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学报
国内统一刊号:22-1409/G4
国际标准刊号:2095-7602
主办单位:长春师范学院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电力教育》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计算机教育》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热诚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赐稿。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已与全国500余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信息交流关系,所有刊载文章经中国期刊网制成光盘或通过Internet 网供国内外专家学者查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收录

  【办刊宗旨】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百家争鸣,为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杂志优秀范例参考:

  1 巴纳德协作系统理论在行政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郭 铁; 1-3

  2 吉林省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董宜斌;常伟; 4-5

  3 退休制度的统一化建构研究 吴雷;王双; 6-8

  4 公共物品城乡统筹供给的制度困境探析 白海艳; 9-10

  5 延安时期陈云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蒋卓;丁永刚; 11-13

  6 莱布尼茨的概念代数及其外延解释 朱建平; 14-18

  7 自由的绪论:伯林拒斥历史决定论的历史之维 杨 晓; 19-22

  8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论析 高 迪; 23-24

  9 基于成长取向的萨提亚治疗模式探析 尹忠泽;高旨利; 25-28

  10 拒不履行食品召回义务行为的刑法规制 于斌;刘晓莉; 29-33

  11 中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与改革论析 李 才; 34-35

  12 论国际社会本位理念的法理基础 谢 瞭; 36-38+41

  13 北朝时期陇右农业政策探析 张 琳; 39-41

  14 明代贴身婢女群体存在基础及生存模式探微 王雪萍; 42-46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春市娼妓业改造述评 王 航; 47-48

  16 吉林省普通话语料库建设现状刍议 孙 博; 49-51

  17 “中国崛起/China’srise”之修辞分析 李秀香; 52-56

  18 原始语根视角下的英汉音义联想及对比研究——“Papa”和“爸爸” 崔瑾英; 57-60

  19 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翻译关系论析 陈 放; 61-63

  20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翻译研究 郝俊杰; 64-67

  期刊编辑部投稿须知:

  1、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 标题应鲜明,字数在20字以内,不使用外文缩写词。作者人数不超过6人,要有准确的作者单位名称及所在城市地名和邮政编码。以上部分均需中英文对照。英文部分作者姓名应是汉语拼音全名,姓氏在前全大写,名字的头一个字母大写,名字的二个字中间用半字号线。

  2、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文字控制在250字左右,重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果和结论尤为重要。摘要须用第3人称写。英文摘要自己做的工作用一般过去时态,结果和结论用一般现在时态。中文关键词(≤4个)。

  3、中图分类号 所投文章请提供该文的中图分类号,详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图书分类发,第4版,1999。

  4、基金项目 在文章首页页角应注明①基金项目:名称(基金号); ②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E-mail。如有第一作者以外的通讯联系人,同时应注明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E-mail。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阐释————作者:房子蔓;张光存;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坚持党的领导、促进民族团结、强化文化自信、保障政治安全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政治制度落实、文化互鉴互学、生态文明治理、法律制度保障等多方面,为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夯基垒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各民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

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作者:杜今朝;任传华;

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教师的精神标杆,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力量。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培养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未来教育家型教师的核心举措。教育家精神是中国广大教师群体共同凝聚成的智慧结晶与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教育实践的理论成果,与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度契合。通过深化课程思政、弘扬优秀文化、强化科学研究、注重社会实践等方法,师范院校将教育家精神贯...

吉林省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作者:孙强华;孟鹏涛;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肩负着文化创新和文艺创造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着新时代青年文化使命的落实。对吉林省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情况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升;较大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评价不高;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校风和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持正面评价,但仍有一成左右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学校思想...

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容生成及形塑策略————作者:申思达;张悦;

摘要: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既是对历史实践的顺承,又是对时代发展的回应。本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容生成理论逻辑的基础上,从价值观、使命观、就业观、培育观等维度阐述了其主要内容,并指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形塑策略:塑造青年理想信念,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引领青年勇担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多元主体形成合力,营造青年就业奋斗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青年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内生机制和现实指向————作者:郑梅萍;杨林香;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实践品格,包含史实自知、史识确信、史观自信等内在要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内在生成的,是史实自知、史实确信、史观自信三者逻辑递进和整体架构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有着鲜明的现实指向,即以历史自觉筑牢“四个自信”、以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历史自信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有何含义、从何而来、指向何处,有助...

人类文明演进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作者:荀艺茁;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地反思了资本主义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其独特的文明内涵和世界眼光,开启了人类文明进步新的前进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界奇迹,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供给世界秩序重塑的新方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立自强的现代化之路,为世界其他国家独立自主探索适合自...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生态振兴: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作者:冉永春;陈晶晶;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绿色生产力,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以技术革新驱动乡村生态治理的技术范式转变为前提,以要素优化配置促进乡村生态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为关键,以生态经济模式创新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新模式探索为目的。我国在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转化障碍、人才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创新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必须加速技术转...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策略探析————作者:张浩瑜;

摘要:本文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问题,深入剖析网络文明素养的核心内涵,系统阐述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现状,并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缺失的根源进行全面探讨;基于此,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策略,旨在通过优化网络环境、强化教育引导、激发主体意识、优化师资队伍以及营造舆论氛围等多重路径,切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历史演进————作者:王英权;

摘要:培养目标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决定了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途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正确梳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历史演进脉络,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确立的认知理路,对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纪录片《民主东北》的创作实践————作者:贺庆玲;

摘要: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电影事业在东北逐步建立。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第一部多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该片主要记录了东北解放战争和东北解放区人民生活中的各类重要事件,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东北生产建设的实际情形。基于“新闻真实客观”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理念,《民主东北》为时代立像、为人民放歌、为民族铸魂,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卞孝萱对唐传奇研究的贡献论析————作者:贾彦彬;

摘要:卞孝萱在《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等论著中,从唐传奇与政治的关系视角观照唐传奇文本及其背后的历史,为唐传奇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一个故事五种记载——唐人杂传、杂文、轶事、传奇之比较研究》《文史互证与唐传奇研究》等论文在唐传奇文献辑校、文献考证及研究方面亦颇多创见。卞孝萱创新性地使用文史互证法对唐传奇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为交叉学科视野下的唐传奇研究开创了新纪元

高校“大思政课”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作者:王洪杰;刘浩;

摘要:高校“大思政课”是对传统思政课的拓展和延伸,呈现出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整体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等特征。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路径主要包括完善高校“大思政课”相关制度、打造生动的高校“大思政课”课堂和形成高校“大思政课”育人新体系等

中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探究————作者:宿秀平;郭笃凌;

摘要:中国故事是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国革命红色故事和中国改革开放故事等在内的故事体系,将其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可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要遵循政治性与目的性、针对性与可接受性、现实性与时代性、主体性与主动性、关联性与启发性等融入原则,以增强思政理论课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吸引力与感染力、针对性与亲和力。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要深入挖掘优质的中国故事素材,加强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建设,丰富...

论数字资本主义的劳动剥削及其消解路径————作者:包宇涵;

摘要:作为资本主义在数字时代的最新形态,数字资本主义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将数字与资本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对剩余价值实现了更加肆意的无偿占有。劳动时间与劳动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情绪劳动以及“玩劳动”的出现为劳动剥削创造了新的手段。劳动剥削在技术外衣的包裹下呈现出全新的样态,并使劳动者的身心受到更加强烈的迫害。针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下的劳动剥削,数字社会主义学者进行理论建构,试图改变这种剥削现状,但由于理论自身...

吉林巴彦鄂佛罗边门防御钤记释考————作者:周玥;李想;

摘要:吉林巴彦鄂佛罗边门防御钤记是东北地区迄今为止唯一一枚公开发表的清代钤记类官印,也是为数不多的清代柳条边文物之一。该官印作为柳条边巴彦鄂佛罗边门防御所用的官员印信,是柳条边门政治军事权力的象征。通过对印文内容的考释,结合官印形制与清代官印制度的对应关系,可以对清代官印制度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该官印也为研究清代东北地区柳条边管理制度、吉林地区地方官制以及边疆治理提供了实物佐证资料

民国诗话中的韩愈诗歌接受研究————作者:杨应欣;杨明珠;

摘要:查找民国诗话中韩愈的评点资料,从韩愈诗分体批评、诗风品评、诗法批评及“杜韩”并称的诗史意义等几个方面探讨韩愈诗歌在民国时期的接受状况。就主要诗体而言,民国诗话对韩愈五古与七古评价较多,七绝、七律次之,总体符合韩愈重古体轻近体的创作状况;对韩愈诗风的品评,在主体尚奇之外,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表明民国诗人对韩愈诗风的进一步认知;在诗法上多指向其险韵、格律、以文为诗等,亦符合韩诗技法的新变;民国诗话中大量...

接受与期待:接受美学视阈下国产漫改电影改编策略————作者:于雅诗;陈柏鑫;钟磊;

摘要:漫改电影是以漫画作品为创作蓝本,通过影视技术手段摄制而成的电影作品。漫画为电影的创作提供灵感源泉,也与电影的表现形式有相似性和共通性。纵观世界电影版图,无论是在制片人中心制度下高度工业化的欧美漫改电影,还是“二次元”风格浓厚的日韩漫改电影,抑或擅长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的国产漫改电影,都体现出漫画与电影的碰撞具有无限潜能。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视角,从国产漫改电影如何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心理与期待视野出...

论精怪概念流变与器物精怪的诞生————作者:杜晓宇;

摘要:精怪是志怪小说中重要的母题之一,其相关记载可追溯至上古神话,至汉末魏晋时期,主要见于笔记杂传之中。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古老的精怪概念历经多次演变,逐步吸纳并融合新的思想潮流,最终成为交织巫、道、儒、释等思想的文化结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的深入带来了新的观念与启发,促成了“器物精怪”这一新类型的出现。本文旨在梳理精怪概念的演变脉络,探讨器物精怪产生的思想渊源,并以这一案例揭示中国文化思想交...

会话构式“什么呀”的功能表达及固化过程————作者:潘晓军;

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与会话策略视角,深度剖析汉语口语会话构式“什么呀”。在认知域方面,其于知域、行域、言域的表现均背离预期,且各域在语义、形式与知情状态上各具特性,形成独特表达体系。话语功能上,依否定特性可分为自启与他启纠偏、完全与局部否定、精确与模糊否定等类型。其典型功能是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否定反馈,受会话情境影响产生多元话语效果,深度融入交际互动。固化进程中,“什么”的否定功能与“呀”的交互功能促使...

交互主观与虚拟互动:话语标记“谁懂”的演变路径及动因————作者:江蓉蓉;王建军;

摘要:“谁懂”及其变体“谁懂啊”为新兴话语标记,其语用功能分为两类:确立话题的话语组织功能和寻求认同、激发共鸣、明示引导的人际互动功能。共时、历时语料显示,从实际互动语境到独白语境再到网络虚拟互动语境,“谁懂”先发展出表诱使移情的情态功能,再逐步发展为表确立话题、寻求认同的话语标记。演进过程中,“谁懂”受到言者交互主观性需求、网络虚拟互动语境的双重推动,是网络虚拟互动语境下言者交互主观性逐步增强的结果。...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2826.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