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教育》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006/TP
国际标准刊号:1672-5913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国学校体育》体育科技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计算机教育》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权威的、中高端计算机教育类的学术杂志。其办刊宗旨是 “为我国计算机教育事业和信息技术产业服务;为培养培训各层次优秀的IT专业和应用人才服务”。杂志力求把脉教育走势,权威报道计算机教学成果、深度挖掘创新思想,见证教育发展。 读者包括有教育影响力的专家,如院士、高校校长、院长、协会秘书长、信息产业领导、企业老总、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师生、科研人员。

  收录情况

  该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收录期刊、“龙源网期刊网”上网期刊。被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评为“中国信息产业行业用户影响力显著媒体”和“中国信息产业报道最及时媒体”。

  栏目设置

  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专题报道、思维碰撞、名师讲堂、为师心语、教材园地登。本刊为半月刊,每月上半刊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教育界的先进教学手段,国内计算机教育届的最新动态;下半刊展示教师的教学方法、经验总结以及学术成果等。

  读者群体:

  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管理者、科研人员等从事计算机教育相关人士和计算机爱好者。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以计算机问题求解为核心 积极推进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陶先平;奚春雁;彭远红; 1

  2 重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陈道蓄;陶先平;钱柱中;赵建华;吴小兵;程龚; 2-5

  3 计算机问题求解课程的内容建设 陈道蓄;陶先平;钱柱中;赵建华;吴小兵;程龚; 6-9+12

  4 计算机问题求解课程讨论课的组织和实施 吴小兵;陶先平;钱柱中;陈道蓄; 10-12

  5 问题求解课程教学过程的监督 程龚;陶先平;陈道蓄; 13-16+21

  6 “引导式自学”教学模式探索 钱柱中;吴小兵;程龚;陶先平;陈道蓄; 17-21

  7 计算机学科研究生科研基础的建立模式 吕帅;刘磊;张睿;郭德贵; 22-24

  8 计算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贺莲;龚奕利;黄传河; 25-28

  9 非计算机专业工科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田卫东;虞勇勇;周红鹃;蒋哲远;李宏芒;郭太锋; 29-34

  10 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 王志英;郑莉;殷建平;艾明晶;米新江;王昭;刘晓静; 35-42

  11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魏娟; 43-48

  12 IT类招聘信息统计结果研究 许强永; 49-53

  13 基于开源技术的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杨静;程文娟;安宁;王浩; 54-57

  14 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黄瑜岳;常晋义;许秀兰; 58-62

  15 诠释数字媒体技术导论中的“导” 丁向民; 63-66

  16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项顺伯;柯文德;陈晓龙; 67-70

  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东方教育杂志投稿:对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当前各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计算机人才,对高校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提出了改革 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以此来提高各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必要性,可行性,措施

  一、 前言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在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适应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和学习中,计算机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个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招聘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甚多。我国教育部在前几年就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并在2007年发布了相关的文件,提出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实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进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尤其是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坚持知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

  计算机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大模型与系统能力培养————作者:陈文光;

摘要:<正>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器、分布式系统等,是计算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AI大模型出现的背景下,计算机系统的教学需要发生哪些变化?首先,AI软件栈是非常复杂的,比传统软件栈的层次可能还要多一些,包括:(1) AI处理芯片及其指令集(ISA);(2)通用异构编程模型(如CUDA);(3)基础算子库(包括AI算法里面常用的矩阵乘法、卷积、激活函数等);(4...

新时代计算机本科教育之实践类课程——以南科大计算机创新实验课为例————作者:王琦;

摘要:<正>当前,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和迭代,计算机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1]。本科生在有限的4年时间中,需要学习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课、人文素养、专业课等各类课程知识。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挑战,知识是基础,但能力、素质的培养更是关键[2]。本文以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计算机系本科创新实验课为例,介绍面向新时代,通过开设实践类课程,培养提高学...

新时代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作者:杜小勇;

摘要:<正>1新时代的新使命社会进入了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应用无处不在,这使得计算机学科的外延不断扩展,体现在学科专业上,就是不断出现新的计算机相关学科。一级学科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下的本科专业数量不断攀升,新的相关专业还在快速增加。一方面表明计算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计算机专业需要明确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知识体系、能力要求和...

CS2023: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的国际视野————作者:高聪明;徐秋丽;向乔;陈珊;

摘要:聚焦CS2023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从强化社会伦理与职业道德、精准调整学时、融合胜任力模型、确立双轨策略等方面,深入剖析CS2023对CS2013的多维度修订,阐述知识模型迭代更新、课程体系优化及个性化教育策略,探讨知识与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整合。针对CS2023中国化,分析其必要性并提出结合国内产业、引入企业评价机制的策略,结合思政教育,展望其推动计算机本科教育革新,提升国际竞争力,助力中国计算机教...

AI赋能的高中数字化编程课堂探索————作者:林卓睿;

摘要:分析AI赋能编程学习的基础,探讨如何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AI赋能编程学习课堂,介绍AI赋能编程学习课堂的教学实践,最后通过AI赋能编程学习课堂的评估说明效果

思政引领·目标导向·多元融合——面向新工科专业的嵌入式系统系列课程教学探索————作者:吕为工;张策;李剑雄;

摘要:针对新工科专业的嵌入式系统系列课程教学,提出适应“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发展并符合新时期特点的面向新工科专业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阐述该教学模式的整体思想,从教学内容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政教学和多元融合贯通式教学4个方面介绍实施过程,最后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教学实际指出该教学模式的特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嵌入式系统应用人才

产学合作背景下低代码赋能数字化人才培养探索————作者:陈龙;黄鑫;应欢欢;于欣鑫;

摘要:为了适应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需求,从新工科建设与赋能教育的需求入手,分析当前计算机课程面临的挑战,以产学合作为契机,以为学生赋能为目标,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载体,提出基于低代码开发技术的大学计算机数字化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作业、行业认证和学科竞赛5个方面具体介绍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为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代码安全意识和能力培养————作者:尹良泽;徐建军;李姗姗;刘万伟;周会平;

摘要:针对软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分析代码安全意识培养对安全软件开发的重要性,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通用缺陷列表(CWE)深入剖析程序设计课程中涉及的代码安全知识点,阐述如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代码安全意识和安全代码开发能力,强调构建代码安全知识点图谱的重要性

计算机类课程实践与思政实践融合的策略与方法————作者:曾剑平;

摘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程思政成效,分析计算机类课程技术性强、实践要求多等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不同特征,结合信息内容安全课程教学,提出基于兴趣驱动的课程实践与思政实践相融合的策略,阐述如何构建与课程匹配的思政要素体系,设计强化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最后说明这些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课程思政的主动性

新工科背景下的数据结构课程进阶式教学实践————作者:阮瑞;王海涛;叶鸿;魏圆圆;程志友;

摘要:针对当前数据结构课程在理论知识、思政元素、实践案例和思维启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工科背景下的“知识—思政—实践—创新”四维融合的进阶式教学改革,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介绍教学创新的总体思路、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以及综合教学成效评价机制,为当前人工智能时代新工科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基于知识图谱的精细化成果导向编译原理课程————作者:许智宏;董永峰;王利琴;王旭;

摘要: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质量提升需求,提出对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编译原理设计知识点级的精细化教学目标,构建知识图谱,建设知识点的多模态教学资源,阐述如何面向教师、学生进行精细化的学习成果达成分析,从而完成精细化成果导向教学,最后说明取得的教学效果

工程教育核心能力全面提升的路径与实践——以数据结构编程实践为例————作者:周艳明;

摘要:针对传统实训不能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工程教育核心能力的现状,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及基于工程教育核心能力全面提升的阶梯式实训项目体系构建思路,具体阐述如何实施“问题情景+任务分配”的项目式实践教学,并说明成效

计算机类学科研究生数学教育模式探索————作者:杜治娟;

摘要:针对计算机类学科的研究生数学素养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脱节问题,提出研究生数学课程的“(N→1)⊙M”模式教学思路,从课程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改革过程并说明实施成效,目的是提升研究生的数学理论与应用探究能力,增强研究生的学术发展“后劲”与工程实践“启发力”

基于赛点制的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探索————作者:谢文波;黄诚;

摘要:针对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考核制度关系,结合程序设计类实验辅助教学平台(PTA)利用计算机代码批阅的优势,对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探讨,提出基于挑战性项目的赛点制考核法,介绍具体实验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学生成绩对比说明教学效果

行业驱动、能力导向的人工智能领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作者:张淑军;孙振;孙媛媛;刘文锋;李永庆;杜军威;

摘要:针对人工智能学科“厚算法、强交叉、促应用”的特点,提出一种行业驱动、能力导向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如何通过将实践能力指标分解为基础应用、专项训练、平台应用和集成创新4个层次,构建聚焦能力指标的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

面向四维导向的数据可视化方向课程体系构建————作者:王松;张庆明;彭莉娟;陈永辉;张晓蓉;

摘要:针对目前数据可视化方向人才培养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课程资源中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不足、育人作用不强等难点问题,聚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地位不突出、创新能力训练不到位的需求痛点,提出以需求、能力、问题、产出四维导向的数据可视化方向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从课程群重构、课程资源重建、实践教学重塑和考核评价模式改革4个方面阐述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最后说明课程建设效果并给出改进方向

产学研相融合的集成电路EDA课程软硬协同教学改革————作者:赵康;翟建旺;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EDA课程软硬失衡、与产业界脱钩、实践训练不充分等问题,分析集成电路EDA课程的工程性、交叉性等特点,提出产学研相融合的软硬协同教学改革方案,以具体教学案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手段方面介绍教学改革实践,最后说明教学改革效果

以“聚理融工强素质”为核心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于迎霞;周宇;

摘要:面向工程教育认证分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理念反向设计,提出挖掘课程支撑矩阵信息,以“聚理 融工 强素质”为核心思路的课程改革方法,从制订课程目标、重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调整考核方式几方面进行具体阐述,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说明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赋能教育导向的数据结构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与融入————作者:薛艳明;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在数据结构课程中须提升软件编程知识和技能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赋能教育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数据结构教学的模式,具体阐述如何通过讲授科学家的奋斗经历、解决实际社会问题、进行专题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领导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和工程伦理意识,并说明实施效果

提升数据库教学与实践质量的校企合作路径探索————作者:刘斌;彭煜玮;

摘要:针对数据库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内容落后于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将企业的案例简化并应用于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校企合作思路,从教学知识点内容更新、大型DBMS部署、数据库实践、数据库实验仓库创建等几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数据库教学与实践的质量,最后说明校企合作教学效果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