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师道

《师道》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4-1299/G4
国际标准刊号:1672-2655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教育工会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杂志社
上一本期杂志:《上海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四川教育》教师职称论文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师道》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捷桥梁。本站与《师道》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杂志简介】

  《师道》是一本教育刊物。宗旨以助学为己任,宣传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关于成人教育的方针、政策、规定,公布成人教育招生、自学、复习、考试有关计划、大纲,热诚为自学考试者和各类成人学校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开卷视点:饱含真情至理的教育散文、随笔。

  改写人生:教育改写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动人故事。

  走近名师:名师的平凡人生,小故事、教学经验与启迪。

  资教通鉴: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发人深省的事件、案件。

  民间声音:社会、家长对教育的评与议、弹或赞。

  新论视窗:有份量有力度的立足于教育文化批判的真知灼见。

  别样课堂:得意教学片段,难忘课堂故事的实录。

  学子点击:学子对教育、教师的希望与期待。短稿为佳。

  创新方舟:高扬创新思维、技法、精神的风帆。

  边教边悟:富独特性的对教育的心得体会故事。

  今日充电:自学进修者的读书学习感悟与经验。

  智慧纵横:以智取胜的智慧人生与教育智慧。

  苦乐杏坛:普通教师的从教经历与故事,感人动人益人。

  2014年04期目录参考:

  1 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鲁 一 1

  2 “小女贼” 钱海燕的细软? 刘我风 4-8

  3 “三味” 女教师 鲁丽香 6-7

  4 一个女教师的酸甜苦辣 薛 青 7-8

  5 审视当前高考语文试题命题存在的问题 周小蓬 马富利 张 斌 李 婕 9-14

  6 从 “当下年轻人缺少质疑” 说起 周汉云 11

  7 教育的节气 高玉红 12

  8 就近入学能解决 “择校热” 吗 (等 3 则) 孙曙峦 等 13

  9 教育应是有温度的 梁 伟 14

  10 你没有权利 “宣判” 学生的人生 史 峰 15-16

  11 我们的教育离 “生本” 有多远———美国基础教育浸入式学习有感 徐永红 17-19

  12 “照顾” ———基于儿童立场的课程传授 管小冬 20-22

  13 让思品教学在情境中回归儿童立场 李铭萱 23-24

  14 先做后学: 巧设数学前置性作业 陈晓璋 27-28

  15 为幼儿学古诗搭建 “桥梁” 师 道 29-30

  16 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经典 林淑媛 31

  17 在赛道终点, 我把 “最差的他” 抱进怀里 陈玉冰 32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要求青少年行为偏差及其矫正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方位的急剧转型时期,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崩溃,面对日益复杂的多元价值选择环境,部分青少年由于思想上的困惑、观念上的冲突和心理上的失衡而产生了偏差行为。针对日益增加的青少年偏差行为各单位或部门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矫治,但收效却不是很大,且社会工作介入明显不足。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谈论青少年行为偏差,并认为社会工作的介入,将会对青少年行为偏差的预防与治疗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刊,社会工作,青少年,行为偏差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界定及类型

  偏差行为,也可以说是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社会学家沙莲香认为:“偏差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虽然不同的学者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偏差行为的概念是社会学的概念,是相对于社会规范行为而言的。简言之,我们可以将偏差行为界定为背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师道最新期刊目录

诗话选登

摘要:<正>诗在与人商论,深求其疵而去之,等闲一字放过则不可,殆近法家,难以言恕矣。故谓之诗律。东坡云:“敢将诗律斗深严。”予亦云:“诗律伤严近寡恩。”大凡立意之初,必有难易二涂。学者不能强所劣,往往舍难而趋易,文章罕工,每坐此也。作诗自有稳当字,第思之不到耳。——[北宋]强行父《唐子西文录

刊林撷思————作者:赵思琪;

摘要:<正>近年来,以ChatGPT、Sora、Gemini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迅速成为全球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同时也加剧了人们的科技焦虑。以“让计算机完成人类心智(mind)能做的各种事情”为目标的人工智能究竟会成为人类的新伙伴还是新对手?在未来是否会取代人类?一方面,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初期——无论是机械化、电气化还是信息化——都曾遭遇过焦虑和抵抗

写作仍是抵达深刻的重要路径————作者:李淳;

摘要:<正>ChatGPT在大洋彼岸引发热议,特别是教育者围绕学生可能利用它完成论文而进行激烈讨论时,我们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同样剧烈的反应,毕竟当时ChatGPT的中文生成能力还一般,有所讨论也多集中在对其语意生硬或语义不通,且主题偏离、风格单一等的“吐槽”。总之,ChatGPT被认为还远不能“拿下”我们深邃丰富的语言

巡课活动带来的思考————作者:王维审;

摘要:<正>最近,我到一个地方参加活动,听县教研室领导介绍他们的巡课活动,其中的“四不两直”制度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我看来,上级对下级开展调研活动最需要预防的就是“劳民伤财”。如果真的能够做到“四不两直”,那么他们的巡课活动就很值得借鉴。所以,到了学校以后,我专门和学校领导聊起了巡课,想详细了解具体的做法。学校领导的回答相当一致,巡课的大致流程是:巡课当天提前三个小时下发通知——学校派车接巡课领导(实指教...

由学校“培训专业户”说开去————作者:张道明;

摘要:<正>办公室的小C老师负责学校教科室工作,每当有培训任务时,她就开始犯愁——学校老师都不愿意参加培训。有一回市里开展班主任技能培训,学校有两个名额,她把培训文件发在教师群里,温馨提示大家积极参与,却迟迟无人报名。眼看就要到交培训回执单的期限了,小C老师只好打电话安排曾参加班主任风采展示活动的小L老师参加。那剩下的一个名额应该派谁呢?有老师提议,这个人最好是青年教师,且不教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大家...

新诗创作与鉴赏教学的可能及可为————作者:王召强;

摘要:<正>新诗的创作与鉴赏本是相得益彰的两件事,但很多语文教师往往慑于“新诗创作不可教”的成见而望而却步,只教新诗鉴赏,而不教新诗创作。其实,新诗创作也是创意写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文体来看,诗歌创作原本就属于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非常有益于激发学生在文学创作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且因其篇幅短小,反而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上的组织和设计

激进或保守:AI进场教育的抉择及审视————作者:蒋新成;

摘要:<正>在数智时代的浪潮下,AI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闯入教育领域,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从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到个性化学习推荐引擎,从智能作业批改到虚拟学习环境的构建,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在被AI所渗透。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推崇者认为AI以迅猛之势进入教育领域,使得以往许多停留于理念层面的教育(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了实现的条件,而相对保守的观点则强调教育的人文性与情感性,担心...

数智时代的教师职业承载与教育诉求————作者:刘祥;

摘要:<正>二十年前,我们便一边无限憧憬、一边满怀忧患地念叨着“未来已来”。一方面,我们期望这“已来”的未来能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让我们无须经过自身的奋斗,便轻松地终结各种工作重压;另一方面,我们又畏惧高度信息文明语境下的“未来”会彻底摧毁既有的认知经验,让我们在数智时代无所适从,进而丧失了职业存在价值。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科技变革相对滞后,社会发展至2024年末之时,尽管ChatGPT...

课堂上的意外来客————作者:庄艺瑾;

摘要:<正>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瞬间都可能蕴含着宝贵的教育契机……那是一个很平常的工作日,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准备开始一天的课程。然而,在巡视课堂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情况:班上一位平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小真,正偷偷地在桌下摆弄着什么。走近一看,居然是一只活生生的甲鱼

何不来场“摇花乐”————作者:沈加力;

摘要:<正>又是一年秋风起,校园里桂花飘香。从学校大门进来就是几棵桂花树,它也是孩子们成长的注视者和陪伴者。在时光不语中,暗自生香,记录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桂花,挖掘桂花更深刻的课程内涵。儿童视角:真的不能摇桂花吗?周一,我照例批阅孩子们的周记,其中有几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师,我要告状,上周五吃完午饭,小赵在摇学校的桂花树。”文章还有条理地列举了三条罪状

师道晖光·人文春色————作者:金相尧;

摘要:<正>每次收到《师道》(人文)的样刊,欣喜之余,凝视封页,总会让我想起百年前那群开创我们春晖的先贤。他们值得凝望的、我们当下所稀缺的,不正是这“师道”的精神与“人文”的气质吗?一、师道晖光管领湖山辅众绿,欣欣益壮树风声。——经亨颐《松》经亨颐校长曾说:“本校教职员是同志集合的。”是啊,为了共同的教育信仰与追求,他们从天南地北来到了初创的春晖。夏丏尊说,“我们所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

阅读予我充盈——从碎片化阅读到认知体系的建构————作者:李莎;

摘要:<正>去年我们组织了一次校园读书节,其中最受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是“我与书的故事”分享会。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往往与求学生涯密不可分。在我的童年岁月中,书籍是非常匮乏的。我出生在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很少能接触到除课本之外的其他书籍,在同学之间互相传阅的书也不过是《作文大全》。当时我特别喜欢看写人和叙事的文章,总是把说明文放在最后,直到最后实在没有可看的了,就会把说明文也拿来读,发现其实说明文也...

成为一名专业的阅读推广者————作者:孙贞锴;

摘要:<正>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时间,我的头脑里基本没有阅读、成长这些概念,只满足于形式上完成岗位任务。即使中间偶有阅读行为,也并非出于自觉:有一段时间,领导找我帮着整理一些材料,我都爽快答应。为整理好材料,我开始留意《中国教育报》等报刊的一些信息,还整理了几大本剪报、摘录。当时想法很单纯,就是帮领导整理好材料、让领导说个好。纵然算是阅读,也是被动的。现在想来,未免有些可笑

和自己和解,也和学生和解————作者:戴柏葱;

摘要:<正>某天,在超市购物时,遇到了一位我以前的学生,她看起来竟是那么沧桑。然而我已经叫不出她的名字来了,有些尴尬,于是只好避开一些。这几年,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轻时候教过的学生,有些还记得姓名,有些已经记不得了。师生相逢本是乐事,但是,这几年所遇到学生的样子,常常让我感伤不已。他们似乎有些不合年纪的沧桑,许多不如意的岁月痕迹在他们脸上肆无忌惮地张扬着。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们远比我这个老师还要沧桑

可乐、薯片和辣条————作者:廖仲敏;

摘要:<正>一日晚餐时分,我刚搁下碗筷,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我以为是物业人员正在进行日常检修,便没有太在意。几分钟后,“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应该是检查人员来向业主了解情况,我依然这样以为,同时使唤六年级的儿子去开门。“廖老师在家吗?”随着门打开,一个响亮的声音顺势钻进了我的耳朵。“老妈,有人找你!”儿子也是一脸懵,话音里尽是困惑

野性与柔情————作者:夏秀菊;

摘要:<正>出于各种原因,今年我接下了九年级体育班的语文课,原先的老师为什么突然弃他们而去,不得而知。跟学校领导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你来上课吧,可是别生气哈,他们就是一伙子野人。”他们是老师眼中的野人。初识“野人”的野性怀着种种猜测和忐忑,我去给他们上了第一节课

心理学名人小辑

摘要:<正>莱塔·斯泰特尔·霍林沃斯(Leta Stetter Hollingworth 1886-1939年)出生于美国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母亲早逝,直到她和两个妹妹由祖父母抚养长大后,父亲与继母才再度出现,然而带来的却只有继母的虐待,莱塔终生都没有原谅她的父亲。尽管有着灰暗的童年,但难掩其天才光芒,1906年莱塔毕业时获得美国大学优等生的荣誉(Phi Beta Kappa honors)。1916年...

迷你真人手办————作者:陆燕;

摘要:<正>我的电脑桌上放着一个透明盒子,里面装着用黏土做成的微笑版迷你真人手办。每当坐在电脑前,看到缩小版的“自己”,我就会想到他——小立。这不,过年了,他又给我来电报平安、送祝福了。得知他在老家东北一切安好时,我感到很欣慰,思绪也不禁飘向远方。初识的他:腼腆害羞,家境坎坷小立是五年级时从外地转学过来的,估计是初次见面,他有些害羞,一直躲在妈妈身后

出走旷野的勇气————作者:马惠梅;

摘要:<正>书卷合在手边,心沉浸在朦胧的幸福中,便抬头去看窗外。满眼都是山和湖水的颜色了。阳台不算很开阔,却看见整个生态园的湖景。如果不去看山望水,我会轻狂地把种种感受说出来给朋友听,给父母听,往往说完了,也就不再去回顾;只有和这一窗山水默默相对,才会藏起一声轻轻的喟叹,相顾虽无言,料想那隐隐青山漾漾水波却已有知会

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寒假书信活动的通知

摘要:<正>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省属中职学校,省属中小学校、幼儿园: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书信文化活动在未成年人关键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阅读和撰写书信的过程中,切实提升文化素养,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深入培养家国情怀,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和创造活力,助力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寒假书信活动。活动由广东教育杂志社承办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