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82年,由集美大学主办。本刊主要刊登校内外高等教育理论、教学、课程,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为本校教学改革服务,为福建教育兴省服务,为科技兴国服务。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获奖情况: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0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两项荣誉。"教师发展研究"栏目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学会会讯》专栏推介。2012年荣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组织奖"。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杂志栏目设置
师范教育、教育史、课程论、教学改革、心理学研究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杂志荣誉
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Caj-cd规范获奖期刊
阅读推荐:数学金刊
本刊以“高效备考,科学应考”为办刊理念,以“解决学习问题,提高数学成绩”为办刊宗旨,紧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紧贴高三阶段学习目标及计划,用系统的知识、独到的方法、专业的诊断、实用的案例、高效的训练帮助学生突破高考复习瓶颈,快速成功。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最新期刊目录
近20年我国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李如密;周昱辰;
摘要:教师教学评价素养作为教师所具备的与教学评价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理念及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展现出的整合状态,对推进教学评价实践及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分析2004—2024年相关研究,发现学界有关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可分为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的引动、核心素养培育对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的推动、数智科技发展对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研究的促动3个发展阶段,并发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教师教学...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离职意愿的群体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阙明坤;蒋晓蝶;
摘要: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注重如何留住现有思政课教师。基于全国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横向维度上,离职意愿出现群体分化,男教师的离职意愿明显高于女教师,年龄越小、教龄越短,民办教师思政课教师离职意愿越高;在纵向维度上,青年教师群体的离职意愿较为突出,随着年龄递增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在影响因素上,非教学负荷、职业稳定认同、职业身份认同、组织情感支持、组...
领域法思维推动高校法治教育的革新探析————作者:王霁霞;姚国荐;
摘要:领域法思维是一种新兴的法治教育思维,其核心在于问题导向,并通过开放、跨学科的模式,提供实用而有效的法治教育。然而,这种新兴的法治教育方式在凸显其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现有的法治教育模式产生冲击。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问题导向这一关键要素,在新的法治教育模式中协调领域法思维与传统的部门法思维,使二者相互补充,构建起全新的法治教育理论框架。在实践中,需将领域法思维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法治教育,将其与课程...
省域硕士点合理性布局的审思————作者:张小花;
摘要:合理布局省域硕士点是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力支撑。省域硕士点合理性布局有助于高校凝练学科方向、促进省域研究生教育公平与满足社会高层次人才需求。从“理论—制度—实践”3个维度出发,总结出省域硕士点合理性布局必须要合价值性、合科学性、合标准性,是省域硕士点自适性、内适性与外适性的统一
乡村教师乡土文化素养的内涵、困境及突围————作者:倪嘉敏;王璇;武媛玲;
摘要:乡土文化素养作为乡村教师的一种特殊素养,具有育人、塑己、厚乡三重维度的价值,是乡村教师不可或缺的素养。然而,受城乡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乡村教师的文化离根、乡村教师教育的文化偏向、乡村学校教育的文化脱嵌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素养由此陷入困境。鉴于此,应该基于乡土文化自觉激发乡村教师的乡土意识,基于本土化培养模式夯实乡村教师的乡土知识,基于乡土文化教育提升乡村教师的乡土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
教育结构对拔尖人才培养与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基于五个国家的分析————作者:陈诚;包雷;
摘要:教育结构对拔尖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影响。教育结构体现为学校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教育经费投入与分配差异,以及因个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导致的家庭教育行动差异。基于五个国家的分析表明,德国由国家政策主导学校分层分类,主要由国家投入培养拔尖人才,教育公平水平相对较低;芬兰因国家教育经费充足形成学校同质化,培养了多样化人才;日本的私立高校参与拔尖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学校均...
“大思政”视域下陈嘉庚的德育理念及当代价值————作者:张丽玉;
摘要:陈嘉庚的德育理念立足时代需求,明确“德育为先”;在德育内容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行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内容的载体;在德育实施路径上,倡导将德育融入教育中,将德育与环境资源、学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注重社会和家庭的协同参与。其德育理念蕴含的“大思政”元素,对新时代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格局具有启迪意义
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历史方位、实践探索及前景展望————作者:朱华;周鲁予;
摘要: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历史方位集中体现为教材建设发轫于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根植于发展与创新的实践逻辑,内核于质量与特色的内在逻辑。在教育强国战略指引下,教材建设开始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教材体系不断优化,教材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教材管理健全创新,教材保障日臻完善,正在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向质量和特色的跨越。展望未来,党的全面领导把牢教材建设正确政治方向,中国智慧赓续教材建设务实发展,法治力量...
高校商务英语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与启示——以集美大学为例————作者:陈曦;
摘要:为呼应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外语学科转型,以集美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和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开展商务英语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研究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数字商务能力和部分数字传播能力低于用人单位需求,数字服务能力和数字技术能力高于用人单位需求。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建议:以外语学科转型为契机,培养商务英语语言服务人才;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引导学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以产教融合为抓手,...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
摘要:<正>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集美大学”系列指示阐释2.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3.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及高校学科交叉与融合4.教育强国建设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5.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二、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研究1.教育家精神与教育名师的专业成长2.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师德师风建设研究3.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研...
乡土文化的课程转化探析————作者:李志超;
摘要:课程转化是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必然选择。乡土文化课程转化,是学校以课程开发与统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提升学生的乡土文化自觉意识,增进学生的乡土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在乡土文化课程转化的过程中,存在学校课程建设缺少自我文化定位省思、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不足和课程评价育人目标偏离等现实问题。着眼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创新乡土文化表达;倡导“乡愁”嵌入下的课程一体化设计,释放课程潜能;加强乡土...
在交流互鉴中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作者:柯文涛;汪宜萍;
摘要: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原则。交流互鉴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路径。从文明交流互鉴来看,教育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挖掘并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加强中国教育学和世界的广泛对话,提升中国教育学的学术话语权和国际认同度;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从学科交流互鉴来看,教育学要始终坚守研究对象;合理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把...
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困境与路径————作者:姜永志;宋佳琪;
摘要: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是指通过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空间,利用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系统地阐述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并梳理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现存的问题,即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欠缺、优质资源投入不足、组织管理和协调性不足。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涵盖提升教师应用能力、不断完善相关机制、提升数字教育理念等对策建议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之提升空间及路径——基于《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的调研————作者:王荣;陈功香;
摘要: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及举措,但具体履行现状如何,需要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对导师和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现状评估还是措施认同,总体尚可,但仍存在差距与分歧,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结合调查结果和前人成果,提出动态系统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提升路径: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理论体系,遵循多...
元宇宙教育与知识符号表征:对教育求真的挑战————作者:崔岐恩;李倩;
摘要:虚拟实境等元宇宙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既扩展符号教育之边界,又与知识符号表征同谋,挑战了既有的教育本真追求。元宇宙教育通过创造沉浸式和互动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同时,元宇宙教育存在潜在风险,即可能成为一种简单的知识符号传递工具,无法使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忽视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基于元宇宙教育与符号表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了本真与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信创背景下数智赋能软件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李颖;苏锦河;蔡国榕;
摘要:聚焦信创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数智赋能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完善育人机制、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工程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信创产业需求紧密契合,为培养创新实践型高素质信创人才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基于活动理论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系统————作者:蒋莹;
摘要:以社会文化理论解读大学英语课程与价值观、文化认同的双向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理论框架下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系统,课堂以教材的价值观内涵融入教学活动,课外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多元实践相结合,为系统提供不断的动力,发挥系统各要素的作用以达成语言、技能与价值目标。研究数据表明该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英语技能并培养学生阐释中国文化的能力。研究旨在探索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自信,从而培养文化自强能力的路径,...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角色实践与启示——以英国爱丁堡大学为例————作者:缪学超;王思琦;
摘要: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设立,有利于从治理层面保障大学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爱丁堡大学成立了英国第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并且在该机构引领下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爱丁堡大学可持续发展机构的角色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该机构主要通过引领确定型利益相关者落实可持续发展行动,为期望型利益相关者提供建议,以及激发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的潜力等方式,协同各利益相...
学前教育劳动意蕴下新时代幼师的劳动价值及其实现向度————作者:阎乃胜;
摘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来审视学前教育,其劳动意蕴在于发展幼儿的劳动能力,促进幼儿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幼师是学前教育的劳动主体,个性、人权、解放和自由是幼师劳动价值的表征、保障、实现条件和目标愿景,由此构成学前教育劳动意蕴下新时代幼师劳动价值的核心要素。为切实履行好学前教育的劳动使命,充分实现育人主体的劳动价值,幼师应做促进幼儿发展的“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为服务”的育人方向,遵循“四个相统一”...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安徽教育现代化的困境与突破——基于“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项目的分析————作者:吴颖;
摘要:“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是促进长三角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步伐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但其重任之一在于补齐“安徽短板”。通过实地调研和比较分析发现,当前安徽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中仍面临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高且城乡差距拉大、学校育人环境及基础能力建设比较薄弱、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终身学习服务能力及教育供给水平偏低、教育教学质量及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要突破教育现...
相关教育期刊推荐
- 省级《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国家级中国俄语教学
- 省级少年先锋报
- 省级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省级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 省级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杂志
- 省级《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省级少年发明与创造
- 省级《长沙大学学报》
- 省级高校社科动态
- 北大核心《教育探索》
- 省级教育
- 省级成功
- 省级当代职校生
- 省级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 南大核心新闻大学
- 省级《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省级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 省级《天津教育》
- 省级《高教探索》
- 省级《小学生时空》
- 省级小学生
- 省级《山东教育》
- 国家级《农村成人教育》
- 省级《青海教育》
- 省级《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 省级《现代教育》
- 省级辅导员学法指导
- 省级大学时代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