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所属栏目:教育期刊 热度: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关注()
期刊周期:双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
国内统一刊号:23-1567/C
国际标准刊号:2095-0292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上一本期杂志: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杂志论文字体要求
下一本期杂志: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什么级别刊物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是2010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本刊倡导和追求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为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文化学、传播学等学科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提供理论园地。本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传播先进的文化理论知识,展示校内外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扶持人才,为学术繁荣服务。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15;总被引频次:37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栏目设置

  哲学、政治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传播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投稿须知:

  1.来稿文字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计量单位、引用国外作者名称及文献要符合国家法律条文规定。

  2.稿件应包含论文题目、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作者信息(工作单位或通讯处、最后学历、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系电话及邮箱)、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字数以6000—15000字为宜,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8个。

  3.注释、参考文献的著录按2005年国家标准执行。

  4.来稿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作者,文责自负。由一稿多发、抄袭、剽窃等行为造成的道德、法律责任,由作者承担。作者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

  5.作者如不同意本刊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处理和内容修改,请在来搞中注明。稿件投到本刊两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6.投稿既视为作者与本刊自动约定上述原则。本刊与作者另有约定的除外。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纳斯鲍姆“能力进路”视域下的动物正义理论探究————作者:吕艺铭;龙丽达;

摘要:美国现代哲学家纳斯鲍姆提出的“能力进路”的正义理论批判了罗尔斯正义论悬而未决的几项正义问题,其中,关于非人类动物正义问题的论述发人深省。纳斯鲍姆探讨理性、动物性与人性之间的联系,补充了对罗尔斯正义论所缺失的关于跨物种正义问题的论述,列举出部分动物基本能力清单,明确了非人类动物同样享有平等的权利与尊严,力图构建一种跨越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界限的正义理论。文章将聚焦于纳斯鲍姆“能力进路”视域下的动物正义理...

困囿与疏解:消费主义视域下青少年主体价值的审视————作者:陈楚天;孙金波;

摘要:在现代性浪潮的推动下,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思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深刻渗透并显著重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社会结构。这一思潮其本质是一种“物化”的意识形态,具有独特诱惑力,在青少年群体中埋下了自我迷失的隐患。消费主义的深层危机,在于它将物质追求过度推崇至圭臬地位,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主体性价值的淡化与缺失。具体表现为以娱乐消费充盈精神世界、以物质消费衡量人生价值、以符号消费...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脉络和实践路径————作者:徐丽娜;陈江波;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深刻阐释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因其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新质力量。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战略领域,新质生产力拓展了乡村全面振兴新思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协同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两只手”力量,升级农业产业新业态、催生农业经营新模式、激发农业增长新动...

新时代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问题检视与完善路径————作者:龚义年;江涛;王秋芳;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检察机关作为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必然要确保检察权依法合理运行。随着时代的进步,检察体制的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检察权的运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不断展现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新特点。为了适应检察权运行的新变化,保证检察权合法依规行使,必须要完善对检察权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当前,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有理清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法律大数据研究的演进、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作者:李海霞;

摘要:法律大数据在中国现代化社会治理和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上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中国法律大数据研究的演进态势与研究热点,文章选取2012—202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CSSCI来源期刊600篇相关文献为数据,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法律大数据经历了研究起步期、活跃期和高速发展期三个阶段,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保护、警务大数据、检察大数据、司法大数据...

贡布里希语境中的“文艺复兴”概念重塑与价值考量————作者:张宏;周丽明;蔡恬;

摘要:“文艺复兴”如何定义,学界众说纷纭,尤以近百年为甚。贡布里希针对“文艺复兴”中所包含的价值观提出新解,形成问题的张力。首先,研究当时诗人群体的贡献以及大学和教育体制中的对抗性因素。其次,着眼于文艺复兴是“观念的进步”,分析“科技进步—社会变化—历史反思”的传导机制并驳斥异议。再次,阐发“恢复”与“进步”之争,递进论证“文艺复兴是运动不是时期”。文艺复兴艺术进步观念影响是全方位的,传递了艺术家的强烈...

作为网文叙事技术的精神分析——以《我的治愈系游戏》为例————作者:林焕;孙葳;

摘要: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通过作者与读者共建的互联网精神交互场,为叙事新变提供了多样可能,在这些转变中,精神分析理论在网文特殊的交互式生产方式中也获得了新的可能。以典型的采取“精神分析式叙事模式”的网络小说《我的治愈系游戏》为例,该作并非简单采取精神分裂患者的叙事视角,而是自觉将精神分析作为整体叙事策略,实现了精神分析从批评理论到叙事技术的实践性转换。“精神分析式叙事技术”在悬疑、惊悚、灵异类网络小...

客体性·主体性·本体性:《荒二代的麦浪》的物性书写————作者:张劲松;

摘要:《荒二代的麦浪》是一本“荒二代”的历史回望散文集,文本中那些重点描写之物或者重复出现之物,是作者成长过程中本源性的存在场域与生命乐土,也是作者为了实现创作意图而写入其中的不可替换的存在之物。从物性功能的三种类型,即“物”在文本中承担具有客体性的文化符号、作为具有主体性的物和显示本体物性等三个层次进入文本,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荒二代”所遭遇的人、事、理以及萦绕其间的柔情与忧伤。解读文本中那些温...

中古时期河湟地区政权形态嬗变研究————作者:张弘毅;

摘要:自汉代以来,河湟地区首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其所包含的政治与军事意义就非比寻常。中古时期,中原王朝将河湟视作西部国门,两汉时期设置州县,屯田戍边,南北朝时期则广设军镇,开拓边疆。同时,西部的游牧势力也充分利用当地的河谷地形,建立起游牧政权,进行割据自立,最终河湟地区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形态

俄国远东地区华人“公议会”刍议————作者:窦欣宇;南慧英;

摘要:俄国远东地区森林广布,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帝俄时期,生活在远东地区的华人大多以猎取、采集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业并获利颇丰,但也由此产生诸多问题。为解决行业内华人纠纷、统一商品价格、规范华人在该领域内的活动,19世纪60年代,“公议会”应运而生。“公议会”是一个具有双重性质的民间社团组织,一方面救助华人、保护华人安全、为在俄华人争取权益;另一方面,由“公议会”制定的社团组织章程和对商品价格的限制具有一定...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作者:曾海珠;刘利;

摘要: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中关于文明起源、发展及演变的论述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揭示其文明观的核心内容、历史性超越及其当代价值,不仅为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社会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人类劳动幸福之路————作者:苏玲;王颖;

摘要:劳动幸福是人通过劳动使自己的类本质得到确证所得到深层次身心愉悦的体验。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幸福的影响及带来的挑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的问题与担忧,得出了人工智能有助于人类实现劳动幸福的结论,但政府要规范人工智能发展,防范恶意利用,要完善法律法规,使其更好地服务人民,促进人类劳动解放,助力人类实现劳动幸福

数字经济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的实证检验————作者:周兴荣;徐晓轩;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数字经济是关键途径之一。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数字经济水平提升,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2)数字经济在非民族地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为显著;(3)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应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助力农村直播电商打造“兴乡共富”新生态————作者:郭佳祺;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浪潮中,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同样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为标志的新质生产力,也不断为农村直播电商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农村直播电商逐步构建起一个集生产、销售、物流、服务于一体的“兴乡共富”新生态,并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兴乡共富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文在明确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直播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农村直播电商的推动作用,并...

《新加坡调解公约》下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因应————作者:张晓凤;韩露;

摘要:《新加坡调解公约》的通过为国际和解协议的跨境执行奠定了法律基础,在推动我国国际商事调解制度完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未来批准加入《新加坡调解公约》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国内调解制度的现代化转型,提升我国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的影响力,同时增强我国调解机制的国际认可度。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和调解实践在关键概念、执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与《新加坡调解公约》规定的差异,影响了我国参与国际商事调解的能力。借鉴国际...

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的路径研究————作者:崔育久;

摘要: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是实现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对于全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持续振兴区域经济意义重大。在概述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价值与内容的基础之上,分析目前新质生产力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存在的商业银行内部运营模式转变受阻、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风险加剧、商业银行数据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最后从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科技内核,培育数字基因...

汉语动词重叠现象的语法生成及语义认知————作者:吴默;

摘要:当前,汉语动词重叠现象的语法生成与语义认知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文章围绕汉语动词重叠现象这一内容展开探讨,从动词重叠的语法生成限制维度切入,多角度探讨汉语动词重叠在不同语境下的语法生成限制,结合具体汉语例句分析动词重叠的语法生成功能,在此基础之上将研究视角转向动词重叠的语义内涵探索,基于活动、完成、变化、状态四大类型分析动词重叠的汉语语义表达

一部21世纪东北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评《中国语言资源集·吉林》————作者:刘宇;

摘要:《中国语言资源集·吉林》三卷本在精心设计、综合布点基础上,对吉林省14个方言点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全面展示和分析,描写细致充分,既具备资料属性,又有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值得东北方言研究者充分参考和利用

中法建交6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法译出版回眸————作者:栾荷莎;

摘要:自1964年中法建交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法译出版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历程。从历史进路审视,译介出版主体从中方主导向法方主导演进;译介出版路线从偶然性、滞后性向系统性、时效性演进;译介出版文学类型从严肃文学向通俗文学及类型文学演进。从现实图景审视,译介的作家作品以中国内地为中心渐次向整个华文文学圈辐射;逐步展现作家的多民族性及文化的多元性;尤其是女性文学持续受到青睐。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拓展未来提供启示:...

1916—1931年哈尔滨市图书馆与文化事业发展透视——以《远东报》《滨江时报》报道为视角————作者:郗鹏;李新;

摘要:据《远东报》《滨江时报》报道,在1916—1931年间,中国官方和民间人士选定馆址,克服经费不足等困难,创办了滨江县立图书馆、道里特别商场阅报所、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和第二图书馆、特别区教育厅图书室等公共图书馆,并多方筹集资金,兴建大规模的图书馆大楼。沙俄创办了松花江市图书馆、托尔斯泰藏书楼、东省铁路印刷所职工图书阅报社、哈尔滨公立图书馆;苏联兴办了中东铁路中央图书馆、哈尔滨俄侨难民救济会图书馆,购...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征收论文内容要求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jiaoyu/10708.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