村学前教育迈向更公平、更优质、更高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但乡村学前教育压缩式发展带来的文化重建滞后,价值天平失衡;教育导向功利,资源流向单一;制度政策失灵...

中国学前教育科学化的历程、逻辑理路及其当代超越————作者:方晨瑶;虞永平;

摘要:科学化是中国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学前教育科学化是一种逐渐运用儿童发展规律并发现学前教育规律的历史过程,百余年来中国学前教育科学化经历了“夷技为用”“吐故纳新”“镜鉴苏联”“走向现代化”四个阶段。新时代中国学前教育科学化实现当代超越,需要理清中国化与世界化、传统与现代、科学性与学前性间的历史逻辑与应然逻辑,重省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对学前教育科学化提出的新要求,以现代儿童观为统领重新联结传统幼学与...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