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设计技术

所属栏目:电子信息期刊 热度:

邮电设计技术

《邮电设计技术》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41-1132/TN
国际标准刊号:1007-3043
主办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上一本期杂志:《中国数字电视》电子科技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信息与电子工程》电子科技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邮电设计技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月刊,是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是工信部邮电科技一等优秀期刊。邮发代号为:36-176。

  《邮电设计技术》结合国内通信工程实践,宣传国内外最新通信、信息工程技术、探讨网规网优解决方案;指导最新通信设备技术应用;介绍工程施工、管理及运营、维护方面的重要思路与经验,对传播专业通信技术、指导通信工程实践有着积极作用的一本专业实用性期刊,五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作好通信设计技术的窗口,成为沟通业内各界的桥梁,全心全意服务通信事业。

  通过50年的发展,已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邮电设计技术》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专业办刊方向,有广泛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作者队伍,成为本刊的专业技术含量和技术超前性的基础,使得本刊不仅是国内通信设计行业创刊最早而且也是最具技术权威的通信工程专业期刊。主办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在国家通信发展建设各个时期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在业内居于技术实力雄厚,技术优势领先的地位,也是《邮电设计技术》的强大专业技术后盾。

  随着邮电设计技术杂志社不断发展和壮大,为适应新的需求与挑战,我们通过组织大型会议及高端技术论坛等方式,积极组织业内专家开展通信高新技术和专业技术交流活动,及时把握国内外最新技术动向,努力推动技术进步,同时为通信运营、制造、设计、管理等各领域搭建一个信息沟通、技术交流、宣传推广新产品的广阔平台。并完善期刊原有的网站,加大建设力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广开信息收集和传播渠道,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实用、快捷的信息。同时通过期刊宣传、技术论坛、网站推广三大优势平台为所有的通信制造商、各类通信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和服务。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国家“双效”期刊

  信息产业部优秀期刊一等奖

  河南省优秀期刊编辑二等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通信网络、光纤通信、政策法规、电信传输、无线通信、计算机与通信、通信电源、邮政通信。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智慧城市云平台架构与部署方案浅析 房秉毅,张云勇,李素粉1-5

  智慧城市云平台设计方案探讨 刘 雁,刘冬雪,李晓宇6-10

  智慧城市云平台网络建设思路 王 潇,刘 雁,张 琦11-14

  一种智慧城市平台部署思路的探讨 周又眉15-18

  智慧城市架构下的安全问题与防护策略探讨 汤林超,刘健苗19-23

  电信运营商助力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孙 亮,刘 雁,刘冬雪,许志勇24-27

  移动全球眼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赵其朋28-32

  基于类正态分布的TD-LTE重选机制研究 肖清华33-37

  一种宏蜂窝GSM和CDMA的小区业务量合并方法 陈大业,刘丽芳,卢凤晖,郝益刚38-42

  LTE系统不连续接收周期配置改进算法研究 沈爱国43-48

  LTE核心网业务模型的预测研究 韦广林,王 题49-53

  浅析QoS中的令牌桶算法 费 嘉54-57

  SDN在IDC网络的应用方案研究 郑 毅,杨艳松,刘思聪58-61

  NFV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场景 赵 河,华一强,郭晓琳62-67

  移动支付安全架构设计 许新来68-71

  SDN在IP层与光融合中的应用研究 师 严,简 伟,曹 畅,王海军72-75

  典型话务模型的呼叫中心系统资源计算算法 冯星华,李艳慧76-79

  科技期刊投稿:基于PLC的蒜片甩水机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传统的脱水蒜片在沥水工艺环节需要人工装在尼龙口袋放入甩水机中,生产过程前后不能衔接,蒜片甩水机的工作方式单一,生产效率低。结合PLC和变频器的优势设计了蒜片甩水机控制系统,通过对自动进料、高速甩水、刮料输出各阶段蒜片的破损率进行测定,对蒜片甩水机进行分段控制,满足了低速加料、高速分离、减速清除刮料的要求,实现蒜片沥水的全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蒜片脱水机,PLC,变频器,分段加速

  邮电设计技术最新期刊目录

基于5QI的5G+工业互联网用户差异化时延参数优化与验证————作者:欧阳晖;

摘要:对于5G+工业互联网端到端时延的各类定义和时延分段定界分析,针对性地在无线侧对基于5QI的差异化时延优化手段进行了研究。在具体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优化实践中,通过基于5QI的预调度参数、IBLER目标值、SR周期等参数的组合优化,提出一套改善空口时延并满足行业应用时延要求的参数优化方案。该场景化优化方案在宏站和室分场景下对覆盖近点和中点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在兼顾toC用户感知的同时保障toB...

5G+智慧矿山应用中的高可靠性保障————作者:刘通;但德东;陈大明;

摘要:针对5G+智慧矿山应用在信号覆盖、网络速率、传输时延、网络运行等方面对5G网络提出的高可靠性需求,结合现网项目实践,验证了超级小区技术可有效应对同频干扰、频繁切换、重叠覆盖等问题,1D3U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上行速率,UPF下沉+部署MEC、合理规划BBU所属AAU覆盖区域等可有效降低数据传输时延,双层组网技术可以在提供更优质5G网络服务的同时提供高等级的网络运行保障,对于5G+智慧矿山应用的复制推...

空闲模式下5G NR终端节能增强方案研究————作者:任青;王森;杨东来;张建国;

摘要:首先阐述了空闲模式下NR终端的功耗和寻呼过程,由于SSB是周期性且以波束扫描的方式发射,空闲模式下NR终端比LTE终端的功耗更高。然后提出了基于PEI的NR终端节能增强方案和寻呼过程,基于DCI的PEI方案具有携带信息量大、复用传统的DCI格式与DCI监听机制、满足检测精度需求这三大优点,并且支持子组划分,这使PEI带来的节能增益达到最大化。最后对基于PEI的NR终端节能增强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5G OTA测试标准研究进展————作者:朱颖;李勇;杨晓航;赵珍玉;马宇辰;

摘要: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规模MIMO和高频毫米波技术的引入,OTA测试成为验证5G设备性能的关键方法。回顾了5G标准化进程,并介绍了射频OTA和MIMO OTA测试方法及标准动态。探讨了MIMO OTA的多天线接收性能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最后指出为适应5G技术演进,需优化升级现有测试方法,并构建新的测试环境

5G网络在新建高铁隧道中的覆盖研究及应用————作者:李益锋;王晓军;徐恒晔;罗安宁;袁平;韦翔;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高铁的建成开通,需要5G网络覆盖的铁路隧道里程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提升电信运营企业铁路隧道5G网络覆盖的效果和投资建设的性价比,需要从提资阶段隧道口洞室距离、场坪站的位置选择、过轨后洞室选择,设计阶段的设备选型、链路预算、容量测算以及优化阶段的小区设置、切换区设置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提升网络覆盖的容量及质量

特殊行业5G独立专网安全需求及解决方案研究————作者:薛龙来;李轲;许长峰;王殿亮;

摘要:通过分析5G独立专网的安全需求,提出从整体网络安全架构、核心网安全、终端接入安全、数据安全、边界安全、安全审计等方面对特殊行业的5G独立专网安全解决方案进行研究与设计。该安全解决方案可进一步为运营商建设的园区5G独立专网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并根据客户需求及安全隔离等级提供合理的网元下沉方案,使得投资效益、维护管理效益、信息安全保障都有所提高

高铁5G双频组网方案及策略研究————作者:贺琳;范天伟;王伟;李福昌;

摘要:为了提升高铁业务体验,从高铁业务容量需求出发,分析高铁口碑场景下双频组网的必要性,然后研究高铁双频组网的关键技术,并给出测试验证结果,最终给出高铁双频组网的部署建议,以期为运营商高铁精品网络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5G网络3.5 GHz+900 MHz载波聚合组网方案部署策略研究————作者:何明;韩纬禧;梁鹏;吕爽;

摘要:分析了3.5 GHz+900 MHz载波聚合的网络配置及实现条件、上行增益和主辅载波策略,部署试点环境,对BBU共框/跨BBU/跨机房不同场景对比测试、拉网测试、室外覆盖室内CQT测试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终端渗透和地理化分布分析,提出3.5 GHz+900 MHz载波聚合部署策略建议方案

5G-NR XR网络架构关键技术研究与演进————作者:王丽萍;张银成;邓一伟;唐小勇;

摘要:为了使5G-NR系统更好地支持XR媒体业务的传输,满足其QoS需求,3GPP从Release 17开始就从5G网络架构演进、关键技术增强等方面对XR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XR媒体业务特征指示、网络信息开放、空口协议增强等。首先介绍了3GPP 5G XR项目研究背景以及3GPP Release 17、Release 18 XR相关的项目立项情况,随后详细阐述了5G XR Release 18演进的网络...

5G网络中RedCap设备的性能与能力初探————作者:周宏;曾云光;赖杲锐;

摘要:RedCap是一种轻量化的5G终端设备,具备终端成本低和功耗低的优势,同时保持了FWA终端的基本性能。RedCap在定位、接入标识、流量适配、SRS天线选择及高阶调制等方面具有独特特性。实测结果表明,RedCap在各种场景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进一步证实了其在5G网络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导读————作者:钟志刚;

摘要:<正>5G商用以来,我国的5G应用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根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5G建设发展目标,实现了网络的全面覆盖。目前,我国已建成开通的5G基站总数超过410万个,5G网络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了“乡乡通5G”。5G应用已融入8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累计超10万个,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方式。近...

5G专网场景下的DPI部署方案研究————作者:文涛;谭蓓;

摘要:随着5G专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客户提出了5G专网场景下的DPI部署需求,期望通过部署DPI实现更精准的网络维护优化以及终端业务控制。在分析DPI架构及5G专网架构的基础上,结合5G专网客户的典型DPI需求,提出了5G专网场景下的DPI部署建议

面向智能电网的5G-A确定性网络技术研究————作者:汪保友;姚赛彬;郭文浩;

摘要:面向智能电网超低时延、超大带宽、超精授时和超强安全的确定性网络的通信需求,提出SMART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融合了网络切片、MEC边缘计算、3CC载波聚合、RedCap轻量化5G、TSN时间敏感网络等技术。通过综合运用5G/5G-A先进无线技术,为智能电网打造定制化资源与服务质量保障兼备的精品网络解决方案。该方案支持业务隔离机制,能更精准地满足电网业务对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严格要求,实现差异化...

5G智能风电巡检无人机方案研究及应用————作者:许灵军;蔡庆宇;王常玲;李晶;尤雅南;吕涛;包宸曦;

摘要: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风电巡检方式已无法满足行业需求,亟需一种高效、智能的巡检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5G专网技术的智能风电巡检无人机方案,该方案通过超高速云台相机、AI识别自动拍摄、雷达测距及智能航线规划等技术,实现了风机不停机、无需专业飞手、及时处置风机缺陷隐患的高效巡检。依托系留无人机5G专网系统及不停机无人机巡检方案,结合5G全向高增益CPE,实现了巡检数据的实时智能处理

面向强监管行业的5G三重安全防护技术研究————作者:李雯雯;吴博;陈丹;肖羽;刘宏伟;

摘要:针对公检法司监等政务行业、涉密军工企业对移动办公的需求,从网络、隧道、数据3个层面为5G专网构建三重安全防护体系,使5G专网更加灵活、便捷、安全、可靠。同时,针对不同办公区域弱、中、强的管控需求,提出一种全面、普适的融合组网方案及终端切换方案,解决了移动警务网络部署及手机管控的难点,消除政企客户对5G专网安全性的顾虑,满足国家对于5G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要求

5G新质生产力研究与应用探讨————作者:于长松;史文祥;

摘要:5G具备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等技术特性,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它不仅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探讨了5G基础建设、5G-A技术的衍生及应用场景,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解决方案

一种融合5G专网的智慧消防网设计方案————作者:李高翡;郭奕星;秦奋;邱坚;黄晓隽;徐怡;

摘要:现有的消防网存在各种网络之间不能直接互通、通信质量差、视频图像卡顿等问题,阻碍了智慧消防应用的发展。为解决现有消防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5G专网的智慧消防网的设计方案。方案中新增了消防5G专网,将消防5G专网与现有的消防有线网、消防云融合成一网,构成满足语音、数据、高清视频等多种媒体智慧应用的智慧消防网

大模型与网络智能化探讨————作者:李露;李福昌;

摘要:深入探讨了大模型在网络智能化中的关键作用与应用模式。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泛化性能,能够深度挖掘网络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网络运维、管理以及性能优化等多方面提供智能决策依据。同时,在架构层面提出了端边云智能协同架构,研究了相关架构特点,为网络智能化演进及支持更多大模型等新AI业务应用提供了参考

面向多样化需求的下一代无线网组网方案研究————作者:蔡凯;肖瑞;王蕾;曾伟;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数智应用也将不断涌现,对无线通信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当前5G-A网络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在通感一体化、低空经济、车路协同等应用场景中,需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组网服务。面对新挑战,提出功能协调、多频协同、资源利旧、按需实施的创新组网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通过示范区域的测试评估及初步应用验证,该方案能够提供相对稳定可靠的场景覆盖和组网性能

6G新高频无线接入技术的创新与试验————作者:彭琳;罗钧;方敏;田珅;张忠皓;李福昌;唐雪;

摘要:阐述了太赫兹技术成为6G无线接入关键技术所面临的挑战,详细介绍了解决传统太赫兹技术低谱效、高阻塞、非视距(NLOS)等瓶颈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高谱效大带宽实时通信系统、近场自愈合抗阻塞、超表面非视距覆盖等技术试验的初步结果,以推进太赫兹技术向6G新高频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进程

  相关电子信息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邮电设计技术》邮电类期刊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dianzi/354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