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育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辽宁教育

《辽宁教育》

关注()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21-1062/G4
国际标准刊号:1002-8196
主办单位:辽宁省教育委员会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委员会
上一本期杂志:《中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世界儿童》幼儿教育论文发表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辽宁教育》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辽宁教育》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辽宁教育》杂志创办于1972年,是全国双效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它的办刊宗旨是传播教育理念、交流教育经验、荟萃教育信息、促进教师发展,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干部服务,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服务,为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家论教、热点追踪、治校方略、德育创新、我和我的学生、心理专线、课改资讯、域外教育、学科教学平台、新课标案例、课堂实录、优秀教案点评等。

  2014年05期目录参考:

  1 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的途径 李 倩 5-7

  2 互助共赢: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田洪雯 8-10

  3 农村幼师培训的四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刘党桦 10-11

  4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许经军 刘玉敏 12-13

  5 农村初中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朱晓岚 14-15

  6 板书:农村小学教师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 高景兰 王倩倩 16-17

  7 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策略浅析 李 红 17-18

  8 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几点尝试 王 特 王 静 19-20

  9 在传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在创新中升华 韦 瑛 朱荣霞 21-22

  10 生成性: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旨趣 郭少英 朱成科 23-25

  11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李立国 26-28

  12 构建“自学互助—导学精练”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张庆吉 张玉坤 28-29

  13 学科教学呼唤品质回归 吕朝阳 30-32

  14 从“心”开始:基于原点的作文成长路径 陈洪洲 33-35

  15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刘英娜 35

  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大学生自主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以学生为本”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而努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以学生为本,自主管理,自主创新

  1.自主管理的事务范围

  所谓自主管理,是指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1]

  辽宁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党建引领、课程熏润、活动体验:科技教育特色高中建设的实践路径————作者:张国斌;万雅静;

摘要: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结合区位优势,明确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定位,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和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建设科技教育特色课程为支撑,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品牌,以开展科技创新大赛为驱动,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形成了以科技教育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学校师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有用之人,为国家培养所需之才,推动学校的...

基于学科素养的普通高中科技创新课程开发与实践————作者:龚鹏;

摘要: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沈阳市第二中学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实践基地,深入探究基于学科素养的普通高中科技创新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独特模式。通过剖析课程从规划、实施到评价的全过程,呈现学校如何整合资源、创新教学的过程,助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实现高中生涯规划与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社会焦虑。同时,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范例,以期推动普通高中科技创新...

“乐信”教育理念下依托“四部一基地”的科学课程育人实践————作者:金杰;

摘要: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落地,提出要顺应时代和国家的发展要求,致力于学生的多元化成长,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大连市甘井子区福佳小学基于“乐信”教育办学理念,依托“四部一基地”,深化科学育人课程设计与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力,提升科学教育的质量

数学育人范式的提出、构建与实施————作者:李方红;

摘要:数学育人范式是指基于数学育人本质规律构建的数字育人理论体系,包括数学育人的理论、准则、模型、方法、范例等。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旨趣,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破瓶颈,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学育人范式须揭示数学学习的本质规律,构建数学育人理论体系,研发系列数学育人实践案例,以引导实践,提升数学育人质量。实施方面,应以高质量的教师人生成长为基础,以课标统筹下的...

“小专题”“大教研”:区域推进研教融合的实践路径————作者:何金芬;马立武;

摘要:研教融合是新时代教研转型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小专题”“大教研”是基于实践的系统研究与深度改进,也是促进研教融合的有效路径。游仙区以教育公平为诉求、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针对区域教研工作浅表化、碎片化、无序化、主体缺失等问题,系统构建“小专题”教研体系,上下协同、齐抓共管、多元推进,形成“小专题”“大教研”格局,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素养银行”评价体系:以数智驱动学生素养提升————作者:张汉城;

摘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的要求。“素养银行”是一种新型评价体系,通过数智驱动,将学生学业成绩、校内实践、比赛获奖等表现转换成素养积分,并按照德智体美劳等方式呈现积分,模拟银行实现素养积分的存储、兑换等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三新四行动”:以教研新样态赋能教师新生长————作者:彭苏华;

摘要:素养时代,学校可以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课堂”的核心任务,研制校本研修方案,建立健全“全链条研究、全员参与、全学科推进、全过程评价”的“四全”机制,保障“读课标、说教材、做课例、研作业”四项行动的深度推进。构建开放多元的资源体系,注重资源的迭代升级,在反复使用、修改完善、持续更新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研组长身份认同的危机与对策研究————作者:秦逊;

摘要:普通中小学教师成为教研组长后面临“不想当、怎么当”等问题。从身份认同理论的自我认同、角色认同、群体认同方面,对普通中小学教师关于教研组长身份认同的危机展开分析,发现教研组长存在被动选择下的自我认同危机、能力恐慌下的角色认同危机、条件保障缺失下的群体认同危机。基于身份认同理论,应明确主体职责,促进普通中小学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的自我认同;提高专业素养,推动普通中小学教师胜任教研组长的角色认同;完善条件保...

构建“三三四”育人链条 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作者:林波;

摘要:2021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要求“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鞍山市铁东区教育系统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精神为主线,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践新时期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路径,从政治引领、组织保障、活动育人等方面研究工作举措,构建“三三四”育人链条,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有序衔接、融...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市域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作者:雷鑫;陈海艳;杨玲玲;

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的高度凝结,它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市域教育系统弘扬教育家精神,可采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职业发展体系、加强教育家精神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推动教育资源共享等五个策略,提升全市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强市建设

“顺学而教”: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作者:张玉成;

摘要:“情·知教学”理论是冷冉先生的重要教育理论。基于冷冉先生的研究成果创设的“顺学而教”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情绪状态相结合,通过参与导趣、迁移导思、探索导学、应用导省、回顾导法五个教学环节,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立体化、趣味化和信息化六种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顺学而教”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旨...

科技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探析————作者:栗丹;苏丽杰;

摘要:在教育改革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葫芦岛市第二实验小学作为全国思维型科学探究基地项目实验校以“体验教育”为特色,探索出“一观念?三扩充?四相融?多项目”的实践路径,筑牢科学教育思想根基,开展科学教育理念培训与研讨,让师生认识其重要性;汇聚科学教育师资矩阵,引进专业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打造高素质队伍;开启科学教育融合引擎,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活动融合,体现课程整合理论,培养学生的综...

思政社团助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以少年马克思主义宣讲社为例————作者:陈庆;

摘要:思政社团因其天然的思政基因,具有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功能,能够为中学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先导和助推作用。重庆市南渝中学校以少年马克思主义宣讲社开展的社团系列课程活动为蓝本,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结合,通过剖析社团课程活动的育人价值,探索思政社团助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途径,以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心理拓展训练在初中生考试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作者:尹小磊;

摘要:过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备考状态,还影响其身心健康和考试发挥。心理拓展训练对学生减轻考试压力、提升自信心具有良好效果。笔者以初三学生考前心理辅导拓展训练为例,设计缓解考试压力的心理拓展训练课程,包括热身、压力评估、团队建设、压力源探索、压力缓解与指导、总结升华六个模块的活动与体验,促进学生考前放松减压、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业成绩,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心理观摩课的设计与反思——以“走在时间前面”一课为例————作者:崔晓庆;袁景颖;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心理教师而言,上好观摩课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上好一节心理观摩课,心理教师应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精准定位主题、夯实理论基础、整合及创新优秀教学资源,在巧用教学素材、促进课堂生成等方面真正实现课程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心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初中生学会倾听的心理课程设计——以“倾听‘友’方”主题课为例————作者:裴燕燕;裴燕婷;

摘要:学会倾听对于初中生的个人成长、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课程聚焦于同伴交往中的倾听,通过观看情景视频、交流分享、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体会到同伴交往中倾听的重要性,学习良好的倾听行为和技巧,体验有效倾听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家校社“相向”协同 构建育人新生态————作者:李湘娣;

摘要:随着《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的出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经成为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的重要举措。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和专业指导优势,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和实验项目研究,开办家长成长学校,建设协同育人基地,引进优质社会资源,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使家校社三方“相向”同行,形成多元育人机制,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新型教...

乡村振兴视域下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沈阳市县域职教中心为例————作者:陈杨;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而中等职业教育对于赋能乡村振兴具有独特作用。以沈阳市7所职教中心为例,深入分析沈阳市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从扶智、扶产和扶技三个层面破解难题的路径,可在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的同时,实现沈阳市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为例————作者:孙永峰;

摘要: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学法指导,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升语文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实践与路径探索————作者:施丽;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弱化学科边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实现各学科之间有价值的整合,达到高质量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需要从价值叩问、知识融合、实践探寻、关联评价四个维度展开研究,明确为什么跨、为什么学,思考跨什么、学什么,解决怎么跨、怎么学,反馈跨得如何、学得怎样,最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像数学家一样去测量、像工程师一样去设计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辽宁教育》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174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