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中小学德育

《中小学德育》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4-1682/G4
国际标准刊号:2095-1183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医生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中学英语之友》英语教师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小学德育》是由国家教育部委托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全面反映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专业期刊,同时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会刊。本刊致力于为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德育改革动向、权威的德育政策指引、新锐的德育研究成果、鲜活的德育实践经验,力争成为中小学德育改革的“风向标”,锐意改革的“排头兵”,德育工作者交流经验、探索德育规律的“大舞台”,引领德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广大德育教师的“参谋部”。

  《小学德育》现用名《中小学德育》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中小学德育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名家谈德育、视野资讯、理论前沿、课程教学、实践探索、教育人生。

  本站已成功发表的论文:

  1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4-7+41

  2 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与实施 班华; 8-15

  3 敬畏生命:现代教育的价值和情感目标 王慧; 16-20

  4 血脉记忆:一种融于本土文化的价值教育实践 徐兆祝; 21-24

  5 张敷荣先生的师德观研究 兰英;侯秀云; 25-29

  6 班会看“微” 30-33

  7 探“微”为知“著” 肖克文; 34-36

  8 在微班会中成长 欧阳利杰; 37+36

  9 像前祭义贞 李伟胜; 38-39

  10 管住你的“第一丢” 艾智亚; 40-41

  11 高三,我们来了 张岩; 42-43

  12 “坚守教室”与“适时撤离” 何捷; 44-45

  13 班级管理如何 守“正”出“奇” 宣兴村; 46-47

  14 疏导出的“赢家” 胡东英;童浏义; 48-49

  15 久违的阳光 刘艳妮; 49-50

  16 追寻校园文化的力量 周燕微; 51-53

  17 家教短信彰显家庭教育指导魅力 陈丽娟; 54-55+67

  《中小学德育》杂志投稿须知:

  1.. 稿件质量须达到正式出版物的发表水平,没有多字、错字、别字等错误。

  2.. 文章标题中一般情况下不得出现空格。举例:“笑跑四季”,不能是“笑 跑 四 季”。

  3. 正文首段上方无空行,正文中不得再出现标题和作者姓名等相关信息 。

  4. 每自然段前用全角空两个字符的位置,每段间空一行。

  5. 正文中的小标题和章节数前须空两格全角汉字的位置,并和上下文适当分行。

  6. 数字和英文字母一律为半角。

  7. 请严格按照上述规范排版,龙源保留审改、编辑以及删除的相关权力。

  8.作者在投稿时须选择稿件类别以及打算投稿的期刊名称 (只能选择一个,同名文章不可以第二次投递

  9.投稿成功后,如果需要修改文字或排版格式、查询文章被阅读的情况及收益,可登录龙源"稿件维护"进行。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德育教育课程要以人为本,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和模式,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展开论述,同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一、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小学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每个小学面临着开设重要课题的问题。因此,下面就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体育德育教育展开论述。

  中小学德育最新期刊目录

新课标视域下学科德育的内涵表征与实践路径探析————作者:李菲;曹楠楠;

摘要:从德育渗透到学科德育,德育在教学中的发生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科德育的效果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学科德育的价值旨归、实践取向及运行状态等问题仍有待深入思考。2022年新课标的颁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学科德育因而有了新的内涵表征,表现为学科育人成为学科德育的价值旨归,内容育德与实践育德相统一,学科德育在学科间形成协同聚力。基于此,新课标视域下学科德育应以学科育人为指引,重构学科德育的实践理念;以知识...

“伴随学习”:新课标视域下学科德育的实践面向————作者:刘霞;

摘要:学科德育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当下不少学科教师已有学科实践的自觉,但也常见“贴标签”“牵强式”“泛化论”等问题。其解决需改变“学科”与“德育”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让作为“主学习”的学科知识和作为“伴随学习”的道德教育同时产生。依托新课标,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和道德主体;精心设计学科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己成人;面向生活本身构建综合学习样态等,使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从而达成学...

新课标视域下学科德育的学理阐释、困境审视与推进路径——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作者:孙友鹏;

摘要:新课标视域下,从学理阐释、实践困境和推进路径三维剖析学科德育,是从统整性上确保学校德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理论契合性、问题解释力、实践指导性三个维度阐释新课标背景下学科德育的学理基础,借助其活动系统模型、中介工具理论等剖析学科德育所面临的工具中介的功能窄化、主体间性的关系断裂和规则分工的张力冲突的实践困境,提出从“权威独白”到“双方共享”,重构学科德育主体的互动...

起点·追求·策略:新课标视域下学科德育变革寻绎————作者:肖昌伟;

摘要:变革是学科德育的时代应然,新课标视域下学科德育变革探索围绕变革的起点、追求和策略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回应新课标新要求,立足学科德育“无序而低效的现状”,明晰“价值观的过程性习得和终结性养成”的追求,以“体验-反思-行动”的育人范式和“课堂、课题、课程”路向的实践创生,积极寻绎学科德育的实践转向,探索提升新课标话语体系下的学科德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圆桌会: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创新实践————作者:吴聪慧;

摘要:家长学校是学校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途径。针对家长学校运作存在的课程内容缺少针对性,课程形式单一,学习方式偏理论讲座等问题,创新“圆桌会”家长学校新方式,通过会前基于家长需求调研提炼主题,会中注重现场互动,会后拓展家庭实践,以“需求导向”的家庭教育指导链接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全面提升家长学习获得感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校家社合作机制与路径构建————作者:沈兰蓉;金辉召;

摘要:以互动仪式链理论审视校家社合作现状,发现合作互动任务化,缺乏真挚情感共鸣;活动开展碎片化,缺少有效节奏连带;符号意义低效化,缺失积极情感能量。为此深挖校家社合作中的际遇契机,关注合作主体之间的焦点共注,建立情感共享,促进关系凝聚,生产意义符号,并以“行动—情感”共享循环为基础,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以深层次情感互动关系为动力源,构建高效的校家社合作路径;以每一次合作际遇为契机,构建承载积极情感能...

班主任从培训中建构了怎样的自我角色期待——基于22份研修心得的质性研究————作者:陆莹绮;

摘要:基于空间理论视域,采用质性扎根的方法,对22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网络培训示范班研修心得进行编码分析发现,班主任通过培训建构“自我角色期待”,这一建构过程虽主要发生在培训空间,但依然离不开社会空间“他者角色赋予”和学校空间“自我角色表现”的双向影响。班主任在三个不同空间中的角色认知分别为:舆论社会与法治社会碰撞中的“矛盾主体”、社会意义与教育意义夹层中的“理想主体”和多重学校教育利益相关者中的“关键主...

以正念养育滋养师生关系的可行性——一位预备教师的实践探索————作者:孙钰欣;刘峻杉;

摘要: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下,师生关系这一核心纽带亟需新的滋养方式。正念养育的理念和技术为滋养师生关系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利用正念冥想发现潜在的代际传递影响,并有意识地控制自动化和情绪化的反应;以同理心共鸣倾听学生;以自我觉知推动课堂觉醒,进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基于亲子互动改进的青少年网瘾问题解决策略探讨————作者:陈佳敏;

摘要:不良亲子互动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推手”,青少年上网成癖导致学业、健康、心理和社交等陷入困境。着眼亲子互动改进,从沟通革新、陪伴升级、氛围重塑三方面入手重塑亲子关系,助力青少年戒除网瘾,重回健康成长正轨

2025年度选题

摘要:<正>1.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德育格局与实践路向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遭遇与实践创新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道德内核与伦理风险4.教师专业伦理困境探讨: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另一个视角5.让儿童在场:校家社协同的时代之思6.数智时代道德主体的养成7.儿童学校生活境遇的伦理考察8.何以为家:家庭教育的功能、内涵与改

新课标视域下的学科德育————作者:毛伟娜;

摘要:<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科德育被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依托,成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在取得诸多共识的同时,学科德育实践存在的“附加式”“灌输式”等误区也一直受到诟病。其实不同学科的知识本身都蕴藏着不同的道德教育资源,“教知识”本身就是道德教育过程,更遑论回到“教学的教育性”,教学本身就具有伦理性、道德性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中学 根植嘉禾文化,五育并举育英才

摘要:<正>广州市白云区嘉禾中学地处云山之麓,珠水之畔。学校秉持“地厚蕴良才,天庆纳嘉禾”的办学理念和“相信每一颗种子都会发芽”的教育愿景,深耕“成长教育”,坚持“普特融合”,以“五育融合”绘就学生全面发展的绚丽画卷。学校坚持教学改革,探索双轨制分层走班教学,并形成了基于PBL的“3343”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模式;通过“美德少年”评选、“齐嘉”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唐汉卫,张红:德育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社会适应和作用发挥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摘要:<正>唐汉卫,张红在《思想理论教育》2025年第1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德育何为?》中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目前教育实践中仍主要侧重智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来说,成才首先要成人,规范性的道德维度和认知维度同等重要,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养。同时,德育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社会适应和作用发挥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从德育视角审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第一,应...

靖雯,李海峰:美育因美的过程性消失,难以深入心灵、滋养灵魂、触动生命

摘要:<正>靖雯,李海峰在《当代教育科学》2024年第10期《过程性消失的隐忧:深度媒介化视域下美育的困囿与突围》一文中指出,美育在学生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的社会深度媒介化,使美的创作、欣赏及感悟面临过程性消失的隐忧:时间的加速化、碎片化、私人化变奏,造成了美的创作速食化、碎片化与自我化;空间的即得化、场景化与展演化共存,造成了美的欣赏表面化、同质化与功利化;人的赛博格化与...

日本:当代日本道德教育领域正从“读物道德”转向“思考与讨论型道德”

摘要:<正>当下,日本道德教学领域中从“读物道德”到“思考与讨论型道德”的深刻转向,被视为实现道德教育“质的变革”的关键。在理念上,首先,实现从“以道德情感力为先”到“以道德判断力为先”的目标转向。一是以道德价值为对象,在理解中加深对自我生活方式的思考;二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为必要通路,这是道德科学习过程的本质;三是发展学生的道德性。其次,实现从灌输价值到主动学习价值的逻辑转向

两礼五节育桃李 多元赋能促成长——天河区棠德南小学特色德育实践探新

摘要:<正>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创办于1999年9月,是棠德花苑小区的配套学校。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共47个教学班,2035名学生。学校始终秉持“育人为本,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本着“遵循规律,顺势而导”的育人原则,致力于培养品德高尚、自信自立、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学校以“两礼五节”为抓手,借助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教育契机,构建特色育人体系。“两礼”即入学礼和毕业礼,“五节”涵盖读书节、科技节

挖掘石头精神 推动五育融合——珠海市红旗镇军建小学以石育人的实践探索————作者:袁根深;

摘要:<正>珠海市红旗镇军建小学坐落在珠海金湾区湖东河畔,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远离城市喧嚣,环境宁静优美。学校秉承“一石一风景,一人一精彩”办学理念,践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深入挖掘石头文化内涵,将石头画作为特色德育项目,让学生在创作石头画中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锻炼实践能力。学校通过石头绘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石头所代表的坚韧不拔、质朴无华的精神内涵。学生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品德风貌,...

以新润心:激励生命成长的自觉——吉林省实验中学辛万香校长的办学实践————作者:士心;

摘要:<正>吉林省实验中学是吉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也是中国共产党于1948年在吉林省创办的第一所公办完全中学。翻看吉林省实验中学77年建校历史,在其悠悠发展历程中,从教师到学生,从过去至当下,始终传唱着“敢为人先唯旗是夺”的精神之歌,激励着一代代吉林省实人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吉林省实验中学的学子们如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抗美援朝英雄邹继良,飞机空...

面向未来,珍视自由 并敬畏教育的可能性————作者:蔡辰梅;

摘要:<正>雅思贝尔斯曾豪迈地宣称,“在人的面前,敞开着自由的最高可能性”,这是存在主义乐观而充满希望的召唤。作为教师如何开启教育的可能?教育的可能不是自发的自然可能性,而是自觉的教育可能性,是人基于主体性自由的运用而创造的可能性,是代表着人的尊严和荣耀的可能性,是神圣的可能性。在比斯塔看来,教育的可能性正是教育所固有的“美丽风险”。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勇气去接纳教育的不确定性,为“美丽风险”的存在保有时...

指向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治家格言创编:弥合家长教育理念分化的有力媒介————作者:刘长海;闫一帆;

摘要:家长教育理念分化是校家社协同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衍生于中国古代家庭家教家风传统的治家格言是指引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的有力媒介。仿照朱柏庐所撰《治家格言》文体,将当代中国教育方针、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编的《新治家格言》,对于帮助过分强调应试的家长、纵容放任的家长、撒手不管的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发挥着指导作用。校家社协同育人应重视教育格言创编,让符合时代特点、得到广泛传播的教育格言在家庭...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小学德育》小学教师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2465.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