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器仪表

所属栏目:电子信息期刊 热度:

中国仪器仪表

《中国仪器仪表》

关注()
期刊周期:月刊
期刊级别:国家级
国内统一刊号:11-3359/TH
国际标准刊号:1005-2852
主办单位: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上一本期杂志:《当代通信》通信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
下一本期杂志:《世界竹藤通讯》通讯工程师论文发表

  【杂志简介】

  《中国仪器仪表》杂志(CHINAINSTRUMENTATION)创刊于1981年,是当时国家仪器仪表总局的“官方刊物”,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注册、面向国内外正式出版发行的综合类技术期刊。现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

  【办刊宗旨】

  传播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科技知识,跟踪国际技术进展,探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成果应用经验交流,宣传优秀企业与企业家,架设技术推广的桥梁。

  【杂志特点】

  期刊定位于跟踪国际现代仪器仪表领域前瞻技术和发展趋势,围绕高新技术、学科特点、市场需求、工程应用、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技术,报道国内现代仪器仪表行业(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科学仪器、电子与电工测量仪器、医疗仪器、各类专用仪器,以及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元器件及材料)科研成果、实践应用经验、综述与评述等方面内容和信息。

  【读者群体】

  从事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电力、通信、环保、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市政建设、农业、食品加工、纺织、轻工、交通、建筑、军工、计算机等行业的研发、设计、工程技术、管理、制造、使用、检定、市场推广人员和用户部门。除定期举办《中国仪器仪表》高峰论坛活动进行规模宣传外,还配有本刊工作网站与读者、作者、编者互动,检索、查询、订阅,是读者了解国、内外仪器仪表领域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知心“参谋、智友”。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该刊为中国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的专业媒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期刊;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入选期刊;2001年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为496家“双效期刊”之一,倍受读者关注和喜爱。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综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成果、自控工程设计、实用技术经验、使用与维修。

  杂志优秀目录参考:

  仪器仪表领域发展新战略性趋势:工业设计、信息安全与低成本创新 丁未

  大型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信息化实践1例 周成斌,廉东升

  浅析安全栅在安全防爆系统中的应用 杜尚彬

  PI在中国——访PI-China主席、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先生 李钟琦,于小玉,于志鹏

  第十三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回归:用户的量化需求及实现

  十年辉煌——EtherCAT助力工业新未来——访EtherCAT技术协会执行董事Martin Rostan

  PROFINEWS112——欢迎来到2014,崭新的一年

  大型复杂装备潜水电泵机组远程智能服务系统开发应用 姚维法,杨栋梁,单丽

  AP1000和C系列棒位探测器优劣分析 胡晓英

  返波管振荡器与热释电探测器在太赫兹领域中的应用 杨洋,王力,耿小丕

  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在安钢3号高炉的应用 苗辉

  漫谈虚拟化(四) 华镕

  火电厂DCS接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王小凤,申俊民

  投稿须知

  三门核电核岛与常规岛负迁移测量液位方法分析 王超

  海底天然气渗漏流量测量的声波信号源设计 刁世普,龙建军

  施工技术论文:智能控制技术在抓斗起重机上的应用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我国造船事业、港口货运事业等领域的发展,而抓斗起重机作为常用的起重机械设备,在控制系统上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尤其是PLC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在抓斗起重机上的应用,使抓斗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故障率及维修率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促进了抓斗起重机作业效率的有效提高,使抓斗起重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得到更好的实现,确保了抓斗起重机运行的节能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施工技术论文,智能控制技术,抓斗起重机,变频器,电气自动化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在码头、港口、矿业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采用到抓斗起重机等起重机械设备,尤其是具有大吨位的造船门式起重机在码头、港口中进行安装作业。但是在抓斗起重机上具有的传统电气控制系统耗能大、故障发生率高,导致事故频发,因此,在抓斗起重机上应用智能控制技术,能够使抓斗起重机系统在优化之后促进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PLC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在抓斗起重机上的应用,具有更高的节能性和可靠性。

  中国仪器仪表最新期刊目录

物联网技术在化工生产检测仪表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作者:王磊;

摘要:针对当前化工行业日常运用的检测仪器普遍存在手工记录,纸质保存数据的模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检测效能低下,数据精确性不足,难以有效积累和分析数据等问题。本文对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检测设备的智能化转换技术以及自动数据捕获和标准化传输技术展开了深度探讨,并依据化工生产维护操作的实际需求,建立了一个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检测仪器智能化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收集、标准化传输和智能化处理,减少了运维...

精准医疗背景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研究————作者:王抗;

摘要:精准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方面,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本文从信息化的角度对精准医疗背景下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提升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水平提出相应的信息化对策,以期在理论上给予支持,在实践上给予指导

智能电子设备电磁干扰自动控制方法————作者:颜壮壮;孟祥山;

摘要:电磁干扰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智能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随着5G或WiFi无线网络技术在核电站的大面积信号覆盖和应用,对核电站数字化仪表、控制和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本文介绍了电磁干扰的影响与危害,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原则,通过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原则来减少或消除电磁干扰对智能电子设备的影响。然后重点研究了基于智能算法的电磁干...

数字工频频率计频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作者:李金俊;叶加星;王永淳;

摘要:本文按照JJG 603-2018《频率表》和JJF 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使用HP3325B型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数字工频频率源,对高精度多功能标准表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通过对在规定测量条件下测得的量值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A类不确定度,用不同于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得到B类不确定度,从而生成合成不确定度,对频率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扩展不确定度...

电气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作者:朱倩倩;

摘要:本文围绕电气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电气技术、电子技术以及PLC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工业自动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气技术、电子技术和PLC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融合,推动了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未来,这些技术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供暖水热量计量仪表的环境试验分析————作者:周蕾;

摘要:本文阐述了一款专为计量热水流量、热量等流体测量仪表设计的环境试验设备。该设备以模块化设计理念打造,各独立模块之间不互相干扰,能够同步检测在多种环境温度及湿度条件下的热量读数偏差、温度读数偏差以及流量读数偏差。在确保试验标准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该设备尽可能地减小了整体体积,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对其他现有辅助试验设备的影响微乎其微

钠存在监测装置的可靠性设计————作者:杨建伟;赵保平;

摘要:钠冷快堆采用钠存在监测装置监测管道内的液态钠充满状态的监测,用于电磁泵出口、半开放管道出口等位置的安全联锁信号。本文介绍了钠存在监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为保证钠存在监测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可靠性设计、预计、仿真试验、模拟试验,最终保证钠存在监测装置满足工程可靠性需求

ROS手术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作者:刘玲云;孟庆轩;于立杰;

摘要:本文针对ROS手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手术机器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了1套基于ROS的控制系统架构。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运动规划、轨迹控制、力反馈等模块,实现了手术机器人的精确控制,本文详细阐述了各模块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化工装置仪表与控制系统失效的原因与改进措施————作者:宋一歌;

摘要:本文针对化工生产装置制冷单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设备和控制系统故障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故障主要是由于现场监测仪器设计和选型不合理,单点联锁仪器的可靠性不高,现场可编程控制器(PLC)供电不稳定,PLC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模块(I/O单元)、通信单元、供电模块非冗余设计造成的。通过采取改造现场测试仪表、优化联锁逻辑、采用双冗余DCS控制器、升级中央处理器(CPU)的供电稳定...

关于医疗器械维修技术的探究————作者:顾航;张增辉;

摘要:如何有效提升我国医疗器械维修技术的水平,推动其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已成为当前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医疗器械维修技术进行详细探讨,主要分析当前我国医疗器械维修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优化和提升我国医疗器械维修技术的具体路径

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安全性定量测评方法研究————作者:宋国正;朱可涵;李宏强;孟祥坤;李钟琦;

摘要:自动驾驶感知系统感知环境和位姿信息,其表现直接影响运行风险。本文提出基于量化指标的自动驾驶感知安全性测评方法,评价在封闭驾驶场景中感知系统的安全性。该方法给出了感知系统风险的定义,然后建立故障树模型,对驾驶场景中感知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提出了不同场景感知风险测评指标,最后基于多场景风险分析结果综合评价感知系统安全性等级。本文结合案例展示了感知安全性定量测评方法的应用。该方法基于量化指标评估感知系统...

基于“一次网回水取热+清洁能源调峰”实现热源能力挖潜应用研究————作者:董伟松;

摘要:大温差供热技术对提升供热管网输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热源供热能力近于饱和且地形高差较大的区域,通过在一次网回水中设点取热结合清洁能源调峰的供热方式,能提升城市热网供热能力并有效解决特定区域冬季供热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对笔者公司实施的高庙区域清洁能源供热项目进行实例分析,进而证明该技术的可行性。对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是提升城市一次网供热能力并解决地形高差过大...

基于改进蜣螂优化自学习算法的轧辊偏心在线辨识————作者:韩啸;张飞;郭强;王丽君;黄学忠;

摘要:轧辊偏心直接影响轧制力的分布,进而影响轧制精度。偏心离线辨识方法在生产中效果不明显甚至引起反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鱼鹰算法与自适应t分布的蜣螂算法优化的自学习算法的在线辨识方法。首先,该算法使用Logistic混沌映射序列对种群进行初始化;同时,融合鱼鹰算法改进了蜣螂滚球行为;此外,引入自适应t分布扰动策略。其次,使用改进蜣螂算法寻优,得到最佳的支撑辊划分数值。最后,采用自适应系数...

口腔治疗假牙的3D智能生产模式探讨————作者:侯力元;王桂鹏;陈旭;张健博;孙洋洋;

摘要:本文旨在解决传统义齿制作工艺存在的种种局限,创新性地引入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口腔治疗假牙智能生产设备。该设备充分利用3D打印的优势,实现了义齿的个性化精准定制与高效批量生产,不仅大幅降低了制作成本,还显著提升了口腔修复的精度与效率。此创新设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贴合、舒适的义齿产品,有效改善了口腔修复的服务质量。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口腔医疗领域具有深远意义,预示着未来义齿制作将向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方...

基于动态距离场地图的改进A*路径规划————作者:杨婉振;蒋林;汤勃;万乐;刘艺;

摘要:针对A*算法规划出来的路径贴近障碍物、转折点多、不能保证机器人导航过程中安全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距离场地图的改进A*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对路径规划用的栅格地图进行预处理,利用多层次的地图结构生成代价地图。然后,改进距离场算法,通过倒角距离变换对代价地图进行近似距离计算,生成距离场地图;改进A*算法的评价函数,将距离场地图融入到A*的评价函数中,解决了A*算法规划出来的路径贴近障碍物、转...

锅炉水处理智能考评设备的研制————作者:贾丙丽;张磊言;马鑫磊;张宝霞;

摘要:本文所研制的锅炉水处理智能考评设备,通过组建考生身份验证系统、水处理设备操作系统,水处理设备故障排除系统,智能评分系统,报告打印系统,实现了考试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透明化,确保了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考试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全程监管

浅谈输配电线路设计中的技术要点————作者:江天水;朱山;鲁祥凤;赵玉龙;张正;

摘要:输配电线路在电力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保证输配电线路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是实现电力系统基本功能和满足人们用电需求的关键。对此,为向用户提供优质电力,促使电力系统基本功能得以有效实现,必须做好输配电线路设计工作,保证整个设计的合理性。对此,本文首先明确输配电线路定义以及特点,以及输配电线路设计原则,其次阐述输配电线路设计流程,最后分析输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要点,目的是提升输配电线路设计效果,确保输配电线...

“制造-X”概述及其思考————作者:欧阳劲松;李炜;

摘要:本文从“制造-X”倡议的提出背景出发,探讨了在全球化竞争加剧和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德国如何通过这一跨部门倡议增强制造业的韧性、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本文详细分析了“制造-X”的核心概念及其数据空间的整体架构和主要特征,即构建一个开放、去中心化、便于协作的数据空间,确保信息在整个生产及供应链中高效且安全地流通。同时,文中梳理总结了“制造-X”在行业应用中的实施情况,特别是在标杆项目中取得的关键进展...

大语言模型主流架构的特征要求与路径构建————作者:傅文军;毛雄飞;徐晓;

摘要: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架构演进的过程中,大规模语言模型已由传统的神经网络架构逐步演变为基于Transformer的框架。近期,以Transformer为基础的仅解码器(Decoder-Only)架构在参数规模、效能及适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逐渐成为大规模语言模型发展和研究的主要方向。尽管仅解码器(Decoder-Only)具备相对优势,但随着大型模型不断地发展与优化,编码器-解码器(Encoder-D...

微纳光纤倏逝场效应的气体传感器————作者:刘立富;吴强;陈建龙;赵玉刚;陈东;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众多行业对气体检测需求和性能指标要求正在逐步增加和提高,而常规检测方法,如催化燃烧法、气相色谱法以及热导分析法存在不耐腐蚀、传感器易漂移、响应慢等缺点。针对传统气体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开展了基于微纳光纤倏逝场效应的气体检测研究。从测量原理上,分析微纳光纤倏逝场的分布情况。同时,调研国内外基于微纳光纤倏逝场效应的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总结当前该技术存在优点和不足。微纳光纤具有...

  相关电子信息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推荐

文章标题:《中国仪器仪表》电子科技论文发表

文章地址:http://www.sofabiao.com/qk/dianzi/2664.html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