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44-1142/G4
国际标准刊号:1009-3435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主管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培训杂志2018年03期征收论文目录查询
下一本期杂志:作文大王(中高年级)杂志征收论文格式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简介

  《中学历史教学》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四大学术刊物之一(陕西师大的中史参和天津的《历史教学》排头两名,华南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和苏大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排后两名,此排名不含其他属于高校级别的专业历史刊物)。是一份面向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历史杂志,自1956年创刊以来,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刊物一贯坚持反映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的最新动态,贴近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对广大师生有着切实的帮助。本刊宗旨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师思想、业务和中学历史教学水平,为史学专业工作者服务。并适应应届高中毕业生和成年人参加全国统考复习的需要,发表有关辅导复习资料和指导文章。本刊物经历了52周年的风雨坎坷,由著名学者郭沫若题写刊名,有陈旭麓吕思勉等众多历史大师为此铺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刊物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强化教师教育为优势,把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进行密切结合,积极构建开放式、综合性的科研体系,是一本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刊物。

  《中学历史教学》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全文收录。

  《中学历史教学》栏目设置

  学术茶座、高中新课程探索、教学研究、教材分析、高考研究与试题集锦、初中园地、历史百花园、图说历史等栏目。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投稿须知:

  1.观点明确、表述清楚、资料准确、文字流畅、注释完整,文责自负。本刊在不影响文章主要观点表述的前提下,有权对稿件作必要的删改。

  2.稿件字数2000字符左右。

  3.文忠插图、表格要清晰、整齐,用序号标明,并命名图题和标题。

  4.稿件请写清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等相关资料。

  2018年《中学历史教学》杂志04期论文目录查询:

  对高中历史选修课作业价值的思考和建议——以人教版选修四《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为例周丽芳;

  关于历史细节运用于教学的思考李峻;

  朱熹的解释与孔子的本意——2017年高考江苏卷第4题商榷范从华;

  要关照历史的“另一面”王哲;

  “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归宿——以《祖国统一大业》一课为例张建华;

  运用史料“问出”历史解释——以《维护和平的尝试》为例张鹏;

  把思维链的形成作为单元整合的切入点——以人教版必修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例范卫东;

  论文范例参考: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中学历史教学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当前历史教育研究范式例析——以李惠军、黄牧航、张汉林的研究成果为例————作者:徐赐成;

摘要:历史教育发展进步与历史教育研究范式更新相得益彰。历史教育研究以具体的历史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研究的鲜明特色和基本取向,其成果具有实践性特色。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历史教育研究范式呈现“理论性”研究的迹象,教育学、历史学基本理论在历史教育研究领域的运用已经成为历史教育研究者自觉追求和必然要求,尤其是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历史教育理论视域下的教育建构、史学范式特色的历史教育研究等方面,成...

例谈高中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专题教学————作者:李海叶;

摘要: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发展趋势,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寻找地方史与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结合点,在这样的视角下诠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概念及形成过程,不仅是乡土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应用,也对培养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教学中的话轮转换技巧与历史理解初探——《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教学过程评析————作者:刘洪生;梁艳芳;宋磊;

摘要: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最终形成完备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建构历史认识的重要一环,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话轮转换中的话轮移交、话轮获取等策略可有效培育初中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文献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举隅————作者:宋泽民;郭晶;

摘要:历史文献学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文献学所关注的史料等对象是历史学习的基石。在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背景下,要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核心素养能力,提升历史学习水平,让新课标落地,历史文献学的视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历史文献学擅长创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进而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与新高考的走向不谋而合。本文通过一个教学实例将历史文献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加以分析解剖,同时利用微项目的方式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一...

探寻如何以史料突破学生对某些定论的机械记忆——史料抵牾下的实证教与学————作者:王新;刘绍立;

摘要: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与培育历史学科素养的背景下,通过基于史料实证的探究来提高学生的推论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以史料为主的途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输出与输入,培养学生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解决真实问题的基本素养,探寻如何以史料突破学生对某些定论的机械记忆,建构富有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的生成性课堂,向思维深度区域漫溯,增强理解、辨析、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基于观察量表的历史教学提问分析与反思——以“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教学为例————作者:李萍;

摘要:“学”始于问题,有效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以有效提问为观察点,从提问数量、问题层次、提问的目的指向、问题表述和学生回答方式,对课堂提问进行观察分析。频繁提问、问题表述模糊、问题超越学生认知水平,都会导致问题失效。教师提问应游走于学习目标与学情之间,确保问题既贴近目标又符合学情,精心雕琢问题设计的每一个细节,让提问真正落地,让学习真实发生

以主题为引领的历史情境化教学路径探究————作者:韩二帅;

摘要: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为例,就主题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情境化教学路径进行探讨。基于单元视角审视课时内容以凝练教学主题,借助典型人物、重大事件和多种史料创设多维情境以凸显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在深化教学主题的同时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

史实·规律·素养:培养高阶思维的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作者:马荣荣;

摘要:历史教学要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和提高核心素养,高阶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创造力人才的基础。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例,探究高中历史复习课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策略,旨在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历史短剧资源在历史教学主题设计中的运用——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作者:张丽娜;

摘要:历史短剧不仅是大众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主题设计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实施路径,利用历史短剧资源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集约,有助于学生在大视野中学习历史,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涵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普通民众视角下高中历史课堂唯物史观的培育————作者:李如彦;

摘要: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课堂中培育唯物史观,需要关注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意识觉醒的视角切入来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思路,能够有效落实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这将唯物史观的价值引领和历史教育的丰富人学内容结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透过三次开发 用好教材资源——以《教皇子午线示意图》为例————作者:沈建;许爱国;

摘要:《教皇子午线示意图》是教材中一则很有教学价值的材料,具有丰富的教学意蕴。从世界格局的视角看,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反映了开始确立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格局。从国际法的视角看,荷兰在突破教皇子午线的过程中,客观上刺激了近代国际法的诞生。从文明观的视角看,教皇子午线体现了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文明观,其本质是种族主义和文明等级论。教师应当对教科书中的资源进行充分理解、灵活运用

“史论结合”之“论”概念辨析——中学历史教学常用术语的概念辨析————作者:宗雨;

摘要:“论从史出”与“史论结合”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常用术语。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经常将二者等同混用。笔者发现,在史学研究领域,“史论结合”之“论”指的是指导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不是历史结论;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史论结合”之“论”所指的具体内涵是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学生在唯物史观运用层面的具体要求,并且“史论结合”这一具体实践要求也并不是面向所有学段、所有阶段的学生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隐喻语言及其特点————作者:刘之棋;符惠芷;

摘要:隐喻与历史具有天然联系,中学历史教材中存在不少历史隐喻语言。经整理分析,其主要集中于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共党史领域,古代史领域偏少。教材隐喻语言本质上服务于历史概念认知,教师应关注思考历史隐喻相关问题并渗透至日常教学中

基于学术情境下的核心素养达成策略——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例————作者:翁伟兵;

摘要:学术情境是新课标提出的“新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术情境设计“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一课,增加了历史课程的厚重感,有效地促进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落地

基于复杂性思维的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教学应对策略——以高考广东卷为例————作者:马军;

摘要:多样性、开放性和审辩性是复杂性思维的重要特征。高考历史试题的复杂性思维考查趋向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应对策略,用多样性思维优化历史人物教学,用开放性思维理解历史发展进程,用审辩式思维评价历史发展的结果

高考历史目录类试题分析及启示————作者:祝唯雪;祝旭东;

摘要:高考“目录类”试题始于2014年的全国卷,随后这类试题在自主命题省市卷中逐渐增多。这类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史料实证基础上的历史解释能力,时空观念基础上的史实再认再现能力、知识重组能力等。基于对近十年高考目录类试题从设问到材料来源等现象的基本梳理,探索目录类试题的基本特征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形成高中历史日常教学重视史识史法渗透、关注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培育学科素养等课堂教学策略

情境之“困”——2024年山东高考第5题的争论与思考————作者:郑大治;

摘要:对2024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第5题的争论,充分反映了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灵活多变的新情境营造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应对新情境下的高考试题不力,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困境,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加以解决

部编初中历史2024版新教材的五个显著变化————作者:严立明;

摘要:研究新教材对于教师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课标的具体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部编初中历史2024版新教材有五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增设“学史崇德”新栏目,凸显教材的导向性;二是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体现教材的进步性;三是勾勒历史发展新线索,坚持教材的系统性;四是挖掘历史叙事新表述,追求教材的科学性;五是添加学史方法新内容,突出教材的实践性

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变化及运用——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作者:郭大维;张玲玲;

摘要:2024年新修订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在数量、呈现形式、图中信息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教材中还设置了“读地图”栏目,学史方法栏目中有关于“如何阅读历史地图”的内容。本文结合这些变化,说明在教学中更充分地运用历史地图应注意的问题;举例分析了引导学生解读、运用历史地图的途径和方法;提出要深化历史地图的运用,帮助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形成时空观念;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解释历史问题

基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学史方法”栏目教学策略研究——以2024年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为例————作者:展恩玉;

摘要: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在贯彻课标精神、落实核心素养的同时,给以历史教学富有学科特性与学科价值的具体参照。基于此,本文根据2024年版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学史方法”栏目体现出的具体课例与方法论凝练结合,学术性与教育性兼备,规整框架与待拓空间并存等特点进行解构。提出优化教学次序,实现知识与方法融通;增进栏目开发,发挥师生互动优势;活用核心概念,建构适恰的概念体系等教学策略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学历史教学杂志2018年04期发表论文查询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10877.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