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育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5338/G4
国际标准刊号:1673-3010
主办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一本期杂志:《高等理科教育》高等教育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珠算与珠心算》数学论文

  【杂志简介】

  《中国德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德育工作综合性月刊。内容分为新闻篇、理论篇、实践篇、科研篇、专题篇、资料篇6个单元。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书记、校长、政教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各科老师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

  被引次数:1771

  综合影响因子:0.076

  复合影响因子:0.190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特别策划、区域报道、教育评论、思想前沿、第一现场、明德讲堂、区域经验、感动人物。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思想品德》教材改进:基于新课标的思考 文_钟晓琳; 6-10

  2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领受困境与对策 文_杨赞; 11-14

  3 家风家规与立德树人 文_肖群忠; 16-20

  4 传统家规家训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文_骆毅; 21-25

  5 《颜氏家训》立身行事思想及其育人旨归 文_张绍军李映红; 26-30

  6 微调研:初中生家风家规教育现状 文_刘丽齐征; 31-34

  7 让良好家风家规根植学生心灵 文_王守玉; 35-36

  8 我的孩子从小长到现在,有9条家规是我一直强调的,其中共包含了品德、 习惯;好学;自信;耐心;责任;惜时,; 37-38

  9 哲学思维与人生智慧 文_曹剑波; 39-44

  10 责任教育:在传承中创新 文_本刊记者温建峰周洁; 45-48

  11 春风大雅能容物责任教育可化人 文_本刊记者肖茂红; 49-53

  12 行走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54-55

  13 开“共享”花结“成长”果 56-57

  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等,

  2.如果有何基金(编号)资助,请注明在稿件题目下方。

  2.题目要求最好不好超过40个字,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0000字,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3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1-7个工作日内审稿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广西省级刊物投稿:管理教练视域下的公务员人才建设研究

  摘要:公务员在党组织中充当着不可低估的角色,如何切实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成为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世界知识潮流在蔓延,中国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奋勇向前,部分组织或企业在管理者角色转变方面却步履艰难。在西方先进的思想的带领下,管理教练这一新兴的理论开始出现并引起了关注。它起初由美国教练技术的先驱添・高威在网球领域最先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等诸多领域。管理教练理论的兴起意味着真正开启了管理的大门。

  关键词:管理教练,公务员,人才建设

  一、管理教练的内涵

  对管理教练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被定义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Fournies,1987),帮助员工确认机会以提升他们的绩效和工作能力(Orth et al,1957;Popper,&Lipshitz,1992),授权于员工以使他们超越先前绩效(Evered,&Selman,1989;Hargrove,1995;Burdett,1998),以及向学习者给予指导、鼓励和支持(Redshaw,2000)的过程。

  中国德育最新期刊目录

教育家精神赋能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建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作者:陈志兴;徐康;

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其理论内涵丰富、价值意蕴深远、实践导向鲜明,能为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建构注入新动力。教育家精神和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在价值理念上都以回答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核心,在育人目标上都以培养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追求,在实践方位上都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关键。此举不仅能够满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还对推动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以及增强“三全育人”体系...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提升新时代教师专业化素养————作者:桑春茂;

摘要:建设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所在。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推进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应以教育家精神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养成终身学习的专业品格、提升关键核心专业能力。教育家精神中所蕴含的对教师专业思想、专业品格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是推动教育强国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共享研修:城乡教育集团背景下德育教师培养新模式————作者:陈波;

摘要: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立足于城乡教育集团教研共同体,采取知识共享的方式,创新探索德育教师研修路径,构建了“进阶式”“项目式”“引领式”三种共享学习圈。为促进集团内部德育知识资源的利用和共享,集团打造了共同体德育教师“知识寻呼平台”,建设集团“专业知识库”,并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贯通的方式,构建了“1+3”集团共享支持平台

三链融合:基于数字赋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作者:傅海鹰;

摘要:打造家校社协同的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五小学依托区域“心路e通”系统,构建了“三链融合”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实践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资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和协同育人,开创了“人人接受心理服务,人人参与全员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走进经典”一体两翼行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台州实践————作者:徐美珍;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浙江省台州市通过实施“走进经典”一体两翼行动,探索了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促进了教育认知的提升和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增强,形成了持续激发教育家精神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该行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还推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与教育生态的改善,对如何促进新时代教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擦亮“东南金雁”党建品牌,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作者:谢增焕;

摘要:党建品牌建设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意义重大。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教育集团秉持“让童心飞扬,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把抓好“东南金雁”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将“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建设同学校德育工作、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等有机结合,成功形成了“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实现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作者:陈一飞;田黎明;王瑞花;

摘要:边疆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固边、稳边、兴边人才的光荣使命,是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德宏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探索具有边疆职业教育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从治理体系、德育赋能、文化育人、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入手,推动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

数字技术赋能循证德育评价的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作者:夏峰平;

摘要:随着智能技术和过程性数据的深入应用,循证德育评价正逐步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更加注重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系统性分析和动态反馈。因此,厘清循证德育评价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意蕴,探讨数字技术赋能循证德育评价的运行机制与技术逻辑,以及探索其实现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前置性学习的设计与运用————作者:蔡霞;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对思政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前置性学习的教学尝试,能够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认知、实践探究、生活体验等方面的准备,从而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促进深度学习。在实施前置性学习时,教师可尝试明晰前置动因、丰富前置形式、注重展示和评价等策略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何?因何?如何?————作者:陆正取;徐辉;李一娜;

摘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进民族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和激发教育活力有重大意义。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面临着师德师风涵养不足、职业认同不够和专业成长受阻等困境,要以党建引领、理念重塑、同伴互助和专业提升为路径,将教育家精神融入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青年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国防教育应“因法而进”————作者:盛夏;

摘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教育重要论述的具体落实。新修订法案对学校国防教育承担的职责进一步明确,教育要求进一步提高,军地协同教育路径进一步畅通。面对党中央对全民国防教育新的总体布局和新修订法案对学校国防教育的法律要求,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应“因法而进”:深刻认识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分学段保障学校国防教育育人实效,将学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坚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者:常淑芳;卿素兰;燕学敏;郭恒;刘卓雯;仲米领;

摘要:教育家精神是对新时代人民教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的精神引领和实践要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坚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统一,筑牢新时代教师的信仰之基;必须坚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锚定新时代教师的师德航标;必须坚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做到“使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创新新时代教师的育...

中小学校长弘扬教育家精神:现实意义、角色担当与实践路径————作者:易凌云;仲米领;

摘要:中小学校长是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关键主体。深刻领悟和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中小学校长优化学校办学理念,激励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中小学校长作为教育家精神的宣传者、践行者、转化者和服务者,应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引导教师形成对教育家精神的认同感,在学校营造友爱和善的人际氛围,真正将教育家精神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项工作中

以教育家精神提升辅导员队伍思政引领力探析————作者:张红;

摘要:教育家精神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高尚品格,为辅导员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提供了精神引领。思政引领力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六力”之首,是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的核心要素,是辅导员队伍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教育家精神与辅导员队伍思政引领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体现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的统一。应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辅导员队伍思政引领...

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维度————作者:戈志佳;季爱民;

摘要: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树立优秀教师榜样、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立足于教育家精神理论层面的阐释,锤炼品行,锻造能力,从而实现助力乡村教育改革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筑牢教育强国育人根基的时代价值。基于此,乡村教师、学校与教育部门应协同探索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育教育家型的乡村教师队伍

教育家精神与教师伦理的专业性————作者:李西顺;

摘要:探讨并实践教师伦理的专业性,是深入理解并贯彻落实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落脚点。从教育伦理学的角度审视,教师伦理的专业性最终指向使命、宣誓、信仰、承诺等层面所展现的价值本体属性,具体包含教师的个人道德、教师的职业伦理、教师的专业伦理等三个内容维度。这三个维度在教育家精神的统领下得以相融,帮助教师在不断变化着的教育情境之中,于内心建构起深层稳定的价值根基,促进其大先生气度的养成

中小学党建品牌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路径探究————作者:张剑霞;

摘要:针对当前中小学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本土精神载体缺失、品牌系统思维匮乏及党教融合范式不足等问题,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学校以张人亚同志的事迹为依托,将红色基因深植于校园文化,构建起师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学校通过构建“守护型”党组织形态和六大“守护引擎”,实现了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育人质量,形成了可供其他中小学借鉴的宝贵经验

教育家精神照亮教师发展航程————作者:傅维利;

摘要:<正>教育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正着力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对教育特别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从更高的视角提出了教育家精神,其目的是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培育出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以应对严峻国际竞争的挑战和中国改革发展对人才和高素质国民的迫切需要

以人口迁移流动为抓手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段成荣;周思瑶;张金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空间运动形态快速完成了由低流动性的乡土中国向高流动性的迁徙中国转变,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特别是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在历史上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基础上,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崭新时代特征,为各民族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大流动大融居”的新趋势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全方位民族互嵌不断巩固、美美与共的繁荣局面不断向好。这一新趋势也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

国际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作者:武慧君;

摘要: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秉承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以根植中国文化为己任,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即由中文、中国历史、东方艺术课组成的文化课程和以“中国日”“中国文化探索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同时,学校利用家委会的力量,实现了家校协同育人,为提升华裔学生的国际理解力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提供了教育实践路径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国德育》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249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