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学刊》(月刊)创刊于2010年,由杭州师范大学主办,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美育研究专业期刊,为国内的美育以及艺术教育研究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
《美育学刊》该刊由我国美育与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叶朗、杜卫、徐岱、曾繁仁(以姓氏笔画为序)担任顾问,设有美育理论、美育史论、美育实践、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含实验)、艺术与审美文化等专栏,力求在追求学术性、理论性的同时,兼具普及性与实践性,从而为学界提供一份严谨而又不乏审美意趣的学术刊物。
美育学刊杂志栏目设置
美育理论、美育史论、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美育实践研究、艺术教育研究
美育学刊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阅读推荐:教育
《教育》创刊于2005年,是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主办的刊物。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并非《美育学刊》期刊的官网或杂志社,为客户提供期刊征稿、论文发表等中介服务,在客户与期刊 杂志社之间搭建了一座省时、省力的便 捷桥梁。本站与《出国与就业》等上百家同类正规期刊保持着多年的密切合作关系,切实提高客户期刊发表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本站发表论文,客户将获得更大 的 选择空间、更高的通过率、更快的发表速度、更满意的服务质量。
美育学刊最新期刊目录
艺术史学的学科独立之路——《艺术科学的目的与界限》评介————作者:姚宁;诸葛沂;
摘要:<正>新近出版的《艺术科学的目的与界限》一书以独到的学术视角深刻剖析了艺术史学的演进脉络,为读者揭示了现代艺术史学中关于艺术科学的一系列核心议题。该书聚焦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这一关键历史时期。在此期间,德语圈的艺术史学者普遍展现出对艺术史学科独立性的深切渴望与焦虑情绪,他们致力于探索艺术研究的特有方法论,追求具有普遍解释效力的艺术法则,构建艺术演变发展的历史模式,并奠定艺术研究的哲学基础或...
“趣味”与“原动力”——论朱光潜对梁启超美育思想的吸收与深化————作者:金子涵;
摘要:梁启超以“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为逻辑起点,树立了他“趣味主义”的人生观,并在此之上发展出相应的美育思想。他的人生观与美育思想影响了青年朱光潜,以至于朱光潜最早的一批作品中有着较明显的对梁启超“照着说”的痕迹。不过,系统接受了西方现代美学与西方近代心理学训练的朱光潜,逐步显示出学术的独立品格,提出他独具一格的“人生的艺术化”的人生观,以及“尽性全人”的教育观、“怡情养性”的美育观。朱光潜重塑了“趣味...
机械复制时代的闲章新艺术——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作者:黄艺兰;
摘要:晚清画报《点石斋画报》的构图继承了文人书画的传统,包含图像、题跋、印章等元素。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图像和题跋,对闲章却鲜有谈及。经考察原始画稿,可知《点石斋画报》曾发生过从“钤盖名章”到“手绘闲章”的策略转变,背后关乎石板印刷技术的媒介特性,以及编辑团队对于刊物的审美定位。手绘闲章继承了篆刻闲章风雅的传统,但在字体设计、空间布局和形制设计上更加变化多端,在呼应报道内容的同时,也开创了具有审美功能的批评...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艺术美学新视角——《跨文化艺术美学》评介————作者:王韩宇;
摘要:<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日益频繁,这使得跨文化艺术美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李庆本教授的《跨文化艺术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艺术现象,为探索艺术美学的跨文化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艺术美学领域跨文化阐释的空间性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该项目以优秀等级顺利结项
功绩社会、非物转向与平滑美学——韩炳哲的审美救赎思想探析————作者:王萍;李雷;
摘要:韩炳哲洞察到现代人倦怠、抑郁、缺乏审美能力等精神危机的来源是功绩社会造成的人的自我剥削,同时,非物转向使得仍残留着光韵的艺术物转变为加速老化的、转瞬即逝的信息。在此社会现实下催生的平滑美学以平滑感、色情性为美学特征,以触觉强迫为主要感知模式。而平滑美学的接受者,即功绩主体,同时也是无法与他者产生深刻联系的自恋主体。面对爱欲已死、他者消失、平滑美学泛滥的危机,韩炳哲认为主体应该回归“根本性倦怠”的状...
论学科美育的科艺融合导向————作者:冯学勤;
摘要:作为美育浸润行动八大举措之首,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核心是学科美育。学科美育以“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为指引,以科艺融合为根本导向。促进科艺融合,应从对感性经验的呵护入手,培育学生感知自然、感知社会、感知万物的好奇心;抓住感知模式的共性,从科学史与艺术史中树立共鸣范例,促使科艺同频共振;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双向激发想象力,不断打开关于宇宙自然的新视野、新图景。以科艺融合为导向的学科美育目标,是培...
数字艺术设计赋能博物馆儿童美育——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作者:朱珺;陈洁莹;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艺术设计在博物馆儿童美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进行考察,可深入探讨数字艺术设计在该馆儿童美育中的应用实践及其成效。通过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数字艺术设备的展示、互动体验项目的分析,揭示了数字艺术设计如何激发儿童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拓展知识面,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策略,为博物馆儿童美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美术教师教育的改革与探索——“美院底色新师范”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作者:吴慧平;
摘要:2024年12月18日,“美院底色新师范”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相关高校、学界和业界的教育、美育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美院底色新师范”建设、美术教育专业建设如何适应美育教师培养目标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共同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美育”“新师范”建设与发展诸议题
艺术作为治疗:伊迪丝·克莱默的三重身份与其艺术治疗理念————作者:孙海燕;
摘要:伊迪丝·克莱默是美籍奥裔艺术治疗先驱。在她漫长的一生中,艺术治疗师是她享誉世界的职业身份,但她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艺术家。克莱默童年时在维也纳艺术家团体的精神支持中成长,建立了良好的自我支持与自我认同;青年时期跟随艺术家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学习,并担任迪克儿童美术课助教工作,初次产生了“艺术创作即治疗”的想法;移民美国后成为儿童艺术教师,面对行为与情绪都需要治疗的学生群体,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
费诺罗萨“浓淡”(Notan)艺术概念的跨文化旅行————作者:李雪;李庆本;
摘要:恩内斯特·费诺罗萨构建了一个以“线条、浓淡、色彩”三个艺术形式要素为核心的跨文化的艺术批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使用东方画论中的浓淡(Notan)替换了原先使用的西方画论中明暗(shade)概念。源自中国传统画论中墨色的“浓”与“淡”对比,经由日本水墨画的“濃淡”概念作为中介,被费诺罗萨采纳并转化为“Notan”这一艺术概念。与此同时,费诺罗萨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使之在西方艺术界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活态写作:一种新的中国古代艺术史书写————作者:李源锋;彭修银;
摘要:活态写作关注艺术的发生、演变、流通、交易与收藏,主张融儒教、美学、风格学和实证理论于一体,形成一种大文化史观。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叙述原则是将这种大文化史观贯穿于行旅空间、水文空间、石窟空间、集市空间、宫殿空间等各类文化空间中,聚焦于不同文化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因艺术趣味的丕变而引起的空间转移,同时兼顾思潮的消长、朝代的更替、社会的治乱、节日与历法等因素的历史分期法。其最终目标是试图弥合艺术品与社...
李叔同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职史述————作者:曲子昱;陈星;
摘要:李叔同于1912年秋起任教于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的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同时开展全校的音乐、美术教学,直至1918年夏出家为僧,前后共7年,实际教学时间为6年。在这期间,他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的成就,并培养出众多艺术英才。关于李叔同在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的这段经历,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然而,对于他在1915年至1917年期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兼职情况,却鲜有专门性的研究。李叔同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兼职...
中国近现代艺术期刊封面选《春柳》
摘要:<正>则吾人须抬高戏曲之声价,俾人人知戏曲与文字有关系,戏曲与历史有关系,戏曲与美术有关系,戏曲与国家进化有关系,然后可以促进社会之程度,得以驾欧凌美焉。……吾人有感于此,此所以欲改良戏曲、针砭社会,而谓为不可少之杂志也夫。——涛痕《发刊词》(《春柳》第1期)《春柳》,戏剧刊物。1918年12月1日在天津创刊,为月刊,由春柳杂志事务所编辑发行,1919年10月1日出版至第8期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评介————作者:陈星;
摘要:<正>《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由刘晨教授历时六年编纂而成。晚清民国时期,期刊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与图书相比,期刊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原貌
《“器、用、道”的变革史: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材料、制度及精神研究》评介————作者:熊嫕;
摘要:<正>大卫·霍克尼在其著述《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中呈现了另外一种历史叙事,他提示人们,当知识分子在阐释艺术时,因对材料技术的隔膜常常忽视和回避那些潜藏在专业领域且不为外界熟悉的“隐秘的知识”。在此视角上,“隐秘的知识”是艺术家共同体心照不宣的内部知识系统,与知识分子所把控的社会知识系统平行
制度框架构建下的美术历史观看——《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评介————作者:刘明亮;
摘要:<正>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的研究,往往侧重美术的发展史、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学科建设等美术本体方面,而与美术发展息息相关的美术制度研究,却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实际上,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离不开美术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从大的方面看,中国现当代美术制度的确立,是伴随中国社会制度转型、新型社会制度建立、社会管理制度完善等进行的
《东晋南朝服饰研究》评介————作者:潘宇;
摘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受朝代更迭影响,一部分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一部分随晋室南迁,建立东晋政权。所谓“衣冠南渡”,即东晋服饰一方面承袭汉魏衣冠,一方面与少数民族服饰融合。此后的南朝宋、齐、梁、陈继承东晋服制,汉魏服饰与胡服并举。因此,六朝时期可谓是中国服饰发展历程中由汉魏的单轨制转向双轨制的起点
“自下而上的”美学:费希纳与实验美学的初创————作者:陈巍;刘童玮;
摘要: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是心理物理学和实验美学的开创者。他将心理物理学推广至他所关注的美学与艺术现象,围绕黄金分割和艺术品真实性问题进行实验研究。费希纳区分了“哲学的”美学和“经验的”美学,强调建立一般美学体系所需的经验基础,提议用“自下而上的”经验方法来补充“自上而下的”的思辨方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种实验美学方法:“选择法”“制作法”和“使用法”。尽管实验美学长期以来面临着来自哲学美学和实...
王国维作为方法:中国美学发展的继承、吸收与超越进路————作者:阎恺祺;
摘要:王国维美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于近代民族危机深重、中西方理论对话交流甚至话语对抗的大背景下,因此其美学探索具有中西交流以及解决中国问题的指向性。王国维美学通过对西方审美无功利思想的吸收,唤起并融合了中国文化传统中超越利害的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纯文学的发展和文学、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构;其对境界说的强调倡导了追求人生境界、追寻高尚人格、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生观;其美学和美育思想发扬文学艺术对人生的价值,促...
遭遇先验:德勒兹与设计本体论————作者:许宏香;
摘要:对“设计是什么”的回答存在传统与现代之争,无论哪一种进路都不可避免地关涉设计发生学,即设计从哪里开始?德勒兹的先验概念实质性地开启了本体论追问的真实视域。区别于一般哲学、美学和文化批判的方案,也区别于泛设计论或系统设计论,先验意味着遭遇和内在性。设计主体和客体如何能从一个不事先假定它们的领域中产生?重新提问的结果预示着设计师和设计对象的关系及受众身份乃至整个设计过程的理解都可能被重置。“设计是什么...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教育与职业》
- 省级《钦州学院学报》
- 国家级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 省级《小学科学(教师)》
- 南大核心《中国教育学刊》
- 省级《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
- 省级新校园
- 北大核心《成人教育》
- 省级侦探冒险王
- 省级婴儿画报
- 省级《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省级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省级写作
- 省级《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国家级《纺织服装教育》
- 省级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省级《学子》
- 省级福建中学数学
- 省级职业教育研究
- 省级学术评论杂志
- 省级《当代体育》
- 省级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省级学子(教育新理念)
- 省级《唐山学院学报》
- 国家级《中国民族》
- 省级《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省级《四川体育科学》
- 省级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 省级《教育测量与评价》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