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教学》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31-1009/G4
国际标准刊号:1004-7549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民族》教育学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高中数理化》中学教师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生物学教学》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向国内外正式发行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创刊50多年来,努力为读者、作者服务,密切读者、作者和编者的关系,已经在中学生物学领域成为我国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提高学术水平及教学水平、促进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媒体,成为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良师益友。据“中国知网”统计,《生物学教学》期刊机构用户已达3000个,国际个人读者已遍布12个国家和地区。《生物学教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学生物学教师,兼顾高校和其他教育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学工作者。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中小学教育类”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生物科学综述、国家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现代教育论坛、国外教育动态、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信息技术、考试与命题、实验教学、科技活动、教学参考、生物学科技信息、科学技术与社会及读者之窗等。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生物燃料———新能源的希望之星 苏兆瑞 4-5

  2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 新等; 6-7

  3 植物干细胞及其应用概述 刘建华 8-9

  4 引领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任雅楠等 10-11

  5 论生物学方法的建构 缪仁票 12-14

  6 用 POE 教学策略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教学 春; 15-16

  7 构建高三生物学二轮复习高效课堂的尝试 赵永丽 17-18

  8 生物科学史的教育教学价值———以人教版高中《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 姚秀林 19-20

  9 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舍” 李安静 21-22

  10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彤; 23-24

  11 在“饲养和观察蚯蚓”教学中让生物学课堂动起来 磊等; 25

  1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设计 欣向红 26-27

  13 运用课本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徐德琪 28-29

  14 “软体动物”一节的教学 李丽娟 30-31

  15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节的教学设计 胡国胜 32-33

  16 家庭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中的作用 瑜; 34+33

  《生物学教学》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题目简明、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炼、标点准确。

  1字数 一般不超过4000字。特别欢迎1000~2000字的短文。

  2姓名、单位 在题目下一行写姓名,然后在括号内写省、市(县)、单位全称和邮政编码。

  3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 2000字以上的文稿需有150字以内的摘要,2~5个中文关键词以及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只介绍第一作者,如:出生年份、性别、职称、学位、电子信箱、电话、手机等,排在文稿末。

  4标题 层次的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每级标题均于左边起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写,然后空1格再写标题(参见本刊正文)。

  5计量 计量单位及其他专业符号以国家颁布的标准为准(例如:mL、kg、cm等)。

  6参考文献 文中若涉及重要的数据资料,应列出参考文献。

  物理教师评职称论文:高一物理个性化作业设计与研究

  人性百样,有的人循规蹈矩,活的是无奈,有的人张扬个性,活的是洒脱。传统的作业就是一种无奈,它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校课题组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以人为本,大力推行个性化作业,张扬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在此抛砖引玉,谈谈我校课题组对物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索的几点认识。

  一、精题简量是个性化作业的基本要求

  较好的作业应该是摒弃了多而杂,知识重复而单一,题型怪异和偏癖,应该做到精选、精编、多创新题,及知识全面能力提升作用强的好题。要有精品意识,教师对作业设计中的每项目标要有清楚认识,避免出题的盲目性、随意性,确保一题对应一个教学目标、一项对准一个训练重点,真正从微观上控制作业量,避免“题海”战术,一方面体现对知识点要求层次不同,如哪些知识点只需要了解,哪些需要运用,故要求教师对物理教学大纲,高考对各个知识点的考查难易程度,习惯性出题方面,要非常清楚,根据大纲要求、高考标准。按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出作业的适宜程度。

 

  生物学教学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项目的“周边环境白蚁危害情况调查”教学设计与实践————作者:张礼根;郭莎;汪思梦;

摘要:以周边环境的白蚁危害情况调查为情境,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对“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或行动计划”这一调查类活动进行方案设计并开展学科实践。该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性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成果可为开展类似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脊蛙”实验引发的相关问题探讨————作者:郑语丝;李斌;王龙;

摘要:通过归纳和解析“脊蛙”实验中衍生的典型问题,构建生物学模型,以高考及模拟试题为例,帮助师生深度理解生物学概念,发展生命观念

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中美教材中“神经调节”内容的比较与分析————作者:陈怀颖;唐泽君;张维;

摘要: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分析了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特点,两者在降低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和增加关联认知负荷方面,具有共同特点,启示我国生物学教材的编写需要突出先备知识的可见性、提升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加强知识设计的深入性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学情境套题的命制探索————作者:汪正华;

摘要:考试命题是落实立德树人、健全科学评价的关键。本文阐述了情境套题的命制原则和评价内容,并以“微塑料的烦恼”为例,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学情境套题的命制策略,从研读课标规划蓝图、收集素材创设情境、加工素材编写试题、审核修改测评反馈等方面阐述命题的具体操作方法,为试题命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表观遗传视域下的剂量补偿效应与伴性遗传及在命题和教学中的建议————作者:张潇;薛松;崔鸿;

摘要:着眼于表观遗传下的剂量补偿效应,探讨了剂量补偿效应下的伴性遗传,为命题和教学提供一些案例和建议,为相关教学和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助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视域下“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实验创新设计————作者:张孝夷;

摘要:对“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实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使之更适用于日常教学。选用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在遵循教材实验原理的前提下,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并增加拓展实验,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的融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科学探究能力等生物学科素养

近三年陕西中考生物学试题难度水平比较及教学启示————作者:赵书;黑花艳;张史玲;

摘要:通过构建试题难度水平模型,对近三年陕西省中考生物学试题的深入分析比较,发现试题难度水平逐年增加的根本原因有:题目信息长度、试题呈现形式、规范作答要求、分值分配情况、情境新颖程度、概念考查层次、概念考查数量、考查目标水平、解题思维环节九个因素。启示教学中要强化题干信息的获取和深入理解、强化重要概念的生成与自主构建、强化生活实践的的整合与迁移运用

“体核、皮肤产热传热散热”体温调节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作者:赵亚特;罗芳芳;

摘要:由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复杂性和微观性,本文从储水式电热水器出发,通过构建“体核、皮肤-产热传热散热”模型,形象直观地理解人体体温调节控制过程和所蕴含的控制逻辑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纲领、谱系与模式————作者:邱心玫;孔艺;

摘要: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多变,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精神,全面梳理和分析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知识谱系,提出了“全景跨域元教学”模式,倡导通过培养全景立体视角、践行现象式学习和扎根“术语-概念”的三大教学路径,全面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整合力

一道高考题引出教材中的5种生物学研究技术及相关科学史————作者:马腾禹;马健超;杜亚利;

摘要:高考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2024年全国甲卷第30题的剖析,引出生物学实验研究的5种技术与方法的介绍。启发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史的阅读学习科学史当中涉及到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探索————作者:潘晓燕;

摘要: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实时进行评价,指向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包括确立课标学情-目标、真实情境-问题、科学史-活动的教学主线,实现“教”可视;利用实验、建模、实践性作业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展示学生的思维路径,实现“学”可视;采用评价目标-评价作业-评价量规的表现性评价,指向“教学评”一致性

SNP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景达;李秋石;

摘要:SNP模式(science negotiation pedagogy)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整合建模和论证过程的渗透式教学模式。将SNP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学教学,并以“听觉”一节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以促进学生科学概念、建模与论证能力的同步落实,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指向核心概念构建的初中科学单元教学路径探析————作者:程志奇;李鸿;

摘要:基于科学教学中碎片化、应试性做题、解题的现状思考,以核心概念“6.1植物能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单元为例,探讨从结构、目标、实施、评价等四个维度开展单元教学,助力学生由浅入深整合旧知,推进学习能力从知识理解转向迁移运用、再到问题解决的“质变”过程,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构建与实践————作者:赵怡姗;沈桂弟;周豪;

摘要:在构建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一般模式的基础上,以沪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选择性必修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课为例,介绍该模式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动态模型在血糖调节教学中的制作与应用————作者:杨景国;

摘要:针对教材中的“血糖平衡的主要调节过程示意图”进行改进和创新,深度开展模型构建活动,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变散乱为整体,全面系统模拟了血糖动态调节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核心概念本质,把握血糖调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基于模型建构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作者:赵明明;

摘要: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中,利用生活中容易获取且安全的材料,建构了反射弧的物理模型,通过建构、改进、应用反射弧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在做中学,突破“反射弧的结构及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这一教学难点,提升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最后回扣情境,联系生活,落实态度责任

融入剧本游戏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作者:徐晓兰;

摘要:以“蒸腾作用”为例,将剧本游戏融入到生物学教学当中,将整节课设计成一个植物水分消失案,案件包含三个环环相扣的游戏关卡,学生在解决这些关卡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蒸腾作用有关知识,并发展核心素养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探究鸟类适应飞行特征”的跨学科教学————作者:许祥忠;

摘要:以“探究鸟类适应飞行特征”一节的学习为例,探讨了如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以赋能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通过人工智能数据建模技术形成互动性实验和个性化学习路径,结合虚拟现实的多元动态场景模拟,整合跨学科知识,促进了初中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瑞典高中生物学教材电子资源中典型实验的分析————作者:徐田敏;石晓宇;

摘要:分析了瑞典系列教材《高中生物学:实践与探索1、 2》电子资源中的典型实验,发现其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互动参与、数据可视化,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融入伦理和责任感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真实情境的“观察池塘水中微小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作者:曹菁;徐敏娜;

摘要:以嘉定区本地乡土资源——南翔水生态公园为依托,组织学生实地采集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方法探究“池塘水中除了肉眼可见的生物之外,是否也存在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实验活动从“分区观察,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数字化加持,将观察结果可视化”“图鉴资料辅助,认识池塘生物的多样性”和“水样采集与处理,提高实验观察效果”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探...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