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时间: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15-1363/G4
国际标准刊号:2095-4336
主办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上一本期杂志: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洛阳教师职称论文
下一本期杂志: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论文发表时间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of Nationalities(双月刊)2013年创刊,曾用名: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88-2000);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是教育理论类学术期刊,本刊征集论点明确、论据严密之作,主要刊登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博士硕士生论文、省级以上基金项目研究论文。本刊编委会由我校各学科资深教授13人组成。本刊由通辽市邮政局负责国内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负责国外发行,全国各地邮政所均可订阅。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影响因子:

  截止2016年万方:影响因子:0.165;总被引频次:672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栏目设置

  民族教育、教学与实践、德育研究、图书资料、数学、物理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应用、民族高等教育理论前沿、民族教育管理与政策、民族高校校长论坛、民族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史研究、高校双语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田野调查、民族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民族文化与传统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民族高校博士硕士论坛、国外民族高等教育学术动态等特色栏目。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杂志投稿须知: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社会国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理路与实践路径————作者:李双龙;杨英;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社会国防教育以其自身独特的内容与价值,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构成要素,维系着共同体成员的情感,维护着民族团结,夯实共同体的基质结构。社会国防教育通过形成认知共识、情感共鸣、意志驱动及行为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要重视社会国防教育,从政策层面、观念层面、文化层面不断探索其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手的行动路径

新时代南北疆农牧区群众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差异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作者:孙明霞;廖新华;

摘要:坚持长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新疆南北疆各族群众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积极投入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中。对南疆和田地区、北疆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的农牧民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北疆农牧民的语言能力明显高于南疆,在产业园区就业的群众的语言能力高于农牧区村点的群众,男性的语言能力高于女性,年龄的增长与语言能力成反比关系。在深...

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作者:陈佳薇;张文兰;刘斯琪;

摘要:民族地区农村低收入群体是推进相对贫困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对象,他们对于教育扶贫政策绩效满意度是分析和判断现阶段教育缓解相对贫困行动方向的重要指示器。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法选取28位民族地区农村低收入群体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利用Nvivo11.0质性分析工具辅助进行三级编码,归纳总结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于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满意度...

“00后”高职院校学生加强人生观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作者:张燕红;

摘要:“0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具有人生追求多样但缺乏奋斗精神、人生态度积极但抗挫折能力不强、认同主流价值但不能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等特点,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时代下“00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发生变化,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提高,但精神生活未能同时提升。加强人生观教育对培养“00后”高职院校学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00后”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作者:金鑫;宋文延;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学校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内蒙古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必然举措。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内蒙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一体化机制建设不健全、教师队伍互补性不足、教学资源建设不强等问题。在实践路径中,要在政治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下,进一步深化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保障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机会权研究————作者:包万平;韩如梦;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公平理论和民族理论,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机会权。历经70多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缩小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差距、完善保障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机会权政策体系方面取得伟大成就。面向未来,保障少数民族受高等教育机会权,还需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贯彻依法治教、因地制宜理念,走国家政策帮扶与少数民族自立自强相结合的...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作者:张瑞;翁明德;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劳育与德育二者相融教育效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需要。高校推动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多维度发展、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育大学生勤俭美德,实现以劳树德与以劳载德。进入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想...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研究————作者:余瑶瑶;

摘要: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既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深入推进我国语言文字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还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需要。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的政策过程具有适切性,现有法律的调整范围和规范对象受限、软法属性制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未明确执法主体和相关部门职责构成问题源流;全国...

父母教养效能感与同胞关系:头胎儿童共情能力的中介作用————作者:王小红;龙欣;钟国龙;

摘要:以N市为调查样本,探索N市父母教养效能感、同胞关系、头胎儿童共情能力现状,探究父母教养效能感与同胞关系的关系以及头胎儿童共情能力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使用父母教养效能感量表、儿童早期同胞关系质量问卷、儿童共情问卷,对N市幼儿园中二孩家庭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327份有效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模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二孩家庭的父母教养效能感和同胞关系优秀状态短缺;头胎儿童共...

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功能内涵与释放路径————作者:王瑜;韦海霞;刘妍;

摘要: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功能内涵上具有满足建设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人才需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强化中华各民族学生的价值共识四个方面特性;在功能释放上遭遇嵌入社会系统的主动适应功能受限、融入育人层级的目标达成功能受阻、深入教学环节的资源整合功能...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作者:杨韶刚;唐玲珑;

摘要: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已成为新时代促进我国边疆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作为民族交融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以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苗族等513名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为被试,用问卷法调查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观点采择与冲突解决策略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

民族艺术交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研究————作者:曹建萍;李文杰;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从新疆与中原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可以寻找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民族艺术是各民族精神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兼具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蕴含着各族人民的审美理想和文化追求,能够发挥美育作用,加强各民族之间认识、凝...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作者:林芳;彭泽平;

摘要: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区域高层次人才的责任。采用2001—2020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将产业结构变迁量化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高等教育学科结构量化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毕业生规模。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三类毕业生规模均有显著影响;社会科学毕业生规模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一定影响;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主体及其需要研究————作者:邓锐;

摘要:我国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主体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民族地区、民族干部个体。其中,党和国家的需要是以扩大数量为基本需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需求、以优化结构为关键需求;民族地区的需要是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安定团结、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民族干部个体的需要是基于经济地位的生存目标、基于政治认同的发展需要、基于社会进阶的自我实现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科体系的百年演进历程及未来发展路向————作者:王奕迪;

摘要:民族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植于我国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历史之中。回溯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科体系的百年演进历程,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科体系经历了孕育阶段、奠基阶段、独立发展阶段和初步繁荣阶段四个阶段,呈现出学科意识自觉化、学科门类多元化、学科建制规范化、外部建制群落化等演进特征。为进一步加快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科体系,须采取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统筹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建制水平、...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政策变迁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作者:杨再峰;潘燕婷;

摘要:“少干”政策是国家为促进西部大开发而实施措施系列政策总和。自2002年以来“,少干”政策历经萌芽筹备阶段、实施发展阶段、专业深化阶段及多元融合与共同繁荣阶段等四个阶段。政策变迁内在逻辑表现为供需失衡——人才紧缺推动政策变迁;社会服务——产业结构推动专业调整;价值共生——推动理念由自生到共生,这是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培育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数智型人才转型及...

以“三交”史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向度与实践进路————作者:丁树芳;郭小艳;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三交”史能够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为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有力支撑。新征程上,高校应坚持以问题导向为牵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统筹推进“三交”史料与研究成果赋能教材体系优化、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全域全学段一体化教育格局构建,以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育新人、强共识、...

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变迁与特征——基于1950—2022年政策文本的分析————作者:张惠;曾泳琪;

摘要:随着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不断扩展,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优化。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经历了雏形萌芽期、制度初建期、国际接轨期、因地改革期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在雏形萌芽期,来华留学生实行免费就读;在制度初建期,中国政府向来华留学生收学费、设奖学金;在国际接轨期,建立了政府—地方—高校三级奖学金体系;在因地改革期,修订奖学金新标准。奖学金政策需要多维度转变:在标准上,构建以质量...

民族地区高校推进深度教学的内涵、价值与路径————作者:李晓华;陈月婷;

摘要:民族地区高校推进深度教学是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支撑。民族地区高校推进的深度教学是在充分体认各民族大学生文化的基础上,对课程知识进行完整的剖析与处理,实现课程知识与学生文化的深度编织,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来提升其文化适应性和文化理解力。民族地区高校推进深度教学具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彰显学校文化特色以及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价值。为此,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需要树立文化导向的...

西部高校本科生的满意度对学业成就影响研究——学业参与的中介效应————作者:张红艳;王韵;

摘要:为探究本科生的满意度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以学业参与为中介的满意度与学业成就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部某高校4 696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高校本科生的满意度、学业成就和学业参与和全国常模相当,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其中满意度与学业参与及学业成就呈显著正向相关,学业参与在学生满意度和学业成就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发现表明高校在提升本科生学业成就时,应重视满意度...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