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教育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思想理论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北大核心
国内统一刊号:31-1220/G4
国际标准刊号:1007-192X
主办单位: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会
主管单位: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会
查看思想理论教育近十年数据入口>>>
上一本期杂志:《高等农业教育》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大学教育科学》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思想理论教育》是由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教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1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下半月为行动版(面向中小学、幼儿园)。 上半月(综合)版以“聚焦德育研究前沿,荟萃德育实践方略,展示学校办学理念,指导师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努力推介加强与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品力作,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一本集学术性、前瞻性、指导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建与德育研究期刊。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第20位(教育科学类,涉及报刊数量为1151种);《上海学报德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实施名刊打造计划,把《思想理论教育》打造成为全国德育研究的名刊。

  【栏目设置】

  特稿;视点;专题;争鸣;实证;党团;课程;心理。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三个维度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

  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提

  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的若干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几个问题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政党现代化

  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成就

  思想关怀及其技术路线探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的二重维度和实现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问题研究的论域、进路与前瞻

  主流意识形态在微媒体场域的注意力生产

  院校歧视的违法性分析与法治途径

  东方教育杂志投稿:对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当前各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计算机人才,对高校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提出了改革 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以此来提高各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必要性,可行性,措施

  一、 前言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适应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和学习中,计算机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个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招聘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甚多。我国教育部在前几年就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并在2007年发布了相关的文件,提出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实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进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尤其是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坚持知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

  思想理论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刷剧的人”:青年微短剧热现象的症候、成因及对策————作者:叶锦华;

摘要:微短剧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视听形式,与短视频共生触达,与长剧共享互补,与网文爽感互通,俘获了不少青年观众。微短剧实现了从“横屏”到“竖屏”的空间形变,导致青年空间感知的失距;从“故事”到“冲突”的时间加速,导致青年时间感知的失衡;从“放松”到“爽感”的情感转向,导致青年情绪感知的失当。流量驱动的“创作浪潮”、生活节奏加快下的“时间恐慌”、逃避现实与追求情感满足的“造梦空间”是引发微短剧热现象的成因。这...

上海师范大学

摘要:<正>固本铸魂夯实立德树人“主阵地”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凝聚思政引领力,积极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见效。精准滴灌,整合育人资源。精心打造12期“成长有约”思想政治教育栏目,邀请红色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主创团队、奥运冠军、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讲述可知可感可学的身边故事

人工智能观:一个人类新的安身立命问题————作者:王天恩;王金伟;

摘要: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前途命运的关系问题,早就出现了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极端观点,引发了人们对人机关系发展的向往和忧思。无论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人工智能观,都有自己的根据和局限。在二者的张力中深化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都具有特殊意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着越来越复杂的人机关系,对人类现实生活造成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基本观念...

大模型知识生产革命及其哲学反思————作者:闫坤如;

摘要:大模型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除了引发社会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也为知识生产提供了动力和方向性指导,大模型具有知识生产能力与其生成性特征和智能分析能力密切相关。对于大模型知识生产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表层,还需要对其哲学基础进行分析,在深入把握知识概念、界定知识生产内涵的基础上,把知识生产第五范式与知识生产的实验范式、理论范式、模型分析范式以及数据驱动范式进行比较研究,才能明确大模型知识生产之所以作为...

“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青年自我呈现中的身份焦虑及其纾解————作者:马丹丹;

摘要:“毛坯人生”与“精装朋友圈”是对青年在现实与网络中反差状态的描绘,作为一种青年现象,它关涉到青年的自我呈现。从“毛坯人生”到“精装朋友圈”的形象转变,是青年建构并呈现一个“理想自我”的过程,它反映了青年内在的身份焦虑。具体来看,这是关于期待关注的焦虑、参与比较的焦虑与维持人设的焦虑,与之伴生的,是青年被量化的自我价值、被竞争的社交形象与被遮掩的真实身份。究其文化成因,是由于精英主义对“成功”范式的...

智能系统的自主活动是否创造价值?————作者:孙伟平;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服务过程,劳动与商品价值的创造出现了不同于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形式、新特点。在智能经济模式中,当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具有一定的“类人智能”,可以在生产和服务领域自主地完成劳动任务时,它们就不再只是工业时代那种机械性的劳动工具了,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劳动者”,它们的“劳动”具有创造商品价值的一般特征。当然,如何在理论上论证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可以以及如何创造商品价值,还需...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的文化旗帜的四重意蕴阐释————作者:齐卫平;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举党的文化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创新局的文化纲领,在中国文化建设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迈向新境界。作为新征程上党的文化旗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思想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辉煌的思想指引,指导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三重逻辑————作者:葛学彬;

摘要: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旨在通过教学案例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体系及其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于思政课本质的案例教学层次逻辑,要以案例内容的政治性、学理性将“道理”讲“深”,以案例故事的核心价值导向将“道理”讲“透”,以案例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将“道理”讲“活”。基于思政课要素的案例教学协同逻辑,应协调好“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处理好“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关系,...

思政课案例教学范式的本质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旨归————作者:管晓婧;

摘要:目前,思政课案例教学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序的实践推进,仍局限于教学形式、内容或方法范畴。当思政课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范式存在时,它就不再是关于内容或方法的简单引入与应用,而是贯通于思政课教学理念、目标、内容与方法的系统性重塑与整合。这种教学范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认知发展能力、价值发展能力与实践发展能力。为切实发挥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功能价值,我们需要在科学理论导引下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教学体系、加强...

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理想样态的三维透视————作者:金昕;王肖东;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践行直接关系美好生活发展的整体方向和实现程度。因此,有必要廓清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理想样态,一是在本体维度能够体认美好生活是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互构共生、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以及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相互转化的生活样态;二是在价值维度能够厘清追求美好生活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遵循、满足个体融入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三是在实践维...

导读

摘要:<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华东师范大学齐卫平教授撰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的文化旗帜的四重意蕴阐释》一文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举党的文化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文化思想是...

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价值方位、现实问题、能效提升————作者:徐蓉;

摘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积极推动“伟大变革”的实践成就向课堂理论讲授的转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应有的新气象新作为。案例教学作为重构教学体系、激发课堂活力、引导学生参与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值得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深入探索、推广应用,但也需要在认识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实施步骤的同时,明确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价值方...

“进一步”: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题关键词的三重逻辑————作者:陈锡喜;胡海鹏;

摘要:“进一步”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题的关键词之一,理解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对于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具有重要价值。其历史逻辑是:从毛泽东“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逻辑起点,邓小平以改革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逻辑中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而成为历史必然。其实践逻辑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各次主题,展现了改革开放实践创新基础上的制度...

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向度及其现实意蕴————作者:张卫伟;

摘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实现美好生活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问题。美好生活的实现历程并不是某种终极历史理性之实现过程,其本质上是在“历史发展与个体自由”关系中改变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破解人类生存矛盾来实现充满可能性和开放性的历史实践。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预言”式美好生活期待、历史进步主义“异质性”排斥以及“终极化”理想形态等美好生活认知误区,曲解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美好生活的历史意蕴。历史唯...

DeepSeek的崛起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进路————作者:胡洪彬;

摘要:作为国产AI大模型的佼佼者,DeepSeek契合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在AI领域的技术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DeepSeek的嵌入应用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同时,从高效、协作、多元和普及四个层面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契机,也在素养提升、过程监管、制度发展和话语建构四个方面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DeepSeek的全新技术环境下,意识形态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和顺势...

教育强国建设中思政引领力的运作机理探析————作者:郑敬斌;李佳乐;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所具有的强大思政引领力既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果的彰显,也是引领相关主体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既定目标扎实迈进的过程。作为行动的生发,思政引领力是教育者在瞄定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以引领的环节,通过力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包括在需求识别中研判思想观念、在信息洞察中把握精神面貌、在内容供给中凝聚价值共识、在成效检...

大党独有难题:内在意涵、破解理路与出场价值————作者:于安龙;

摘要:大党独有难题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难以回避、必须应对的挑战。大党独有难题具有深刻意涵,其要义在“大党”,本质在“独有”,核心在“难题”。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必须正确处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体系中的新论断、新表述,大党独有难题既有其特定的出场背景,也有其重要的出场价值。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清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

青年“确诊式文学”现象的文化表征、风险透视与应对策略————作者:张洁钰;

摘要:“确诊式文学”是青年以相同特征或相似状态的人、事、物进行自我“诊断”,并自我“标签化”的亚文化现象。其精髓在于,借助确诊对象之口说出“发疯式台词”以进行情绪调节。青年“确诊式文学”在精准表意与疾病隐喻中生成独有的文化风格,基于自我建构与身份认同的需求开展情感实践、以仪式抵抗与压力纾解作为意义旨归,形塑了个性鲜明的文化表征。由于“确诊式文学”以“贬抑表达”进行自我调侃、以“戏仿盛宴”追寻话语狂欢、以...

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技术驱动、融合探索与创新之维————作者:熊富标;

摘要: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催生了智慧课堂这一教育形态。它的互联数据化、深度交互性、管理精准性和学习个性化等鲜明特征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创新机遇。高校思政课在实体形态、平台形态和管理形态等智慧课堂样态上持续探索,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向深度和广度迈进,以及思政课向讲深讲透讲活维度的发展,智慧课堂的智慧性不仅体现在纯粹技术层面,...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发展文化主体性————作者:田鹏颖;

摘要:在唯物史观视野中,文化主体性本质上是一定文化力量的集合,是一种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辐射力、生产力、创造力的核心标识。文化主体性的建设、巩固、发展是文化问题,但又不完全是文化(自身)问题。文化主体性建设和发展既要做好文化本身的小文章,又要做好社会有机体建设的大文章。文化主体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巩固和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依托、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只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充分彰显中...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