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遥感技术与应用》任务主要是介绍国内外有关遥感技术与应用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数据的使用,全球遥感技术研究发展趋势等,推动高新技术在地球科学中及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重点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流国家攀登计划、攻关计划工作等科研成果。科学重大项目具体内容和研究成果。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获1996年甘肃省期刊首批编校优秀达标奖
获2000年清华大学科技期刊光盘版执行优秀奖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研究与应用、发展动向、地理信息、系统图像处理、综述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1. 基于卫星遥感预测作物成熟期的可行性分析 蒙继华,吴炳方
2. MODIS数据地表温度反演劈窗算法比较 陈瀚阅,牛铮,毕海波
3. AMSR-E亮温监测中国近地表冻融循环算法研究 谢燕梅,晋锐,杨兴国
4. 基于Landsat影像的ALEXI模型小流域验证 胡永红,贾根锁
5. 逆大气压校正结果对海况偏差的影响 任浩然,苗洪利,周晓光,王桂忠,王云海,张杰
6. 基于ENVISAT/ASAR的神经网络反演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研究 高帅,牛铮,邬明权
7. 扎龙湿地龙泡子水深的高光谱建模研究 李丽丽,张艳红,邢立新,翟羽娟,董连英
8. 基于改进的S-NMF方法的全极化SAR船舶检测 吴冰洁,张波,张红
9. 基于GPU的星载SAR多普勒中心频率估计处理技术 杨仁忠,许涛,林波涛,韦宏卫
10. 基于质量权重的Savitzky-Golay时间序列滤波方法 周增光,唐娉
11. 一种基于多尺度自适应形态学的塔吊提取方法 于博,牛铮,王力,刘亚奇,陈方
12. 基于核最小噪声分离变换的高光谱遥感影像特征提取研究 林娜,杨武年
13. 面向黑河无线传感网络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刘丰,郭建文
14. 基于迭代高斯模型的干涉DEM滤波算法 王峰,尤红建,傅兴玉
15. 基于边缘特征和AdaBoost分类的遥感图像云检测 王奎,张荣,尹东,张海堂
16. 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及产品 侯姗姗,雷莉萍,关贤华
17. 基于Lorenz-96模型的顺序数据同化方法比较研究 摆玉龙,高海沙,柴乾隆,黄春林
科技期刊投稿:基于PLC的蒜片甩水机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传统的脱水蒜片在沥水工艺环节需要人工装在尼龙口袋放入甩水机中,生产过程前后不能衔接,蒜片甩水机的工作方式单一,生产效率低。结合PLC和变频器的优势设计了蒜片甩水机控制系统,通过对自动进料、高速甩水、刮料输出各阶段蒜片的破损率进行测定,对蒜片甩水机进行分段控制,满足了低速加料、高速分离、减速清除刮料的要求,实现蒜片沥水的全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蒜片脱水机,PLC,变频器,分段加速
遥感技术与应用最新期刊目录
结合空间域和频率域纹理特征的深度学习建筑震害提取方法——以2023土耳其地震为例————作者:朱贵钰;翟玮;杜建清;
摘要:大型地震灾害发生时都会造成大量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灾后第一时间对灾情作出判断极为重要。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不易受光照和气候条件影响的优势,使用SAR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在震后救援与损失估计、洪水波及范围检测、城镇化研究以及海岸线提取等多个领域备受关注。为此,提出一种结合空间域和频率域纹理特征的深度学习建筑震害提取方法,能够...
高分光学影像多方向相位一致性局部配准模型————作者:艾文浩;李星华;
摘要:高分光学影像易受到成像条件及地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难以忽略的几何与辐射畸变,传统配准算法难以保证精度与稳定性。为此,本研究充分发挥相位一致性在影像几何结构表达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方向相位一致性的配准算法,利用Log-Gabor滤波器计算影像在不同方向上的相位一致性及其最小矩估计,进一步通过多阈值约束提取影像角点,并构建对辐射、旋转弱敏感的描述符,以实现复杂辐射、几何畸变场景下的同名特征匹...
遥感大模型:综述与未来设想————作者:张帅豪;潘志刚;
摘要:深度学习极大地推动了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在精度和速度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然而,深度学习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大量人工标注的训练样本,且其泛化性能相对较弱。近年来,视觉基础模型和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为遥感图像处理的大模型研究引入了新的范式。遥感大模型也称为遥感基础模型,基础模型因其在下游任务中的卓越迁移性能而备受瞩目,这些模型首先在大型数据集上进行与具体任务无关的预训练,然后通过微调适应各种下游应...
突发事件研究中的夜间灯光遥感应用:案例与进展————作者:刘泠岑;张倩;吴锋;
摘要:自然灾害、战争冲突等突发事件因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已逐渐成为全球学界的研究热点,如何准确高效地评估突发事件影响及后续的恢复情况是其重要议题。夜间灯光遥感作为遥感领域的活跃分支,因其可反映地表人类活动差异,近年来已受到社会经济、自然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2012~2022年间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应用于突发事件中的中英文研究进行梳理归纳,聚焦武装冲突、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3类研究热点,系统梳理夜...
耕地高分辨率影像多尺度场景分类及非农化应用————作者:陈巍;李浩;张启华;何燕兰;王胜利;
摘要:快速、准确地获取耕地变化信息对粮食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遥感语义分割方法在大尺度范围高分辨率影像耕地非农化检测中因模型适用性不足导致错漏检较多的问题,提出一种以场景分类网络Xception为基础的耕地高分辨率影像多尺度场景分类方法——Multiscale Scene Classification-Xception(MSC-Xception)。该方法对耕地场景分类性能突出的轻量级场景分类网络Xc...
豫东南地区玉米种植适宜性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作者:陈芳淼;李艺;杨光;
摘要:河南是我国的玉米种植大省,豫东南地区则为省内重要的玉米产区。通过土地种植适宜性评价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管理系统效力。以豫东南地区玉米种植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地域特征,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玉米种植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CEI),完成区域的适宜性评价。本研究经计算得到豫东南地区整体的玉米种植适宜性...
利用约束随机森林和贝叶斯优化算法的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作者:薛一阳;竞霞;叶启星;杜凯奇;李冰玉;
摘要:为了改善小样本数据的过拟合问题,提高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以2018年河北省中国农业科学院实验站获取的冠层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为数据源,利用代价复杂性剪枝(Cost-Complexity Pruning,CCP)算法对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方...
甘肃省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及其对城市扩张的响应————作者:杨浩;王旭峰;张松林;李霞;
摘要:城市快速扩张导致城市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进而加剧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效应。但城市扩张对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仍不够清晰。甘肃省从东南向西北延绵1 600 km,气候类型从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气候逐渐过渡到西北部的极端干旱气候。此外,2000年以来甘肃省经历了快速的城市扩张,因此甘肃省是研究不同干湿气候背景下城市扩张对UHI效应影响的理想实验区。本研究利用...
基于非规则格网的北极海冰三维可视化研究————作者:叶萍萍;吴阿丹;朱小文;张明虎;
摘要:北极作为地球“三极”之一,蕴藏丰富资源,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其海冰变化对航道开通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三维虚拟地球(3D GIS)系统无法直接支持非规则格网的数据可视化,限制了北极航道信息服务能力。针对这一技术瓶颈,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将非规则格网数据自动转换为规则格网数据的方法。同时,研发了基于Cesium的海冰数据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了长时间序列非规则格网海冰数据在三维虚拟地球系...
基于GF-2遥感影像的甘东南农村建筑物结构分类方法————作者:孙钦瑶;钟秀梅;马金莲;王妍;许晓威;吴松翰;王谦;
摘要:农村建筑物作为地震灾害中最重要的承灾对象,对其类型、分布等信息的快速获取在抗震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F-2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ESP(Estimation of Scale Parameter)算法和SeaTH(Seperability and Thresholds)算法分别确定影像最佳分割尺度及构建最优特征学习空间,选用决策树分类法和随机森林机器学习分类法,分别对2021年5月初甘肃省...
融合ICESat-2和GEDI的多源遥感冠层高度估测————作者:梁华君;别强;石莹;邓心茹;李欣璋;
摘要:新一代星载激光雷达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二代(ICESat-2)和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调查(GEDI)在森林冠层高度估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融合两种激光雷达数据不仅能够增加冠层高度反演的样本量,还能实现不同数据之间的空间互补。首先采用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法(RFRFE)筛选光子特征参数,结合逐步线性回归(SLR)、随机森林(RF)、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随机森林逐步线性回归(RF-SL...
注意力机制下多尺度特征融合生成对抗的日间海雾识别————作者:黄彦慧;符冉迪;方旭源;尹曹谦;李纲;金炜;
摘要:为了提升海雾识别的准确性,在注意力机制下,采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生成对抗网络,提出了一种日间海雾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生成中红外通道的云图,以消除原始日间中红外通道云图的太阳辐射影响,从而可以综合利用可见光、远红外和中红外通道云图在海雾监测中各自的优势。基于此,在UNet网络中引入金字塔切分注意力机制以提高3个输入通道数据特征提取的性能;同时,在编解码器过渡层采用多尺度空洞空间卷积池...
面向遥感影像的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目标检测————作者:谭海英;杨军;
摘要:针对背景复杂、目标尺度差异性大且分布不均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现有算法无法同时兼顾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等问题,以YOLO v7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局部—全局检测器(Local-Global Detector, LGDet)的轻量化目标检测网络。首先,采用部分卷积(Partial Convolution, PConv)对其主干和颈部网络进行压缩,减少模型的参数量与运算量;其次,设计了快速傅里叶联合部分卷积模...
基于扩展相位一致性特征和空间关系约束的异源遥感影像配准方法————作者:郑耀;杨树文;武锦沙;付昱凯;寇瑞雄;
摘要:针对异源影像配准中存在误匹配率较高和配准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相位一致性和空间关系约束的异源影像配准算法(Extended Phase Consistency Spatial Relationship Constraints,EPC―SRC)。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加权力矩图的分块Harris特征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稳定、均匀分布且可重复的关键特征点;其次,采用多尺度加权最大索引图(...
基于UAV-LiDAR点云数据的西北云杉单木分割算法研究————作者:郭继富;孙建宇;候金亮;黄春林;代永强;张籍方;
摘要:单木分割在森林结构分析、林木参数提取以及森林生物量反演中具有重要作用。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数据源,为森林单木分割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目前的单木分割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较为简单的森林区域,通常通过考虑点云之间的空间关系,制定合适的判别准则来实现单木的分割。然而,针对结构复杂的森林,现有的单木分割算法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多源地球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太阳辐射模拟————作者:王同亮;马绍休;高扬;宫毓来;刘伟琦;尤全刚;
摘要:太阳辐射数据在地表能量平衡评估中(显热、潜热和太阳能评估等)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气象站观测到的气象数据缺乏太阳辐射数据。因此,迫切需要借助易获取数据模拟大范围太阳辐射。这项研究使用易获取数据(再分析数据MERRA-2、遥感数据MODIS和地外太阳辐射)来驱动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估计每日太阳辐射。结果表明,再分析数据可替代地面变量,并达到相似的模拟精度水平(平均相差0.14 MJ/m2 融合多源信息的伊犁地区道路雪灾风险评估研究————作者:何文鑫;郝晓华;刘峰贵;刘艳;邵东航;赵琴;赵子胜;李弘毅; 摘要:雪灾是伊犁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积雪、风吹雪以及雪崩灾害严重威胁着该区域内的交通运行,并对道路规划等基础设施规划产生了严重影响。鉴于此,对该地区的道路雪灾风险等级进行科学估算和评估,是确保区域内交通安全运行以及道路选址等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熵权法和岭回归方法,发展了一套道路雪灾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了伊犁地区积雪、雪崩以及风吹雪灾害的潜在致险性评估模型,进而... 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结合粒子跟踪测速监测河流径流量————作者:桑小林;晋锐;张明虎; 摘要:河流径流量地监测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何灵活、精确地获取河流径流量仍然是一个难题。卫星遥感因其分辨率受限难以精确反演中小型河流径流量,传统河流流量监测技术复杂、设备昂贵,在无资料区、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监测方面应用受限。为此,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快速、灵活的特性,利用激光雷达获取地形信息精度高的优势,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3D模型,结合粒子跟踪测速法(Particle Tracki... 近3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格局分析————作者:王昀琛;周晓;王鹏龙;李柏延;韩伟孝;侯金亮; 摘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和随机森林算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1990、2000、2010和2020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进行快速、高效地解译,追踪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由耕地和植被构成,面积占比在86%以上,耕地和植被主要分布在城市群的四周、城乡建设... 东北地区新增耕地空间格局及地理环境特征分析————作者:邢可;蔡红艳;张定祥; 摘要:分析耕地的数量和空间格局变化对于评价区域粮食安全现状和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变更数据,采用空间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2009~2018年耕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新增耕地格局及其地理环境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间东北地区的耕地数量略有上升,增长幅度缓于以前;(2)新增耕地集中分布在西辽河平原、松辽平原西部及三江平原等地... 相关电子信息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