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大学教育科学》向全国教育科研人员、教育实践工作者征稿。欢迎具有创见性、学术性、指导性的高水平论文,特别欢迎研究和探讨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的论文。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现用刊名《大学教育科学》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获奖情况:获原机械工业部优秀期刊评比二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高等教育论坛、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高校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比较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史研究。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关于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的若干思考 别敦荣,BIE Dun-rong
我国大学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 王长乐,张成华,WANG Chang-le,ZHANG Cheng-hua
再论如何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 ——与展立新和陈学飞商榷 刘磊,LIU Lei
人·关系·方法:大学组织内部治理的三个维度 胡仁东,HU Ren-dong
大学内部治理中社会资本积聚的障碍及破解路径 龙献忠,董树军,周晶,LONG Xian-zhong,DONG Shu-jun,ZHOU Jing
美国大学内部治理考察报告 陈厚丰,CHEN Hou-feng
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私营化:路径、悖论及界限 ——以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为案例 卓泽林,王志强,ZHUO Ze-lin,WANG Zhi-qiang
《应用伦理学研究》课程改革探讨 吕耀怀,刘志峰,LV Yao-huai,LIU Zhi-feng
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课程认证的标准、程序 及启示 蒋家琼,丁祝闽,JIANG Jia-qiong,DING Zhu-min
湖湘高校音乐专业本土音乐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吴安宇,王北海,WU An-ning,WANG Bei-hai
基于自由教育理念的大学应用人才培养 彭道林,钟小龙,PENG Dao-lin,ZHONG Xiao-long
教师:活在师生关系之中 刘铁芳,颜桂花,LIU Tie-fang,YAN Gui-hua
和谐学术生态建设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再认识 张英丽,ZHANG Ying-li
背景与基础:博洛尼亚进程的多源流分析 谌晓芹,张放平,CHEN Xiao-qin,ZHANG Fang-ping
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校组织发展的基本历程、类型和启示 秦冠英,Qin Guan-ying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范文:继续教育事业的产业化经营探讨
[内容摘要]继续教育事业,尤其是以本专科学历补偿教育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是其现实的选择。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产业化经营,尤其是PPP模式运作,是落实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是强化成人学历教育质量内涵的趋势,是拓展继续教育发展前景的可行措施,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目前,政策和制度方面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产业化发展必然推动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字:知识经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治理
最近,国务院通过《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建议》,明确了地方办学自主权。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草根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做为强调生产协作、价值共享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再次引起关注。
大学教育科学最新期刊目录
面向教育强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内生耦合————作者:韩飞;郭广帅;姬鸣;
摘要:建设教育强国,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领域的颠覆性创新、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与升级,以及生产要素的创造性配置,推动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形成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三链互动体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强国之间的关键桥梁,对于实施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内在耦合逻辑,两者在教育强...
“科举,非恶制也”:科举停废120年的反思————作者:刘海峰;
摘要:科举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考试制度,对人类文明进程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创立科举制的国家,中国在科举制废止120年之后,有必要继续为科举正名,改变科举是“恶制”的看法。自从清末改革科举,尤其是1905年废科举以来,科举制长期被人们误解,但也有不少著名人物客观地肯定科举制的长处。科举制在清末被时代否定,并不意味着应该永远被否定。过去人们对科举抱有太多的误会和偏见,现在需要澄清笼罩在科举上面的迷雾,还其历...
新时代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的困境与重生——评《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作者:马坤;梁国利;
摘要:<正>对于体现时代特色、深烙时代印记、做出时代贡献的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如何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中,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寻找各自的发力点和突破点,加快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研发与创新,催生新产业、创建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的重要问题
“数字利维坦”的驯化:人工智能嵌入教育数据治理的法律规制——以欧盟《人工智能法》为例————作者:王伊晋;祁占勇;
摘要: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融入并重塑教育生态系统。《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在强调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时,特别指出要强化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伦理安全。人工智能嵌入教育数据治理,虽可赋能教育治理数智化,但也对公民受教育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构成挑战甚至威胁。为防范“数字利维坦”危机,亟须相应的法律规制。欧盟《人工智能法》在教育数据治理领域,体现了保障公...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大学课程变革的新旧之争————作者:李先军;张礼华;
摘要:大学课程改革必然面对新旧势力间因利益冲突所产生的争执。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整体面貌发生变化,大学课程亟待变革。“牛桥”等传统大学的课程较少关注社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及技能,它们代表保守派利益;伦敦大学属于新大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它与“牛桥”办学理念不同,尤其体现在课程方面。双方围绕大学课程变革的论争表现在“有神论”或“无神论”、“古典化”或“现代化”、“贵族性”或“平...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基本条件与路径选择——“教育、科技、人才”普遍现代化的视角————作者:刘子云;
摘要: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科技、人才的普遍现代化。追问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不能规避“人”的现代化问题,其本质特征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中国范式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秩序作为外部条件,较稳定的工业技术文化内核作为内部条件,以及内外部深度融合的耦合机制。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优化路径选择:以“人本化”的价值伦理回应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高水平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发展的价值意蕴与策略研究————作者:谢梦;曹燕南;
摘要: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就高等教育而言,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运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学术关系理论,对2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方案进行分析发现:相关高校对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内涵的定位,呈现出从关注显性指标到纳入隐性影响,从追随国际范式到凸显中国特色,从聚焦内向型的“引进来”到强化引领性的“走出去”,从专注学术影响到指向战略贡献,从突出国际竞争...
加速的反噬:现代教育时间的内卷困境及其生成机制————作者:马雯;
摘要:加速社会重塑了现代教育时间结构,教育样态在新的时间结构中发生改变。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研究发现,现代教育时间在形式上表征的加速逻辑,实质上却未能改变时间的增量,反而造成了时间浪费与主体性压缩的内卷困境。具体表现为:时间边界重叠制造的教育信息蔓延、时间效度缩短导致的教育经验萎缩及时间资源匮乏引发的教育节奏加快。究其原因,现代教育时间运行深受三重动力共同驱动:教育“技术-行动-主体”合成的加速循环、社...
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政策创新扩散的逻辑动因探究——基于全国31个省域数据的事件史分析————作者:吴柯豫;魏署光;
摘要: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健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职业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试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扩散。以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采用事件史分析法对2014—2021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探究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政策在不同省域间的扩散特征、影响因素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试点政策的扩散趋势呈现出近似的“S形”扩散曲线,在空间分布上则表现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反向”扩散。基于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研究》————作者:陈晴君;
摘要:<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时代变化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引导和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形成“学生—教育—空间”的协调统一,需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来源与转化————作者:黄亚婷;陈嘉诚;
摘要:对198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设立以来的1 161份博士学位论文中的9 046个核心概念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在经典学科论范式主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形成了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为核心的本土理论性话语群及其广泛应用后的实践性话语群,引进了源自西方高等教育的理论性话语;在研究领域论范式兴起后,根植于中国本土高等教育实践的实践性话语大规模提炼生成,源自西方高等教育的实践性话语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性与实...
中国现代大学如何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作者:冯向东;
摘要:中国历史上是否有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和批判性思维方式,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重要问题。以南宋书院为范本,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书院文化,我们对上述问题可以做肯定的回答。在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中,中国现代大学担负着“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传承和弘扬书院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赋予中华传统文化元典思...
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知识机理与实现————作者:李洪修;蒋维西;
摘要:从知识层面审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由知识创新引发的生产力形态变革。它对高校的知识创新提出了扩大学科内容的知识供给、推动科学研究的知识迭代、开辟成果转化的知识耦合等内在诉求。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知识机理包含知识的选择、组织和转化三个层面,即在知识选择层面达成异质知识汇聚,推动学科框架的知识更新;在知识组织层面实施纵向与横向的加工,生成互相联结的知识序列;在知识转化层面建构以交叉学科的知识境脉...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文化探源及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视角————作者:杜云;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其形象应具备“两个结合”的鲜明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其中君子施教的总体形象、士志于道的理想信念、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孔颜乐处的人生境界凸显出中国传统教师的生动形象。在高校...
高校留学归国人才政治引领:时代价值、问题剖析与实践进路————作者:李俊儒;李学勇;
摘要:近十余年来,随着国家、地方实施一系列人才引进和招聘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回流的趋势日益巩固和强化,留学归国人才已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教师队伍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也是未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引进对象。高校留学归国人才具有知识水平高、影响力大、话语权强的特点。以强大的政治引领力、感召力、凝聚力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影...
宋代书院对话式教学及其教学论意义————作者:朱汉民;
摘要:宋儒在书院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出一种形式活跃的对话式教学,生徒记录对话教学的内容而形成一种“语录”体学术著作。宋儒之所以重视对话式讲学,其实是有思想内容的原因。宋儒重视启发生徒精神人格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完善,为了与此讲学内容相匹配,他们在自己主持的书院教学中采取自由对话的讲学形式。宋代“语录”的盛行,既是宋儒复兴先秦儒家对话式教学的教育成果,也是宋学重建哲学化儒学的学术成果。宋代书院的对话式教学具有重要...
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进路————作者:瞿连贵;徐峰;邵建东;
摘要:在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多重功能,表征为增强适应性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挥引领性以赋能职业学校整体性提质、强化育人性以赋能个体全生涯周期进阶。处于发展初期的职业本科学校,面临发展环境有待构建优化、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支撑区域发展不够有力、关键办学能力普遍不足等实践困境,亟待破解。实现职业本科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依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应用人...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作者:王战军;卢晓中;刘继安;李森;崔友兴;杜彬恒;陈时见;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六个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六大特质”是...
数智赋能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逻辑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作者:宣翠仙;张炜;
摘要:新质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时代使命,数智时代为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赋能理论和系统论,数智技术通过赋能专业建设环境升级、赋能产业群智能化发展、赋能教学过程数据精准分析,为推动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搭建系统框架,实现人才培养内容更新扩容、助力产教融合提级增效、促进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精细化。然而,数智技术赋能高职院校新质人才培养仍面临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滞后、院校与产业数智化的全链对接较...
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动因、使命与推进路径————作者:蒋凯;朱施蓉;
摘要:我国始终坚持扩大与深化包括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全球环境、革新需求和国际影响是我国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现实动因。通过加强政府宏观引领、深化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引育模式改革,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增强高校办学...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信息技术教育
- 省级《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现代教学杂志
- 省级《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高校社科动态
- 省级新语文学习高中
- 北大核心《山东外语教学》
- 省级校园足球杂志
- 省级辅导员学法指导
- 省级《师道》
- 省级新教育
- 省级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 省级东方娃娃
- 省级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 学报《黑河学院学报》
- 省级《新课程学习》
- 省级南北桥
- 省级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北大核心《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 省级新职教杂志
- 省级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省级高职论丛
- 省级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 省级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 省级中学生阅读
- 南大核心新闻大学
- 省级教育策划与管理
- 省级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 省级伊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