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杂志简介
《小学数学教师》(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教育部批准、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辅导刊物。办刊宗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与交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更好发展。是一本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专业性刊物,读者主要是小学教师、相关教研工作者、小学生等。
《小学数学教师》栏目设置
教材教法、教学经验、教学一得、教师进修、教师论坛、教研工作、数学园地、课外讲座资料
《小学数学教师》杂志收录情况:
知网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2018年《小学数学教师》杂志01期投稿论文目录:
巧妙构思 科学制作 有效应用——“大树有多高”实验改进与设计任志祥;
小学数学课个性化观课用表及说明张玉成;
研读教材:不可忽视的教学前提——由一次数学教材培训调研引发的思考田志明;朱小平;
一节逆向设计的数学课——“交换律”教学设计与思考孙俊勇;
让培养让培养“空间观念”落地生根——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沈正会;
小学数学教师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小学数学教学法”丛书最新推出——跨越断层,走出误区: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研究
摘要:<正>本书是“小学数学教学法”丛书的第三本,聚焦小学数学中关于运算教学的内容。本书针对小学数学运算的内容领域,就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以及学生怎样学,展开专题探讨;针对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内涵、吃透学情及驾驭课堂教学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释疑解惑。本书对运算教学的理论梳理,特别是心理学层面的梳理,对教师认识运算教学的实质有很大的帮助。在实践部分,本书涵盖运算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学生...
欢迎订阅2025年《小学数学教师》
摘要:<正>~
上课如驾车————作者:朱欢;
摘要:<正>世界上很多事和理是相通的,比如上课和驾车。两者都讲究一张一弛、张弛有度。课堂每过40分钟,就会课间休息10分钟。驾车亦如此,持续驾车超过4小时而未停车休息或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属于疲劳驾驶。上课如驾车,都有出发点和终点。驾车前需明确目的地,把握时间限制。教学亦如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师需选择教学路径和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课呢
基于数学活动的学科实践:内涵、特征及实施策略————作者:赵瑞生;赵鸿;
摘要:<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1]这一要求实则与数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科实践的达成需借由数学活动来实现。正因此,有必要在数学活动的基础上思考学科实践的内涵、特征及相应的实施策略
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表现性目标的确立——以北师大版教材“除法”单元为例————作者:王金燕;
摘要:<正>在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单元整体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整合和重组,将零散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数学素养。为了有效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确立明确且具体的表现性目标至关重要,它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明确的表现性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关键,它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能力...
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表现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以北师大版教材“除法”单元为例————作者:王金燕;刘承芳;
摘要:<正>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数学教学的实施,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特征,明确指向核心素养目标的数学教学实施路径,并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目标的数学教学实践[1]。基于素养导向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情境性,以及学生的发展性,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仍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单元为例,详细阐述确立表现性目标后,如何设计并实施单元整...
如何在单元整体思考下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课时教学——以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问题”为例————作者:蒲艺航;邵光华;王晨晨;
摘要:基于单元整体思考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课时教学,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落地的基本路径。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中的“植树问题”为例,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设计指向模型意识等核心素养的课时教学。提出应从教学内容本质出发,系统解读单元内容,确定应培养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教学主线,设计指向目标达成的层次性教学活动
如何从测量的角度理解各类“间隔问题”————作者:沈晓菲;卞恒荣;
摘要:<正>在“表内除法”单元中,会遇到各类有关间隔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从测量的角度深入地理解这类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教学过程。一、回顾测量方法1.出示问题出示图1,请学生先仔细看图,再填空。2.自主解决学生有测量的经验,容易得出小刀长5厘米,铅笔的长度为9-3=6(厘米)
如何借助有结构的材料帮助学生感悟周长的本质————作者:邵爱珠;
摘要:<正>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理解周长本质,是今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图形周长计算的重要知识基础。怎么做能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感悟周长的本质?可以安排如下教学。课前准备:长10厘米的磁棒,共12根。一、规则图形明周长1.操作:用12根磁棒围一个图形,并指一指这个图形的边线在哪里
如何利用前测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作者:黄伟红;
摘要:<正>利用前测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具体可以开展如下教学。一、前测导入,猜测结果出示前测题,让学生猜测前测结果中哪类题的正确率最高。学生反馈,认为三种计算都有可能正确率最高。二、呈现错因,分类复习1.复习口算(1)教师呈现口算的正确率,并指出口算正确率最高,接着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
《丰年》————作者:李德强;
摘要:<正>~
在数学实践中开展沉浸式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教学片断与思考————作者:冯怀勇;
摘要:<正>以数学学习内容为对象的学科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沉浸在“实验”“操作”“展示”“表达”等具身性学习活动中,还能起到积累活动经验、激发高阶思维、发展核心素养等多重效用。因此,数学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按不同标准分类”为例,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分类的学习需求,经历“分一分”“验一验”“记一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用真实数据说话的习惯...
经验拓展,让知识结构化生长——以六年级“测量”复习课为例————作者:王琳琳;谢毅;
摘要:<正>课前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表现由原来的十个增至十一个,新增的一个即为“量感”,其内涵描述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对标人教版教材,将计量单位的学习分布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不易甄别、厘清、掌握每个计量单位的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共性。拥有了六年小学数学学习经验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定性描述和定量刻画身边的量,认识了长度单...
探寻“最不利原则”——以“鸽巢问题”第1课时为例————作者:张庆;张晏彬;
摘要:<正>课前思考“鸽巢问题”第1课时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7页的内容(下图)。教科书选取了把4支铅笔放入3个笔筒的例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操作、思考,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运用“最不利原则”,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抽象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有意思”而始 “有意义”而久——以“人与数”为例谈数学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作者:张霞;
摘要:<正>课前慎思“阅读是可以传递给未来一代代人的最卓越的礼物。”[1]“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2],提倡阅读、推广阅读教育、推行阅读教学,实在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2023年9月,《中国教育报》以华应龙老师为总导师组成数学阅读导师团,陆续推出数学阅读线上课,华应龙名师工作室的众弟子都积极卷入其中,思考、实践数学阅读课的教学
理解学生的“不理解”————作者:陈洪杰;
摘要:<正>“鸡同鸭讲”是一个中性词,形容双方因没有共同语言而无法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时也会遭遇“鸡同鸭讲”的尴尬。这让不少教师感叹:学生何以不理解“我的理解”?而其实,学生恐怕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教师何以不理解我的“不理解”?理解,是双向的,需要在互动中澄清,走向澄明。一有一次,苏明强教授在宜昌上“分数的认识”一课,课上的第一个问题是:“谁能到黑板上写两个数?”有小男孩自告奋勇地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两...
在学生的“似知区间”重点发力——从“15角等于15角”说起————作者:张文;
摘要:<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组经过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行为。然而,理想的期许与现实的样态之间总会存在巨大的落差,使得精心设计与实际成效之间无法自洽,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落差令教师迷茫和困惑。一一位教师在教完“认识人民币”新授课后,布置了相关练习。面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同时对两名学生进行了补偿性辅导,并在社交软件上呈现了如下过程
如何设计任务探秘百数表————作者:贺子韬;
摘要:<正>在学习百数表时,如何设计任务,让学生深入感受并掌握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提高探究乐趣,发展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可以这样做。一、数一数,感受百数表的构造1.教师出示百数表,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从多角度感知百数表的构造
如何基于计数单位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作者:洪燕;
摘要:<正>学生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都是依据商不变性质将其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重视算法的习得,而对于计数单位的感悟则较少。为了更好地突出计数单位的作用,使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新课教学后可增加以下学习活动
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评价框架的建构与应用——以北师大版教材“除法”单元为例————作者:林晓佳;何美萍;王金燕;
摘要:<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指出,评价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立足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有助于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进而优化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我们倡导“学—教—评”一致性,即保持教学评价与教师教、学生学的目标与过程的一致性。教师通过评价确定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会了什么”“还要学什么”“...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新课程学习(中)
- 省级《甘肃教育》
- 国家级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 省级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省级《课外生活》
- 省级《新一代》
- 省级《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省级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 北大核心《大学教育科学》
- 省级《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职教论坛》
- 国家级《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省级教育探索杂志
- 北大核心《学习与实践》
- 省级《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省级《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北大核心《外语与外语教学》
- 南大核心新闻大学
- 国家级《中小学教育》
- 省级英语知识
- 省级《肇庆学院学报》
- 省级才智
- 省级《长沙大学学报》
- 省级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 省级 教育实践与研究(A)
- 省级《高教论坛》
- 省级《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中国冶金教育》
- 国家级《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