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研究杂志投稿格式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4-24 06:04:56

  1.文稿结构:

  a.中文题目、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关键词(3-5个);英文题目、英文摘要(150-250词);b.正文;c.注释;d. 参考文献。(书评不需附摘要和关键词。)

  2.正文格式:

  a.正文章节标题或小标题各独占一行,用阿拉伯数字(从0开始)表示,形式为:0.,1.1,1.2;2.,2.1,2.2,……;

  如:

  0. 引言

  1. 批评性话语分析

  1.1 批评性话语分析法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b.正文中的注释一律采用尾注,标示为①,②,③,……;

  c.正文中非汉语姓氏一般使用外文原文,如果汉语译名已广为应用,第一次出现时需用括号给出外文原名;

  d.例句编号标示为[1]、[1a]……;

  e.国内不很熟悉的或作者自己译为汉语的重要术语,请用括号附上外文原文;

  f.资助项目在论文首页以题注(脚注)的形式说明,请注意写明项目的资助方、项目名称和编号。

  题注的文字表述:

  ﹡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国、法国、俄罗斯、巴西国家外语能力研究”(编号:12JJD740009)的阶段性成果。

  3.文内引用文献和文末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a.文内夹注的文献信息放在括号内,作者姓名(外文只注作者姓)与年份之间空一格,不加逗号,如(Langacker 1987: 90)。三个作者的,第一次出现全部列出,第二次则用“et a1.”,如(Kember et al. 2000);三个以上作者的,全部用“et a1.”,如(Caselli et a1. 1995);中文作者用“等”。如果夹注内容相同,相邻的随后的夹注可简略表述:英文文献使用“ibid.”,中文文献使用“同上”;如页码有变可标出,如(同上:121)。

  b.文末参考文献部分不要包含文中没有提及的文献,但凡是提及的文献必须全部列出;

  c. 参考文献中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

  d.文献类型的字母标识:

  [M]为专著,[C]为论文集,[N]为报刊文章,[J]为期刊文章,[P]为未出版之会议论文,[D]为未出版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需注明学校),[R]为报告,[CD]为光盘。网上下载的电子文献信息为[J/OL]、[EB/OL]、[M/OL]等,后面需注明下载日期。中文文献以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为序,外文文献以作者姓氏的字母为序,同一作者的不同篇目以出版年份为序。同一作者同一年份的篇目以小写的“a,b,c”加以区分并注意与夹注相统一,如(程工 1998a),(程工 1998b)。书名、期刊名及报刊名首字母大写,用斜体;英文文章名除首字母及专用名词大写外一律小写;博士论文标题首字母大写。期刊文章和论文集中的文章,要求在参考文献中注明文章所在期刊或论文集的起止页码。

  e.参考文献样例:(详见下页)

  专著:

  李晓明. 1985. 模糊性——人类知识之谜[M]. 北京:人民出版社.

  Ifantidou-Trouki, E. 2001. Evidentials and Relevanc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期刊文章:

  何元建. 2004. 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J]. 当代语言学(3):223-235.

  Alegre, M. & P. Gordon. 1996. Red rats eater exposes recursion in children’s word formation[J]. Cognition 60: 65-82.

  论文集或专著中析出的文章:

  石定栩. 2002. 复合词与短语的句法地位[C]// 中国语文杂志社. 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 北京:商务印书馆:255-273.

  Martin, J. R. 1985. Process and text: two aspects of human semiosis[C]// J. D. Benson & W. S. Greaves. Systemic Perspective on Discourse. Vol. 1: Selected Theoretical Papers from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stemic Workshop. New Jersey: Ablex: 248-274.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刘鉴强. 2003. 劣质翻译充斥学术著作[N]. 中华读书报. 2003-15-01.

  French, W. 1987.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08-15.

  译著:

  埃文斯,艾弗. 1984. 英国文学简史[M]. 蔡文显 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Bhat, D. N. 1999. The Prominence of Tense, Aspect and Mood[M]. tr. J. Green.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电子文献(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江向东. 1999.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学报18(2). 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2000-01-18].

  顾曰国. 2003.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EB/OL]. http://www.cass.net.cn/file/200303045663.html. [2010-02-27].

  Prince, A. & P. Smolensky. 1993. Optimality theory: 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EB/OL]. http://roa.rutgers.edu/files/537/0802-PRINCE-0-0.PDF. [2010-07-25].

  博(硕)士论文:

  熊辉. 2007.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 重庆:四川大学.

  Chang, V. 2009. Testing Applicability of Eye-tracking and fMRI to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Directionality[D]. UK: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作者须知

  除严格按照我刊体例整理全文外(请参照期刊附录),还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引文:

  引文必须核对准确!包括每一字词、起止标点、英文名词单复数等。数据必须核对、计算无误,包括行文中、图表内。

  引文如是译文,一般默认为由引用者自己译出。如不是,则需有明确标示(如出自某部译著,或转引自某处)。

  2、关于夹注:

  引述他人观点,应用夹注注明出处,如(刘润清1999:32),如属归纳性观点无法确定页码,应注明章节号或起止页码;直接引文必须注明页码;页码必须核对无误。引证尽量用第一手资料,尽量避免转引,一旦采用转引,要用夹注注明,如(转引自申丹 2000:96)

  3、关于注释:

  对标题的注释(如属于某一项目或致谢)用脚注,其余全部用尾注。注释中凡属提供文献出处的,都归入参考文献。

  4、关于参考文献:

  凡文中提到的、引述的文献,都必须列入参考文献。反过来,参考文献只列出文中提到的、引述的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信息完整,并经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在各项信息中请特别注意:区分英文作者的姓和名(按姓排序),提供完整的书名、篇名,核对出版地点(即出版机构所在地)、出版时间、期刊的期号等。

  5、其他:

  需提供作者简介(中文)以及文章标题和摘要的英文译文。

  注意区分中英文输入状态下的标点符号,尤其是引号,不能将英文的引号用于汉语,反之亦然。

  请作者提供准确详细的联络方式和通信地址。

  必须保证不出现一稿多投、抄袭、重复发表(如已收入论文集或专著并已出版后再次投出)等学术不端行为。

  您的配合,谨致谢忱。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